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他可以扛着49人离开深渊吗?
对于落选新秀来说,尤其是落选四分卫,加入旧金山49人,确实是梦想成真,这是联盟最令人向往的球队之一,这同时也是联盟最伟大的球队之一。同时,这支球队正在低谷之中,苦苦寻觅着重建辉煌的机会,新秀四分卫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旧金山就是陆恪家园的所在地。还有什么能够让这一切更加完美吗?也许,球队的首发位置有些太过贪婪了,这却是陆恪的下一步目标。
按照常规,今天陆恪的所有工作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体检报告的过程,在正式签约之前,球队不能将战术手册展示给陆恪,球队也不能开放内部训练给陆恪,毕竟,从法律角度来说,陆恪依旧不是球队的一员。下午的悠闲时光,陆恪完全可以四处兜兜风,享受难得的假期。
但,季前赛已经迫在眉睫,球队已经没有更多时间调整了。
参观结束之后,陆恪就再次投入了训练——不是在主力球员的正规训练场,依旧是旁边的开放训练场。
四分卫教练基普·克莱斯特第一时间出现在了训练场之上,身边还跟随者体能训练师、营养师等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开始进行专项的基础测试,观察陆恪的各项技术动作、各项身体指标,在接下来几天,他们将制定相对应的专门训练计划,帮助陆恪脱胎换骨。
粗粗听起来,似乎十分专业;但事实上,基础训练内容还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多的变化。刚开始的兴奋和陌生,很快就渐渐进入了熟悉的轨道,时间似乎又穿越到了昨天,没有签约,没有入选,没有改变,他始终还是一名正在努力试训的落选新秀。
期待之中的新鲜和新奇,最终还是在普普通通的训练之中走向了结束。
第三天早晨,陆恪再次来到了球队大楼,乔纳斯又一次出现了,在他的陪同之下,双方正式介绍了合约的重点项目,得到了陆恪的一一确认之后,在合同之上,白纸黑字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签约就完成了。
随后,基普就出现在了办公室的门口,敲了敲门,“一切都结束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就看向了陆恪,“陆恪,来,跟我到隔壁战术会议室来。”根本没有给陆恪喘息的空间,急忙地招手喊到,“快,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
陆恪拿起了自己的那份合同,甚至来不及塞到背包里,慌手慌脚地就跟了过去。
两个人并肩在走廊里快步行走着,基普压低声音说道,“按道理来说,我们应该先完成自我介绍,然后到更衣室里和其他队友们见见面。但现在我们的进度在落后,一直在落后,我们没有时间了。”
刚刚签字完毕,油墨都还没有干透,陆恪就已经进入了职业球员模式。对于洛根、马库斯等新秀来说,他们已经花费了三个月时间,适应职业球员的心态,适应职业球队的训练节奏,适应职业联赛的日常模式,但陆恪却没有,一分钟都没有。
进入战术会议室,这就是每一场比赛之前,施展魔法、展现神奇的空间了。
在左手边尽头,白色墙壁之上悬挂着一块大幅投影仪幕布,方便球员们一起回看比赛录像;在右手边尽头,靠墙站立着一块白色面板,上面用黑色碳素笔涂涂写写得眼花缭乱,全部都是战术术语和战术分解图;正中央则是一排一排地摆放着一大堆椅子。
“这儿。”基普的声音让陆恪回过神来,暂时停止了打量,然后就看到基普右手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堆得老高、老高,看起来似乎比两个手掌还要高,蔚为壮观,“这是战术手册。”
传说之中的战术手册。在大学时期,战术着实不多,甚至不到一千种;而在职业联盟,传说中,战术多达两万种,球队会根据教练的风格、球员的配置,自行排列组合,四分卫需要熟记、运用的战术至少数千种。
今天,陆恪终于见识到了职业球队的战术手册。
陆恪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时,还是不由微微张开了嘴巴,“……确实是比牛津词典还厚。”愣神过后,大脑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马库斯的调侃,紧张的心情就这样被打破,笑容爬上了嘴角。
基普不明所以,只是点点头,“接下来,你需要把整个战术手册都阅读完毕,理解、运用,最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说到这里,基普顿了顿,科林·卡佩尼克已经浏览战术手册将近三个月了,依旧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着实太强人所难了,于是,基普又改口说道,“有任何的不解,随时询问,和队友讨论、和教练讨论,这都是欢迎的。”
基普的右手放在了战术手册上轻轻拍了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距离常规赛季揭幕,只剩下不到五周时间,我们需要加快速度。你……尽量吧,跟不上的话,整个球队都会提供帮助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看我,冯德里克测试满分,最不需要的就是我的担心吧。”
陆恪呵呵地笑着调侃了一句,“压力山大。早知道,当初就故意错一题了。”那信心满满、成竹在胸的模样,反而越发幽默起来,连带着基普也跟着笑出了声。
翻开战术手册,最前面几页是周五、周六和周日的训练计划,详细的日常表甚至具体到每十分钟、十五分钟的安排;而后则是正式的战术,最上方是战术分解图,从球员列队到移动方式,下方则是一项一项注解。
每一项战术的注解都十分详尽,至少有十几二十个说明选项,一一解释,无比清晰。
职业四分卫的与众不同,开始显露出来。
第111章 初次交锋
“这是最重要的资料,同时也是最秘密的资料。你不会希望它出现任何纰漏的。”基普目不转睛地盯着陆恪,一字一顿地说道,犀利的眼神确保他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了过去。
联盟三十二支球队,每支球队都是一样,战术手册是他们最大的秘密,也是最大的武器。在球场之上,四分卫需要下达各式各样的指令,一旦这些指令被对手识破了,那么进攻和防守就无所遁形。
球队每一年都会更换、更新战术手册;而且,每场比赛之前,战术口令也都会进行重新调整。甚至于往年的战术手册也不会轻易公开,一般来说,联盟内部球队的战术手册保存期限是十年,换而言之,2011年的现在,各支球队2001年的战术手册才能够提供外人翻阅。
厚厚的一叠战术手册,其实是一本一本的小册子,前前后后约莫有三十多个小册子,陆恪分别装到自己的背包里,沉甸甸地压了下来,整个肩头都可以感觉到重量,不仅是物理的,还有精神的,都是如此。
战术会议室里停留了四个小时,基普简单地为陆恪梳理了一下吉姆·哈勃的战术体系;但战术手册仅仅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而已,接下来依旧是任重道远。难怪人人都说,新秀球员适应职业赛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新秀四分卫就更是难上加难。
“斑比!斑比!”
基普拍了拍陆恪的肩膀,将陷入沉思之中的陆恪唤醒,抬抬下巴示意了一下玻璃门之外,笑呵呵地说道,“刚刚加入球队,在这里就已经结交到了朋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顺着视线望了出去,一眼就看到了用力挥舞双手的洛根和马库斯,两个人兴奋地上蹿下跳着,试图吸引陆恪的注意——显然,他们成功了;而且,有些太成功了。
此时正是午餐时间,球员们熙熙攘攘、说说笑笑地朝着基地餐厅的方向走了过去,成群结队得好不热闹。现在,洛根和马库斯两个人又喊又跳的,几乎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要调侃几句,然后嘻嘻哈哈地抬起头,寻找着陆恪的身影。
“我可以假装不认识他们吗?”陆恪表示扶额,现在划清界限似乎有些太迟了。
基普放声笑了起来,“过去吧,结识一下新队友们。一年级生必须忙碌起来,你现在看起来真是太清闲了。说不定,午餐结束之后,今天需要新秀们帮忙收拾餐桌。”
“一会儿见。”陆恪挥手告别,基普却突然想起来,再次扬声补充说道,“午餐结束之后,先是一场战术会议,四十五分钟,然后才是场地训练。”
陆恪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明白,快步离开了一楼大厅,推开大门,第一次见到了他在旧金山49人的队友们,一张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孔,汹涌地挤在一起,完全应接不暇,即使想要打招呼,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此时此刻,需要一个打破局面的时刻。可以是资深球员或者教练,主动站出来做介绍;可以是性格跳脱、个性明朗的球员,主动搭话,打破沉默。
然后,打破局面的时刻就来了。
“嘿,陆恪!”一个明亮而欢快的呼喊声,石破天惊般地炸裂开来,不仅仅是陆恪,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纷纷朝着声音来源方向投射了过去。
不是洛根和马库斯,而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脸孔,一个亚裔脸孔,黑色短发、深蓝色衬衫、黑色西装裤、黑色公事包,脖子上还挂着一台相机。
记者?
这显然是一名记者。对于职业球员们来说,和记者打交道,这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联盟官方明文规定,每一场比赛结束之后,球员都必须接受采访,否则就必须罚款;即使是球队,他们自己也有媒体开放日。
但问题在于,今天不是媒体开放日。而这名记者能够如此光明正大地进入训练基地,显然是得到了官方许可。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名亚裔记者快步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伸出了右手,“你好,我是林书远,‘世界日报’的记者。”
今天是陆恪正式加入职业联盟的第一天,对于球队的规定、采访的惯例、训练日的禁令等等,他现在完全一无所知;但陆恪的四年大学光阴不是虚度的,他清楚地知道一点:
他是一位无名小卒,今天上午才完成签约,午餐之前就有记者拜访了,如果不是来自球队的官方邀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陆恪。”礼貌地,陆恪握住了对方的右手,简单地自我介绍道。
此时此刻,林书远抑制不住内心的亢奋,脸上的笑容灿烂地绽放开来,整个人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颤抖着,“我不敢相信,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忍了又忍,但终究还是没有忍住,惊叹的话语脱口而出,畅快地大笑起来,“抱歉,请原谅我的不专业。但,这一切真是太不真实了。”
虽然作为一名记者,林书远知道自己必须保持客观和冷静;但面对如此历史性的时刻,他还是难免得失去理智。退一步来说,他成为记者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在专业的道路上,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半年前,新秀训练营之中,一名华裔四分卫引发了无数话题,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那之后,所有消息就石沉大海、不见踪影;半年后,这名新秀却加入了旧金山49人,正式完成签约,创造历史地成为了联盟的第一名亚裔球员。
“世界日报”接到线报的时候,第一反应还以为对方是在恶作剧,但经过确认,来电之人赫然是旧金山49人的球队经理特伦特·巴尔克,整个报社编辑部都沸腾了。
身为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移民,他们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