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迷人的乐队女队长发狂般地扭动着自己的腰部,引得成千上万的观 众欢叫不已。在法国,有个名叫雅克?德?圣…法尔的呼拉圈制造商,深恐会引起教会的注 意和反对。他不愿丢失过去的好名声,因为在呼拉圈出现以前,他一直靠为医院和实验室制 造塑料管为生。现在为了自卫,他设法让法国名流都戴上呼拉圈拍照。在芬兰,解决这个问 题的办法是在舞台上举办呼拉圈持久比赛,参加者要长时间同时转动环绕在颈部、臀部和膝 部的三个呼拉圈。 不管看的人会有什么样下流的想法,这种美国新玩意儿在其他国家照样十分风行。在德国, 使呼拉圈获得推广的是职业拳击家马克斯?施梅林和他的妻子安妮?昂德拉。没有孩子的德 国人要买玩具总有点说不过去,为了避免让人看见,他们请商店把货包好,在夜间送到家里 去。一支比利时探险队出发去南极时,在他们的行装里也有20个呼拉圈,这笔钱是作为文 娱费用开支的。在某些国家,呼拉圈供不应求的现象很严重。在约翰内斯堡,一个呼拉圈卖 六角五分,记者报道说,这只有白人顾客才买得起;当地土人未免十分眼热,后来慈善机构 只好免费供应。阿姆斯特丹的《自由###》指出,荷兰需用塑料管的其他工业已陷于停顿 ;而在华沙,一家为青年办的周报竟谈到:“如果轻工业部和手工业局还不开始生产呼拉圈 ,我们在这方面的进展,特别从国际范围来看,就将大大落后了。”这两个部门仍然拖拖拉 拉,于是呼拉圈就通过东德走私进来。  
25。整顿受挫(2)
呼拉圈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到1959年夏,许多城市的垃圾场上都堆满了丢弃的呼拉圈。但 不管怎样,从这种狂热完全可以看出,美国群众文化生活中即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世 界其他地方都会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在欧洲,英法外交部都把苏伊士灾难归罪于杜勒斯;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政府里也有人赞 同这种意见。不过,面临着苏伊士事件后的中东局势,关于华盛顿下一步该怎么办的问题, 大家的意见并无分歧。依据冷战信条,世界上每一块值得争夺的地方,都必须要么归共产主 义所有,要么归自由世界所有。谢尔曼?亚当斯1961年写道: 英法两国企图以武力解决苏伊士运河争端遭受失败,这使两国在中东的威 信 和政治势力暂时大受挫折……据总统说,除非美国决意去填补真空,并且向全世界明白宣布 此一意图,否则苏联人必将插足中东,从而使我们陷于难以忍受的境地。 总统对国会领袖说:“我就根本不相信,我们可以让中东处于真空状态。”他在国会两院联 席会议上要求授权在那里使用美国军队,“以确保和维护为防御国际共产主义所控制的任何 国家的公开武装侵略而要求获得这种援助的国家……的领土完整、政治完整和政治独立。”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和罗斯福于1940~1941 年进行的不宣而战的战争一样,和杜鲁门总统不得国会同意而做出的出兵朝鲜的决定以及19 55年的台湾决议一样,这个主义是朝着授权总统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美国军队的道 路上又迈开了一大步。 亚当斯指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中的一个缺点。他写道:“美国要想遏止共产主义在国外扩张 的任何企图都会遇到一个困难,那就是如何设法证明以民族主义的斗争形式出现的内部### 确实是由莫斯科指挥的。”支持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在众议院顺利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遇 上了麻烦。像在为台湾决议进行辩论时一样,持反对态度的参议员内部意见很不一 致。有 些人认为,白宫是要国会分担原应由行政部门做出决定的责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艾森豪 威尔是想获得发动战争的权力。佐治亚州的理查德?拉塞尔和阿肯色州的富布赖特两人特别 感到担心。拉塞尔对杜勒斯说:“这是想要我们买猪不过目,不顾后果地承担义务。”杜勒 斯却回答说,这是个是否忠诚的问题。他还对拉塞尔说:“如果我们对什么事都卡得太死, 如果国会不愿意信任总统……我们就无法打赢这一仗。” 但是,这一仗在哪里打呢?英法两国已经放下武器,中东仅有的危险之处就只剩下阿拉伯人 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问题上的争端了。经过两个月的辩论,参院以72票对19票通 过了那一决议。后来亚当斯写道:“下一年,在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发生了一连 串爆炸性事件,全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应用艾森豪威尔主义的问题。”事实上,这个主义 对于这些事件都是不适用的。约旦事件是典型中东式的:反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大闹安曼,迫 使年轻国王侯赛因的首相辞职。侯赛因于是求助于艾森豪威尔,声称危机的发生“要由国际 共 产主义及其追随者负责”。杜勒斯同意这种说法,总统便派出第六舰队在东地中海来一次发 炮示威。侯赛因在大炮的庇护下选出一个忠于他的政府。闹事的人散去,新首相没有倒台。 谁也看不出,如果没有那示威的军舰,结果会有什么两样。 接着,便发生了叙利亚事件,这事件颇带有滑稽歌剧的味道。杜勒斯急于想在大马士革显示 一下力量,可是叙利亚人根本不吃那一套。叙利亚政府倾向苏联,反对派的成员是一些反美 军官,他们又都希望互不相扰。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沙特明确告诉艾森豪威尔,这里的长 期不和跟意识形态毫无关系,没有一个真正的阿拉伯人会成为共产党。总统回答说,这话他 过去也听人说过,戴高乐就曾说过“没有一个真正的法国人会成为共产党”。“很显然,骚 动是共产党煽动起来的,”亚当斯写道,“不过和约旦的情形不同,叙利亚政府对西方国家 的任何援助都不感兴趣,因而在这里艾森豪威尔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这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存 在着弱点的一个例证。” 1958年7月14日清晨,华盛顿一觉醒来,得知中东的周期性痉挛症又发作了。头一天夜里, 伊拉克亲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占领了巴格达电台、邮局、电报局和底格里斯河上的桥 梁。他们打进王宫,杀死了国王和王储。努里?赛义德首相化装成女人偷偷逃跑,但也被捉 住杀掉。这样一来,杜勒斯的巴格达条约刚签订不过半年,它的中心支柱便彻底垮台了 杜勒斯援引艾森豪威尔主义,曾向条约成员国保证:美国将用一支“巨大的机动兵力 ”保护它们免遭颠覆。巴格达政变发生后,这个同盟少了一个伊拉克,另行组成中央条约组 织,总部设在土耳其的安卡拉。——译者。这情况也使黎巴嫩总统卡米尔?夏蒙大 为惊恐。不 久前,夏蒙还曾控告阿拉伯共产党人大量渗入了他的政府。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为此曾 亲自领导一个观察小组作过调查,小组没有发现任何足以证明夏蒙疑虑的证据。如今,他深 信自己是纳赛尔要搞掉的第二个对象,于是正式要求美国派兵到贝鲁特。艾森豪威尔同意了 。 这是30年代孤立主义的大倒个,走向干涉主义的极端。不管怎样想入非非,都不能说美国 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在第六舰队的70艘军舰和42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9000名美国海 军陆战队士兵在黎巴嫩登陆,这是和平时期美国武装力量最大的一次集结。接着,总统发表 声明,解释说:“这些军队的任务是保护美国人的生命,因为在黎巴嫩共有约2500个 美国人。”可是,实际并没有任何迹象说明美国人(甚至黎巴嫩人也一样)是处在危险之中。 而且,总统这样提出问题,事实上等于承认这与艾森豪威尔主义是不相干的。杜勒斯力图使 国会领袖们相信这与艾森豪威尔主义有关。这位国务卿告诫说,如果美国不按照夏蒙的请求 采取行动,“我们的威信就会丧尽,也没有谁再会相信我们的话了——永远没有。只有我们 先到达那里,共产党的干涉才可能避免。”他又说,如果不采取行动,自由世界不仅会失去 中东地区和自由世界在那里的近3/4的石油资源,而且还会失掉非洲和非共产党统治的 亚洲,这一段话后来被冷战专家们一再引用,以证明在任何一次国际危机中,使用武力都是 完全正当的,包括越南问题在内。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曾加以抵制。这一次,进行抵制的 却是国会的领袖们了。他们毫不含糊地表明,他们对于在黎巴嫩的行动不愿分担任何责任。 艾森豪威尔主义事实上到此已寿终正寝。四个月后,夏蒙倒台,换上了中立主义的总统和总 理,在他们的要求下,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即撤走。这个事件,亚当斯最后论断说:“对艾森 豪威尔说来是使他灰心和不快的。”这件事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在当时是看不太清楚的。总统 曾警告参众两院说,他有可能事先不经国会讨论就在中东冒开战的风险。他说:“在那种 情况下,如果一定要对行动方针进行公开辩论,那采取这种行动本身便会丧失意义。”—— 这是进一步批准扩大总统开战权力的先例。 在地球的另一边进行炮舰外交对美国来说还是新鲜事儿。这使人联想到仿佛帝国又出现了, 而这正是如《欧洲市场上的美国》的作者赖纳?黑尔曼和《美国的挑战》的作者塞尔旺?施 赖贝尔一类的欧洲人自信已看到在他们西边的地平线上正慢慢出现的东西。大战前,在欧洲 人 的心目中,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喜欢自吹的国家,每一个美国人都看上去像贾莱?古柏和琴 逑?罗杰斯,他们的孩子也都像米基?鲁尼和安?拉瑟福德这些都是当时美国著 名的电影明星。——译者。那个美国是理想主义的、天真纯洁的,是全世界无限向 往 和人们私心窃慕的地方。除了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美国人总是以大施主的面貌出现外,他们 在世界事务中几乎就不起什么作用。 如今,美国人遍布全世界。第四点计划、非洲经济委员会和各种技术援助计划派出的人员已 遍及亚洲和非洲各地。国会已经批准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贷款基金、富布赖特奖学金计划以 及同不在富布赖特计划之内的42个国家交换留学生的史密斯?蒙特计划。到国外旅行的 美国人每年增长12%;50年代后期,到遥远的国土去旅游的美国人在200万以 上,他们一年花掉20亿以上的美元。 这些钱并不一定都花得很明智、很漂亮。如果说有一个欧洲人和丘吉尔一样说,“我喜欢这 些 美国人,他们都是那么慷慨大方”,就有不止一个欧洲人会和让?保罗?萨特一样表示轻蔑 地说:“那些美国人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存在主义。”欧洲大陆和亚洲比较古老的文化的维护 者对美国化的蔓延都深感是一种威胁。他们对美国青少年文化,特别是音乐,对全世界青年 产生的诱惑感到惊惶不安。爵士音乐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听到。年轻的泰国国王那时正在 为百老汇的一出歌舞剧《拉洋片》写歌词;柬埔寨国王则在自学吹奏火辣辣的萨克斯管。再 就是美国的无酒精饮料。在曼谷,泰国总理是可口可乐的代销商,警察局长是百事可乐的代 销商;艾德莱?史蒂文森称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冰冷的冷战”。不论在泰国或其他国家,可 口可乐总居于领先地位。它所到之处真已是永无落日。在国外,可口可乐每天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