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悠然若梦-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山外都干旱成这样了!”枝子感叹。

    “可不是!听说,现在村里村民喝水都限量供应了,就怕喝的多了,把水喝没了。”

    一路讨论着山下的境况,一路来到上河村,给大爷爷家留了些山珍,牵了驴车,坐上车出了村子,往镇上驶去。

    路上的时候,见道路两旁的树荫下时不时搁着不远就有一群人聚集。看他们的衣着,一看就是流民组成。

    枝子谨慎地盯着他们,怕他们这时候突然冲上来。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驴车顺利的进了关家镇。

    进了关家镇,将驴车赶去了民宿那里,一进那个地方就见胡同的两边都守着人,看见了枝子他们这两驴车就上来问话。好在老二这一年跟这边的不少人都混熟了,打了招呼就放行让进去了。

    因为租了一年,老二有钥匙,打开门,直接将驴车赶了进去。

    一段时间不过来,里面房间都落满了一层灰。

第273章() 
“稍微收拾下,咱们也就在这儿住几晚,之后没有人在这边常住还是会把这边空下,落满灰尘。”

    下午的时候出去走了一圈,发下街道、巷子里有人守着的还算干净,而那些没人自发组队守着的巷子道里则是挤满了穿着破烂,浑身散发异味的流民。

    头上是插着枯草枝等待着卖身的孩子更是随处可看到。

    面对这样的人间炼狱,第二天枝子就没有勇气再走上街。可是,就算是再没有勇气,这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他们又看了一天,通过这一天他们选定了十几家,但是,最后通过交涉愿意到山里定居的只剩下七家。而这七家里有五家正如左老所料都是边关过来的。

    那些找上的不愿意定下来的人家有的是不愿意一家子曾经上过奴籍。毕竟,上过奴籍的人家三代以内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剩下的则是不想定居到山里,成为山里的不开化野人。

    大多人的心里都抱有这幻想,想着只要他们坚持住,朝廷肯定会赈灾,到时候他们重返家园,依然可以过上从前的生活。再说了,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他们虽然逃难出来的,这不是为了活命吗?

    只要老天下了雨,或者是朝廷的赈灾及时,他们依然还是会选择重返故土的。

    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愿随便找个地方定居的。

    能有这几乎人家,枝子也满足了,其他地方的那两户人家他们不用管,只要借钱给他们,到时候拿来给姓刘的送送礼,然后,有钱安置下家里。

    而至于户籍是边关的那五户人家,他们找了牙行帮忙填了卖身契,给了牙行人好处,让他帮忙去衙门上奴籍,然后,过几天,再把奴籍改成良籍。

    那个牙人虽然惊讶他们会想出来这么做,但是,做哪一行有哪一行的规矩,不该多嘴的不多嘴,不该好奇的不好奇。枝子他们给的钱令他满意,他很快帮忙办了好身契,顺便还往县衙门跑了一趟。

    枝子他们又在县里等了一天,直到牙人把身契在衙门给上好,才出发往回赶。

    而那七家的人先在镇上他们租的院子挤两天,过两天再找去村里。当然,他们找去当然不能说跟冷家有关系,要是被姓刘的知道了他们都跟自家有关,本来想收留的肯定也不会收留他们了。

    不过,他们在镇上还遇见了关家的人。

    王县令下马,关家的人就被放了出来。本来关家早就应该放出来了,但是,王县令舍不得关家这头肥羊,想榨干关家最后一滴血,就顶着上面的明执,说着放人,可就是把人关在狱里不放。

    这不,他一落马,关家被关着的人才被放出来。

    镇上,关家大宅是在原来的祖宅上建立的,可是,王县令直接就将关家的大宅分了好几个宅子给卖了,现在关家的人回来,只能去乡下族人分居的地方找地方住。

    见了见关家的老太太,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被关在牢房那个阴暗的地方,虽然没有动刑,这点还是好的。那就是王县令虽然贪财,可是,只要给钱,他就不会随便把人往死里打。关家的男人刚进去时为了敲关家的钱,倒是受了些皮肉苦,倒是女人这边还真没上过刑。

    但是,老太太的精神依然不好。不过,听说了枝子来看她,趁着身子倒是跟枝子见了面。

    从前没什么交集,现在人家落了难,见了面枝子也不知该说什么安慰的话,只能慰问了下,然后说起了弟妹青音。

    可能看出了枝子的尴尬,老太太笑着道,“我家落难时,连最亲近的通家之好都不上前,冷家娘子那个时候能带着青音来看我们这罪臣之家,带给老婆子的是心里的安慰。总算我关家还没有到无人敢沾边的地步。所以,冷家的,老婆子看重的是心意,不是那些外在的身份、、、呵,身份!老婆子又忘了,关家现在还有什么身份!”

    “老太太要想的开才是。”

    “想的开,如今我老婆子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什么都没有保住命重要。冷娘子也请帮忙给青音带句话,我老婆子现在很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让她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要担心我这里。过几天我们就要搬回关氏所在的家族聚集地,她要是那时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走动走动。”

    枝子微笑点头应下,“好,我一定带到。”

    回到家里跟青音一说,青音立时开心起来。

    这不到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关家被关的这几个月青音去看过他们五六次,虽然每次带去的东西不多,可,好歹是个心意。她是个知恩图报的性子,家里不管是枝子还是婆婆冷母都知道,并不阻止她。

    过了几天,那几家人果然来了村里,然后找到了刘村长家,说出想再村里安家落户地意向。

    刘村长很意外,怎么这些人要在山里安家落户。外面村子多的是,怎么不在山下安家落户?

    来人解释说,山下的人家怕他们是去村里捣乱的不愿意收留他们。还有的村子是不收留外姓人的。而之所以选择三合村这个外姓村,一是因为听说这里收留外姓的人;二呢,则是他们发现,山下也缺水了,可是山里面却是还没有却说喝,这干旱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趁着身上还有些积蓄,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以免到最后身上的所有积蓄花光了,还在颠沛流离。

    来人说的合情合理,但是,刘村长却是看着这么多人有些犹豫。

    村里本来就五户外姓人家都不安分,时时地挑战他村长的威信,这要是再来这么多的人、、、万一又像之前的外来户一样不服管教他不是给自己召不痛快吗?

    想到这里,刘村长对于让这些人在村里安家落户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看出了对方虽然心动,但是,胆小,贪婪。于是,从怀里取出个钱袋子,递给刘村长道,“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实在是路上花销多,手里都没什么钱了。这是咱们每家凑的,等我们安顿下来了,一定多多孝敬您老人家。”

第274章() 
看出了对方虽然心动,但是,胆小,贪婪。于是,从怀里取出个钱袋子,递给刘村长道,“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实在是路上花销多,手里都没什么钱了。这是咱们每家凑的,等我们安顿下来了,一定多多孝敬您老人家。”

    好话谁都愿意听,更何况还有孝敬,刘村长在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收下了人家敬上的好处费,然后写下了担保书,说明了,明天跟他们一起去县里上户籍。

    任务完成,这些人心情很好的下了山,回了镇上。

    又过了两天,村里来了七家外姓的人家,刘村长召集全村的人说了下。

    对于又要进来外来人,村子里有些人不太愿意,觉得这都快不叫三合村,而叫四合村了。张家、刘家、钱家,然后再加个外姓人。

    村民的抗拒刘村长早就预料到,但是,他当然也有他的打算。

    村里还有起码一小半的人是隐户,每年的秋收收上来的粮税还有各种税赋去了哪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能增加收入,刘村长觉得其他跟钱比起来都不算事儿。

    所以,在刘村长一说起税赋后,再也没有人出声。

    既然是外姓的人,那当然是不可能住在村子里,枝子早就给他们勘查好了今后的地基,从左老家往西,一直延伸到坡上,那个地方别说再住七户人家,就是十户、二十户也住的下。再说,冷家这边网东北的方向都是林子,虽然不平坦,但是,砍伐了树,也是可以盖房子的。

    山里什么最大,那就是地方最大!随便个地方都能盖座房子出来。

    这会儿正是不冷不热地时候,盖房子正好。

    从村里花钱找了人来做工盖房子,没有一起动工,而是先搭了七座棚子给七家人住,之后就是画地基,买地基,然后盖房子。

    这时候也正是冷家后面林子里种的山药成熟的季节,去年卖了一年山药,这东西有了菜谱后就很好卖。特别是枝子后来又将几样有山药的药膳方子传出去,这山药就卖的更快了。

    只是,没想到今年会遇上大旱,去年留的种子比较多,今年山里虽然也缺少雨水,但是,自从在林子里挖了一条河后,这林子里就不干了,反而还湿润的很。

    所以,今年的山药量比去年还多了很多。

    这几天,家里一直在就这山药是拿出去卖好呢?还是留下来应对可能会粮食缺乏的问题好。

    说实话,就是大旱三年,冷家都不会缺吃的,实在是,冷不光家提早了准备,买的粮食就不说了,就是自家荒地里种的各种耐旱作物收获就很不少。还有,外面是旱的滴水都是非常珍贵,可,三合村是在大山的里,泉水哈市有不少的。

    不过,鉴于现在外面粮食稀缺,这山药虽说不能当主粮吃,但也能饱腹,为了不引起事端,还是不要轻易拿出来的好。

    决定好了,冷家就只挖了大的山药出来,剩下的挖出来又找了地方种下去,等到明年又是一窝的山药可收。

    新搬来的七家外姓人分别是段家、两个王家、瞿家、吴家、孙家、马家。

    七家人最有钱的是瞿家,家里曾经是开绸缎庄的。不过,在改朝换代时家里的铺子被乱军祸害,之后,家里就再没起来。而且,因为以前开铺子得罪了不少同行,瞿家没钱后,被不少人找上门找麻烦。

    所以,瞿家本来的打算就是趁着这次出来,看看要是有哪里合适的话就不回去了。

    当冷白凡找上他们说了找人回村后,瞿家想了下就同意了。虽然落户的地方是山里,可,外面的这些村子一般不收留不认识的外姓人,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到处是流民肆虐的时候,村子里更不会收留。

    所以,瞿家没嫌弃就同意了!

    而且,瞿家和孙家就是那两家不是边关的人家,直接就可以在官府落了户籍的。

    而人数最多的一家就是吴家,一家十五口人,他家的屋子也是建的最多的。

    他们自己有钱的就自己出钱盖房子,而没钱的,冷家先借给他们,等他们安顿好了,再慢慢还给冷家。

    而村子里的人对于这一批进入村里的外姓人表现出的就不是那么抗拒。因为这次来的人家建房子给工钱,有钱拿,建的房子有多,大部分村里人都在他们这里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