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娱乐1971-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是我?”王梓钧奇怪道,“我可是一位中国人,而你和你太太都是犹太人,我觉得你来导演更合适。”

斯皮尔伯格揉揉脸道:“说实话,我没有信心来驾驭这部电影,它太沉重了。”

王梓钧皱眉道:“那你也可以找其他犹太导演啊。”

斯皮尔伯格道:“自四年前西德·席恩堡先生买下它的电影版权交给我后,我已经找过好几个导演了,包括斯科西斯、怀尔德和罗曼·波兰斯基,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剧本,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接手。我想,你是东方人,应该更能客观的导演这部影片,而且你成功导演过历史最高票房的《泰坦尼克号》,完全可以驾驭《辛德勒的方舟》中的大场面。”

为什么斯皮尔伯格不愿拍?因为《辛德勒的名单》太烫手啊,要拍好就得是大制作,可谁敢保证这种沉重的历史伪纪录片类型的电影能出票房?

看看斯皮尔伯格先前找的那几位都是谁?

马丁·斯科西斯,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导演,戛纳金棕榈奖、柏林金熊奖得主,世界级的电影大师。

比例·怀尔德,八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度捧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杯,第一位在同一届奥斯卡颁奖礼连续获得三座奖杯的人。

至于罗曼·波兰斯基,好吧,这位导演虽然没有上面两位有影响力,但他可是从纳粹集中营里逃出来的,亲身经历足以让他更有资格来导演这部大作。

一个导演想要拍好这样题材的电影,首先自己就得入戏,神经不强悍的导演,说不定把戏拍完后自己就崩溃了。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谁愿做啊?

对于斯皮尔伯格而言,更重要的是,没有电影公司愿意给他足够的投资,因为这部电影想要收回成本实在是有些悬。

王梓钧把剧本甩在茶几上,说道:“抱歉,斯蒂芬,如果我要拍同类型的电影,那我会拍《南京大屠杀》,而非是《辛德勒的方舟》。”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说:“哦,南京大屠杀,这个我知道,我最近在看关于中日战争的资料。”

“你在看中日战争的资料?”王梓钧突然想起后世被无数中国愤青唾骂的《太阳帝国》,里面对日军的美化和对中国人的丑化成为斯皮尔伯格辱华的有力“证据”。

“是的,”斯皮尔伯格点头道,“我准备拍一部战争人文片,改编自巴德拉先生的《太阳帝国》,下半年我会去中国的南方取景。”

王梓钧问道:“我能看看剧本吗?”

“当然。”斯皮尔伯格点头道,回书房拿出另一个剧本。

王梓钧看的是《太阳帝国》的文学剧本,还有一部分斯皮尔伯格还没弄完的导演剧本。剧本的内容比《太阳帝国》的电影要多出一些,不过大致差不多。

王梓钧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才合上剧本道:“很不错的剧本。”

斯皮尔伯格笑道:“我也这么认为,毕竟这是以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王梓钧讥笑道:“如果我有机会碰到他,我问问他,他的真实经历就是中国没一个好人吗?《太阳帝国》的原著还稍微靠点谱,这狗屎一般的电影剧本,结局居然是一群美国大兵跑到中国来解救战俘。最最好笑的是,日军开进上海居然没有滥杀一个中国人,唯一死掉的中国平民反倒是被中国游击队流弹误杀的。”

“呃……”斯皮尔伯格语塞。那中国游击队误杀平民倒不是巴德拉剧本里写的,而是斯皮尔伯格在导演分镜头里加入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正义性,没想到会被王梓钧这样解读。

王梓钧冷笑道:“剧本中把纳粹日军美化得够可以,被侵略的中国人全成坏蛋了。”

斯皮尔伯格耸耸肩道:“王,我觉得你有些过于敏感了,无论是编剧还是我,都没有那个意图。剧本与小说确确实实是巴德拉先生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我相信他在写剧本时会做到客观,不会刻意美化日军。”

王梓钧笑道:“或许这剧本里一切内容都是真实的。可不要忘了,巴德拉先生当年仅仅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英国少爷,他眼中的战争或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斯皮尔伯格解释道:“我就是要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战争,这会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和纯粹。”

“我倒是觉得是在用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中日战争。”王梓钧不客气地讥讽道:“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那位巴德拉先生在战前就是个无知的富家少爷。他所看到的,仅仅是战争的局部。如果不是被抓紧集中营,整个战争都跟他无关痛痒。这无可厚非,总不能要求一个英国人热爱中国。但是,我非常怀疑你们在写剧本的时候,为了考虑日本票房而刻意规避表现日军凶残的镜头。整部电影,会给不了解真相的西方观众一个误导,那就是日军勇敢而赏罚分明,跟纳粹德比起来纯洁得像天使。而事实上,纳粹日军跟德军没什么两样。”

斯皮尔伯格皱起了眉头,他直接把王梓钧当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很狂热那种。他对中国人没什么好感,但也没什么恶感,那遥远的国度关他屁事,关于这么电影,斯皮尔伯格完全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怎么容易表达导演意图怎么拍。

王梓钧道:“斯蒂芬,我觉得《辛德勒的方舟》更适合你。至于这一部《太阳帝国》,我也遗憾,拍出来后我拒绝进电影院。当然,你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华语市场。”

斯皮尔伯格无奈道:“王,我觉得你应该冷静一下,这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

王梓钧道:“可是让我看这部电影的话,那就跟让一个穆斯林吃猪肉一样恶心。”

726【考虑大片】

老实说,仅从电影的角度而言,《太阳帝国》确实是部好片子。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王梓钧看了总会觉得不舒服。因为这部电影是以西方人和日本人为出发点,引出战争中的矛盾与人性,而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在里面反而成为了冷冰冰的背景。

可以说,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西方人与日本人不管善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里面的中国人仅仅是剧情道具。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漠视,也是王梓钧最不爽的地方。

斯皮尔伯格现在颇为头疼,他是请王梓钧来拍《辛德勒的方舟》的,现在却因为《太阳帝国》而搞得气氛很僵。

斯皮尔伯格叹气道:“王,我很抱歉,《太阳帝国》的剧本已经定下来了。”

王梓钧点头道:“我理解,毕竟华人票房市场很糟糕,而日本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美化日军是必然的。”

斯皮尔伯格很想反驳说他的电影是纯以艺术出发,但这种话偏偏观众就可以,跟王梓钧说这种话纯属白费力气。若是这部《太阳帝国》放在二十年后拍,那里面的日军形象绝对要凶残得多,而中国人的形象则要改善一些,这是票房所决定的。就像后来某些好莱坞大片,为了讨好中国观众,生搬硬套地要弄进去中国演员或中国元素。

而八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中,华人的普遍形象比黑人还糟糕。

“王,来尝尝我做的莎拉!”艾米·厄文抱着儿子招呼王梓钧吃东西。

有艾米出来说话,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斯皮尔伯格嚼着莎拉说:“王,你确实可以考虑一下拍《辛德勒的方舟》。当然,一部分电影预算可能要你自己解决。”

后面一句才是重点吧,王梓钧心里嘀咕,问道:“我记得你刚才说买《辛德勒的方舟》电影版权那位席恩堡先生,他好像是环球影业的主席吧。你确定《辛德勒的方舟》版权不在环球影业?”

斯皮尔伯格道:“是的,席恩堡先生已经将电影版权转给我个人了。”说着斯皮尔伯格叹气道,“事实上我一直想亲自拍《辛德勒的方舟》,但实在是没有精力,将剧本搁置起来又舍不得。另外就是,许多电影公司都不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不过扎克利你也是导演,你应该明白他的价值,所以我才找到你。”

王梓钧突然笑道:“斯蒂芬,我想你对《辛德勒的方舟》的难以割舍,正如我讨厌《太阳帝国》一般,都是民族情绪在作祟。”

斯皮尔伯格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说:“抱歉,我先前忽略了你的民族感情,我会对剧本逐情修改的。”

这便是换位思考的结果。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买下电影版权到拍摄整整跨越了十年十年。如果不是斯皮尔伯格那犹太人的民族情结在作祟,期间早扔进废纸篓做垃圾了。

听到斯皮尔伯格的道歉,王梓钧笑了笑,然后问道:“我有一点很疑惑,《太阳帝国》跟《辛德勒的方舟》题材差不多,而《太阳帝国》需要去中国取景,预算应该大很多才对。为什么有人投资拍《太阳帝国》而看不上《辛德勒的方舟》呢?”

“不一样,”斯皮尔伯格摇头道,“《太阳帝国》是以孩子的视角看待战争,将战争的苦难弱化了许多。而《辛德勒的方舟》则是半纪录片的形式,内容太为沉重,很容易引发观众的抵触情绪而票房不保。至于为什么电影公司肯投拍《太阳帝国》,因为这部电影跟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关。中国正在打开国门,而日本经济则在爆发式的膨胀,欧美的影迷对两个国家都很感兴趣。”

“了解,”王梓钧点头道,“我说过退出好莱坞,所以不会再导演英语片了。不过我可以投资,只要斯蒂芬你找到好的导演,我随时可以掏钱。其实我一直觉得你是最适合导演这部电影的人。”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看来我确实该考虑自己来拍了。”斯皮尔伯格笑道,虽然王梓钧不愿出来做导演,但承诺投资依然让他高兴不已。

王梓钧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拍《辛德勒的方舟》呢?我觉得1990年上映最合适,正好纪念反法西斯胜利45周年。”

“听起来是个好主意。”斯皮尔伯格笑问,“那你的《南京大屠杀》也准备那个时候上映吗?”

王梓钧收敛起笑容,点头道:“或许可以试试。”

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可以拍成《辛德勒的名单》,为什么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不可以?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纳粹大肆杀害犹太人,其中《辛德勒的名单》做出了莫大贡献。而南京大屠杀呢?王梓钧记得2007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5%的美国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南京大屠杀。

从斯皮尔伯格家离开,王梓钧就一直在想这个事情,等回到郁金香庄园才做了决定,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首先要考虑的是剧本问题,有好几部后世的同类题材电影可以供他借鉴,但借鉴的仅仅是个别情节而已,他想要拍一个全新的故事。

王梓钧突然想到托马斯·肯尼利,这个《辛德勒的名单》的原著作者,在后来可是写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而且公开表示日本政府应该就此向中国人民道歉。

托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的方舟》在四年前大卖,若是让他创作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然后再改编成电影,想来效果会好得多。

而且原著作者变成澳大利亚人的话,那日本右翼也没有理由再狡辩称中国人自说自话、乱编故事了。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欧美许多国家都有,特别是德国、英国、美国等,甚至还有许多目击者拍摄现场照片,搜集资料并不困难。不仅如此,还可以到中国大陆去搜寻当事人。

不过这事可以慢慢来,三年后可以开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