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习禅录影-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毫无挂碍,生死,涅槃,成佛与否都无挂碍,无修无证,不被生死所缚。自然无挂碍,无挂碍即无恐怖。
空并不是没有东西,明心见性,确有其事,所以经说“真实不虚”。
把般若明白了以后,才能开释《华严》。《华严》为唯识要典,本经讲十方法界只有一位毗卢遮那佛,一切诸佛均系此佛之化身,乃法身本体佛也。一切菩萨罗汉众生都是他的化身,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佛初成道时所说,乃向诸天所说,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一切众生的语言都是此佛的语言,一切声音都是佛说法故。本经与其他各经不同。他经从身心(小我)修起,而后与法界合一。本经从宇宙说起,从法界起修而与身心合一。本经包括印度数千年学术思想。“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场面之伟大,文字之美妙,太壮观了。但是众生心量狭隘,接受不下来,其实众生真的心量确是那么大。一般人以为表法而已,确实真是那样,因心量太窄故不知。杜顺和尚、李长者,均是弘扬本经大德,成立华严宗。学禅的人到达一念清净时,即与毗卢佛法性之光明相触,整个虚空都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不过只是此一大身的一小部分。打破空间的错觉,一切声音,都是你的声音,一切色相都是你的色相,不过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被习气妄想所障,不敢认此广大无边的法身为我身乎!上下五千年,只是一弹指耳,纵横十万里,又有什么隔碍呢?
妙焰海天王颂佛偈曰:“佛身普遍诸大会(虚空即我,我即虚空),充满法界无穷尽(一切众生法身皆如此),寂灭无性不可取(一念清净)(不执著),为救世间而出现(一切圣贤),如来法王出世间,能然照世妙法灯(说法如云如雨),境界无边亦无尽,此自在名之所证(观自在)。佛不思议离分别(坦然而住),了相十方无所有(空间观念破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非肉眼乃清净眼也)。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心量要尽量扩大,一念清净,就是华严观。
(晚上八点十分坐末枝香)
现在我给你们显一下华严境界看一下,但并不是耍把戏。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难超脱。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超出身体的方法,把心念从顶轮抛出虚空,上升到无边际的高空,同时下降到无边际的下方,旁边前后左右也是无边无际,把身体的观念空掉。就是这样坐下去,身体的痛苦,知是知道,可是不去管他,痛苦自然减轻,久之可以得定。这时虚空即是我身,我身与虚空无二。我们这个身体不过无尽虚空中一个微尘。要离开这个身体去修,可是也要借着这个身体来证。这样修久了,心量自然逐渐扩大,慢慢就可以与诸佛相接了。
第三天………习禅录影
第三天――农历正月初四
全部佛法,就是讲的这个“觉”字,禅宗谓之明心见性。也就是宇宙全体寂然不动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净土,常寂光土。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士。念佛一心不乱,可以在临终时往生西方,在那里听经修行,花开见佛,见你真心自性之佛。末法时代《楞严经》先失传,净土密宗大行。出家以后,欲证菩提,赶紧多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多看古德语录,走禅的路,有所证悟,再弘净土、华严。佛在菩提树下,发大愿说:“不证菩提,不起此坐。”到第七天抬头见到明星(二十几的残月)悟道,曰:“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即拟入涅槃,天人跪请住世,曰:“止!止!我法妙难思。”于是先讲《华严》,次讲小乘法,末讲大乘法。
执著恶法固是妄想,执著善法亦是妄想。永嘉云:“不见一法名如来(妄想随他来往,不着空与定),方得名为观自在”。妄念不执著,妄念亦不能留,美妙境界亦不能留,只有灵明之性要找出来。释迦诞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什么我?参!
“ 长伸两脚眠一寤,醒来天地还依旧。”睡眠是一个小生死,要向这一方面参一参。有一问题,不能解决,就要参。参一个话头:“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参出了答案,我们互相研究研究,更要发大愿,度众生,解决众生生老病死之苦。还要多培养功德。
念佛要像我昨天一样,一口气一口气地念,出声念,力气衰了的时候,就默念,心念。一面念一面参,念到念佛的声音念不出来了,三际托空,豁然一悟,就能有成就。平时不认清这个境界,到临终时,心念也提不起来了,悔之晚矣。如此情形,我生平接触过的学佛人多矣,真可慨叹。

喜书网(Www。xitxt。Com)txt电子书下载
上智中根下愚,均可修此法,“修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此李文和偈也。出家人修慧易,修福难。娑婆世界,众生煎熬,修行最易成就。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多培法缘,广结善缘,出家人修福单靠禅定是不够的。
观世音菩萨以观声音而悟道,其实,一切树林鸣鸟流水,音声都在给你说法。如何可以听到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就可以听到。不要依身,不要依心,不依亦不依。把心放开,就可以听到,(师念“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数百声曰:)文殊菩萨大智成就。欲得智慧成就,须多念文殊菩萨,求其加庇,西藏密宗大威德金刚即此菩萨。虚老和尚三步一头,拜文殊菩萨上五台山朝圣,是很有道理的。(师继念“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数十声曰:)祈求文殊菩萨加庇,使你们诸位身心清净,早得大智慧成就。
《金刚经》也是讲大智慧成就,本经的精华即是“善护念”三字。须菩提问:“应云何住?”即如何安此心也。“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住是什么?《华严经》说:“初发心,即成正觉。”一般行者就是初发心那一下把握不住,所以禅宗祖师说:“当下即是。”按心理学上说有正常的心理,变态的心理。真正正常的标准是什么?“正常”应是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心理,“睡起浑疑身不觉,一竿晓日半床风。”坦然而住,说不知道都知道,说知道都不清楚,慵慵然,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境界也,心里平静,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来面目也。现代心理学突飞猛进,对这点还应该要仔细研究。
(四点整)
我们现在参一个话头,《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个话头可以商量,“法”指法性之法,尽管去想。《法华经》又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念念不可得)
憨山大师有一次正参究肇论,下了坐,揭帘立于阶前,忽然风吹庭树,飞叶满空,则了无动相,曰:“此旋风偃岳而常静也。”接着他去便溺,了无流相,曰:“此江河竞注而不流也。”此时,他对生来死去的道理,才大有悟入。这也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参!
又有一次,他在五台住茅蓬习定,定不下来,溪水吵得不得了,在溪桥上打坐,坐了好久,忽然听不到溪水声了。出定后饭已生毛。这只是一种定,与已悟未悟不相干,但与悟道有很大的关系(须知四禅八定随时可以出入)。后来憨山大师在某施主家修行,忽然一夜之间禅病大发,做诗数百首,不能停,乃躺下大睡,禅病方愈。
练腿子,身体好,一定要多走,走透了以后,筋骨会坚固,气脉可以流通,所以古德常说:“踏破草鞋,下盘才会稳固。”
憨山大师往盘山顶上参一位老修行,是一个怪人,顶礼也不理,熟了饭自己吃,也不让他,三天以后,憨师夜里出来自已经行,头顶一片光明,心清如水,以为得道,去问隐者,隐者曰:“此乃色阴境耳(生理转变现象),非是本有。”
大师在崂山海边打坐,水天化成一片大光明,谓之海印三昧。
黄老居士闭关后,身外一片光明,此身已不属己有(这也是色阴生理现象)。又一次来信说:行住坐卧均在定中,但硬是有一个东西,以为见到自性(这是识阴境界)。修行不容易,没有明师指点,很容易着魔,误入岐途。未证谓证,以盲引盲,太危险了。西藏密宗必须精研显教十几年,而且必须精通唯识法相之理,然后依止密法上师修持密法六七年,有所悟入,方许上山闭关精修,闭关谈何容易!
(晚上七点一刻经行时――)
阿弥陀佛像多半画的塑的是立像。从外型说,代表度人无休歇。立有立的样子,要像阿弥陀佛的样子,眼睛眯成一条缝。慈悲祥和,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要照这个样子用功,走着也要用功。怎么用功呢?念头坦坦然然,就这么走,比打坐都好,头要向后稍仰,眼要眯成一条缝,不要向两旁看,胳臂要摆开。尽量地摆动。头正眼正,不要放逸,莫打妄想,要象打坐时一样,坦然而住。要行而忘行,住而忘住,像阿弥陀佛一样的慈悲祥和。
你看初生的婴儿手几乎不大动的。最爱动他那两条腿子。这就活力旺盛的表现。再看那老年人,年老力衰了,先是两腿的知觉麻木不仁,最后甚至两腿瘫痪,这是活力衰退的缘故。过去一般禅堂的规矩。坐多行少,两腿运动量不够,所以气脉不能畅通,不能得定。同时要知道坐是禅,行也是禅,乃至语默动静,无一而非禅。一定要弄成林雕泥塑的样子才算禅吗?禅是活泼泼的。什么都不知道了,才算定吗?那是外道定,禅宗所不取。
那么,什么是禅呢?告诉你,圆明清净就是禅,不是麻木不仁,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外面一切声音动作清清楚楚,而此心灵灵明明,了无挂碍,毫无执着,一片祥和,一味的慈悲。把心放开,不要在身上搞,把心放下。“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生了也无碍呀!妄念来了随他来好了,不要去压制它,久而久之它就不来了。不要去修正它。昏沉来了,让它去昏沉好了,昏沉过去了,自然清明了。不要勉强提起精神来对治它。“六根才动被云遮”,动也无碍呀,那知道六根动的那个东西并没有动过呀!
第四天………习禅录影
第四天――农历正月初五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这是一句不得已的话,不得已的法门。上乘法门,就是那么坦然而住,就对了。可是坦然而住,却很不容易把持得住啊。念头怎么死得了呢?
宗师要有杀人刀、活人剑的手段,黄檗祖师说:“大唐国里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好好用功,自然有接引你们的办法。
你们把外形先弄正了,内心自然慢慢也会正;外形不正,内心怎么也不会正。要像昨晚那个样子;像阿弥陀佛那个样子,慈悲祥和,拿眼睛照着,心中无事,行忘其所行,外形很有关系,这才是经行。像这样庄严恭谨的经行半小时,心中无事,不成道也成道了。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灭如何生灭?当生的时候它就生,当灭的时候就灭,一步一步。生灭灭生,谁要你去灭它!如果百事不知,才是学佛,学木石去好了。如片云点太清里,坦然而住,生灭又有什么妨碍呢?就是这样,坦然而住。圆明清净,动静二相,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