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半岛鹰与龙的搏击-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陈毅的分析,毛泽东主席十分欣赏,这也成为后来陈毅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前因之一。
对于赫尔利提出的接管中共军队的要求,毛泽东更是愤怒,他明确指出:

这是美国人“将中国军队,尤其是我党军队隶属于外国军队,变为殖民地军队的恶毒政策,我们绝对不能同意。”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36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政治斗争经验极其丰富的毛泽东虽然希望得到美国的军援和政治承认,然而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宁可不要援助也坚决不放弃独立性。这一原则立场,被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是使中国革命力量不被融化和暗算的极其重要的保证。赫尔利事后也说过,他就是要把“共产党装在口袋里带来”,这清楚地表明了美方许诺的援助不过是诱饵罢了。后来一些美国人也讽刺赫尔利的失算说:“事实证明,共产党无处不在,就是不在他的口袋里!”
当美国诱使中共交出军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美国人到头来给八路军的援助只有一副军用双筒望远镜。
1945年11月26日,美国前任驻华大使赫尔利,递交了他给杜鲁门总统的辞职报告,在报告中,赫尔利不得不沮丧地承认:

“在战争期间,我曾供职于爪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南太平洋一带,埃及、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外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俄国、阿富汗、印度、锡兰、缅甸和中国。在所有这些派遣的任务之中,中国是最复杂和最困难的。”
(《雪白血红 ——辽沈战役卷》,张正隆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第一版,第148页。)

后来杜鲁门的扶蒋反共政策,更加断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前程。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政府垄断对日受降权,一方面还派出六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中国沿海登陆,帮助把远在中国西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华东、华北和东北打内战。根据美国公布的数字,美国共运送了四十万至五十万蒋军至新的阵地,并派了五万海军陆战队协助蒋军守住这些阵地。在美军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得以接受了120万日军中的绝大部分的投降,并缴获其装备和物资储备。
虽然美国人同时也在促成国共之间的和谈,但实质上是削弱共产党而帮助加强国民党。
1945年底,马歇尔奉命来华调停国共冲突。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对于马歇尔还是对于其他任何人来说;这个使命都显得过于艰巨了。
马歇尔的任务实际上是两点:一是支持蒋介石;二是制止中国内战。但是很显然,这两点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美国政府在马歇尔调停的同时仍在大力援助国民党,而国民党则利用美援与马歇尔调停的机会加紧准备内战。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政府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丝基本的信任。从此中共不仅把蒋介石作为美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而且把美蒋勾结出卖中国利益作为动员人民的一个重要根据。
1949年夏天,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白皮书,全称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着重于1944至1949年时期》,为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辩解。白皮书大量公布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关系和政策的内部文电、绝密档案,叙述了中国过去五年中形势的发展,力图说明美国为什么不能再从军事上援助国民党人,并力图解释美国别无选择,只能作壁上观的原因。
白皮书说,国民党人已经使美国提供给他们的许多军事装备落入了共产党人的手中,即使给予更多的援助,也不能挽救蒋介石政权。白皮书也承认,美国政府当时甚至还考虑过直接以武力进攻共产党军队,只是因为这一行动规模宏大,美国公众将无法接受,加上其他诸如国际环境方面的原因,才改取在军事和经济上大力援助国民党的方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不幸的但亦无法逃避的事实是:中国内战不祥的结果非美国政府的控制所能及。我国在其能力合理限度之内,已经做的或可能做到的一切,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也不是由于美国还有什么没有做到之事影响了内战的结果。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美国也曾试图对这些力量施加影响,但未能成功。中国国内已经做出了一种决定,纵使这是有欠缺的决定也罢。”

在中国共产党看来,《白皮书》无异于一份美国承认大力支持镇压中国革命的自供状,中共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对人民进行反帝教育。1949年8月,毛泽东亲笔为新华社撰写了评论,他说:

“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

随后,毛泽东主席又连续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五篇文章,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给予抨击。
当时驻华美军虽然未敢大规模进攻解放区,但却进行过一系列的挑衅、试探,双方在冀东、胶东等地曾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解放区军队和民兵都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
最有名的一次冲突是1946年7月29日发生在(北)平(天)津公路上安平镇的“安平事件”,美陆战第一师就和八路军冀东军区部队交过手,美军当时也没占上风,被击毙三人,受伤十二人。电影《停战以后》就曾再现过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后来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直对美军可能的介入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中共中央在考虑南下作战时,就已把“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了。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为各野战军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强调指出:

“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须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98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全国胜利虽已成定局,但为了防止美国可能的干涉,刘、邓所率的第二野战军仍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到当年9月才向大西南攻击…… 
周恩来就曾阐述过这方面的准备是:

“美军若真敢侵略到中国来占领我们的大城市,我们就用乡村包围城市,叫他们什么军需品(包括大便纸和冰淇淋)都必须从美国运来,还要背上大城市这样的包袱,负责供养。美国人生活程度高,他们是不愿打仗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也闹过出兵干涉,结果还不是‘自动撤退’?”(《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23页。)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罗纳德﹒C﹒基思先生在他的《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

“周恩来特别说明,美国已经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为蒋装备45个师,并为蒋提供了几十亿美元的援助。周说道,美国还能提供多少呢?美帝国主义也许是富有的、慷慨的,但是,有许多国家在向美国要钱。周还断言,如果美国政府承担国际义务的话,它为某一冲突能够投入的部队最多不过20万。周恩来讽刺地说,20万人到中国来算些什么呢?”
(《周恩来的外交生涯》,罗纳德﹒C﹒基思著,封长虹译,第2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第一版。)

美国人当时还算明智,没敢动手,还自觉地从青岛撤了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天之后,苏联随即宣布承认新中国,美国助理国务卿得知后非常着急,要求国务院政策计划处立即开会讨论对策。同日,副国务卿韦伯晋见杜鲁门,研究何时承认新中国的问题。杜鲁门主张再观望一下,他说:“我感到我们不应过急地承认这个政权。过去我们等了十二年才承认俄国的共产政权。” ——他把新中国完全等同于苏维埃俄国了。
杜鲁门的依据是:一,毛泽东已经宣布“一边倒”,倒向了苏联。二,中共当局粗暴对待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利弗和美国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但杜鲁门不知道,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宣布,一是因为美国政府迟迟不肯承认新中国政府,二是斯大林猜疑中国会成为“第二个南斯拉夫”。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不得不公开宣布在外交上“一边倒”的政策,跟苏联结盟。其实,英国外交部北方司也并不认真看待毛泽东的话,他们说:

“铁托在受到青睐时,也惯于发表跟毛一样正统的声明。他曾说过在目前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之前,南斯拉夫比其他东欧国家要更接近于经典的革命状态。因此,毛要比铁托更加容易分裂出去。然而,在铁托——拉伊克公司遭遇到的命运之后,把毛的正统声明看成是一种高明的表态以让人放心,要比看作是苏联在指挥一切的证据更为合理。”

在此之前,英国驻天津总领事也报告说:

“毛和他的副手们都是温和派,在他们心中装的是国家和人民,而不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利益。”

对于美国政府内部是否承认新中国的争论,中国共产党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始终认为美国是不会轻易承认新中国的,因此对美国承认新中国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们认为:如果急于要求美国承认,自己就会陷入被动。周恩来就曾说过:“美国国会吵嚷承认不承认新中国,其实,这有什么了不起?即使你承认我,我承认不承认你,还尚待考虑。”
历史的车轮注定顺理成章地演变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强权政治为基础的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的美国政府,与代表着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中国,必然会发生对抗与冲突,而且极有可能向远东的国际政治舞台逐渐扩展,直至面对面地碰撞、过招、较量。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二十二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从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主动向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第七节海南岛登陆作战


第七节  海南岛登陆作战   

“如果兄弟部队43军没准备好,我愿亲率40军主力单独渡海作战!”
通宵守在地图前关注着部队进展情况的聂荣臻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有这一句就够了!”
仅仅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了…… 

四野名将韩先楚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他“胆大包天”的故事。比如有一个说法是,韩先楚的胆,有鸡蛋那么大。
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江青在文革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军队里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留下的红军不久后又重建了红二十五军。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吴家嘴村的韩先楚,就在这时参加了红军。
起初,韩先楚被编在没有配发武器的交通队,即后勤运输队,主要任务是为前线运送给养弹药。用韩先楚的话说,就是“在二线部队当兵”。
在一次转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