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富有想像力地改进已有产品以满足日益复杂并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但产品的创新也有许多风险,最主要的有以下十种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1。新的产品有时需要一些新的行动,如成立新的分公司、建立联盟、开创新的品牌以及新的营销途径。
2。顾客对新产品的接纳需要一段过程,一般比产品开发小组预期的要晚。
3。顾客有可能对产品或服务误用,这样市场也会受到伤害,因为,顾客会对产品的功能产生怀疑。
4。当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市场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新产品落后于市场需求。
5。人的构想可能领先于实际技术好多年,在扫描和存贮技术达到相应程度之前,“无纸办公”还仅仅被人们当做一种设想来宣传。
6。能否及时申请新产品的专利也是一个市场风险因素,专利权允许专利获得者在固定时期内独占某项发明的制造、使用或销售权,仿制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7。新产品的目标顾客群是否对现有的一切很不满足,有时旧的技术和旧的服务方式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消亡,这样会影响到新产品可占领市场的规模。
8。事实证明产品不够完善,不完善的最常见原因是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还不够高,达不到顾客的期望水平。
9。事实证明产品过于复杂。
10。行业标准的变动性。
要点:
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前500家大企业的排名发生了频繁的变动,近10年内的变动更为剧烈。落伍的队伍中,只有少数在成本控制和营运管理中犯了错误。它们之所以丧失名列前茅的地位,是由于没能使其产品或服务保持必要的创新。
skbshge
3、彼得·杜拉克:测定生产率的三个指标()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当一个公司(或行业)处于增长阶段时,尤其需要知道白领职工的生产率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在一个迅速增长的企业中,蓝领职工人数的增长通常正比于产出的增长。但白领雇员的增加应远远低于产出与销售额的增加,或许只及其一半快。如果它的增加和产出的增加一样快,甚至更快,那就意味着企业处于丧失竞争力的危险之中,且危在旦夕。白领职工的生产率的下降通常是“增长危机”的事前警告,也是非常可信的警告。即使公司获得了市场地位,也会失去竞争的实力。一个公司在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却没有竞争性的白领生产率,恐怕没有比这更易受攻击的公司了。它招致了进攻,却无力自卫。有三个非常有用的进一步测定白领生产率的指标。它们的作用,可以和上了年纪的人的血压及重量相比拟:它们可以较早地警告最普通而又最危险的衰败趋势。这三个指标是:
1。第一个指标是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并将之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指标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过去10~15年里,美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这一指标上的绩效严重下降。这一指标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测定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即知识工作者实际工作效率的标准。
2。第二个指标与上面的密切相关,是在某——给定时间内,引入成功的新产品与新服务的数目,尤其是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的情况。这也是测定白领职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指标。在这一指标上,过去10…15年里,美国的制造商,不论是和自己以前的水平比,还是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例如和日本或德国制造商或索尼公司相比,又都退步了。相反,在这一指标上,美国一些最成功的富有竞争力的工业、金融服务业等,无论是和历史记录相比,还是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都大大地进步了。
3。第三个指标是某一给定的产出所需的辅助性参谋人员的数目,尤其是管理层次的数目。理想的状况是,这两者,尤其是管理的层次数,都完全不随生产量一起上升。在现代组织中,这两者或许还应该下降,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存在有“规模信息经济”,就如同制造业中存在有“规模经济”一样。但是,倘若参谋人员与管理层次的增加同产出的增加一样快,且不说比之更快,则企业就没有管理好它的白领生产率,不久必将丧失其竞争力。
要点:
杜拉克指出,美国多数管理人员,特别是我们所有的公共舆论,还没有注意到白领的生产率,焦点仍放在蓝领职工身上。当然,提高蓝领生产率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翘首以待的,但它是一种防守型的行动。不论我们怎样提高它,我们都不可能指望凭借着蓝领生产率来和那些拥有大量年轻、低工资蓝领工人的发展中国家相竞争。美国——以及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在生产上拥有的惟一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拥有一个丰富的资源:受过长期教育的、只想干白领工作的人力资源。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以及远至下个世纪,竞争场上鹿死谁手,将取决于白领职工的生产率。
skbshge
4、菲利普·科特勒:新产品开发的八个阶段()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西北大学J·L凯洛格管理学院S·C·约翰逊讲座的国际管理课特级教授。他从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博士的学位。在哈佛工作期间,他以一名博士后的身份学习数学,在芝加哥大学,他还研究了行为科学。科特勒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营销专家,代表作为《营销管理》。科特勒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作了研讨。
他认为,公司的现行产品和劳务一旦面临生命周期的末日,就必须用更新的产品取代,新产品的开发可能会失败。创新的风险和将获得的报酬对等发展、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展较好的组织安排。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八个阶段:
1。构思发生。
2。构思筛选。
3。概念发展和测试。
4。营销战略发展。
5。商业分析。
6。产品开发。
7。市场试销。
8。商品化。
要点:
每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该构思是否应该进一步发展或放弃。对于新产品,消费者的响应率取决于这些消费者的特点和该产品的特征。每一种新产品一旦推出,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引入阶段的标志是,产品刚进入分销,成长缓慢和获利最小,公司必须在战略上作出决策;如果引入成功,产品就进入成长阶段,销售快速成长,公司试图改进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和分销渠道,并且略微降低它的价格;在成熟阶段,销售成长缓慢,利润稳定,公司为恢复销售成长而寻求创新战略,包括市场、产品和销售组合的改进;产品进人衰退阶段,在这一阶段,几乎无法阻止销售和利润的恶化。
skbshge
5、菲利普·科特勒:产品的五个层次()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芝加哥人。在芝加哥,他师从于米勒·弗里德曼,在麻省则师从保罗·萨谬尔森。他对市场学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在市场学研究上占领头羊地位已达30多年。科特勒认为,营销管理就是:“为了创造与目标群体的交换以满足顾客及组织目标需要所进行的计划、执行、概念、价格、促销、产品分布、服务、想法的过程。”科特勒给“产品”下的实用的定义是:“人们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而提供给市场的,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一切东西。”他认为,一种产品有五个层次:
1。核心利益层(营销者必须认清自己是利益提供者)。
2。一般产品层(满足顾客对产品的基本要求)。
3。期望产品层(顾客对产品的普遍期望)。
4。附加产品层(增加在产品上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5。潜在产品层(产品在未来将最终经历的所有附加过程和改造过程)。
要点:
市场营销是经营的实质和精髓。好的公司满足需要,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要想赢得市场领导地位,就必须能设想出新的产品、服务、生活方式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各种方法。提供人人皆有的产品与创造出甚至从未想像过的新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公司有着天壤之别。归根到底,最棒的营销是创造价值,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skbshge
6、亨利·福特:生产标准化的五个过程()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了企业生产组织管理中的流水装配工作法。福特的流水装配生产管理的特点是: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采用“流水装配”法,即“移动装配”来控制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的各种作业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并由传送带速度来决定企业每天所完成的作业和产品的数量。这样,不仅可使工人在整个工作日中达到很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工人在传送带上的操作简单,就能广泛使用低工资的非熟练工人。福特创造的生产标准化包括五个步骤:
1。产品标准化,减少产品的类型,以便实行批量生产。
2。零件规格化,以求提高零件的互换性。
3。生产专业化,不同的零件分别由专门的工厂或车间制造。
4。机器及工具的专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自动化打下基础。
5。作业专门化,这样可以使各种工人反复地进行同一种简单的作业。
要点:
流水装配使生产组织的一切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种生产组织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生产标准化,能够简化产品品种、规格,加快产品设计和生产准备过程,扩大产品零件、部件的互换性,降低产品成本,又是流水装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skbshge
7、伦西斯·利克特:影响生产率的四个杠杆()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行为科学家,密执安大学名誉教授,1903年8月5日出生于美国怀俄明州。1926年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3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执教并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荣获“自由奖章”、“保罗·D演说奖”、“詹姆斯·汉密尔顿学院管理奖”。利克特曾任纽约大学助理教授,美国战略*调查部主任,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公众观点与个人》、《管理的新模式》、《人类组织:
它的管理和价值》和《行为研究的应用》等。利克特把“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这两种领导方式进行比较,并对一些具有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和大量职工调查之后提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领导和管理人,造成企业间不同生产率的主要原因是各企业领导人所采用的领导方式不同。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的是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生产率低的企业采用的是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下是他所总结的影响生产率的四个杠杆:
1。不同生产率的企业间,职工的士气并无太大差别。
2。企业领导关心职工,其生产率就高;反之,生产率就低。
3。企业领导与下级接触多,其生产率就高,接触少生产率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