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称帝纪实-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就举杯一饮而尽。

    孔铎再不能说什么,也只得干巴巴笑一声,倒杯酒喝了下去。

    众将见他们对饮一杯,心里虽知道这过节并未就此消去,可到底面子上抹和过去就行了,一个个也就露了笑脸,继续饮酒作乐。

    王徽却稍微凑近一些,低声道:“孔副将,左谷蠡王狡诈多端,满口谎言,他的话,你如何信得?”

    孔铎脸色一变,急急申辩,“谁说我是听他——”

    “嘘”王徽竖起食指,挑唇一笑,“副将莫非是想让大营里都知道你私会俘虏之事?”

    “你——”孔铎说了一个字又赶紧闭嘴,只是两眼恶狠狠盯住王徽,脸腮微动,显然在紧紧咬着牙关。

    王徽神情更是悠闲,微笑道:“孔副将驻守鹿邺十多年,征战沙场,立下许多功劳,如此便该想想是你那犯了军规、出了五服的族侄重要,还是自己的官身重要。”

    言下之意就是你若再要为了拿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与我作对,那便一切后果自负。

    孔铎眼睛瞪得老大,几乎要把这女参军脸上盯出一个洞来,神情几经变幻,却到底深吸口气,挤出来一丝微笑。

    “在渊所言甚是,竟是铎糊涂了,多番得罪,还望你莫要见怪。”前几个字说得艰难,可一旦说出了口,竟也就顺了下来,说到最后的时候,脸上笑容已经自然许多,又斟满一杯酒饮尽。

    “我自罚一杯,在渊不必再饮。”

    王徽满意地点点头,拱了拱手,慢悠悠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濮阳荑就坐在旁边,不免多问一句,“主子如何知道他私下里见过阿其根了?”

    王徽夹块烤肉慢慢嚼碎咽下,微笑解释道:“那小郡主出来的时候天还未亮,周围烈火熊熊,极是嘈杂,我同你说话声音又小,除了左谷蠡王本人就在左近,旁人决计听不见。”

    濮阳荑就微微点头,沉吟一刻,又道:“况且那时带过去的十几个兵都是最初七十四人中挑出来的,个个都对主子肝脑涂地,便算听见了,也绝对不可能说给旁人知晓。”

    “正是如此,”王徽就笑,一面又看了孔铎一眼,见他倒是面色如常,正与身旁之人谈笑,“若我所料不错,这姓孔的必定早就知道左谷蠡王通晓汉语,在晚宴前偷偷去过一次地牢,指望着能问出些不利于我的事情来。”

    濮阳荑一愣,脸色微变,声音顿时压低很多,“主子莫非是说这孔副将,竟有通敌之嫌?”

    王徽摇头,“通敌倒是不至于,毕竟也在阳和口呆了十多年了,一直跟在张之涣身边,若有什么事情,早就该发难才对,也不会等到今日。”

    那就是纯粹看王徽不爽了。

    濮阳荑点点头,稍微放了些心。

    #

    接风宴很快吃完,到底此番大胜是近百年来也难得一见的盛事,就算有孔铎这等不知死活的搅屎棍,到底也没有太损众人的好心情,个个都吃了个酒足饭饱,张之涣甚至拟了告文,打算明儿一早就张贴到阳和所衙门外头,合县共庆大捷。

    这样的大胜,自然也当得起这样的阵仗,只是既要回京献俘,那便肯定是要惊动大同府知府、太守了,而宣大总督案头上肯定也已得了邸报。

    王徽的身份,那是想瞒也瞒不住了。

    况且她本来也就没想瞒着。

    酒歇宴散,连孔铎到后来都喝了个尽兴,各位副将们被自家亲卫搀着回了宿处,王徽也催了下属们去休息,明日放一天假,只带了云绿回了自己帐里。

    云绿大半年未见主上,自是有无数的话要说,眼见王徽关了帐门,点起灯火,身旁再无外人,这才一五一十把半年来金陵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到底主子神机妙算,一册赝本,几个证人,就彻底把皇后拉下了马,从此后宫再无人可与皇贵妃娘娘争锋啦。”云绿就微笑赞道。

    王徽却是眉头微皱,沉吟半晌,“皇后不会这么轻易就被废掉,这我也早就料到了,只是——”顿了顿,抬眼又问,“可知那位太子爷是怎样的人?”

    云绿思索着说道:“皇后被禁之后还没什么表示,可万相爷把当年付婕妤小产的事情抖搂出来之后,陛下好似就有了废后之意,太子爷这才领着太子妃和淮阳公主跪到了南书房外头,天寒地冻的,太子妃小产,公主也晕过去好几回平日都说太子爷是个仁厚的,这事一出,就有不少人私底下传东宫心狠手辣,连妻儿姊妹都不放过呢。”

    王徽食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露出一丝笑意,缓缓摇了摇头。

    “心狠手辣?可不见得。”她语气慢条斯理,伸手去够茶盏,却见里头空了。

    云绿就起身给主子把茶杯满上,一面道:“宫人私下里以讹传讹,许多事都不晓得,属下一直跟在皇贵妃娘娘身边,倒是知道得清楚,当日太子妃和公主浑身穿得皮球也似,可见是极暖和,太子妃小产不假,只是公主晕过去的时候,那水却是泼在了旁边地上,并未碰到身子,到了晚上,太子便让人把公主送回去了,只自己和太子妃留在那处继续跪。”

    “倒也不单是如此,”王徽颔首,喝了口茶,又指点道,“历数各朝各代,虽说母凭子贵,可这儿子能不能有好前程,到底也还跟生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废后无储,储母不废,穆皇后若是当真被废了,东宫也就完了,用不了几年,就算今上无意另立储君,吴王晋王早就虎视眈眈,只怕也会逼宫废储。到时太子被贬成皇子,若新君是个宽厚的,或能得以善终,可那位小公主只怕下场就不会很好了。”

    云绿恍然点头,然而脸上又微露不忍,“然而公主毕竟才只有八岁那样大冷的天儿,在外头跪了那么久,只怕日后会落下病根呢。”

    “那又如何?”王徽扬眉,“只消保住皇后,东宫也就不会废弃,撑到老皇帝驾崩,太子登基,不论是穆皇后、淮阳公主还是太子妃,都能一朝翻身,到时权倾天下,一辈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点病根而已——简直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主子说的是,”云绿这才点头微笑,“想来小孩子元气旺,便算是留了病根,只消太子还在,就能保她锦衣玉食不再吃苦,日后渐渐康复也是有的。”

    王徽听着就笑了,看她一眼,“你这是怎么了,怎的一径与我说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云绿脸上一红,连忙拱手,“属下只是心中对那孩子有些不忍,这才求主子解惑主子莫怪!”

    “也罢了,你自个心里清楚就行,这等没必要的心软不忍,日后还是少来点为好。”王徽摆摆手,“朝堂上局势如何?”

    云绿就微笑,“有万相爷坐镇,并没有什么太大风浪,出了这等宫闱丑事,圣上龙颜震怒,丛相、吴王晋王一党也巴不得太子出事,只作壁上观,并未捣什么乱。”

    却忽然顿了顿,皱眉道:“只不过”

    王徽就问,“怎么?”

    云绿露出回忆的神情,边想边道:“有位姓梁的老大人,叫梁璞,璞玉之濮,表字伯璋,叔伯之伯,美玉之璋,目下在中书省做中书仆射,又兼了太子詹事之职,领太子太师衔,据说自东宫开蒙起,便一直贴身教导太子。”

    王徽听着眯起了眼,神色严肃起来。

    “据万相所说,当日陛下在朝堂上微露废后之意,这位梁太师是反对最激烈的,”云绿紧紧皱着眉,“他是太子|党拔尖的人物,反对倒也不出奇,只是却一语道破那赝本和李女史的破绽,只说中宫很可能是被人陷害,若有人专门造了赝册,又买通了李女史,前来假意告发付贵妃,实则是为了引皇后入彀,那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就是说,单凭一个李婉容和一本彤史,还不能定下皇后意图污蔑付贵妃的罪名。”王徽点头,“后来呢?”

    “后来他又说不论这主使之人是谁,可布局如此缜密细致、手段如此阴狠毒辣,一出手就是杀招,要与中宫不死不休”云绿说着,小心瞟一眼主子神情,见王徽脸色依旧平静,才接茬往下说。

    “不论此人是谁,那都是狼子野心,实为家国大患,一个不小心就有窃国之忧又劝陛下不要被旁人蒙蔽了耳目,定要尽快揪出此人,以还四海太平。”

    王徽听着笑意越发浓厚,竟像是心情极好的样子,低声念叨,“狼子野心、家国大患、窃国之忧哈,这位梁太师,倒是个明白人,可算是抬举我了。”

    一面就又问,“孝箐可不会由着他兴风作浪吧?”

    “是,万相爷隔日就把红儿和董稳婆带去宫中面圣,又把坤宁宫那个叫盈袖的女官拉去对质,当年之事一丝不落地全抖了出来。”云绿就笑眯了眼,“皇上勃然大怒,只道铁证如山,便算李婉容和彤史之事无法确定,但当年皇后给付婕妤下药、谋害皇嗣,那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实在不能不罚。”

    “之后太子他们就去南书房外头跪着了,梁老太师虽然没再说什么,却一直劝陛下为储君着想,到底也还是劝着了,最终只是发落到圈禁上,没有废后。”

    云绿就长长叹了口气,露出惋惜之色。

    王徽就拍拍她手,“如此在我设想中已是足够完满的结果了,万事欲速则不达,就算要废后,也得一步一步来。”

    云绿就拱手一礼,低声应下。

    “更何况”王徽轻轻眯眼,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嘴角噙了一丝笑意,“且走着瞧罢,太子是个聪明的,那梁璞更不是省油的灯,有这些人在,只怕皇后啊——还没完呢。”

第115章 人情() 
虽说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但像生擒柔然左谷蠡王父子这样的大捷;想瞒住,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更何况阳和所驻军上下人等也都没打算瞒着。

    而王徽长乐县主的身份,也再不是秘密了。

    说来这也算是凯旋之后忙碌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接风宴第二天;张之涣就命人写了告示贴于衙门外头;又连开三日流水席;合县共庆大捷;同时又发了数封表文奏报,飞马传至各处卫所、宣德府、大同府、太原府,俾各处上官得知军情,早拟批复。

    毕竟是要回京献俘的;而献俘这等大事、要事;就不是区区一个阳和所都指挥使、从三品骁武将军的张之涣一个人能拿主意的了。

    对于地方各级官员来讲;献俘历来是比献祥瑞更加重要的事情,毕竟——“祥瑞”这种东西;历来就是个子虚乌有的玩意;有些励精图治的明君是非常厌恶这等弄虚作假又劳民伤财的东西的,就算是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祥瑞”若是献得不合上头心意了;那也是很容易被治罪的。

    可献俘就不同;这是彰显国力物力、夸耀本朝武功的美事;代表着边寇尽退;家国永安;不论明君昏君,只怕也都没人会不喜欢献俘。

    更何况是受了鞑子足足两百多年欺负、一直挨打从没还过手的大楚呢。

    此次虽只有两名俘虏,但一个是左谷蠡王本人,另一个是左谷蠡王嫡长子,都是柔然国内地位显赫的人物,回京之后,就算达不到“献俘太庙”的级别,只怕永嘉帝也能圣心大悦,龙爪一挥,发几笔赏赐,升几个官衔,那都是不在话下的事情。

    如此美差,怎不引得整个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