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到底是不是ufo,咱们走进看看吧,别让它等会儿消失了。”这个时候,赵光明开始傻大胆起来。
“万一出事儿咋办?”徐东方舔了舔嘴唇反问。他也想过去看看究竟,可是这东西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如果真是某种具有威胁的东西,他们几个人的小命很有可能玩完。
“你们呢?”赵光明扭头看着剩余两人。
“咱们举手表决,愿意去的举手,等下一起过去。”刘军浩想了想开口说道。这种事情勉强不得别人,事实上,现在看到空中那个巨大的图案,他脑海中已经有一丝模糊的意识了。
没有想到四个人都举起手,看样子都想探明白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顾不上收拾宿营地的行李,他们直接领着两条猎狗朝西北方向跑去。
看着那东西似乎挺近,可是跑了将近十分钟仍然没有到跟前。不过这个时候,众人的耳朵里却传来了声声鸟鸣。
“停下来吧,我实在跑不动”赵光明捂着肚子嚎叫。刚才嚷着要上前查看的人是他,现在叫停的也是。
“好像朝这里飞来了”徐东方再次叫了一声。
“戛戛……”那图案里的鸟鸣声越来越清晰,中间还夹杂着扑打翅膀的声响。
“鸟群?”刘军浩不确定的问道。
“好像是……”看着那图案快速朝他们接近,众人都有了新的认识:这东西是由鸟群组成的。
“刮刮……”“咯咯……”图案下的树林中乱成一团,显然其他鸟儿也看到空中的异象。声音越来越近,他们终于看到庐山真面目,原来是一大群八哥。八哥是一种群集动物。经常十数上百只在一起聚集,但是像这种遮天蔽日的景象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群八哥呼啸着从他们的头顶掠过,继而又在不远处的山溪边落下。
整个过程来的神奇,去的迅猛。不到半个小时,天空中的异象完全消失,只剩下不远处树林中乱叫的鸟儿。
知道是八哥,几个人的语气都轻松起来:“这八哥是不是成精了,怎么会玩拼图?”
“你问我,我问谁?”刘军浩苦笑着说道。自从自己捡到那个神奇的石锁后,他就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
“我倒是看过这方面的资料,不过刚才惊呆了,忘记进行联系。”孙玉涛扶了扶眼睛开口解释道:“有很多群居性的鸟儿迁徙的时候都会通过突然下降或者俯冲组成一些图形来迷惑捕食者,进而保护自己的安全。你比如说大雁,它可以拍成人字还有一字。这样既能让它们均衡的分担风的摩擦力,又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能够及早发现天敌侵袭。这八哥组成的图案还不算复杂,我看过资料上说英国有一种星椋鸟,它们群集移动的时候场面非常壮观,能够组成大鲸鱼、唐老鸭、企鹅等等形状,很是让人惊艳。”
“太阳呀,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鸟儿有这本事呢。不过想想大雁又觉得很正常。”像魔术师在舞台上玩的魔术,你坐在台下觉得很新奇,可是等有一天知道了那魔术的底细,就觉得很简单,心中也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赵光明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呢,结果揭开了神秘面纱,原来是一群八哥而已。
“呵呵,这也算奇观呀,回去我把录得这段视频发到网上,肯定会引起轰动。”刘家沟本来就小有名气,相信这视频传开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就更多了。
“即使没找到朱鹮,这次的考察也不虚此行,至少见识了这种难得的奇观。”孙玉涛脸上此刻也没有沮丧,变得轻松起来。
“就是,你们刘家沟真是个好地方”徐东方紧跟着插了一句。
“知道是个好地方那以后就常过来玩,我这里随时欢迎。”
几个人一共在山上待了三天的时间,各种珍稀的鸟儿见得不少却惟独没有看到朱鹮的身影。第三天下午,他们就收拾好行装朝大山外走去。当然除了刘军浩外他们每人还带了一身红疙瘩。
刚走过鲫鱼骨,手机已经显示有信号了。害怕老婆等的着急,刘军浩赶紧用赵光明的手机拨回去报平安。
他们走出山,张倩已经抱着悟空在路口等着。看到老公出来,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因为还有旁人,她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闻听众人考察归来,赵教授两口子也急忙赶过来,询问考察成果。
“科考成果当然是丰硕的,这次我们虽然没有找到朱鹮,但是却看到了一件难得一见的稀奇事儿。”刘军浩说着将拍摄的视频传到电脑上。然后点击播放。
由于距离太远,相机拍摄的并不是很清楚,最初的画面直呈现出模糊的三角形。
赵教授看了一阵子疑惑的问道:“你让我们看什么,就这个三角形?还难得一见……”
“赵叔,看热闹要有耐心,好戏马上开始揭晓。”刘军浩的话刚说完,电脑上的画面就开始变幻,那三角形慢慢的转变成一只老鳖。
“这是动画,好像也没什么稀奇的。”老爷子有困惑的说了一句。
“你老人家这是啥眼神,没看见我们是实景拍摄嘛,继续朝下看。”刘军浩相当恼火的回了一句。
第三段视频是他们靠在不远处拍摄的,画面相当清晰,可以清楚的辨别出上边的鸟儿。
“这图案是飞鸟组成的?”老爷子终于惊讶起来。
“你以为呢,如果不稀奇我们会让你看。”刘军浩得意的回答道。
“这是啥鸟?”王老师跟着问道。
“八哥,就院里那种八哥。”
几个人在刘军浩家歇息了一阵子,又提着东西离开。赵光明惦记着蜂蜜的事儿,还要让刘军浩给他往村里带路。
“你碰到人直接问刘军奇家,肯定有人会给你领去。”几天没见老婆,两口子正好好好絮叨絮叨呢,哪有功夫理会这些闲事。
“重色轻友”赵光明暗骂了一句,只得喊上黑豹离开。哪知道黑豹这两天和小皮黏糊着呢,说啥也不肯离开。无奈,他只好一个人骑着摩托走。
几个人刚走没一会儿。赵教授两口子跟着离开。
屋里只剩下自己和老婆,刘军浩顿时松懈下来。重新看过视频后他开口叫道“把这段视频传到论坛上吧,等下肯定火爆。”
“别”张倩赶忙连声阻止,“打电话给郭记者,我估计这个视频能上新闻联播的,影响力更大,到时候还有奖金。”
汗,刘军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老婆越来越有钱迷的倾向。
电话打通,郭记者果然对这个新闻很感兴趣,说是等明天亲自过来采访。确认了信息后。刘军浩又把记者要来的消息告诉赵光明。
这小子立刻在电话那端叫嚷起来:“等着,我明天早上赶过去,这次一定要先让记者采访我,哥们长这么大还没上过电视呢。到时候我一定将过程详细向记者讲述一遍。要不是当初我力排众议带头查看,这视频哪能拍摄完整……”
刘军浩一听他又长篇大论的趋势赶忙把电话挂断,啰嗦起来就没个完,早知道不给他打电话。
那知道这小子在下边说的挺利索,可是真等面对镜头的时候就变成怂蛋,说起话来结结巴巴,一连录了三次才过关。本来郭记者还想让刘军浩也谈下经过呢,却被他挥手阻止了。郭记者并没有单一的拷贝那一个视频,而是特意又在刘军浩门前拍摄了不少水鸟齐飞的画面,说是要配合播出。
晚上这条新闻播出后,难得后边还加了一句:“近年来,刘家沟已经成为我市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
新闻刚播出不久,论坛上就有了声音,更有人发帖召唤刘军浩,想让他往论坛上再贴些照片。
对这个要求,刘军浩自然给予满足。由于新闻联播的时间限制,那视频在上边还没有一分钟,并不能看清楚全貌。他这边闲着没事,就将完整版上传到论坛上。
市电视台的威力自然不同凡响,新闻播出后的几天,刘家沟的游客再次增多起来,村里不少人都乐的合不拢嘴。刘广聚更是连连拍着刘军浩的肩膀称赞:“你小子这个义务宣传员当的称职,我已经考虑过了,准备开会在村里讨论一下,把义务两个字给你去掉。”
“让我当宣传员,啥意思?”刘军浩一时有些发懵。
“还能有啥,就是村里给你发工资呗,咱们整个刘家沟你可是独一份儿,怎么样?”其实刘广聚这个想法由来已久。要说刘家沟变成今天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还真要感谢刘军浩,当初要不是他家那个寿字鳖将赵老爷子吸引过来,也不可能引发后来的一连串事情。
尤其是村里租地给游客这件事情,刘军浩在当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还有引水鸟来这里定居,发现草豹子等等里边或多或少背后都有他的存在。做了那么多事儿。村里给一些奖励是应该的。
“别,广聚叔,你要是不想让村里人指着我的脊梁骂就别提发工资了,单是报销网费我已经占很大的便宜。”刘军浩吓一跳,赶忙打消他这念头。自己有多大斤两他自己清楚,这些事情不过是随手为之,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哪能开口让村里给自己发工资呢。再说了,那点工资他也没放在眼中,真缺钱的话多卖几斤黄鳝就什么都有了,何必因为这个惹人闲话呢。
“谁敢说,能说啥,谁要是有怪话让他来做这个宣传员,看有没有你做得好。”刘广聚一瞪眼,爆发出几分“官威”。
“我说广聚叔呀,我真不缺这几个钱,我这么卖力的宣传也是有私心的,村里来的游客越多,我这黄鳝就卖的越多不是……”刘军浩好说歹说,总算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你这熊孩子,给钱都不要,嫌钱扎手呀?”刘广聚见他执意如此,也只能暂时撇开这个话题。接着他又开口问道:“小浩,我最近一直琢磨着在咱们村东头开辟一片农夫果园,你给我合计合计,这事儿可办不?”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刘广聚的腰杆也愈发挺直,脑海中各种关于致富的奇思妙想也如喷泉一样滔滔不绝地朝外涌。
“农夫果园……啥意思
第三百一十章 芝麻掉针眼
“农夫果园……啥意思?”刘军浩疑惑的问道。23Us.com听刘广聚话里透露出的意思,他似乎将要下很大一盘棋。
“这和最初那个租地给城里人中的思想一样,都是让游客吃开心、玩舒服的同时能够自己动手体验一把劳动的乐趣。那个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是‘农夫山泉有果园’”刘广聚简单解释了一句,又扭头说道:“你这里有纸和笔没有?”
“有,悟空,去把纸和笔拿过来。”刘军浩对着猴子的脑瓜拍了一下,这家伙立刻窜到屋里边,不一会儿将东西取出。
“都说你家养的东西聪明,这次我算是真的信了。”看到这么机灵的家伙,刘广聚也忍不住赞叹一声。
“呵呵,都是训练出来的,你继续说。”刘军浩自谦一句,示意他继续说。
“你看,我准备把这村头这十几亩私有地重新回收到村里边。”
私有地,单听这个词语就知道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一九七八年小岗村的十几户农民摁下手印,私下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那以后,中国的大地上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包产到户。当时因为政策的原因,各地进展的程度并不统一。青山镇这里的领导比较保守,当时并不敢一下子把土地分给个人,而是采取了两步走方式推动。第一步是先给每家每户划分两分土地让他们自己种植。不用交公粮,这地当时就叫私有地。
后来政策稳定下来,土地大部分斗分给了个人。不过第一批土地的名字却没有发生改变,一直沿用私有地这个称呼。
再后来镇里没了私有地这个政策,村里边就想重新把地收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