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反倒自家没剩多少。
家里的香油估计能坚持到过年,如果种些油菜的话,吃油的问题就完全解决掉。菜籽油吃起来味道也很好,相信有泉水的滋润,品质绝对有保证。
还有就是后院全种上油菜花,可以想象等明年花开后院中的蝴蝶会有多少,那将是何等的盛况
想到种油菜这么多好处,刘军浩很有些迫不及待,打算吃过午饭就去村里找些种子。
可是没等他跨出楼门,就看到一群游客说说笑笑从不远处走来。
“你们这是要干啥?”见众人手拿铁锨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刘军浩好奇的问道。“去河滩上挖老鼠洞呀,你下午应该没事吧,要不跟我们一起去,正好帮我们辨认老鼠洞?”打头那游客拍了拍铁锹说道。
感情是挖老鼠洞呀,刚才看他们这造型,还以为是参加大生产运动呢。刘军浩本没什么兴趣,不过在众人的热情邀请下,他还是从院里拎了把铁锨跟上,完全忘了要种油菜的事儿。
十一月的芦苇荡已经枯黄,秋风吹起,茂密的芦苇一簇压着一簇,一丛连着一丛,一簇簇,一片片,似波浪翻滚,有种说不出的美感……最近一段时间,这里成了拍摄婚纱照的首选地点。
“这是啥鸟,叫那么好听?”一个游客指着天空中的黑点感兴趣的问道。这哥们叫江峰,是前段时间通过电视剧找到刘家沟的。
刘军浩之所以能清楚记得他的名字,还是因为此人闹出的中毒事件。
江峰从小生活在城市,上回是第一次来山村旅游。他在山上游玩的时候看到一嘟噜一嘟噜通红的山林果,当时馋得直流酸口水,就抓起果子没命的往嘴里塞。
山林果没经过霜打不能多吃,吃多了可了不得。
这哥们初吃山味,自然不知道内情。吃起来也没够,等下山后肚子涨疼的厉害,还以为自己中毒了呢,还是刘军浩驮他到街上打了几瓶吊针才好。
“应该是叫天子,就是书上说的云雀,对吧?”老常回答一句,接着不确定的问刘军浩。
这鸟飞的太高,他根本看不清楚。
“呵呵,不是云雀,叫黄燕,它们倒是挺像的。”刘军浩听了几声鸟叫,然后笑呵呵的说。
云雀飞得更高,它们常常凌空直上,可以在几十米以上的天空悬飞停留歌唱。有时候会毫无征兆的停止鸣叫,骤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时再向上飞起,又重新名叫起来。
黄燕的模样跟云雀相仿,只是个头稍小一点,全身带有黄褐色的斑点。这鸟没有云雀飞得高,不过肉倒是贼香。它们做窝很简单,春夏季节在芦苇荡或田地里随便找个小坑,叼上几根枯草便可以做窝,一窝能产四五个蛋。
黄燕鸟也属于比较傻那种,捉起来相当容易。发现鸟窝后,只要弄些树枝插在鸟窝周围组成一个鸟笼状,出口再插上一段弯弯曲曲的巷道。它回巢的时候会找入口直接往里钻,等钻进去就再也找不到出口,到时候人直接用手捂住就是。
云雀则没有那么傻,它们行动比较诡秘,经常把巢穴坐在地沟里边,颜色和土块没什么两样,人即使走到跟前也很难发现。
众人说说笑笑来到沟边,还没等刘军浩给他们讲解挖老鼠洞的注意事项,几个游客已经甩着膀子开挖。
得……让人家自己挖吧,反正他们拿挖老鼠洞当个乐子。
一般人觉得挖老鼠洞只要有蛮力就行,其实不然,这是项技巧性很高的活。首先要做的事儿就是查看洞穴形状,因为沟边不只有老鼠做洞。即使找到老鼠洞,也要看洞边的痕迹,有很多洞穴里边并没有老鼠。
刘军浩领着两条黄斑皮走了十几米远,终于在向阳面找到一个老鼠洞。瞧见洞口不远处那一堆细土,显然是刚挖的。
他刚挖了不到十分钟,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大叫“我滴妈呀”,扭头就见江峰跌坐在土堆上,铁锹扔出老远。
“怎么了,怎么了?”等众人赶过去才发现他挖出几条一米多长的菜花蛇,这些蛇虽然在冬眠当中,但是肥硕的躯体足有茶杯粗细,蠕动起来相当吓人。
“这……这里怎么会有老鼠?”江峰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蛇,吓得两腿直哆嗦,说话都不囫囵。
“呵呵,正常情况,蛇冬眠一般就是找老鼠洞的。你们都要小心点……”刘军浩铲了几铁锨土,重新把洞封闭上。
“到底什么洞里有老鼠?”过了将近两分钟,江峰的脸色才恢复过来。“挖老鼠洞要找那种洞前有碎土粒的,其他的洞一般没老鼠,而且还容易出现意外。”刘军浩只能再次强调。
“小浩,看看我这个是不是。”老常又把他拉到自己挖的洞穴前面。
“不是,你别挖了,这个不是老鼠洞……”看看洞内的形状以及洞穴的位置,刘军浩就肯定的回答。
“怎么可能不是,我刚才都看到老鼠了,就挖的时候,一个黑影还朝里边钻……”老常的话没说完,有东西“嗖”的从洞中窜出,跟着一溜烟飞向天际。
“啥东西?”众人再次被惊动。
刘军浩嘿嘿两声,“没事,是翠鸟,这东西也在地下做巢。”
嗯,今天大概三更九千字,不过后两更要一点半左右放出,大家可以等明天再看
第四百一十六章 吃虫子的牛人
第四百一十六章吃虫子的牛人
“哦……快挖开我看看,我还没有见过翠鸟窝呢。”听到刚才飞出去那个小东西是翠鸟,江峰顿时来了劲头。
别说他,其他几个游客也很有兴致,他们以前都没有见过翠鸟筑巢。
刘军浩耸了耸肩,“没啥看的,就一个破洞。”
翠鸟现在虽然少见,但是小时候特别多。这些家伙只住在洞里,洞穴靠近水边,刘军浩小以前捉过几次。捉小翠鸟很简单,可以用树枝直接勾出来。一般都是没长毛没睁眼的,少数长了几根绒毛,同时还会从洞里勾出些鱼骨头什么的。除此之外,洞中光秃秃啥东西都没有。
不过在河边钓鱼的时候,他们还是很喜欢在有翠鸟的地方钓。因为翠鸟只吃指头般大小的鱼,有翠鸟的地方就证明有小鱼,有小鱼肯定有大鱼
“没这么简单吧?”这洞并不深,江峰几铁锨就挖到底。
让他们失望了,洞里边的情形和刘军浩说的没区别,连根草也没见到。
经过两场意外,这些游客终于知道挖老鼠洞不是那么简单,纷纷让刘军浩帮忙找。
沟边老鼠洞很多,不到两分钟时间,他就找了四个。
没人打扰,刘军浩挥动铁锹的速度飞快,几分钟的时间直接挖到老鼠仓。那几只老鼠当然没跑的,全部被黄斑皮咬死。
田鼠储存的粮食远不能和山老鼠相比,一个仓里只挖到十几斤粮食,以花生黄豆为主。
等几个游客把剩余的田鼠洞挖到底,天差不多已经黑了。
收获不错……一下午挖了七八十斤粮食。不过这些粮食里边泥土太多,没法吃,只能弄回去喂鸡鸭。
那些游客只图个乐子,挖到的粮食最后全送给刘军浩。
看着大半袋粮食,刘军浩小有成就感。第二天干脆提起铁锨漫山遍野找老鼠洞,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这也算是搞创收了。
几天时间,他领着黄斑皮将附近的沟坡转遍,连挖出五六袋粮食,足够院里的鸡鸭等吃一冬天。
不过优哉游哉的生活很快停止,他刚回到家铁锹还没放下,刘广聚的电话就打过来,说是让他赶快去村里开会。
刘军浩洗了把手,领着悟空朝村里赶。哪知道刚走到水洼边,就见到毛孩子离老远冲自己招手,“小浩叔,你过来我给你说个事儿。”
这熊孩子一脸奸笑的模样,刘军浩知道准没有好事。
旁边小娃子等人的表情也证实他的猜测,几个家伙嗤嗤的笑着,小脸憋得通红。
“毛孩子,又在捣蛋是不是,我等下回去告诉张老师啊……”刘军浩开口训斥道。这熊孩子从来就没有干过好事,不知道现在又在琢磨什么。自己急等着开会,哪有时间陪他胡闹。
“你过来呀,肯定是好事。”毛孩子手中拿根点燃的香烟不断甩动。
“滚蛋,我走了。”刘军浩扭头见小娃子望着不远处的一堆刚出炉不久的牛粪,顿时明白过来。小家伙在自己面前摆弄,不知道这套是自己玩剩下的吗。
“啊,你走干啥”毛孩子见他不上当,只能在后边大声叫嚷。
“我就说不行吧,小浩叔那么精”一个孩子凑上前叫道。
没等他靠近,毛孩子突然把手中的香烟朝地上的牛粪插去,“你们快跑,我要点鞭炮了……”
他这样一说那群熊孩子立刻四散逃开,一连试了几次,不知道是自己玩高兴过头,还是老天打算作弄他,这次正把香烟朝炮引上放的时候,悲剧发生了……这家伙竟然真的把引线点燃,而且更悲剧的是恰好放在炮纸接触的地方。
“通”只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动,鸡蛋粗的鞭炮炸开。
牛粪四散溅起……毛孩子领悟到人生之中最大的一个道理: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他的头发、衣服、鞋子上全是湿答答的牛粪,而且还是干刚刚出炉的那种,擦都擦不掉
远处的几个熊孩子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
等刘军浩赶到刘广聚家,屋里已经坐满了人。
见人到齐,刘广聚咳嗽两声,把手中的纸递过去说道,“咱们村今年的收入我和老三已经算出来,全在这张纸上,你们相互传下看看,讨论讨论怎么分?”
二麻子刚接过来就惊呼道:“这么多,乖乖”
“是不少”刘老三凑过去指着上边的几项数据解释,“卖柴鸡是大头,今年养几千只连带卖鸡蛋,光这个利润就有六万多块,加上游客包地、租宾馆的钱,算下来一共有十几万。”这张纸在几个人手中递了一转,个个都在心中盘算着每户能分多少钱。其实算下来也没有多少,一户就是三四千块钱的样子。
“咳,”刘广聚看大家看完,这才清清嗓子开始说,“这钱咱们不能全分掉。首先要支援小学一部分,另外咱们村头的农夫果园还要购买果树,明年养鸡场还要扩大规模,争取养一万只鸡……”“广聚叔,你就说每户到底能分多少钱吧?”刘军奇催促道。大家今天来都是等着分钱的,没人想听他讲宏伟的规划。
“我们初步计划每户分三千块钱,剩余的钱明年春上买果树苗。等果园结了果子,收入应该更高。”刘广聚见大家都不想听他的计划,只能简单的叙述几句,然后让大家回去商量商量,没什么意见的话就按说的分钱。三千块钱说多不多,不过能拿到钱,村里人还是很高兴的。
会议结束,刘军浩想起种油菜的事儿,赶忙拉住二麻子。
“啥,现在种油菜……能种活吗?你这人是不是脑子缺根筋,别人家的油菜种完个把月苗都出来了,你才想起来种。早干啥去了……”二麻子听他问自己要菜籽,直说不靠谱。这个时候要种油菜,最好到街上买些抗冻性强的品种。
刘军浩只能说种着看,他刚刚在网上查过,只要气温高于3℃,油菜籽就能发芽出苗。真不行,自己还有石锁帮忙呢。
二麻子见他坚持,回家弄了一斤多菜籽送过来,这是他家留着准备过年榨油用的。
别人家种地要用铁犁翻耕一遍,刘军浩院里根本施展不开,只能随便撒下去,等春上的时候再补苗。
将后院中来来回回撒两遍,种子还剩下不少,刘军浩干脆又钻进石锁中,全部撒在沙土地上。
等钱分到村民手中,私有地种植果树的事情也定下来,要求每家必须出一个劳力挖树窝。
这种力气活原本是年轻人的事儿,谁知道很多游客听说后也要求参与其中,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在刘家沟养老的老人。
这些老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