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续宾也知道自己正身处危道,但他不可能速速回师,因为咸丰像个催命鬼一样,不停地让他前进,前进,向着三河镇的炮火前进!
  他抵达三河镇时境况也并未完全绝望,在三河镇附近还有两支机动部队,一是驻扎在湖北黄冈的李续宜四千人,另外一支是驻湖北英山的唐训方。二人都是湘军将领,李续宾要找他们帮忙,他们没有不帮的道理。
  问题是,胡林翼回家守孝后,湖广总督官文全权代理湖广事务,所以当李续宾的求援信抵达武昌时,一直嫉妒湘军军功的官文大发醋意说:“李续宾用兵如神,”所以呢,“他根本不需援兵。”
  一收到官文的信,李续宾拍案而起。众人以为他要大骂官文,然后撤兵。令人惊异的是,他说出的话却是:“官文不给援兵,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下令,对三河镇发动进攻!”
  三河镇是太平天国的粮库,所以防御坚固。李续宾兵团连攻下九座堡垒,仍未动三河镇分毫。就在李续宾发动第二波更震撼人心的攻势时,陈玉成率领太平军精锐抵达三河镇外围,连营数十里,对李续宾形成反包围并痛快地切断了他的后路。
  一天后,李秀成也率领太平军精锐抵达,援军数量多达十万人,而李续宾只剩下不到四千!李续宾现在想全身而退已不可能,但又不得不退。
  经过认真勘察,李续宾决定向陈玉成的前锋部队的薄弱环节发动进攻来突围。他认为,这个突围点最容易,有人提醒他,陈玉成用兵如神,不可能把弱点暴露得这样赤裸。李续宾说:“陈玉成只是时势推出的‘英雄’,把阵形摆布成这样,是他的能力问题,不必担忧。”
  陈玉成能力很高,和李续宾旗鼓相当,所以他前锋部队的弱点是故意暴露出来的。李续宾集合全部兵力在当夜向他梦想的最佳突破点发起进攻。陈玉成前锋部队一触即溃,掉头就跑。
  李续宾狂呼乱叫,命令追击。一直追到次日黎明,已经追过了陈玉成的主力大营。李续宾本该随便找个机会逃走的,可他仍然追击。此时突然大雾弥漫,李续宾的湘军冲进大雾,和太平军混战在一起。李续宾突然意识到大事不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已指挥无效。
  正在双方混战得难分难解时,李秀成领兵赶到,三河镇的太平军也破门而出,四千多湘军被十万太平军紧紧围困,沙场上炮声震天、血肉横飞,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血战一天后,双双殉国,四千多湘军士兵只剩下几百人,狼狈逃出。
  三河镇之役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太平天国方面,敲锣打鼓庆祝这场胜利,理由是他们歼灭了湘军最精锐的陆师;曾国藩痛哭失声,因为李续宾自加入湘军以来,就对他忠心耿耿。当他在湖南老家守孝时,李续宾不停地向他请教问题,这就代表着无论他有无官职在身,李续宾都把他当成唯一的主人。
  李续宾的阵亡让曾国藩在建昌府心情沮丧到极点,但曙光是有的,而且很刺眼:经过多年征战,湖南与湖北都成了湘军的可靠后方和粮饷基地。
  虽然李续宾没有了,可只要有钱有粮,成千上万的李续宾会破土而出!
  李鸿章到来
  1858年的最后一个月,曾国藩在建昌府大营接见了一位36岁的安徽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鸿章。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其父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学。1844年,李鸿章到京城看望父亲,结识了曾国藩。据曾国藩后来说,他第一眼见到李鸿章就断定,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因为李鸿章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卓越,有强烈的功名心。
  李文安请曾国藩指点李鸿章,曾国藩欣然。于是,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指点下,学习理学高深莫测的道理,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
  但如你所知,曾国藩当时的理学造诣不高,其为人处世的技巧简直是任性而为,还不如李鸿章。所以李鸿章从曾国藩那里没得到什么真材实料,虽然如此,他还是常常在外人面前称曾国藩为“曾夫子”,并说他与曾国藩“朝夕过从”。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溢美不胜欣慰,所以当几年前江忠源到安徽做巡抚时,曾国藩马上就把李鸿章推荐给江忠源。他的评语很有力道:“李有大用之才,阁下若有征伐之事,可带在身边。”
  江忠源用过李鸿章,遗憾的是江忠源很快就殉国了,李鸿章又陆续跟了几位政府地方大员。他是否有大用之才,当时还无人发现,连他自己也持怀疑态度。因为他和地方大员的幕僚们相处极不融洽,所以无法施展才华,有机会施展才华时,又发现太平军实在太厉害,处处阻挡他的前进脚步。
  李鸿章落落寡欢,愈发觉得“壮志难酬”。混得最惨时,竟住在陋巷中,仰天长叹,惶惶度日。由于曾国藩一直混得不怎样,所以没有太搭理李鸿章,直到1858年重新出山,根基总算站稳,得知李鸿章在困顿中,所以向他发出邀请。李鸿章兴奋得发狂,认为飞黄腾达的机会就在眼前,抱着几件换洗衣服欢天喜地跑来了建昌府。
  于是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属于权谋型,它展现了曾国藩的高超智慧。这种说法是这样的:李鸿章无比兴奋地跑到建昌府,曾国藩却借口军务繁忙,不见他。李鸿章就在建昌大营四处转悠,他认为几天之内曾国藩就会召见他,想不到半个月过去了,毫无音信。
  李鸿章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焦躁,托各种关系终于找到一位叫陈鼐(naǐ)的同学。他要陈鼐去试探曾国藩这样做的意图,陈鼐就去找曾国藩。
  曾国藩打起了太极,什么都说,就是不肯把不见李鸿章的意思说出来。陈鼐有些不高兴了,他说:“李鸿章和您有师徒之谊,当年老师对他特别器重。现在,您把他叫来,却不见他,我想这里肯定有道理,请你明示吧。”
  曾国藩想了一下,说道:“李鸿章是个了不起的人,志大才高。我这里呢,局面还没打开,恐怕他这样的军舰,不是我这里的小溪所能容纳的。他为何不回京城谋个好差事呢?!”
  陈鼐吃了一惊,这是什么思路,如果你真是小溪,李鸿章是军舰,叫他来之前为何不说?难道等李鸿章来了,你才知道你是小溪,李鸿章是军舰?
  陈鼐吃惊过后,马上就领会了曾国藩的中国传统智慧。曾国藩这是在扯淡,他的目的是看到李鸿章心高气傲,想打一打他的锐气,磨圆他的棱角。这是中国人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和培养人的一番苦心,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压制人才的一个美妙借口。陈鼐就替李鸿章解释说:“李鸿章这些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艰难,已不同于往年少年意气了。您不妨收留他,看他的表现。”
  曾国藩又想了一下,这一下时间很长,终于点了头。李鸿章就这样走进了曾国藩的幕府,成为曾国藩最得力的智囊之一。
  第二种说法就很合情合理。曾国藩主动邀请李鸿章,李鸿章到建昌府大营的下午,曾国藩就表现出十二分热情,和他热烈长谈。晚上又把得力谋士王辏В╧ǎi)运叫来和李鸿章热谈,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谈啊谈,谈得昏天黑地,谈得日月如梭。
  不论是哪种说法,下面这件事却是真实的。
  曾国藩特别讲究修身养性,给他的军官和幕僚们都规定了“日课”,其中有一项就是吃饭要定时,每顿饭必须等军官和幕僚们到齐了才开始,纵然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除非有人饭前壮烈了,只要活着就必须到场,差一人,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不动筷子。
  曾国藩吃早饭的时间很早,鸡叫三遍,肯定坐到桌前了。李鸿章截然相反,他不喜拘束,又出身土豪,什么时候起床都有饭吃。所以很快,每天的早餐就成了李鸿章沉重的负担。有人来叫他吃早餐,等于是用刀宰他。
  被宰了十几天后,李鸿章终于忍受不了。一个阴雨天,和往常一样,有人来叫他吃饭,李鸿章赖床不起。又有人来叫,李鸿章干脆不答应。第三人来叫,几乎要把门敲碎。李鸿章撒谎说:“头痛,身体不爽,不能吃饭。”
  可他的“病痛”并未让曾国藩死心,接二连三有人来敲门。李鸿章只好起床吃早饭。那顿早饭吃得很死寂,无人说话。曾国藩吃完,把筷子向桌上一扔,站起来对李鸿章冷冷地说:“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有一句话告诉你,我这里所崇尚的就是一个‘诚’字。”话音才落,即拂袖而去。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李鸿章。李鸿章极度尴尬,当时他胳膊伸得很长,筷子停在一块肉上。那块肉不怀好意地盯着李鸿章,李鸿章心上不禁微微一颤。从此,在曾国藩面前收了“撒谎”的心,全身心地向“诚”上发展。
  两人的关系也日益融洽,某日,二人谈毕公事,曾国藩问李鸿章:“最近洗澡否?”李鸿章冒了汗,他已三天没洗澡,浑身散发着孜然味。要撒谎,忽然就想起那顿饭和“诚”来,只好满脸通红地实话实说。
  他以为等来的是曾国藩的苦瓜脸,想不到曾国藩哈哈一笑,说:“洗澡这东西啊,尽量少,否则都把阳气洗丢了,我就很少洗澡。非但很少洗澡,就是洗脚,也是几个月才洗一回。”
  李鸿章险些没把鼻子惊掉,“曾老师果然非比寻常,把个人卫生当作粪土,这岂是俗人能理会得了的?”
  曾国藩得到李鸿章的由衷赞赏后,也投桃报李道:“你天资聪明,文才出众,这段时间我发现你办理公文出类拔萃,所拟文稿都远远超过了别人,将来一定有大作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要超越我的,好自为之吧。”
  李鸿章慌忙拿出“诚”来:“从前,我跟过几位大佬,糊糊涂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航向。”
  二人一唱一和,煞是快活,但这只是短暂的蜜月,二人性格不同,分道扬镳的那天指日可待。
  绝不去四川
  1859年年初,曾国藩在建昌府和李鸿章畅谈无间时,一个晴天霹雳在曾国藩头顶炸起:石达开兵团冲进了湖南。
  这个消息迟早会来,石达开喜欢流动作战,核心思想是以战养战。在江西、福建交界盘旋多日后,他发现生存越来越难,于是连续六昼夜强行军,接连攻陷湖南多个城镇,1859年三月末,石达开兵团十万人抵达邵阳城下,湖南、湖北同时震荡。
  曾国藩提心吊胆,各处的湘军兵团也是愁肠百结,军心不稳。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回湖南保卫老家。石达开兵团高奏凯歌时,曾国藩焦急地给在老家的弟弟曾国湟去信商讨搬家避祸的问题,可见形势的严峻。湖南巡抚骆秉章当然也希望湘军能回来,湘军的将领们更是跃跃欲试,准备武装还乡。
  李续宜在曾国藩的暗示下,软磨硬泡胡林翼,终于带了五千湘军回援湖南。不过真正严峻的形势并未到来,问题就出在石达开身上。
  石达开清醒地意识到,即使他把湖南全境都拿下,也不可能稳坐湖南。因为湖南是湘军的老家,在这支战斗力高超的军队老家,他绝不可能站稳脚跟。
  他的目标是四川。倘若能占据四川,那长江上游就尽归其所有,四川山高水险,他完全可以当个四川王,同时能切断清政府的经济来源,形势会幡然一变。
  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当石达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