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
别说,还真有效果。在一个河湾拐角处,小皮突然低吼起来。
顺着它叫声方向看去,只见一株老柳树半横在河边,弯弯曲曲的树根有不少延伸到河水中。
树根下露出个脸盆那么大的窟窿,窟窿非常隐蔽,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河水长期冲刷岸边,把树根下泥沙卷走造成的自然裂缝。
可仔细看却能够找到些疑点,洞口泥土很光滑,显然是有什么东西经常进出造成的。
发现可疑情况,刘军浩立刻喊了一嗓子,让后边游客跟上来。
“这洞穴真有可能是水怪的藏身地,你们看多隐蔽,如果不是黄斑皮鼻子尖,咱们根本找不到……”探头看了洞穴两眼,一游客想当然分析道。
“洞口太小,这要真是水怪的洞穴,水怪估计只有十几斤重,连条大鱼都不如,早被火头吃掉了,还轮到它们在河面上兴风作浪。”刘五爷不以为然的说道,“要我看,估计就是个长虫窝。小浩,别在这上边浪费时间,继续往前找吧。”
“没听说水蛇还打这种洞穴呀?”
刘军浩心存疑问,本想开口问老爷子,谁知抬头看他暗地里冲自己使眼sè,只好强压下疑问。
沿岸找了一遍,直到高河村,仍然没有发现异常。
眼瞅着天快黑了,他们只得重新把队伍撤回来。
到刘家沟,看左右没人,刘五爷才拉着刘军浩低声解释道:“小浩,我告诉你了,你别往外说,刚才发现那个洞穴是老鳖窝()。”
“老鳖窝,你说刚才柳树下那个是老鳖窝?”刘军浩小声惊呼起来。早些年村里人讲古常说起老鳖窝的事儿,老鳖这东西冬眠爱扎堆钻洞,藏身的地方俗称老鳖窝。
只要找到它们的藏身地方,一次就能捉到几只。以前刘军浩他们一帮半大的小子听说后曾到河滩上寻摸过,结果啥也没找到。
因为老鳖窝向来很隐蔽,只有最有经验的渔民才可能发现。
“你这熊孩子,叫那么大声干什么。”刘五爷赶忙拉了他一把。
“我说五爷,你咋知道是老鳖窝?”刘军浩又好奇的问,很想趁没人的时候探究一翻。
“你忘记我是干啥的……”刘五爷小声解释到:“立冬前后,老鳖一般都要冬眠的,这个时候它们很喜欢扎堆,这样就造成很多老鳖聚在一起扒窝,洞口一般选在东西方向避风处。等温度降低时,它们会进洞群集重叠在一起冬眠。整个越冬时节,老鳖头尾四肢都缩在鳖壳里,不吃不动不排泄,直到天气暖和时再分开。这个时候的老鳖也是最容易捉的……”看他感兴趣,刘五爷难得透露了几句。
刘军浩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并没有扒老鳖窝的意思。去年他捉了不少老鳖放养在石锁中,一年下来老鳖产卵孵化,已经在里边繁殖开了。
“当然掏老鳖洞还有些注意事项,这些东西进洞时一只叠一只,一般十几只堆在一起,最顶层那只老鳖背上通常都爬有毒蛇。掏老鳖时要看准洞口方位,轻手轻脚从最下边一只开始掏。掏上五六只就可以收手,绝对不能贪心,因为掏到最后很可能把毒蛇惊醒,被咬到事儿就大了。”
“我告诉你,你可别说出去,万一让眼红的人知道,估计会掏个干净。”(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晚上的稀奇事儿
俗话说得好“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种罢麦,田野间的花儿差不多都开败了,树叶儿该落的也落光了。山间那些不适合寒冷气候的鸟类,早振翅远走他乡。不想费事的,随便找个洞儿一钻开始猫冬。
地里现在已经没有农活,忙碌了大半年的庄稼人终于清闲下来,愈发懒散。不过这样的rì子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有些耐不住xìng子,相约着去山里边打野猪。
打野猪是刘家沟最近几年兴起的项目,主要是大青山野猪群有泛滥的趋势。每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冷,山里食物减少,野猪大都跑到大山外围,时不时下山偷啃麦苗。
前天有个晕胆大的野猪,大白天竟然窜到村里边偷粮食吃,把人吓了一大跳。的确该打掉几只,杀杀它们的威风。
刘军奇他们找上门说明来意,刘军浩也有去的意愿。不过自家离不开人,只能把两条黄斑皮贡献出去。
随后他又给赵光明打个电话,问对方来不来。
这货脸上的伤刚好没几天,一听说要进山捕猎野猪,立马来了兴致。直在电话里叫嚷,说等十分钟,他马上赶过来。
送走打猎队伍,刘军浩趁两个孩子睡熟的功夫,又开始在后院忙碌,将院里的落叶清理一下。不然chūn上下雨落叶冲进水沟,容易造成拥堵积水,而且以后抓黄鳝也不方便。
他在前面忙碌,两只松鼠也跟在后边吱吱乱叫着打闹。
眼睛上带白毛就是小娃子送过来那只,刘军浩趁媳妇去学校的时间,时不时把它扔进石锁空间中疗养。短短几天,这松鼠的伤势已经好的七七八八,现在也不怎么怕人了。
为区分两只松鼠,刘军浩根据特点将这只起名白条。媳妇听到后连说俗气,不过也没有反驳,于是白条这个名字就定下来。
家里有了同类。点点倒是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不断对白条龇牙咧嘴进行驱赶。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两天,很快两只松鼠彼此适应下来。开始在院内互相追逐嬉戏。昨天中午太阳好,白条甚至帮着点点把它存储的白菜叶子搬出来晾晒,那架势,完全把自己当半个主人翁了。
他这边正忙乎着。衣兜里的手机响了,是一相熟游客打开的:“刘军浩,你要刺猬不要?”
“刺猬,我要这东西干啥?”刘军浩随口回应。
“是这样,我昨天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听到花池里有响动,走进一看发现里边藏着只刺猬。弄回家后喂它苹果,它根本不吃,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不动就对了,这个时节,刺猬早冬眠。”刘军浩在电话里回答。
“我也这样想的,害怕再下去刺猬就冻死了。要不弄你那里怎么样?”那游客又开口道。
“汗。不用这么麻烦吧,你直接带到市郊,挖个坑。把它放里边,再在上边埋些树叶就行。”刘军浩郁闷的回答。现在人们都把自己家当成动物收容站,前几天刚接收了只松鼠,现在又有人送刺猬。
“哦。要挖多深……刺猬冬眠需要呼吸吧,上边树叶盖得厚实它会不会捂死。盖得太薄。万一把刺猬冻死了怎么办?”没曾想对方又问出一连串问题。
电话里说不清楚,刘军浩只好回答道:“干脆你送过来算了”
救刺猬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怎么说也是条生命。他决定了,等刺猬送到刘家沟,直接把它扔到石锁中。明年开chūn天气暖和再放出来,反正这东西也不吃鱼类。
赵光明等人运气不错,进山没多久就发现野猪的踪迹,在几条黄斑皮围猎下,一上午有两头野猪入账。
下午分猪肉,刘军奇直接砍了个后臀尖给送过来,足有二三十斤。刘军浩两口子吃不完,就给赵教授家砍了一半。
***
天气一天天转冷,晚上寒气特别重。哄两个小家伙睡着,张倩看时间还早,起床坐在电脑前看电视剧,结果刚半个小时,她就开始跺脚。
根本不管用,越跺脚越冷。没办法,只好把刘军浩喊起来生了个火盆。
等熊熊炭火燃烧起来,身边寒气才渐渐消失。
接着张倩往火盆里丢了两把花生,一边吃着烤花生,一边看电视剧。她根本没注意时间,一不留神,已经晚上十一点多。
那啥……内急,电视剧暂停,然后匆匆往厕所跑。
刚到房子东边的竹竿林旁,就听到上方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她忙停下脚步,扭头朝上方看去,顿时呆住。
等解决完个人问题,张倩直冲进卧室,再次把老公喊起来。
“干啥?”刘军浩不知道媳妇又闹什么幺蛾子,这会儿正困呢。
“赶紧起来,我领你去看个稀奇。”张倩拉着他的手往床下拽。
“媳妇呀,你看看都什么时间了,啥稀奇事儿,你直接告诉我就行。”被窝很暖和,刘军浩根本不想下床。
“我刚才上厕所,看到咱们竹竿林里好多斑鸠。”见老公不下来,张倩只得把事情讲出来。
“多正常,赵教授家喂有斑鸠,有些晚上就在竹竿林过夜。”刘军浩实在没整明白这事情稀奇在哪儿。他回答一句,倒头又要睡。
“给我起来!不一样,我问你赵教授家喂得斑鸠有多少?”张倩重新把老公拽起来。
“有四五十只吧”刘军浩估计到。原本应该更多,只是赵教授管理不过来,这两年来陆陆续续飞走不少,数量一直没怎么增长。
“就是呀,你猜我刚才在竹竿林看到多少?足有二三百只。而且它们栖息的地方和平常不一样,落的很低,伸手就够着。这算不算个稀奇?”
“不算……媳妇,你不会就因为这个把我喊起来吧?”整件事情刘军浩已经了解清楚,仍然没有发现稀奇在什么地方。斑鸠群聚这种现象一般人很少见到,可刘军浩却见过不少次。
“那你给我解释为啥它们今天晚上那么多聚在一起,而且落这么低。”见老公波澜不惊的表情,张倩很是失望。
“原因很简单,你今晚为什么点火盆。”经过这么一折腾。刘军浩也没了困意,耐着xìng子问道。
“当然是冷呀,你说斑鸠也是……”张倩醒悟过来。
“对头。这可是我当年捉斑鸠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你别告诉别人。如果让其他人知道,刘家沟的斑鸠该遭殃了。”刘军浩略显得意的说道:“一般人看斑鸠做窝,就想当然认为斑鸠一年四季都栖息在鸟窝内。其实这种看法错的离谱。除了孵蛋期间外,斑鸠很少在窝里边过夜。它们的栖息地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高低影响斑鸠的栖息地点。
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非常冷,斑鸠一般都会找避风的地方过夜。而且它们有意识的成群居住。晚上还安排有斑鸠守夜。遇到危险,守夜的斑鸠就会大叫,将其他斑鸠唤醒。”
“不会吧,斑鸠有这么聪明吗,我在百科里怎么没有看到过?那可是专家总结的。”张倩疑惑的问。
“那些专家大冬天晚上会守在野外观察斑鸠吗?”刘军浩不屑的反问。那啥……实践出真知,这可是他和刘启勇当年晚上组队打鸟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其实不少鸟类都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斑鸠也是如此。很多人知道斑鸠回巢前会咕咕叫一阵子,然后才落回窝内。再过上几分钟。另一只斑鸠也会回来。
这种现象很常见。一般人看到估计也不会想那么多。
刘军浩他们不同,经过长时间观察积累,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只飞回来的斑鸠是放哨报信的哨兵。如果这只斑鸠发现有危险,就会扭头飞走,这样第二只斑鸠短时间也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当时他们打鸟提出了命中,即要么在斑鸠哨兵赶回来的第一时间干掉。要么耐心等待,等其他斑鸠回巢再打。
斑鸠冬天群聚时道理也一样。气温越低它们停落点也越低。到零下几度时,那些斑鸠快落到地面上了。
有一年冬天傍晚。刘军浩他们几个发现不少斑鸠往村头树林中飞,于是相约晚上过来打斑鸠。
当时看到的情景和张倩刚才描述的很相似,整个树林中不管树木高低,几乎每棵树上都停有斑鸠,而且落得很低。
他们没费多少工夫就捉了整整一麻袋,**十年代大青山信息闭塞,没有人来收野味。因此捉了斑鸠他们也没卖,每个人分不少拿回自家炒着吃。
随后几天,他们不断出猎,那树林每次都有收获。可以当气温升高后,那个地方却一只斑鸠也找不到了。
“听你一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