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入党,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完成艰险的战斗任务,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他曾立大功四欼?小功五次,是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9月份刚出席过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上阵地之前,战士们耷拉着脑袋谁也不说话 ——连队已经连炒面都没有了,五尺高的小伙子们全都饿蔫了。杨根思想调动战士们的情绪:“唱个歌吧。歌是个好东西,唱起来,什么困难都跑了。”
然而战士们没有人唱 ——人已经饿得发晕,唱歌也没有力气了。
这时,营部通讯员上来了,他挑上来了两只小筐:“报告杨连长,这担地瓜蛋是团部批准给我们前卫营全营的。营长说3连是前卫连,应该给3连。”
杨根思亲自给每个战士分了三个地瓜蛋,然后率领3排战士们走上了阵地。
一百多门重炮和八辆坦克开始了猛轰,从兴南港外的军舰上起飞的美军舰载飞机也赶来助战,小高岭阵地上顿时浓烟滚滚,烈焰腾空,整营整营的美军陆战队员们向小高岭发起了猛烈冲锋,敌人像潮水一样冲上来,又丢下一大片尸体像潮水一样退下去,然后重新组织,再一次冲上来,又再一次被打下去,在惨烈的混战中,美军士兵惊恐地看到,有的中国士兵即使满脸鲜血,并且双目已经失明了,却依然向他们跌跌撞撞地扑过来,只要抓住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便永远也不会松手……
美军士兵的尸体铺满了整个飞鹤山,从早上一直打到了将近中午,杨根思已经记不清打退敌人多少次冲锋了,美军确实比蒋军难对付,如此酷烈的战斗,年轻的连长杨根思也是平生第一次经历。但在旧社会曾经要过饭的杨根思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站着做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他也更知道这种价值对于刚刚才站立起来的他的同胞们的非凡意义。现在的中国人是已经站立起来了的中国人 ——就是死也要站着死。
在短暂的战斗间歇,战士们看着下面下碣隅里谷地里敌人的临时飞机场上来来往往穿梭的飞机叹息不已 ——连重炮都不需要,只需用一门迫击炮打上几发炮弹,美国人的机场就完了!这个包围圈里上万的美国人就插翅难飞了!但是,一门炮也没有,不要说连里、营里,甚至连团里都没有炮了……
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从天空中传来,杨根思抬头一看,只见上百架敌机密密麻麻地分几层猛扑过来,这时,美军地面上的一百多门重炮也开始了猛烈的轰击,阵地上顿时浓烟蔽日,烈火熊熊。当炮火终于停止时,杨根思和战士们从泥土和碎石中拱出来,杨根思告诉战士们:“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这句话后来成为中国军队中人人皆知的一句名言。
在弹药用完的情况下,杨根思率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拼杀,又一次打退了美军的冲锋。“敌人凶,我们要压住它,子弹拼光了拼抢托,拼断了枪托再拼铁锹。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杨根思坚定地告诫战士们。
战斗越来越激烈,这时,阵地上包括杨根思在内只剩下了三个人,包括两个伤员。守卫部队已经弹尽粮绝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眼看着美国鬼子又要冲上来了。杨根思看到,人员伤亡殆尽,很难再次守住阵地了,他最惦记的是将那挺贵重的重机枪带走交给后面的部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杨根思平静地叫过来那两个战友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
“连长……”伤员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杨根思打断了他们:“这是命令!”
“是!”伤员们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
杨根思巡视了一遍空荡荡的阵地,他将所有能找到的TNT炸药块收集起来捆成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找了一个能够躲避火力杀伤的地方趴在了地上……
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后,一个美军陆战队员举着一面蓝色的军旗引导着几十名美军士兵探头探脑地爬上了小高岭。爬行中的美军士兵由于没有受到射击,他们觉得这个小小的高地上也许没有活着的中国士兵了。
杨根思“嗤”的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大步直冲向那面美军军旗 ——那里的美国人最多!
因为看清了阵地上只有杨根思一个人,美国人疑惑了:难道是来投降的?!转眼之间杨根思到了跟前,他们才发现了“嗤嗤”地冒着杏黄色火焰的导火索,美军旗手慌了,扔下军旗扭头就跑,后面的美军士兵也慌忙向后退去,杨根思一脚踏过那面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旗,对着蜂拥下山的美军士兵们飞奔了过去……
“轰隆”一声巨响,英雄连长杨根思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成千上万名美国兵从此再也没有向这座已经空无一人的小高岭踏上过半步,这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在美军的军史书籍中是这样描述这位民族英雄的最后时刻的:
“……在我们的士兵高呼占领阵地时,从阵地的左翼冲过来一个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的棉衣已经被硝烟的烈火烧得看不出样子来了。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棉帽,由于捆绑的线断了,棉帽的一角往下遮住了半边脸。在他的腰间夹着一个很大的炸药包。
在面对他的士兵们的惊讶中,他一言不发,坚毅的冲入了我们的队列,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他和二十几个士兵一同被炸得粉碎,爆炸的硝烟过后,一面淡蓝色的联合国旗帜从半空中飘落…… ”
杨根思用生命保卫了飞鹤山阵地,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为围歼美陆战1师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这种精神,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无法代替的。美军最怕这种不怕死的对手。
从此,杨根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位特等功臣、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他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根思荣获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及证书,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军博(即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杨根思壮烈牺牲的长津湖畔,朝鲜人民为他修建了一座英雄纪念碑,以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民族英雄。1955年在杨根思的家乡兴建了“杨根思烈士祠”,后改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5330平方米,张爱萍将军题写了馆标。陵园内有陈毅元帅手书的碑文“杨根思烈士碑”和杨根思塑像,园中还立有竖碑一座,镌刻着彭德怀元帅为杨根思的亲笔题词: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第58师宣教干事范执中,在指挥所连夜写好讣告,用电报发回了58师师机关。1950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出了“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的通讯电稿。
今天,英雄的家乡 ——五官乡羊货郎担村已经被命名为根思乡根思村。而第20军58师172团第3连也从此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只要中国军队存在于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杨根思这个名字和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就会永世长存!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多少年过去了,许多美国军人和军事家在反思朝鲜战争时依然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能够涌现出像杨根思这样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他们能在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而无所畏惧?志愿军那优良的战斗作风、优秀的军事素质、超级顽强的毅力和令人恐怖的精神力量到底来源于何处?
西方国家的有些所谓军事专家甚至胡说什么“这很可能是他们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的作用”。其实,这种“特殊药物”,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几十年革命战争中锻造出来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请记住我们民族的光荣历史,请记住我们的民族英雄吧!
因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
“假如在一个国家里面,那些牺牲了生命健康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亼?就一点都不冤枉。”
第十五节 “北极熊团”
第十五节 “北极熊团”
中国军官冷笑道:“你最好脑袋清醒一点儿,我们给你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后你们如果还不投降,就马上消灭你们!”
邹世勇说,长津湖血战近一个月,很多人都是靠从敌人那里找到的食物而活下来的……
大地在燃烧,烈焰在升腾,士兵在突击,伤者在呻吟,战斗异常的惨烈、悲壮。
“……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成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遗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虽然缺粮少弹、饥寒交迫,但中国军队的作战依然气贯长虹,威震敌胆。
当小高岭的血战正在激烈进行时,11月29日下午,在古土里、真兴里附近的山谷,被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美陆战1师第1团的一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营及英、韩军各一部共近千人的增援部队(其指挥官是英军中校德赖斯代尔),在五十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军60师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企图打开与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之敌的通道。
我179团团长陈占山率部奋战,多次击退美军进攻,并于黄昏在敌人失去空中掩护的有利时机下,实施坚决的反冲击,将敌人分割成数股包围在富盛里以北的公路上。
一瞬那间,卡车燃起了大火,中国军队发射的迫击炮弹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落了下来,哨子声、军号声和中国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美军伤亡惨重。经彻夜激战,敌人除坦克大部分逃回古土里外,其余美、英、韩军大部被毙伤,美军陆战1师后勤部助理、高级军官亚瑟﹒A﹒奇德斯特中校也被击毙,其中一股美、英军混合部队约二百五十人被我179团死死地困住,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了。大约在凌晨两点钟时,美联社记者弗兰克﹒诺埃尔和另外两名士兵想要突围逃跑,但逃了还不到一百米远就被我军俘获。
将近凌晨四点的时候,一个中国军官带着一个被俘的美军中士从容地走进了美军阵地,已经被冻得浑身麻木的美军指挥官约翰﹒M﹒麦克劳林少校嘴唇颤抖着问:“你是来投降的吗?”
中国军官说:“我是军使。抵抗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同意你们派少数人把重伤员送回古土里,条件是剩下的人必须向中国军队投降。”
麦克劳林少校手下身体健全、能够战斗的士兵还剩下四十名,士兵们每人剩下的子弹最多不超过八发,重伤员一大堆,躺在地上哀嚎呻吟。谈判中,麦克劳林想拖延时间以等待援兵的到来,但中国军队并没有上当,中国军官冷笑道:
“你最好脑袋清醒一点儿,我们给你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后你们如果还不投降,就马上消灭你们!”
11月30日凌晨,美、英军混合部队剩下的二百四十人在麦克劳林少校的率领下全部投降。
中国士兵们立刻蜂拥而上,直奔停在公路上的卡车,急忙搬运物资,食品、弹药、衣服,吃的、穿的、用的,饥寒交迫的战士们什么都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