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以这个问题问起李超人,李超人沉吟了一会,出了一句令整个香港都为之疯狂的话“周生很厉害,我不如他!”
于是乎,媒体们一致冠以周兴盛超人之称,“周超人”!
当然,李超人还是超人,称呼并没有随着周兴盛成为新的超人而改变。
对此,周兴盛只是淡然一笑,道:“周超人?太夸张了点,不过我喜欢。”
百亿的身家被爆了出去,周兴盛自己也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他发现,随着他手中动用的资金达到了百亿,随着拜访霍英冬之后心态的转变,他已经没有必要再低调下去了,他现在需要的是高调。
只有高调,让自己的影响力大增,虽然不免为名声所累,但反过来也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所以,他收购招商银行的事情上低调处理了,但收购“华美达”这个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的时候,他做出了收购的决定,并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亮相了。他有种感觉,别看旗下亚视、周师傅、丽盛传媒、万科地产这些公司影响力很大,发展前景也很大,但始终单薄了一点,像是一个看上去壮硕但实际上却是体虚的男子。
华美达酒店,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825家酒店,员工数以十万计,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有力量,一听就知道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
收购华美达,一方面是弥补“真功夫”目前的不足,力图将“真功夫”打造成低、中、高全方面覆盖的饮食集团;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壮大财神投资的实力,将触角真正的伸向世界。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从财神投资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可见一斑。
许多亚洲、欧洲甚至美洲等地的投资公司或者实体公司,开始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投资公司和跨国企业。在这一点上,周兴盛没有乾纲独断,而是尽量倾听着下属的意见,在投资部主管霍希妍的主持下,也和不少的投资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和一些跨国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除此之外,最大的影响力还是体现在了香港。
在香港,超级富豪诸如李超人、李兆基、郑玉彤、包玉纲、以及刚刚去世不久的周昔年、冯金喜等人,各自的主业不是地产就是银行、珠宝、船业以及酒店业这些。如果不是在这些方面有着实体公司,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只能是出资金,在股市上玩玩数字游戏,并不能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
周兴盛的情况就是如此。旗下产业不是饮食就是电子、传媒这些,还真没多少可以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的地方,所以一直有着格格不入的感觉。即便他在股市上呼风唤雨,为世人所倾倒,但总体上却还是被排斥在外,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大亨。
直到“华美达”被他收购,他顺势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酒店大亨,他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同。
李超人、郑玉彤、李兆基之流,似乎已经接纳他成为他们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玩高尔夫、喝酒、玩牌的时候,有时候都来叫上他一起去。感情热络的很,似乎成了忘年交,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周兴盛谈不上受宠若惊,但也欣然前往,心下颇为振奋。
在和这些大佬联络感情期间,生意上的事自然没有落下。相反的是,随着他的人脉关系日渐宽深厚,旗下财神投资迎来了一阵投资高峰,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宽。不仅和一干超级富豪达成了合作协议,诸如以“华美达酒店”和郑玉彤旗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股权互换协议,以“和兴置业”下“和兴基建”的名义和李超人、霍英冬旗下的“长江基建”、“立信置业”签署了共同投资内地基建项目的合作协议等等。
和兴基建,专注于基建项目的投资。
和兴置业。是财神投资之下又一个开设在英属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是独立全资子公司。
设这样一个公司,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整顿财神投资旗下散乱的有关地产业务的公司。譬如万科地产、华人置业,或许以后还会有新的公司加入。如此一来,直接由财神投资管辖。难免精力分散,得不偿失,所以将这些集中起来,统一由一个公司来管理,这就有效率多了。
就像“周师傅控股”一样,主管“周师傅方便面”和“周师傅饮品”这两个公司,财神投资高高在上。
这种管理模式,金字塔型,最适宜管理日益庞大并且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
最上面自然是“财神投资”,之下就是“周师傅控股”、“和兴置业”、“真功夫”这些控股公司,然后才是“周师傅方便面”、“万科地产”、“和兴基建”、“华美达酒店”这些公司。从此之后,财神投资不再直管下面公司的具体经营,而是调控中间的控股公司。
就好比一个国家,中央、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这样下来,一级管一级,不再设什么直辖市之类的。
难免的,周兴盛再一次的对财神投资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
持续到十一月初,一切安排就绪,公司的具体规划终于形成。
财神投资之下,以前的诸多子公司按照各自行业划分,统一集中管理,分别成立“周师傅控股”、“真功夫饮食集团”、“旭升科技集团”、“和兴置业集团”以及“凤凰传媒集团”这五家集团公司。
“周师傅控股公司”下辖“周师傅方便面”、“周师傅饮品”。
“真功夫饮食集团”下辖“华美达酒店”、“真功夫快餐连锁”、“周记茶餐厅连锁”。
“旭升科技”下辖“旭升电器”、“家盛电子”、以及新成立的“旭升电脑”、“旭升软件”这些目前还是空壳的公司。“旭升电器”的成立是专营vcd、dvd以及之后的彩电、空调这些家用电器,周兴盛已经有了全部的计划。
“和兴置业”下辖“万科地产”、“华人置业”、“和兴基建”。
“凤凰传媒”下辖“丽盛传媒公司”、“亚洲电视台”、以及和金庸正在商谈收购的《明报》。
或许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凤凰传媒旗下还将增加一大批网络公司,譬如新浪、百度、搜狐、甚至于某点。
对于“凤凰传媒”,周兴盛可是给予了厚望的。
至于“凤凰传媒”这个名字起的,也是周兴盛的恶趣味来了,照搬了之后的凤凰卫视。
当然,随着事情的发展,再加上周兴盛不断膨胀的野心。在未来,肯定还会成立更多的公司以及控股公司,以实现插手其它行业,大肆发展自身的目的。不过在目前来,这些已经足够了,周兴盛为此都忙得脚跟不着地。
最大的一个问题,缺人!
公司不断的增加,总裁、总经理、经理、甚至是部门主管、普通职员这些都缺,其中不乏有公司缺人缺到了法运转的地步,不得不先当一个空架子在那里放着。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到财神投资的底蕴是多么的单薄。
要换做是李超人、郑玉彤、包玉纲等人他们旗下的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根本就不愁管理班子的问题。即便一时之间难以有这么多的人手,但一切还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根本发生新增公司不能运转的问题。
而这,也是周兴盛为什么近来喜欢收购的原因。
实在是底蕴不足,不得不收购成熟的公司来增强底蕴。
前面引入日本三洋食品,现在收购华美达,都是周兴盛策略大调整的产物。换做是以前。他非得全部自己投资从头开始做起不可,就好比“旭生科技”、“丽盛传媒”这些。放到现在,肯定是先收购一家规模中等的公司,直接跨过创业初期。进入到跳跃似的发展,省下的时间都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产业多了,公司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周兴盛又不会分身术,忙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不过还好。当老板久了,处理起公司的问题来也逐渐得心应手,倒也没有到手忙脚乱的地步。
谁重谁轻,哪个先处理,哪个后处理,周兴盛也都分得清楚。
其它的产业先不提,很容易就能够搞掂。
唯有“和兴置业”下的“和兴基建”很难搞,倒不是技术、管理班子、关系网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主要的实施者还是“长江基建”和“立信置业”,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在内地方面的关系,他们都能够搞定。“和兴基建”还是草创阶段,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投资方而已。
真正困难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基建项目,向来就是吃金大户,不是资本极其雄厚的大公司,根本就不敢去运作。
基建,顾名思义,也就是基础建设,公路、铁路、码头、飞机场这些。当然,在内地的基建项目,一般都是公路建设和码头建设了,乡村公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各地出海口或江岸码头;铁路和飞机场是不用太多想了,是不太可能向市场开放的。也许有特殊情况,但极少,基本上都是国家建设。
在这个方面,内地由于积贫积弱上百年,加上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别完成联通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就算是大致的建设,勉强能够形成及格的交通体系,倾国家之力没有个上百年也是完不成的。在后世,即便是开放了三十多年,完善的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依然遥遥期,很多地方公路都还没有通,还在走崎岖的山路。
所以,引入外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必须的途径。
随便一条公路,水泥路也好,柏油路也好,在香港这些地方自然是没有多长,但在内地,那叫一个长啊,至少十数公里,动辄就是数千万、过亿、甚至数十亿人民币的都不在少数。以周兴盛现在的身家,就算全部拿出来投资也建不了多少里的公路,更别提还只是出一部分的资金。
自然而然的,在基建项目上,周兴盛只能采取保守的策略,走一步看一步。
在香港,李超人、包玉纲、霍英冬、方闰华这些商界大亨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很有赚头,另一方面就是在向内地政府示好了。
周兴盛决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其实也是抱了和他们同样的心思,赚钱的同时示好内地。
这个决定,是霍英冬等人邀请他一起打牌的时候,见过新华香港分社以及香港招商局的主要负责人之后突然有的。
新华香港分社,明面上只是个互通有的联络站,但是个人都知道它兼具着情报站的作用。这一任的社长是许家囤,曾经的苏省书记。至于香港招商局,别看挂了个香港的牌子,其实是正儿八经的内地政府的事业单位,由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驻港招商局演变而来,中国成立后,招商局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和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后,招商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不仅影响力遍及亚洲,更是外资进入内地的一个渠道。
1978年,招商局做了一件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事,独自开发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对外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起来,周兴盛现在和招商局也算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周兴盛入股的招商银行其实就是招商局牵头创办的。其中,招商局常务副董事袁更起了重要的作用。(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香港四大央企!
对于政府的动作,绝大部分的国人都只能见到明面上的,见不到背地里的。这除了和国人本身的见识有关之外,更多也是政府动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讲究的是低调,行使的是润物细声。
在香港,政府其实在改革开放前后都拥有国企。
不设立,拥有,是有些国企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