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溪有孕的事儿也被快马传讯去了北国。北边的皇帝一高兴,又派了使臣来看望妹妹。不过使臣团走得慢,听说他们准备妥当之时已经到了年关。而天佑三年的元月,于我大殷来说,简直是一场天灾人祸。
就如前面说得,南国迎来了百年不遇的降雪。这段时间,从未遭遇如此严寒的百姓害病的不在少数。就连太后殿下与一向体弱多病的皇五子禹王柴襄都未能幸免。父皇着紧太后,着命太医院一日十二个时辰候在太后宫里待命。可是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是年纪大了,太后的病一直断断续续不见大好。皇帝舅舅似乎预感到不对,口头旨意让我等一班儿孙每日入宫请安。玲珑剔透如秀秀,最近也不免忧心忡忡。
正月初十,太后精神大好,亲自给儿孙们派发了新春宴上不及分发的压岁红包。当然,我和秀秀还私下额外得到了太后送的香囊。里面放的是大年初一太后从娘家带进宫的嬷嬷代她求得送子符。
那天我和秀秀都松了一口气,以为太后是真的大好了。抛开其他,这深宫里面除了我亲妹妹瑾琳,便只有太后还算亲近。且太后这些年对我、对秀秀的照拂也已不计其数。她能安好,我心中感激。
只可惜……
我到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天佑三年正月十四,就差半个时辰就到新的一天。我和柴秀被外面嘈杂的人声与敲门声唤醒。朦朦胧胧间,我下意识抱紧柴秀,却听见门外传来镜月低低的悲戚:“殿下,宫里着人传话说……太后殿下薨了……”
当时我的脑子也跟着“嗡”了一声。我连忙起身去看身边的柴秀,却见她呆呆睁着眼睛泪水已经顺着眼角滑落下来。
“秀秀?”我唤她的名,一边用袖子给她拭了泪。她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快速爬起来就要往门外冲。
这天寒地冻的,我哪能让她就这么出去。我忙拉住她将她箍在怀里,一边喊道:“镜月伺候更衣、碧若着人备马,即刻进宫。”
“秀秀、秀秀,你可别做出让太后担心的事来。”我轻声喃道,“太后可是将你托付于锦兮照顾了的,你若出事,来日让我有何面目面见太后?”
“锦兮……”柴秀摇摇头,将头埋低,“奶奶前几天都还好好的呢。亏我还与逍遥王叔学了那么久,怎么就没想起给奶奶诊个脉,说不准……”
“太医们天天候在宫中,怕是早就将太后奶奶的病情告诉父皇了吧。”我安慰道,“秀秀,让我劝你别难过,那些大道理我也讲不来,更说不出口。但,至少希望能陪你一起度过这段时间。”
“就你废话多。”柴秀这才抿着嘴低声嗔道,“这镜月动作怎么这么慢!”
镜月就如那句古话说得一般——说镜月镜月便到了。她低头行礼,不等柴秀开口便解释道:“奴婢为公主驸马准备了合适的衣衫。”
换了衣裳我们赶紧入宫。父皇站在太后寝宫门口,不顾寒风凛冽。见着我们,他沉声说道:“先进去与太后送别。一会儿,你们两个到书房来。”
听说太后在夜里走得安详。只是我们进去时她已经被安置于棺椁。这是我记忆中第一位逝去的长辈。身边有那么一个人,也许他在天涯海角、也许不常联系、也许甚至根本不觉得他在自己生命中很重要……可一旦突然有一天得知他逝去的消息,心里却总也会空落落像少了什么。其实,我与太后并不亲近,她对我和我对她都是因了秀秀。可人与人的关系不就是如此么?她的逝去让我心爱的女人难过,于是我也跟着难过起来。
我跪下朝着太后棺椁连磕了八个响头:“锦兮将穷尽一生追随柴秀,为她拼一世安康。”
拜别太后,我与秀秀一同去见皇帝舅舅。皇帝舅舅仿佛瞬间苍老了些,他长叹气,问秀秀:“稷和,太后嘱卫驸马背负你一世康泰幸福,你可愿意?”
“儿臣、谨遵太后懿旨。”秀秀一怔,当即跪倒在地。秀秀都跪了,当然我也得跪。
“也罢,朕欠太后太多……以后,不再为难卫驸马便是。”皇帝舅舅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说出了他的确是在针对我的事实。只是皇帝舅舅这句话恐怕不只是为太后那一个面子,也因为我卫家在朝堂已然失势。而我与秀秀也不会有孩子。今上之后,卫氏再无嫡出。
“锦兮啊,你可会怪父皇?”皇帝舅舅沉思片刻,突然开口问道。
“儿臣……不大明白父皇的意思。”我将额头贴着地面,根本不敢去看向那声音的源头。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我父亲尚且摸不透,又何况是我。
“唉。”皇帝舅舅叹了口气,挥挥手,“也罢。你先退下吧。朕,有话要单独与稷和说。”
我领命退下——柴秀在我起身时拽了一下我的袖子,说:“到花园等我,我们一起回去。”
花园本在皇宫的背后,栽珍贵花木、布山石楼阁,供公主后妃赏阅。而再向花园东行走约一盏茶的功夫,穿过内城的顺华门便能从玄武门出宫。父皇对稷和宠爱非常。他认为离开了皇宫哪里都不能看顾好自己的宝贝女儿,可如果要在皇宫附近建府又必定会惊扰已经在那里居住许久的百姓。他思虑良久,最后将长公主府建在了鼓楼巷,与京兆府正对。西邻金水河,与皇宫护城河一衣带水。
这天儿太冷了,我将脖子缩到领后。镜月为我挑的是件今冬新制的玄色袄子,穿在身上极为暖和,尤其领子上还缝制了一圈不知什么动物的毛皮。走在路上,靴子贴着因下雪而湿滑的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面,感受着足底的坑洼,连心都跟着不平静起来。这黑幕中的花园,失了往日的祥和美满。今晚天上没有月亮,唯有长春亭里早早点了灯还算亮堂。而绕着亭子的莲池如今当然见不着莲花,反而一池子水都已然结冰。
我不想在太黑的地方久呆,那会让我觉得更冷。秀秀平时那么怕我冻着,还未到冬季便会提前为我准备过冬的衣裤靴子。今天却主动让我来花园吹风……这是什么道理?
“驸马姊夫?”走近亭子,我才看到越过雕龙柱子、靠池塘背光的地方站了一个人。呃,我就说我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跑来吹冷风吧?可是,秀秀咋知道殷溪会出现?
“王妃殿下怎么在这里?可有去寿春宫看过太后?”我不得已将手从袖管子里拿出来作揖,然后又很快缩回去。
“噗。”殷溪见我的动作笑道,“姊夫还真是怕冷得紧呢,这要去了我们大周,怕是第一个冬天就得冻死了。”
“我好好的在大殷,去你大周干什么。还有,你一个要当母亲的人了,离那池子还是远些。别看结了冰,谁知道结实不结实。”我小声嘟囔,尽量不张嘴把话传出去——这冷风钻进嘴里进了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
殷溪莞尔一笑,望向那结冰的池子:“这结冰的池塘,倒与我故乡很像。”
池塘像故乡?清溪公主、雍王妃殿下,你能不欺负我文采不佳么?我继续缩着脖子:“天气寒冷,王妃要是没啥大事儿,还是回屋去暖着的好。”
殷溪点头:“也是,为着肚里的孩儿也不能这般任性。倒是驸马姊夫,大半夜的怎么来这儿闲逛?”
“我也不想来的。我在……等稷和。”深更半夜,要是被人看见长公主驸马与雍王妃在御花园的长春亭幽会……将来会不会传出殷溪肚里那个娃其实是我家的种?
我心忧虑。好在柴秀不一会儿便出来了,她走到我面前,当即将手里的小炭炉塞到我手里:“你这健忘的家伙,出来也不带着。亏我还让镜月给你备着。”
“嘻嘻。”我抱着手炉挑挑眉,“谢谢娘子。”
“谁让你谢了!”柴秀轻哼,转头对站在一旁的殷溪说道,“怎样清溪?你可看出我这驸马是何等人物了?”
“清溪眼拙。”殷溪的眉宇间尽是愉悦,“只是越与姊夫相处,越是羡慕稷和姐姐得此良人。”
柴秀掩嘴轻笑,还不忘嗔我一眼:“她,算什么良人?”
“稷和姐姐嘴上这么说,心里怕是欢喜得紧呢。”殷溪也笑,却无奈地摇着头,“能得一心人,又哪里比不得别家显赫富贵?”
柴秀盈盈笑着不说话,看我的目光却更加柔和。
我缩缩脖子,发挥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潜质:“那秀秀,咱们把王妃送回去吧?这天寒地冻的,也不利于孩子嘛。”
殷溪却摇头,道:“王爷派了人在我身边,就不劳烦稷和姐姐了。”说着冲池子的方向喊道:“竹翠。”
听到应声,就见一浅绿衣衫的少女溜着冰过来。感情刚才一直有人守着殷溪的,亏我还担心她万一想不开要投池自尽。
我长长松了口气,只觉得今夜是无法安眠了。却哪知,这糟心事是一桩接着一桩。
作者有话要说: 不到10W字,连太后就领便当了。太后您走好!您这辈子辛苦了。
PS:五!
昨天看到大家在猜中心思想,有神马随便胡扯(我可是很努力安排合理性的,嫩们不要诬陷我)、昭然若揭(不造你看出了什么)、身居高位,不能任性(虽然有道理但是其实不是)、唏嘘公主的特殊身份带来的家国责任与女性命运(这个说得好有道理,不过字数这么多肯定不是)。
另外我要解释。那啥,皇帝舅舅纳瑾琳妹子进宫真不算乱…伦。按照古代的伦常,只有同姓或者同宗不婚的原则,舅甥关系是不在五伦之内的。古时候貌似大家讲究血统的高贵纯正,贵族之间各种通婚很频繁。当然,拿到现在,要用现代人的思想来说,那肯定是的,连小卫和秀秀都是了。我真的不是胡诌八扯想当然的乱写,很多还是有参考有依据的。虽然说了求考据党放过,但是我自己可没有放过自己啊喂。
☆、第廿六幕
我想,太后的病逝多少让秀秀有些心灰意冷。虽然,她还是如平常一般时常进宫看望皇帝舅舅;虽然,她也经常去雍王府与殷溪小聚;虽然,她依旧会在夜里钻进我的被子与我相拥……却一次比一次更加贴近……
太后宾天,全国服丧三年。着大殷礼法要完成一系列的准备,三月后送归安陵与高祖合葬。因了父皇是帝王,非常人也,自然不能为太后守孝满三年。然皇帝对这位母后十分敬重,这守孝之事最终落在了太后最宠爱的公主——长公主稷和身上。
听了皇帝舅舅的旨意说实话我是松了口气的。此时此刻,秀秀的确应该离开帝京到另外的地方去生活一段。留在这里的记忆都太过沉重、太过压抑,它让我们连睡梦中都无法安然。
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见柴秀梦呓,她的梦里有娘亲、有太后、还有……我……我想,或许这代表了她的思念、牵挂甚至担忧。我在皇帝舅舅下旨后主动提出要陪伴柴秀。皇帝舅舅只是稍稍蹙眉,便道:“驸马与稷和鹣鲽情深也乃人之常情,只是国丧期间,须得恪守礼仪,切不可再闹笑话。”
公主去守孝,驸马还跟着。如果这样的旨意颁布在明面上只会让百姓笑话,让满朝无光。所以,我是暗中跟着的。毕竟皇帝舅舅也没要求这次公主仪仗里都应有些什么人。守孝并不是说要去皇陵守陵,送太后入陵的是逍遥王叔一行,而我们的目的地是太后生前的“修行”之地——泰恩寺。
静修先生听说我们要离京,一走还是三年便说要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