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还是有的,就是三兄弟得凑点儿钱来抵押在村里,地总是不能白种不是?另外种子肥料什么的,还得三兄弟自己解决,农具什么的,倒是可以用村子里的,其实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面的人,能帮的时候,谁也不会袖手。
  “这样啊!”范无病点了点头,“对了,小弟叫范无病,还没有问你们三位大哥的名字呢。”
  “范无病?!”三兄弟听了他的名字,都有些忍俊不禁,心道这孩子的家长也真有意思,居然给儿子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老大介绍道,“我叫王爱国,老二叫王爱民,老三叫王爱党。”
  范无病一听险些没有被吐沫给呛死了。
  爱国,爱民,爱党!这三个名字顿时让范无病想起了当年的一个笑话来。
  某黑五类分子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卫国,卫民,卫党,心想这样总可以表明自己积极要求进步的决心了吧?结果文革中一革命小将尖锐指出,此獠为儿子们取名卫国,卫民,卫党,意思就是要捍卫国民党,是对政府心怀不满,妄想蒋氏王朝反攻大陆,于是此人惨遭批判。痛定思痛之后,毅然决然地为自己三个儿子改名为卫共、卫产、卫党。
  眼前这三兄弟的名字,倒是跟那个笑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幸运的是,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否则的话,还不定怎么折腾他们呢!
  “就算是种地,也只能混一个肚子不饿而已,而且地还是集体的,债还是你们自己的,辛苦一年下来,根本就落不下多少粮食,你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范无病问道。
  “哪有什么办法?”王爱国叹了口气道,“我们三个人成分不好,能有块儿地种就不错了,若不是家里面有些父亲留下来的东西,刚好你这里又收这些玩意儿,恐怕我们连地都没得种呢。”
  老二王爱民点头道,“大哥说的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范无病摇了摇头,总是觉得有些不妥,这三兄弟都有些文化,就这么窝在地里面实在是可惜了,用他的眼光仔细看看这三个人,觉得他们似乎都是挺有志气的,起码也没有看着自己是个小孩儿就起了轻慢之心,思前想后,总觉得应该拉他们一把。
  “三位大哥,我倒是有个活儿,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做?只要肯用心,绝对比你们种地要更有前途了!”范无病忽然有了想法,就开口问道。
  “什么活儿?”老大有些好奇地问道。
  范无病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三个人说道,“嗯,那个,就是发展我们市的民营养殖业,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我打算办一个大型的养殖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待遇很不错的哦!工资就照普通工人的标准,做得好了,年底还有奖金可以拿!食宿问题,场里面解决!你们觉得怎么样?”
  能有这么好的事情?!三兄弟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切一些说,是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小屁孩儿。毕竟这老人说的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范无病这家伙,不但嘴上没毛,甚至连奶毛都没褪掉呢,怎么可能相信他的话?若不是看在范无病一把钱掏出来的份上,三兄弟才没有功夫跟他闲扯呢!
  “小朋友你在说笑吧?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情?包吃包住,每个月有工资,年底还有奖金,那不比在工厂上班还牛逼啊?!”王爱民有些不信的抢先说道。
  “信不信由你们,这事儿我肯定是要做的!”范无病见对方质疑自己,将自己划归到小朋友的行列颇有些不爽。
  “不过,小范,你说的那个养殖场,具体是做什么的?”老大精细一些,耐着性子问道。
  小范,小贩!范无病忽然痛恨起自己的姓名来,闻言没有好气地回答道,“养猪!”
  “什么?!你叫我们去喂猪?!”三兄弟顿时叫了起来。

第十九章 喂猪也有祖传秘方
  听到范无病说的美差居然是喂猪时,兄弟三个人的脸上表情都有些怪异。
  范无病见三兄弟的脸色有些古怪,不由得有些尴尬地说道,“其实,养猪跟喂猪,还是有些本质上的区别的,喂猪,只是粗浅的简单地把猪喂饱,而养猪,则是通过科学的配方,合理的膳食搭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猪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饲养,所以呢,养猪和喂猪的差别是相当大的,是有天壤之别的!你们不会看不起这么神圣的职业吧?”
  范无病的心里面也有些打鼓,毕竟三兄弟都是文化人不是,能够决定种地就已经是下了不小的决心了,养猪这事情,还真有点儿为难他们了。
  然后养猪,也是一条最容易发家致富的路子。
  如今的世面上,副食品奇缺,猪肉更是逢年过节才能够凭着肉食票证领上那么三二斤,范无病家里面的条件虽然不错,可是吃到猪肉的日子也不多,肚子里面很缺油水啊!早已经习惯了大鱼大肉的范无病,重生之后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肉吃。
  遥想后世的时候,虽然猪肉变得比唐僧肉还贵,起码还能吃到,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可是拿着钱都不好买啊!
  三兄弟若是能听自己的劝,好好养猪,用不了几年肯定能成万元户,比他们种地要强多了,范无病可没有坑害他们的丝毫意思。
  “小范,你知道我们父亲是为啥被划成右派的吗?”老大王爱国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
  “为啥啊?”范无病好奇地问道。
  “我爹就是养猪的技术权威,被他们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的——”王爱国说道。
  “啊——”范无病顿时呆住了。
  问清楚才知道,三兄弟的父亲当年是农大的教授,对于家畜养殖是很专业的,可惜生不逢时,遇到了十年浩劫,再有能力也只有靠边站了,只是他到了农村之后对于自己从事了多年的专业依然是念念不忘,村里面的猪圈每天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兄弟三个耳濡目染之下没有少得教诲,自然对于养猪很在行。
  “养猪这事情,里面的道道很多的,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老二王爱民说道。
  “哪敢情好,既然你们这个养猪是祖传的,咱们就干起来?场地就可以利用你们那片儿荒地,资金我来想办法解决,剩下需要什么的,大家一块儿商量着办,如何?”范无病心道既然人家三兄弟家学渊源,办起这件事儿来更是没得话说了,估计到明年,自己就可以重新吃上绿色无公害的猪肉了。
  “可是,人家不让养猪啊!”老三王爱党插嘴道。
  自打人民公社以后,自家养猪就给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这事儿是不容许的,否则三兄弟的老爹也不会给打成右派郁郁而终,如今范无病提到了这茬儿,兄弟三个的心情都有些说不出来的郁闷。
  “如果上面说可以自家养猪了,你们能养好不?”范无病最关心的是这一点。
  “当然不在话下了!”兄弟三个叫了起来。
  问他们会不会养猪,就跟问中国人知道不知道毛主席一般,简直就是侮辱人家智商的问题啊!
  “可是就算上面同意了,如果想要自己养猪,手里面起码得有个千把块钱才够用,我们上哪里找这么多钱去啊?”老大王爱国有些发愁的说道。
  范无病胸有成竹的回答道,“上面是一定会同意的,人家南方都开始介绍养猪经验了,咱们这里放开口子,也是早晚的事情,至于钱的问题,我来解决就成,现在我们要商量的,是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呢——”
  养猪说起来简单,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养活是一回事儿,要养活好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在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养猪这活儿是村里面统筹安排的,饲养员也是专门选出来的,可是猪养好养坏却是另外一回事儿,反正养好了是集体的,养坏了也是集体的,养死了还是集体的,积极性不高啊!
  能够把养猪当作事业来对待的,而且兼备了技术与经验的,就更是万中难寻的事情。
  范无病能够碰到养猪专家的后人王氏三兄弟,不能不说是运气使然。
  条件是很好谈的,三兄弟都是厚道人,范无病又肯大包大揽,给出的条件足够诱人,这事儿就立刻谈妥了。当三兄弟了解到范无病的家里的情况后,信心就更足了,有这么大的领导做后盾(车间主任和副局长,虽然不大,不过三兄弟也没有见识过更大的官儿),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
  于是,在一九七八年的深秋的一个日子里,在一辆破旧的板车上面,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范无病同志,用相当优厚的条件,将后来的三位亿万富豪兄弟网罗进自己的囊中,使他们成为自己的第一班人马。
  来到这个重生的世界之后,范无病最苦恼的就是缺少一个可以迅速敛财的机会,限于政策的约束,很多事情都只能想不能做,眼看这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在一切向钱看的大方向指引下,相信很多人都会投入到发家致富的大潮当中,此时再不动手,可就失去先机了。
  养猪,虽然听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中国人也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一旦中国人的胃口放开了,现在凭票证供给的那么一点点肉食,又怎么禁得住大家的口舌之欲消耗呢?
  范无病已经可以预见到,规划中的养猪场将会给自己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当然这个前提是有的,就是王氏三兄弟确实没有蒙骗自己,他们真的是养猪专家的后人。

第二十章 意外的发现
  送走了王氏三兄弟以后,范无病开始审视他们送来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归类,贴好标签,根据价值的高低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范无病在后世的时候,曾经为了单位迎接上级验收的事情,专门了解过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在自己的收藏上,他采取了与之类似的方法,将各种东西按照年代、收购价格、未来价值分门别类地摆放,以便自己随时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为此,他专门弄了一个笔记本,用来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次收购来的东西之中,范无病最关心的,就是那个宣德炉。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后世的时候,范无病也曾经搞到过一件宣德炉,结果被鉴定为是赝品,为此他还懊恼了许久,今日不经意间收到了一件,自然要多关心一下。
  据说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