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浩劫重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
'编辑本段'核武器种类
美国W87型氢弹核弹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与核反应有关系的杀伤武器。
第一代:原子弹:以重核铀或钚裂变的核弹。原子弹的原理是核裂变链式反应——由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其原子核裂开产生能量,包括冲击波、瞬间核辐射、电磁脉冲干扰、核污染、光辐射等杀伤作用。
第二代:氢弹:氢弹是核裂变加核聚变——由原子弹引爆氢弹,原子弹放出来的高能中子与氘化锂反应生成氚,氚和氘聚合产生能量。氢弹爆炸实际上是两颗核弹爆炸(原子弹和氢弹),所以说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一些。如装载同样多的核燃料,氢弹的威力是原子弹的4倍以上。当然,不能用大当量的原子弹与小当量的氢弹来比较。
“氢铀弹”(三相弹)是核裂变加核聚变加核裂变——它是在氢弹的外层又加一层可裂变的铀-238,也属于第二代核弹。
第三代:中子弹(增强辐射弹):以氘和氚聚变原理制作,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力的核弹。中子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型氢弹,是核裂变加核聚变——但不是用原子弹引爆,而是用内部的中子源轰击钚-239产生裂变,裂变产生的高能中子和高温促使氘氚混合物聚变。它的特点是:中子能量高、数量多、当量小。如果当量大,就类似氢弹了,冲击波和辐射也会剧增,就失去了“只杀伤人员而不摧毁装备、建筑,不造成大面积污染的目的”。也失去了小巧玲珑的特点。中子弹最适合杀灭坦克、碉堡、地下指挥部里的有生力量。
威力排序:氢铀弹》氢弹》原子弹》中子弹;
辐射排序:中子弹》氢铀弹》氢弹》原子弹;
污染排序:氢铀弹》氢弹》原子弹》中子弹
第四代:即核定向能武器:正在研制中,因为这些核弹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主要种类有:
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弹、干净的聚变弹、同质异能素武器等。第四代的另一特点是突出某一种效果,如突出电磁效应的电磁脉冲弹,使通讯信号混乱。他可以使高能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定向发射,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单项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杀伤破坏作用。
正文 电磁脉冲(资料可跳过)
 更新时间:2009…9…18 16:01:52 本章字数:1183
EMP-(electromagneticpulses)电磁脉冲电磁波
电磁脉冲由核爆炸和非核电磁脉冲弹(高功率微波弹)爆炸而产生。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称为核电磁脉冲,任何在地面以上爆炸的核武器都会产生电磁脉冲,能量大约占核爆炸总能量的百万分之一,频率从几百赫到几兆赫。非核电磁脉冲弹则利用炸药爆炸或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通过微波器件转换成高功率微波辐射能,能发射峰值功率在吉瓦以上、频率为1吉赫~300吉赫的脉冲微波束,在裸露的导电体(例如裸露的电线、印刷电路板的印制线)上急剧产生数千伏的瞬变电压,对大量电子设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坏。
电磁脉冲防护方法与雷电防护方法基本相同。用9。5毫米厚钢板或4毫米厚铜板做成的屏蔽罩,可以提供很高的总体屏蔽效能。但是,这种屏蔽会由于存在检修门和供电缆、连接器、开关等使用的小孔而减弱,这样就必须用衬垫密封孔隙。如果必须开孔通气,则应使用各种屏蔽栅(如蜂窝状隔板、多孔金属板和金属丝网屏栅)把大孔分成许多小孔,孔与孔之间相交的地方必须熔合,以便确保最佳的屏蔽效果。电缆必须使用整体防护材料,最好的电缆防护材料是管道之类的导电固体材料。在协助降低易损性方面,合适的接地线路也很重要。若数据传输率低,可采用滤波方法抑制瞬时效应。若只靠滤波不足以把电磁脉冲降到安全水平,则需使用防护性抑制器,例如齐纳二极管。
当前,国外指挥通信系统防电磁脉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选取最佳元器件;使用不易受电磁脉冲影响的元件,如电子管等;在连接器上安装滤波器;使用外部防护元器件保护预先包装的电路(如集成电路);使用引线防护装置;使用分离滤波器,将耦合频率限制在很窄的频带内;采用自动增益控制与增益限制技术;使用特种滤波器;使用电路隔离技术隔离电瞬变现象;屏蔽和接地;重新设计分系统;探测由于电磁脉冲干扰而出现的数据错误,并拒绝这些数据。
电磁脉冲影响
核爆炸在空间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就是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比雷电的电磁场强度要大几百倍。频率宽,几乎包括所有长短波,危害范围广,覆盖半径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对无线通信威胁最大。1962年7月8日,美国在约翰斯顿岛上空400公里处进行核试验,结果在距离暴心1300多公里的夏威夷岛上,几百个防盗铃误响,几十条街道的路灯故障,短波通信中断,雷达屏幕亮点故障,供电系统保险丝烧断,电器元件烧坏,绝缘被击穿,电子系统储存冲掉,程序混乱,无线控制设备停机,警报信息控制失灵等。以上情况也都是居民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核电磁脉冲的危害。在未来战争初期,敌人可能采取高空核爆炸,在造成较少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严重破坏被袭击方电器通信设备功能,造成信息混乱,因此,居民对防电磁脉冲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正文 核聚变(资料可跳过)
 更新时间:2009…9…18 16:01:54 本章字数:4490
核聚变,即轻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热核反应'1',或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是当前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参与核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氢(氕)、氘、氚、锂等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聚变反应(参见核聚变)。热核反应是氢弹爆炸的基础,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但目前尚无法加以利用。如能使热核反应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产生与进行,即可实现受控热核反应。这正是目前在进行试验研究的重大课题。受控热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堆的基础。聚变反应堆一旦成功,则可能向人类提供最清洁而又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编辑本段'定义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变,但是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主要的几种可控核聚变方式:
超声波核聚变
激光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
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
'编辑本段'补充内容
每克氘聚变时所释放地能量为5。8×108kJ。大于每克铀235裂变时所释放地能量(8。2×107KJ)。从能源地角度考虑。核聚变有几个方面比核裂变优越:其一。聚变产物是稳定地氦核。没有放射性污染产生。没有难于处理地废料;其二。聚变原料氘地资源比较丰富。在海水中氘和氢之比为1。5×10-4∶1。地球上海水总量约为1018吨。其中蕴藏着大量地氘。提炼氘比提炼铀容易得多。遗憾地是这个聚变反应需要非常高地温度。以克服两个带正电地氘核之间地巨大排斥力(从理论计算。要克服这种库仑斥力需要109℃地高温)。氢弹地制造原理。就是利用一个小地原子弹作为引爆装置。产生瞬间高温引发上述聚变反应发生强烈爆炸。氢元素地几种同位素之间能发生多种聚变反应。这种变化过程存在于宇宙之间。太阳辐射出来地巨大能量就来源于这类核聚变。但我们目前尚没有办法在地球上利用这类核聚变发电。怎样能取得这样高地温度?用什么材料制造反应器?怎样控制聚变过程等各种问题尚无答案。
补充:中国核聚变装置地最新消息:
新华网合肥9月29日电(记者喻菲蔡敏程士华)世界领先地中国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28日首次成功完成了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地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负责这一项目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实验实现了装置内部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建立、圆截面放电等各阶段地物理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工艺鉴定组专家、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局金铎研究员在实验后地新闻发布会上宣布。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工艺鉴定。参与EAST研究合作地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盖瑞·杰克逊博士说:“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地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它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EAST装置是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地。
记者在实验控制室看到,这个近似圆柱形的大型物体由特种无磁不锈钢建成,高约12米、直径约5米,据介绍其总重量达400吨。
李建刚研究员说,与国际同类实验装置相比,EAST是使用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行最早、运行后获得等离子放电最快的先进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李建刚说。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
美、法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量。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于2003年加入ITER计划。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其研究建设的EAST装置稳定放电能力为创记录的1000秒,超过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设的同类装置。
EAST大科学工程总经理万元熙教授说,与ITER相比,EAST在规模上小很多,但两者都是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即两者的等离子体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术基础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至15年。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和奠定工程技术及物理基础的角度上说,EAST都将为ITER计划做出重要的、实质性的贡献,并进而为人类开发和最终使用核聚变能做出重要贡献。
不过,万元熙研究员说,虽然“人造太阳”的奇观在实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