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福的歌声过后,有男傧将红绸缠裹的弓和箭递到了尚世彬的手中。
司仪是府上的管家朴作修,他年近五十,人儿清瘦,在眉开眼笑的过程中发出了司仪的第一声号令:
“新郎上箭!”
尚世彬拉弓上箭,眼瞄新娘花轿的金色轿眉做好了射箭的准备。
“一弓箭,一帆风顺!”
朴作修的话音刚刚落下,一支红绸木箭准确无误地插入花轿金色轿眉的正中央。
聆听着木箭插入轿眉眉毡的奇特声响,花轿中的婉玉先是下意识地一惊,随即脸上浮现了由衷的笑。是的,她怕什么呢?她的“哥”是世界上武功最棒的英雄,能够感受这样的叩婚之音是她存留一生的幸事。
轿外的尚世彬又接过来男傧递给他的第二支红绸木箭。
朴作修再一次喊道:“两弓箭,两全其美。”
尚世彬眼瞄花轿轿眉,射出了第二支婚箭,婚箭紧挨着第一支木箭的左侧插入花轿的轿眉上。
轿中的婉玉这一次没有怕,幸福的她下意识地笑出了声。
“三弓箭,三生有幸。”
伴随着司仪的号令声,婉玉又一次感受到木箭插入轿眉眉毡的撕扯声响。她的心跳出了嗓子眼,连忙将大红盖头盖到了凤顶之上。
与此同时,轿帘打开,有女傧伸过手来,搀扶婉玉走出了花轿。
婉玉看到了脚下的木炭火盆。
朴作修高声喊道:“红红火火跨火盆!”
于是有女傧过来,卷起婉玉身上的旗袍下摆。
婉玉抬起脚儿,跨过了燃烧正旺的炭火盆。
鞭炮声再一次响起。这炮声几乎震破了婉玉的耳膜,婉玉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似乎是帮助婉玉驱散内心的恐惧似的,一双男人的大手抓住了婉玉的臂膀。
婉玉不禁问道:“哥,是你吗?”
尚世彬的声音:“是啊,妹,没事的,炮声很快过去的。”
在萨满娘娘的欢歌祝福中,婉玉在尚世彬的陪伴下,顺着侧门走到前院石板路西的一套馆所。馆所共三间大房,正门的匾额上写着“眷栈”二字。这是当地婚嫁的必经之所,大凡大户人家迎娶正房少夫人时,新娘在娘家上轿时的所有行装皆为娘家的陪送。到了婆家,第一站便是进入称之为“眷栈”的处所,卸去娘家的陪送,换上婆家的装束,方行大婚礼仪。
尚世彬握了一下婉玉的手,轻声说道:“妹,我在侧屋等你。”
有女傧接手婉玉,走进了“眷栈”。
眷栈摆设富丽堂皇,被褥齐整的火炕和两道燃烧的火墙将房间烘烤得如炎炎夏日。通往正厅的房门门帘低垂,门帘上绣着两只戏水的鸳鸯。透过门帘,可以听到正厅的嘈杂声,看来正厅里的人可不算少。婉玉内心有点儿发慌,盖着红盖头茫然地注视着脚底下的大理石地面。
这时候,红盖头被揭了下来。
婉玉看见屋里有四个丫环,两个正在向屋地中央的硕大木盆里兑着热水,而另外两个模样俊俏点的跟在她的身后。再就是一个年长的婆子了。婆子肥肥胖胖,向婉玉道了一个万福,悄声说:“三少奶奶,我是咱府里的司仪,三少奶奶叫我张嬷好了。”
喜书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喜书网(www。xitxt。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大门大院 第一章(4)
“张嬷。”婉玉轻声唤道。
“三少奶奶上炕吧。”张嬷说完,又向门帘处高喊:“新人上炕!”
那两个丫环搀扶婉玉上炕。手捧着婉玉的两条腿等候司仪的指令。
“新人卸装!”张嬷再次向门帘处高喊。
丫环开始给婉玉卸起装来。
张嬷唱道:“蓝色绣边红盖一顶,蓝色羊毛擀毡毡靴一双,蓝色绣边缎袜一双,狗毛凤顶一顶,蓝色猫眼一个,碧玉翡翠一个,金耳环一副,红宝石戒指一个,紫貂披肩一件,蓝色银缎绣边旗袍一件,裘皮坎肩一件,蓝色绣边花缎内衬一件,蓝色绣边红肚一件,长命金锁一个,翡翠玉镯一副,玉片六个……”
正厅里烟雾蒙蒙的,老爷抽着旱烟锅子。太太凌夫人捧着水烟。太太的水烟别具一格,是一色的银制烟具。据说这支水烟是当年娘家的陪嫁品,一直为姐姐所用,后来姐姐死了才落到她手上。账房先生是个老学究,听说光绪年间曾做过一任知府,现在沦落到只能在府上记账了。此时他伏在案桌上记载着张嬷唱出的新人陪嫁的贴身物品。
直等到张嬷唱到“新人沐浴”时,尚维琛方才轻咳一声说:“太奢侈了,难为卢老爷的用心,他害怕咱们委屈了孩子。婉婷,快去招呼着点儿,人家孩子细皮嫩肉的,可别让下人怠慢了。”
三少奶奶婉婷今天也是一身新装,她向老爷太太道了个万福,便轻掀门帘走进了侧厅。
婉玉正在沐浴,见到姐姐缓步走来,泪水立时夺眶而出。
“姐……”仅此一句,婉玉便哽咽住了。
“好妹妹,可别这样,这大喜的日子,老爷太太这么器重,姐姐都替你高兴啊。”
婉婷屏退丫环,蹲下身来,亲自为婉玉洗浴,婉玉感动得哭出声来。
“难为孩子了,早早儿离开父母,还是怯生呀。婉婷呀,现在你是玉儿的主心骨,你就让妹妹好好地哭一场吧!”正厅里太太对着门帘说道。她叹了一口气,又对尚世彬说:“老三呀,可要好好待承你这媳妇,这孩子在家娇生惯养,你可不敢像对婷儿那样动粗的,孩子倘有什么闪失,娘可不饶你。”
“谨遵母亲教诲,孩儿定会善待婉玉的。”尚世彬毕恭毕敬地说。
侧厅里传来司仪的叫唱:“处子查验。”
这是新娘步入眷栈所走的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结果。
“查验毕!”张嬷的叫唱使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新人上装……”
这次婉玉换上了婆家标志的婚装,身穿金色绣边的红底金花旗袍,虎皮披肩,足蹬黄色擀毡女靴,头戴一顶锦缎狮毛凤顶,顶子上也嵌着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红盖头也换成了走着金线绣着金边的大鸟衔珠图。
等婉玉化好妆、顶着红盖头步入正厅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想得见新人秀色。然而婚俗毕竟是婚俗,只有大婚次日,新人婆家的人(晚辈除外)方能见到新人的庐山真面目。这可真是:“千等万等等出来,一顶红盖遮新颜。”
书包 网 xitxt。com 想看书来喜书网
大门大院 第二章(1)
尚世彬和婉玉的行婚仪式是在眷栈旁边的宗蕊堂举行的。宗蕊堂宏大气魄,是尚府府内议事、婚丧嫁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平日里门庭紧闭,这日却红垂幔帐,管乐齐天。正堂上一副对联曰:“万宇仙天擎寰珠,百尺红蕊馨香薷”,横批“天作地合”,老爷太太并排坐在龙凤椅上,诸位少爷奶奶、公子小姐、远近亲眷等黑压压地挤满了人。尚世彬和卢婉玉随着管家朴作修的唱腔双双跪拜天地,跪拜高堂,又夫妻互拜之后,由一对金童玉女手牵红绫引导着向后院走去。这时候天约黄昏,晚霞映衬下的玉树假山木廊石桥显得分外妖娆,路边的积雪银光耀眼。婉玉蒙在红盖里,凭着以前的记忆想象着周围的景象,竟然产生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只希望这种感觉长久一些,童男童女引导的路能漫长一些……
那悦耳的喜乐之声笼罩着尚府,同样也刺激着两个四少爷的###谭月娥、谭春娥的心。月娥、春娥姐妹俩年龄差两岁,虽然守寡两年有余,可大的只不过二十上下,正是春心荡漾、凡心浮动的年纪。打早儿听说三哥的大婚之喜,就如坐针毡一般,联想到新人的幸福,不免心如刀绞。丫环琴儿饭也不做,火也不烧,撇下她们随张嬷帮厨去了。姐妹两个只得偎在冰冷的炕上,饭也没吃一口,一味地抱头痛哭。的确,合府上下没人理会这两个“冷宫”之人。春娥正想出去讨杯热茶,忽听管箫之声向后院逼来,连忙唤起姐姐月娥,齐到廊下观看。这时周围已经站了许多孩童,春娥好动一些,强拉着姐姐往人堆儿凑,挨到了二少爷屋里。月娥一时间忘却了饥饿,一门心思地注意新人的到来。老早就听丫环们说起三哥家的这位侧室如何美艳、如何窈窕,与三哥如何是天造一双地设一对,今儿个也想见识一下,然而脚跟还没站稳,就被管家婆子张嬷轰到了一边。
“老四家的,这是你待的地方吗?冲了三少奶奶的喜,老爷太太能饶你们?快点儿回去。”
张嬷恶狠狠地轰着,月娥、春娥向后躲着。一不留神,月娥脚下一滑,打了个趔趄,身子倒在一位公子的怀里。月娥脸儿一红,急忙闪身,低着头,妄图离开。
“月娥四嫂,慢走一步。”那位公子拉住月娥的衣袖说,“四嫂不认识弟弟了?我是世宁啊!”
“啊,是世宁弟弟呀,你不去学堂啦?”月娥瞥了一眼尚世宁,怯怯地说。
“我已经毕业了。二位嫂嫂不必拘礼,这是三哥的喜事,你们也热闹热闹,等会儿吃酒席去。”
“不了,老爷见了会骂的。”
月娥鼻子一酸,泪水溢出了眼眶,拉着春娥的手往回走。
尚世宁望着两位四嫂的孱弱背影,内心升起万般的怜悯。如何才能救她们于水火呢?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公子哥初生牛犊,竟然产生了一种大胆的怪念。
新人队伍步入翠育轩门首。
翠育轩内也响起了鞭炮。鞭炮声中,张嬷高声唱道:“挑盖头。”
门内站有一个十分秀气的女傧,双手将红绸缠裹的秤杆儿捧到尚世彬的面前,这女傧名叫秋红,是翠育轩的丫环。
尚世彬从秋红手上接过秤杆儿,以一种非常轻柔的动作揭去了婉玉头上的盖头。立时即刻,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儿感染了闹洞房的子侄辈的公子们。公子们未等张嬷号令,已经猴急地一哄而上,将婉玉抬了起来,向洞房跑去。公子们这样一闹,搅乱了张嬷的节奏,慌慌张张地简化程式,唱出了司仪的最后一道号令:“新人入房,坐福金床。”
公子们将婉玉抬上了新房的大炕。炕上的褥子下面垫着一把砍柴用的大斧,这些孩子不知深浅,将婉玉扑通一下撂到了斧上,大斧垫得婉玉臀下一疼,差点儿叫出声来,这便是所谓的“新人坐斧喜开怀”。六个七八岁的男童也都上了炕,一个接着一个给新人“跨尿臊”,正所谓的“十月怀胎金童来”。闹洞房的序幕拉开了。婉玉认出一个是姐姐的儿子,一把将他揽到了怀里。
大门大院 第二章(2)
“秉炎,你可不能跨姨娘的尿臊。”
“为啥呀?”孩子不理解。
“因为你是我儿子。”
“不,你是我姨娘,我是娘的儿子。”孩子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婉婷是过来之人,知道孩子闹洞房没有深浅,便抓些花生松子打点大一点儿的子侄们,以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翠育轩热闹非凡,素心庵却闹翻了天。月娥将琴儿从前院端来的酒菜掀翻了一地,哭着数落道:“都说外面的嫌我姐俩,怎么你也欺我们不成?大凡事儿都要有个限度,你可好,一跑整整一天,饭也不做,炕也不烧,莫不是盼我们死不成?”
“谁盼你们死,今儿个是府里的热闹日子,哪家的婆子丫头不是被传到前院帮忙来着?你们不能到前院去,难道还要把我拴到屋里不成?再说,这米啦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