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死亡之后进入的地方-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这世界的一切都将失去意义,神根本完成不了他的目的。
这就是神创造的根本原理。知道这根本原理,灵性历史的一切疑点也就都可以解开。而人为了实行神爱的旨意该怎么生活,也就变得清楚不过了。我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了我们会去天堂,还是地狱。
史威登堡说:
“我从灵界的体验中学到了神创造的根本原理。虽然人死后一切的谜都会解开,但有智慧者应该在生前就体认到,并运用在人世的生活。”
后记
走向天堂的捷径
以下直接引用史威登堡对永生的描述:
天堂中的人毫不停息地朝青春之路前进着。度过几千年岁月后,他们越活越年轻,而且还会永远持续下去。他们的幸福感会随着爱与信心的进步而不断增加、丰富。
有位在人世活非常长寿的老婆婆,在世时对神的信仰非常坚定,对邻人很慈爱,与丈夫过着相爱的幸福生活,最终进了天堂。这位婆婆在天堂中越活越青春,恢复了美貌,时间过得越久,就越展现出凡人无法想像的极致之美。
“爱人”这种善良之心,就是还原青春美丽最大的动力。(引自《天堂与地狱》42章414节)
很多人刚看这书时,应该都会心生狐疑,频频问自己:“真有这种事?”但看完后,大脑与内心应该都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才对。
史威登堡预言了看他书的人可能会有以下的三种反应:
一、 多获取一种资讯的角度来看,很轻松地享受读书乐趣。
二、 认为“完全都是胡说八道”!而从头批判嘲笑到尾。
三、 从开始读第一页起就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吸引,隐隐然感觉到这本书传递的不是知识,而是跟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一行行都烙印在自己的灵魂中,产生出找到真理的喜悦与感动,读了一遍又一遍。
各位的反应是哪一种呢?
史威登堡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伟大,是因为他的陈述拥有非凡的价值。这些内容是人人都需要的,因为世人最终都会一死。
流着血汗辛勤工作的人看到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在追求人世幸福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层次更高的幸福,而想要将这些道理与所爱的家人亲朋分享。


变化是看不到的。其实真正重要的变化会发生在内心,这样的变化是渐进式的,且的的确确会发生。如果是躺在安宁病房的患者读了这本书,内心中应该可以得到超越想像的平静与喜悦吧。希望会在内心萌芽,让他不再惧怕。
史威登堡曾是个科学家。他用研究科学的态度系统性地研究灵界,所以跟一般通灵者偶然体验了一两次灵界就写下的内容完全不同。他用科学家的眼光与头脑,全面分析了灵界,前后长达二十七年。
史威登堡的记录之所以珍贵,因为他是亲身体验,从中获得的体悟非常有价值。史威登堡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相信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死后还有更为真实的人生。史威登堡帮助了许多人解除死亡的恐惧,也帮忙平息了许多人人生中最大的苦恼。
史威登堡试图让大家看到耶稣、穆罕默德、佛陀等精神领袖提到的天堂或极乐世界并非想像,而是比人界更清楚鲜明的现实世界。这不只是基督教,也是各大宗教经典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海伦?凯勒在她著名的《我的信仰》一书中提到:“读了史威登堡的书,就完全解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从那天起,她的人生就更幸福、更有价值,更能全力为人类作出贡献,最后就真能到天堂。
史威登堡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让人领悟真理,然后在人世实现。他力图说明获得永生的道路不在天上而在人世,天上的真理要被实践在人世才行。天堂应该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但获取进入天堂荣耀的竞技场却是在人世。过着健全而充满爱的人世生活,就是走向天堂的明确道路。
史威登堡说,神是全人类的神,而救世主也是全人类的救世主。史威登堡也说,没有人是生来就注定要进入地狱的。他不希望将人弄成厌世悲观者,或者上山修道排斥俗世者;他希望的是人们能脚踏实地,在人间过着健全的社会生活,这才是走向天堂的捷径。
他认为健全的社会生活有三大要素,分别是健全的公民生活、道德生活与灵性生活,这几种生活间必须要取得平衡。越是同时流淌着善与恶的社会江河,越是能给人通向天堂训练的道场。不要试图避开俗世的风波,要以迎战的精神去努力经营生活才是。
在整理史威登堡的著作、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史威登堡带来的礼物分享给大众。希望人们接触到史威登堡的灵界著述之后,能更相信自己的信仰与信念是正确的,并能过着更有价值、更喜悦幸福的人生。也希望有宗教信仰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感动与希望。
我们相信,特别是还纯真无瑕的儿童,以及感受性特别敏锐的青少年,如果能接触到这本书,心性上应该能起一些好的变化。希望他们有所领悟,从此能实践对他人付出爱的良善人生,更不要去犯下自杀这种不负责任且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痛苦的行为。
从这些角度来看,若能将史威登堡送给我们的伟大礼物传递给自己所爱的亲人、子女、邻人看,应该比世上任何其他的礼物都更有价值。就算这本书只救出一个陷入幽暗深渊的灵魂,就已经贡献良多了……
史威登堡的这本书已经更新完毕,也就是大家大致理解了地球这个灵界的情况,那我们不断的往生是为何呢?那么现在有这本《今生前世》来大致回答一下吧,接下来更新《今生来世》,等《今生来世》更新完毕的时候,我再去更新比地球这个灵界更高的空间所传达来的信息。
前 言
凡是皆有其理由,也许事情发生的当时,我们既无先见之明,也不了解其中原因,但假以时日和耐心,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这就是凯瑟琳案例的情形。我初见她时是一九八O年,她二十七岁。她因焦虑、恐惧和痛苦的侵扰,终于踏进我办公室寻求帮助。虽然这些症状自她幼时起就如影随形地跟着她,但近来却更加恶化她因每一天都觉得情绪麻木、无法正常作息,而处在一种低潮、沮丧的状况。
与她那时生活中的混乱相反,我的生命是一帆风顺,有美好稳定的婚姻、两个小孩,及蒸蒸日上的事业。
从一开始,我的生命好像就在直线上前进。我在一个呵护备至的家庭中长大,学业的成就不太费力就得来,在大二那年我即立志要成为一个心理医师。
我在一九六六年毕业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然后进耶鲁大学医学院,七O年拿到医学博士。在纽约大学贝列弗医学中心实习后,转到耶鲁完成精神治疗的住院实习。结束后,我受聘到匹兹堡大学教书。两年后,我转到迈阿密大学,领导精神药物部门。在那段期间,我在生物心理治疗领域得到了相当的认可。在大学教了四年后,我升为心理治疗的副教授,并被派为迈阿密一家教学医院的心理治疗科主任,在那时,我已发表了三十七篇有关心理、精神领域的科学性文章。
多年有纪律的研究已把我的心智训练成科学家的医生的思考方式,把我往专业的保守主义窄路上推我不想念任何不能以传统科学方法证明的事物。我知道全国各主要大学都有灵学的研究在进行,但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那些对我都太遥不可及。
然后我遇到了凯瑟琳。花了十八个月的时间做传统心理治疗,想克服她的症状。当一无所获时,我尝试用催眠法。在一连串的催眠治疗状态下,凯瑟琳记得了引发她症状的“前世”回忆。她同时也能做管理,传达一些高度进化的“灵魂实体”的讯息,透过她,我知道了许多生与死的秘密。在短短几个月内,她的症状消息了,过得比以前更快乐、更平静。
我的背景中,对这种情况简直一无所知。当讯息一点点地揭露出来,我感到全然讶异。
我对于眼前发生的事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它不是人类心智可以了解的,而且远远超过我们想像的范围。也许,在催眠下,凯瑟琳可以集中注意力于无意识储存的前世回忆;也许,她能捕捉容格所谓的集体潜意识,它是我们周围的能量来源,包含了人类全体的记忆。
科学家开始找寻这些答案。我们做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这些研究中都可大大受益,它将解开我们心智、灵魂、死亡延续的生命种种迷团,及前世经验对我们今生行为的影响。显然的,歧见很多,尤其是在神学、誓学、心理治疗和医药的领域。
无论如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才刚萌芽,步调很慢,又不断遭遇科学界及外界的阻力(冲突)。
从历史看来,人类总是不情愿接受新观念。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卫星时,当代的天文学家完全不接受,甚至连看都不愿看一眼,因为这抵触了他们原先的信念。现在的心理医生和治疗师也是同样情形,对前世回忆和肉体死亡后的自下而上即使已累积了相当的证据,也不愿检视评估。他们的眼睛仍紧紧闭上。
这本书是我对进行中的灵学研究的小小贡献,尤其是探讨死后经验的支派。你所读到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我什么也没有添加,除了不断重复的地方外,也什么都没有删。只稍微更动了凯瑟琳的身份,以保隐私。
我花了四年来写这本书,花了四年才鼓足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
某晚我在洗澡时,突然觉得非把它写下来不可。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时候到了,我不该再隐藏这些东西。我所得到的肇本意就是要与人分享,而不是据为已有。从凯瑟琳而来的知识现在该藉由我传出去,最好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真义。
我从浴室冲出来,到书桌前坐定,望着那一叠凯瑟琳催眠的带子。在清晨的曙光中,我想起在我少年时去世的匈牙利祖父,每当我告诉他不敢冒险时,他总会慈蔼地重复那句他最喜欢的英文口头语:管他去吧。
第一章

喜书网(www。xitxt。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一次见到凯瑟琳时,她穿着一件很动人的深红色洋装,在候诊室里紧张地翻着杂志。在此之前的二十分钟,她在精神科外面的走廊来回踱步,说服自己依约赴诊而不逃走。
我到候诊室招呼她,和她握手。她的手又湿又冷,证明了方才的焦虑。事实上,虽然有两个她信任的精神科医师大力推荐,但她还是花了两个月时间才鼓足勇气来看我。
凯瑟琳是个外表十分有吸引力的女子,中等长度的金发,淡褐色眼睛。那时,她在我任精神科主任的同一家医院的实验室里做化验员,并兼做泳装模特兼外快。
我领她进诊疗室,穿过躺椅来到一张靠背皮椅,我们隔着一张半圆办公桌对坐。凯瑟琳向后靠在椅背上,沈默着,不知该从何说起。我等着,希望由她来选择话题。但几分钟后,我开始询及她的过去,第一次会面,我即试图理清她是谁,为什么来看我这些问题的头绪。
在回答中,凯瑟琳逐渐向我透露她的生平。她生长在麻州小镇一个保守的天主教家庭中,排行老二,哥比她大三岁,擅长运动,在家中得享她所没有的自由妹妹则是父母最钟爱的孩子。
当我们谈到她的症状,凯瑟琳明显地变得焦虑紧张,她说得很快,身子前倾,把手肘放在桌上,她一直都为恐惧所忧,她怕水、怕卡到喉咙,怕到连药丸都不敢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