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老板娘开口了。它们只好按照酒店的实力进行分配。帮忙称了一下,发现这批鸡很均匀,几乎每个都是六斤到七斤的样子,波动不大。从这也可见,这批鸡的确很不错。
叶彩萍将一开始两千左右的成本除掉,发现卖出去的这四分之三鸡鸭就赚了三万左右。
“现在才发现,原来在农村,钱是那么好赚的。一斤鸡肉二十五?真贵呀!我记得家里人买菜,鸡肉都是十块钱一斤左右。不过,那些是饲料鸡,我也明白。”梁玉颇为感叹道。
三个进货员结了帐,就匆匆离开,因为他们知道这村里面还有好几家养有鸡,都是差不多大的,只是毛水没那么好。他们以前也看过,村民从没有喂食过饲料,早上就撒一点谷子,或者用粥加米糠混着给它们吃一顿,然后让它们满村子跑,都是正宗地道的好鸡。
村里面养鸡的那几户人,听见人家上门求购鸡,顿时大喜。他们跟楚胜民的想法一样,都是想要再养两个月,但人家求上门了,价格也是高昂,也就顾不得那么多。
当初,跟着楚家强一起养鸡的时候,他们还很担心,毕竟这么多,中间的过程要是发鸡瘟,那就惨了。看着一个个鸡慢慢死去,是一个养鸡人最心疼不忍的。就算顺顺利利,到最后养大了,卖不出去也很惨。要只是三五个还好办,最多我们留着过年用,但这么多可不是是开玩笑的。
还好,这段时间,随着游客的到来,根本不怕家鸡卖不出去。当然,像这种一次姓拉走的是最好不过了。
收购商也不跟他们打哑谜,清楚明白地跟他们直言,楚家强那批二十五一斤,他们这些没有那么好,只能给到二十二。这已经大大出乎村民的意料,也没有再墨迹,赶紧将合同签了。
“好!我们一时间吃不完那么多,楚老板的那批就够我们用三四天了。你们这些先留着,过些天我们就过来交易。”那人满意地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你们什么时候过来都行。”那村民心里已经默算起来。自己一共养了两百个,现在每个五斤多,每斤二十二,那就是两万多,除了那微不足道的成本,起码赚了两万,跟之前楚家强预料的差不多。
卖鸡的事件很快在楚家寨传开来,注定又不平静了。他们这批鸡才四个多月,养一百个就能赚一万,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很多后来回乡的人都很晓幸,要不是回来,他们永远不会相信,现在村里面那么有前途,随便搞鼓一下,就比在外面漂泊强。
这一信息就是村民的振奋剂,大家更加努力打理自己的果园、菜园等。闲汉几乎绝了迹,除了一些特别老的老人家,以及那些小孩,其他人几乎天天在地里面忙乎。牛栏、猪圈跟鸡舍里面的农家肥变得越发珍贵起来。这就使得楚家寨朝着一种良姓循环的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 挖木薯
“一会是去挖木薯吧?我们也去。”徐碧美可能还不到木薯是怎么样的,也想去凑热闹。其他人可能听过,甚至吃过,但也大部分没有见过实物,也想去瞧瞧。
“呵呵!再不去挖,那些木薯就要隔年了。”二婶笑道。
木薯隔年也不奇怪,农村会经常用隔年木薯比喻那些留级的孩子,算是一个贬义词吧!木薯隔年虽然会粗大很多,但说明第一年生长不好。读书也一样,你就算留级后成绩多好,人家还是会记住,你是留级的,比人家多花了一年功夫。
“来了那么久,还没见过木薯长得怎么样的呢!”李泉也摸了摸头,表示自己没有见过。
“木薯对土地要求很低,无论多贫瘠,几乎都能生长,所以大家一般都种在山地上面,你们没上去过,自然没见过。”楚家强笑道。
大家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等就出发,朝山地爬去。洪老妇人想留在家里照看小宝,但小宝也吵着要去,陈武只好背着小家伙一起去。
到了地方,大家就看到。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的灌木状植物。楚家强跟他们说,这些就是木薯。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
它在作物布局,饲料生产,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的加工淀粉和饲料作物。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木薯块根呈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富含淀粉。
木薯粉品质优良,可供食用,或工业上制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它的各部位均含氰苷,有毒,鲜薯的肉质部分须经水泡、干燥等去毒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由于鲜薯易腐烂变质,一般在收获后尽快加工成淀粉、干片、干薯粒等,以便储藏。
挖木薯也是一项力气活,很多木薯生得比较深,加上山地一般比较硬,没点力气的人,挖不了很多。
陈武举起锄头,对着边上的一棵木薯就锄下去。楚家强等人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阻止,那家伙已经连续挖了好几锄。一看就知道是没经验的人,肯定挖断了。果然,等其挖起来,一根木薯就断了两三节。
“不能这样挖的,你先别动手,我示范一下。”楚家强说道。
说完,他先将木薯径周围一米之内刨去一层二十厘米左右厚的泥土,然后将锄头放到一边。双手握着木薯的木径,慢慢拔起来。大家要是仔细听,就能听见下面泥土爆裂的声音。
看见楚家强整株木薯拔起来,五六根手腕粗、半米长的木薯还牢牢长在植株下面,周福荣不禁开口道:“好像也不难嘛!”
“那你试一试!”楚家强郁闷道。拔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要感觉下面的情况,不然也可能会断开。一旦断了,要你在那儿挖一个大坑找出来,那就麻烦了。
事实证明楚家强猜测是对的,其他人也同样的方法。除了万老这些老道的人还能完整拔起来,那些女孩子没力气,拔不起来。男的用力太大,有些人就拔起来一根光棍,木薯全都还留在下面。
女孩子只好跟二婶一起干活,用刀从木薯柄那儿砍断,将依附在木薯表面上的泥敲干净,然后放在箩筐里叠起来。
“咦!这些木薯还有果子。好奇怪呀!果子长在外面,要吃的木薯则在泥土下面。你们说这些果子能吃吗?”徐碧美发现了几个绿色的果子。这些果子跟杨桃一样,都是一瓣一瓣的,但只有拇指大。
“不能吃,千万别吃。木薯全身都是毒。”二婶连忙说道。
其他人就不解了,既然说木薯是三大薯类之一,怎么会有毒?有毒大家还吃?不合理呀!
“当然,也不是剧毒。它的叶子跟径连牛也不能多吃,不然会中毒沉睡,甚至会死亡。我们吃木薯,要不是浸过水,也不能多吃,一定要记住。”二婶语重深长提醒道。
在乡下,以前就会经常出现孩子吃木薯中毒的事情。孩子很喜欢野外烤番薯,有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番薯已经过去了,他们就会挖木薯。吃少量可能没事,吃多了就糟糕啦!
文教授笑着补充道:“木薯的毒素一般都集中在皮层,煮来吃的时候,你们将皮去掉,就不会有事。”
“有人吃木薯不去皮的吗?”陈香就更加奇怪了。
“木薯有两层皮,第一层就是你们看到的外面跟泥土接触的,很容易脱掉。第二层是可以吃的。以前农民生活艰苦,连米糠都能吃,这层味道还不错的木薯皮自然不会扔掉。”楚家强解释道。
杰克顿试着刮掉一些皮,就看到里面红色的皮。陈武瞄了一眼一眼过去,再次惊奇道:“怎么是红色的?难道那些白色的淀粉怎么来的?漂白?”
“那里?它也只是一层皮红色的,里面也是白色的。”洪老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年轻人才好,十分常识的东西,一个个大惊小怪。
“木薯有两种,一种是白皮的,这种不好吃,一般用来打木薯粉喂猪等等。另一种就是这种红皮的,味道还行。”楚家强跟他们普及一下知识。
听到味道还不错,很多人就吵着回去做一顿吃。二婶微笑着答应了,木薯吃一两顿还行,吃多两顿,你就会觉得很厌恶,比不上番薯。
“其实,说起来,他们高信市还是木薯在国内的故乡。鸦片战争之后,木薯从外国引进来,第一批就是在他们高信市种植,随后因为它高产,对土地要求很低,很快蔓延整个南方。”文教授说道。
人多力量大,这话没错,二叔二婶是深刻体会到的。以前,他们两个人,挖一片木薯,可能就去了半天,现在一个小时不到就搞定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赶新鲜
木薯挖了回来,大家帮忙将最外层的木薯皮挂掉。这工作不算艰巨,用一根筷子,顺着刮就行,很容易的,不用怎么出力。
二婶挑出一些比较好的,将第二层皮也剥掉,然后砍成一节一节的,准备先给大家煲一顿。煲熟之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继续切成一块块,然后用韭菜炒,这样吃可能就好吃一些,也有人喜欢煲熟就吃。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不用煲熟,直接切成一片片,然后放到锅里用油煎。这样处理之后,木薯就会稍微膨胀,楚家强最喜欢就是这种吃法。但很热气,吃过之后,你最好就喝一碗凉茶,不然你的嗓子第二天就会很难受。
楚家强将自己家的木薯闸搬出来,洗干净,顺便还借了别人的两台。木薯闸是民间的工具之一,很简单,却十分实用。无非就是一片长板,前面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口,里面安装有一张利刀,刀的前面还有一条可以转动的木条。
使用就更简单,将棒状的木薯放在木条跟刀片之间,一手捉住木薯,一手移动木条,将木薯压向刀片就可以将木薯切成一片片。木薯片的厚薄则是决定于刀片跟木板的距离,也是可以调节的。切好的木薯片则会顺着那个缺口掉下去,下面你可以放一个箩筐等木薯片。
“很久没用过这东西了,我来试试。”周老爷子干劲很大。
其他人刮皮,楚家强、陈武跟周老爷子三个人切片,分工也是合理。叶彩萍等人刮皮不会来不及,也不会有堆积。
“这玩意蛮好用的呀!”陈武切得很快,感觉很爽。
“我来试试。”李泉也跑过来,将陈武撤下去。刮木薯皮,他感觉那工作应该是女孩子做的。
见周福荣也心动动的,周老只好让出来,让那小子也用一用,省得那小子以后连这国内传统的东西都不认得。
楚家强也不好意思霸着木薯闸,让蠢蠢欲动的几个外国佬也尝试尝试。这些人都是尝个新鲜罢了。在他们的国家,可能还真看不到这种工具,尽管木薯是外国来的。
在他们发现机器之前,他们可能就是用刀直接砍瓜切菜一样砍,十分粗暴。发明机器之后,就是用切片机,中间是断层的。
路过的游客,感觉很好玩,一个个赶新鲜,也跟着玩,没轮到的就先帮忙刮皮。也正是这样,工作进程非常快。
看见那么多人,二婶连忙再弄多一些,让其他人也吃一些。木薯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对于他们那些城市人,可能就是吃过也不知道。
切好了一担,二叔就马上挑到河里面去,用河水浸几天,到时候再抬起来晒。
晒干之后就好办,需要打粉的可以打粉,也可以直接买,不过很便宜,二毛钱一斤,一万斤才两千块。外面当然不止这价钱,以前那些欺负农民不知行情的家伙才会给那么低的价格。
“今年木薯很大条呀!”老村长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不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