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穆皇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祭过乔公一回也算是神清气爽。
  在这个时期又不由诗兴大发,《短歌行》便就是此时的作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一首是大家熟识的。
  诗中浪漫主义的理想君国思想,显然曹大人说得如马基雅维利,他的政治实际操作时却谬以千里,全然如一个后世的独裁者。
  另一首同名为《短歌行》的却又恰巧写到,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
  曹操素来喜欢用周公自喻,大概他在写此诗之时也绝不会想到,赤壁之战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个人并不是他,反而“三分天下”,天下也真要三分了。
  能有雅兴写诗,这时候心情尚且还是不错的
  回头将刘备赶羊一样逼到了长坂坡,在敌方近乎拼命的抵抗下,曹操竟然放过了刘备一马,对追赶的攻势松懈下来,并认为,“孙刘不过乌合之众。”
  把孙刘当成当年的公孙度与二袁,逼急了大家为了活命只能抱团,稍微松懈了,就窝里斗起来。
  当年的公孙度就是这样将二袁杀死,首级奉予曹操。
  然后孙刘并不是乌合之众,而当世堪与曹操共同煮酒天下的英雄。
  知晓了这一切的那个人,这会儿却仍在许都呆着,穿越这项福利,到了春华手上,也实在和看电视剧一样。
  她就是个看电视的,哪怕提前看过剧情,却从不去主动改变参与。
  曹操,他要不是被孙刘联军给打退回来了,这会儿他“一匡天下”去了,那士族阶级们可以等着被大清算了,大家谁都别想过上好日子。
  说起来也好笑,旁人都是以古鉴今,她却只能以后鉴古,多少开国帝皇安定天下不久就是拿功臣们开刀的?
  比如朱元璋,两次政治清算涉案无数人,并不是单功臣倒霉,蓝田案不是功臣的普通涉案官吏照样倒霉。
  但哪怕她“先知”了,整天看到身边,上至公卿下至奴婢们都一副曹军必胜,打赢了胜仗,大家都有好日子过的样子。
  她也渴望和平,乱世中世人受的苦够多了,但却一点也不渴望从乱世向和平转变前夜的那场大清算,无论她婆家还是娘家,身在国都政治中心,要被牵连上这个清算名单实在太简单了。
  可是她也没选择,目下她也只是个普通世家排行非长的小媳妇,得了空回城,看到了娘家的弟弟们拿着竹剑,骑着竹马游戏,心里颇不是滋味。
  战争年代的孩子,比起和平年代更容易崇拜武将力士的多一点。
  不止是孩子,到了婆家,连妯娌几个陪在虞氏哪里说话也用着一副曹军必胜的嘴脸,似乎又一面幻想着此后一统天下后,凭着家族的名望,各人的丈夫们都可以得到好的官职一样。
  春华心里叹息,敏感时刻,在外她从不论政治,只是单纯地问自己女儿的消息。
  “又一个月没见,可想孩子了吧?”虞氏打趣她,“放我这儿要不放心,就领了回去。”
  “阿母这么说,儿媳可真要告罪一回了。您对着自己孙女儿还不好吗?”春华抱过了孩子,心里真是想得挠心。
  亲生女儿阿督是去年正月里生下的,如今是一周岁多了,十个月时候便会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蹦出口叫她娘,如今连走路都走得很好了。
  这些女儿成长的必须过程,她这个做娘的却并没有陪伴,让她想起来就心酸。
  总算,隔个十天半月就来给婆婆问安,女儿还不至于不认她。
  其实也不消她多说,亲子间自有种无法割舍的羁绊在。每回她从婆家回去,阿督便会大哭大闹起来,任奶妈如何哄都没用。
  没到这时,她都恨不得直接抢了女儿回去,至多日子再难过些。
  直到上车良久,脑海里不断的还是孩子的哭声,寸寸断肠。闭上眼,翻来覆去的都是女儿从她怀里被抱走时的模样。
  到家都没回过神来,止不住想哭泣,最后却咬着牙忍下。
  隔天忽然没来由地和丈夫说,“我们要再生个男孩的话,为父的给他扎只竹马吧。”

59、涧中石(一)
  几乎每个女子都会有对家庭的向往。
  但对国人而言;家庭幸福,事业却平淡,恰恰算不上是成功的人生。可反过来想,又实在没有人可以论证平凡人的幸福对个人的人生而言就不是种成功了。
  在人类历史中有进程意义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却显然不算是个好词。
  想生几个男孩,然后就像娘家的弟弟们一样,在院子里骑着竹马游戏,这样美好的愿景让春华很是向往得有着流泪的冲动。
  孩子不是她想生想生就能生。
  虽然上一次头胎生女儿阿督生得她去了半条命,但不得不说这年代女人不生下自己的儿子,哪怕本人能力再强悍,在夫家总站不住脚。
  显然心想事成这事也并不是谁都能行的;生孩子是这样;打仗亦是这样。
  曹操一路南下;沿途投降的人无数,又新得了蔡瑁、张允两人带着水师,于是孙刘当时便是占据着长江天险,也要慌神了。
  这种形势大好的时候,从来站在曹操阵营里不主动说话的贾诩却亲自找上曹操。
  若将赤壁之战看做整个三国史的一条分界线的话,那么赤壁前自然该称作前三国时期。
  在前三国时期中,被称为“毒士”的贾诩只主动献策过两次计,一次是在吕布杀死董卓后,给李傕献计。原本董卓的残兵败将们都已经走投无路,却因听了贾诩之计,又重新杀了回去,把连环计已经胜利的王允等人砍死,一不做二不休劫持了皇帝,把持朝政。
  另一次则在张绣投降后,提议对曹操进行攻击,以至于造成了宛城之战的结果。
  前三国时期,毒士贾诩只主动献了两次策,就两次扭转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直到归顺了曹操后,因降将特殊的身份,贾诩便从此装聋作哑。便是这样,遇上了大战事,曹操便是不用他谋划,也总要把已经确认的计划到他这里听参考意见。
  这一回,他却是归顺后,头一次主动上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说的很缓和,是拿了安抚百姓作引,能让一直装聋作哑的贾诩主动提议的,却显然是曹营方面已经开始显现出不妥来。〃
  荀彧守在后方,郭嘉已死,唯一带在身边的贾诩,曹操却只想拿了已决定的战术到他这儿来听说好话。
  就像在官渡之战时一样,曹操充分尊重这位军师的眼光,对于其他人提出的建议都要到贾诩这儿再次确认过,才执行。
  但这一次,他显然没从贾诩这儿获得预期的好话。
  政治上来说,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守护着天子,而袁绍却是要过黄河打过来的。赤壁之战的时候,却是天子在后方,曹操主动对他人出击。
  当时的政治优势,到了孙刘的口中,言辞转变为曹操挟制着天子,曾经的优势成了把柄。
  对天子问题的看法,取决于百姓。当年袁绍号称去解救天子,但百姓没人相信;今日孙刘宣传曹操挟持天子,却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除此之外,曹操一路所向披靡,连续得了人投降献上土地后,明显后方还来不及消化这些刚投靠来的势力。
  在陌生的土地上作战,曹操并没有马上对荆州等地加强控制,做出应有的管理,却继续带着大军南征,贾诩已经看出了曹营的危机。
  “明公此时应先抚恤民众,先得民心。”
  作为军师,贾诩说话的言辞并不犀利,总是拿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事为引。
  曹操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统治已经可以到了无视民声的时候了,事实上每一个完全漠视民众的君主最后都没好下场。
  只不过事情有轻重缓急,在曹操看起来打败负隅顽抗的孙刘联军才是目下最紧急的,“先生多虑了。”
  既说是“多虑了”,贾诩恭敬地揖礼退下,又重新去当他的聋哑人。
  太过于急功近利,如果当时曹操只需稍稍地把新降的荆州安顿下来以此为根据地,已经有了中国的优势,和负隅顽抗的孙刘来场持久战,哪怕拖也拖死对方了。

  后世的江南是个鱼米之乡,然而在三国之时,东吴的粮食产量并不高,地多人少。
  曹操号称八十万确实是虚数,但东吴对外称的十万人也只有吴侯孙权和大都督周瑜清楚,说是十万人,其实也就五万不到。
  诸葛亮便是算准了这点,刘备方的人马才引起了东吴方的拉拢。
  这样的条件对比下,曹操但凡耐心些,围住了和对方持久战,双方耗后方支援辎重,也总有一天东吴必败。
  但显然曹操没看过《论持久战》。
  即便是冒险了点,急功近利了点,优势还是还是在曹操手上,除非运气再不好一些。
  事实上他这次运气实在是坏到家了。
  *
  “仲达兄近来是康复多了吧?”荀纬说道,“那族叔的举荐……”
  屋室外一阵阵的蝉声虫鸣盖过了屋角风角轻摇的声音。
  廊上衣料拂娑的动静,女子进来烧煎完荼,捋袖在两人面前放下杯盏。
  “请慢用。”
  荀纬只能把刚才的话暂压下,缓和下仪容,“多谢夫人款待。”
  等人急走退下,荀纬才又说道,“昔时我结识君的时候,嫂夫人可是位才名远扬的世家女子,而今在这样的鄙陋的住处,是连裙裾,绫罗都不能着身了吧?”
  何止绫罗和曲裾宽袖,便是平日连珠花都褪下,单只的玉簪盘发,有时更只是普遍的堕马髻而已。
  服饰,与其论美丑,在这个时代倒不如说是身份的象征,什么品级什么用度,是华夏服饰的最简明诠释了。
  司马懿自然不会真想隐居此处到死,对方拿了自己家里的情况来说,也并不是没有意动。
  “那一年,你刚出了我家的门就……”荀纬点到为止,“当时我便想,像你这样一个素知进退的人,也未免太巧了点。”
  “你想说什么?”
  这才是荀纬此次的来意,“尚书令,令君大人大概是要举荐你出仕。”
  尚书令荀令君,就是荀彧,曹操头号军师,谁要能得他举荐真该要心花怒放了。
  荀彧曾经就举荐过一人叫杜畿,此后这人一生的仕途便平步青云,家族也因此繁盛了起来。〃
  荀纬是颍川荀家的同族,族叔推荐了好友,自己却只是个搭桥的,荀纬气度再好,话语里也有点酸了。
  换别的小青年听说了这话,都该高兴得不能自已,司马懿乍听之下也有激动,但也是反应过来,这样的推荐大多是因为祖父与颍川士族集团的关系了。
  还没等他想到说什么,荀纬此次来还兼带有给人做思想工作的任务。
  “仲达兄若不出仕,令兄不在都城,则令尊亲长该如何侍奉?”想了想又下了猛料,“作为一家之长,你就想往后妻子儿女一家几口人靠着族里资助过日子吗?看看嫂子,为了兄您一边安顿家里一边又要侍奉长辈,便是在城中走动,丈夫没有官职,你让嫂子这样昔日的闺秀如何见人呢?”
  要说荀纬激将得还真不错,只是司马懿自己也早就有这个心思了。
  真想做隐士,或者如《晋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