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贝尔的手脚绝对是最不明智的举动。
巴里·梅耶之前提到和新市场影业正在商讨合作的剧本,的确是存在的。不过埃文·贝尔现在正在拍摄“阳光小美女”,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在宣传“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所以剧本暂时搁浅,并没有给他们阅览。埃文·贝尔承诺,等手头的事忙完之后,到时候再看剧本。
十一工作室与华纳兄弟的合作协议谈判其实进行的还是比较快的,毕竟双方有过多次良好的合作记录。而对于埃文·贝尔来说,能够自己挑选剧本、自己组建剧组、自己制作电影,同时还能够拿票房分红,何乐而不为。
完成了与华纳兄弟的合作协议之后,巴里·梅耶显得心情很是愉快,从近三年的表现来看,埃文·贝尔基本就等于了质量,要么是票房要么是口碑要么是奖项,就算撇开这些不说,埃文·贝尔的话题性也是绝对的优势。这对于华纳兄弟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十一工作室收购新市场影业的计划也没有如同预期那样干脆利咯地结束,泰迪·贝尔和托马斯·兰辛反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僵持状态。
今天是半个月来,泰迪·贝尔和托马斯·兰辛的第三次见面,托马斯·兰辛敏锐地发现了,泰迪·贝尔整个人的气息都沉稳了许多,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泰迪·贝尔外表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但是在谈判过程中,总是有一份急躁。托马斯·兰辛以为,自己几乎就要成功了。但可惜,泰迪·贝尔还是坚持住了,而从今天的状态看来,托马斯·兰辛不认为自己能够再次动摇泰迪·贝尔。
托马斯·兰辛知道,自己在和泰迪·贝尔谈判的同时,泰迪·贝尔其实一直在和其他几家公司接触。其中最频繁的莫过于路边风景影业了,可以感觉得出来,泰迪·贝尔和路边风景影业的谈判还是比较顺利的,毕竟路边风景影业成立还未满两年,根基的确不稳。不过,谁又知道呢?也许这是十一工作室放出的烟雾弹,就为了混淆托马斯·兰辛的视听。
昨天,托马斯·兰辛听巴里·梅耶说,泰迪·贝尔和其中一家公司的谈判已经接近了尾声,十一法律的首席律师伊登·哈德逊原本正在旧金山忙碌一个叫做YouTube网站的事,专程飞抵了洛杉矶。这是一个信号,泰迪·贝尔需要伊登·哈德逊亲自出现,对收购的相关法律业务进行接触。从巴里·梅耶的判断来看,这次应该不是烟雾弹,而是真的。只是,究竟是路边风景影业、影屋公司、海螺影业,亦或者是其他冒出来的拦截者?
“托马斯,这是我们的报价。”泰迪·贝尔一上来,没有再像之前两次那样兜圈子,反而是直接把一份协议递了过来。
托马斯·兰辛知道,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信号。第一,伊登·哈德逊已经对协议进行了具体的修改,看来十一工作室的确是和一家公司达成了共识;第二,直接给协议就表示:这是我们最后的报价,不会修改了;第三,这一点是托马斯·兰辛自己的推测,这是埃文·贝尔释放的信号,答应就成交,不答应就放弃。
托马斯·兰辛也不知道自己第三个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他就是这样想的,而且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好像生根了一样无法斩断。对于埃文·贝尔其人,托马斯·兰辛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了解得多了,虽然始终都没有正式见过面,但他却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埃文·贝尔之于十一工作室来说的关键作用。当然,当初大卫·格林布拉特离开的原因,在圈内也不是秘密,托马斯·兰辛现在才切实地感受到,那种来自于埃文·贝尔的无形压迫感。
如果能够在埃文·贝尔的手下工作,也许是一次很新奇的体验。托马斯·兰辛没有不耐,反而有些期待起来。
“泰迪,价钱一直都不是问题,你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托马斯·兰辛脑海中思绪万千,但是他说话却一点都不满,他没有把协议打开来,而是直接说到。
泰迪·贝尔憨厚地笑了起来,就好像听到一个很好笑的笑话一般,“托马斯,我也告诉过你了,十一工作室没有上市,也没有所谓的股份。目前,十一工作室就是埃文一个人的,我也只能算是一个高级打工的。所以,如果你加入十一工作室,位置能够和我一样,但要股份,却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托马斯·兰辛和泰迪·贝尔一直在纠缠的原因。托马斯·兰辛希望十一工作室以股份的形式收购新市场影业,他将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也拥有话语权。但问题就在于,十一工作室根本没有所谓的股份,法人代表就是埃文·贝尔,而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凯瑟琳·贝尔、尚恩·梅耶尔,严格来算,就是高级打工的。所以,托马斯·兰辛的条件注定是无法成行的,这也成为了双方一直纠结的焦点。
泰迪·贝尔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当然,首先要感谢你对我们十一工作室的肯定,一千万美元只换百分之三的股份,但很可惜,我们公司暂时没有上市的计划。”
托马斯·兰辛耸了耸肩,“这可不是我估算的结果,我只是按照市场估价罢了。”一千万换百分之三的股份,换而言之,现在市场对于十一工作室的市值估价是三十亿,这对于一个仅仅成立未满五年的工作室来说,的确是一个很高的肯定。也难怪托马斯·兰辛会心动了。不过现在看来,十一工作室在这一点上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
“托马斯,十分抱歉,我一会还有一个会议。你看完协议之后,不管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给我电话,我会很期待你的来电。”泰迪·贝尔也没有再继续寒暄,站起来就直接道别了。托马斯·兰辛也没有阻拦,他现在很确定了,今天泰迪·贝尔过来就是陈述十一工作室最后报价的,根本不打算再继续谈判下去了。
其实,托马斯·兰辛会如此寸步不让,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利益,但同时,他也是在对十一工作室的管理层进行考察。看看十一工作室这个平均年龄还未满二十四岁的管理层,到底是什么水准,如果他以后要进入十一工作室工作,这可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看来,十一工作室现在果断地和华纳兄弟达成了合作协议,随后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的沉稳和决断,也颇让人出乎意料。
托马斯·兰辛这时才翻了翻桌面上的协议,一千五百万美元,这个价格比他们第一次谈的时候还高了两百万美元。托马斯·兰辛把协议合了起来,嘴角不由勾勒起一抹笑容,看来这个年轻的公司,比他想象得还要狡猾。
果然,不过两天,十一工作室收购路边风景影业的消息就传了出来,最终成交价格是六百万美元;之后隔了四天,十一工作室成功地以四百万美元收购海螺影业的消息也得到了确认。
两天之后,泰迪·贝尔和托马斯·兰辛进行了双方二十天以来的第四次见面,当天,十一工作室就宣布,以一千四百万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新市场影业公司的收购。同时,十一工作室将正式成立发行部门,负责公司作品的发行业务。
第1045章 搅局资格
媒体就是闻风而动的一群猎犬,早在泰迪·贝尔开始与几家公司掌门人接触的时候,“纽约时报”就率先猜测出了十一工作室的下一个举动:建立发行部门。不过十一工作室的收购对象到底是谁,却有些模糊,因为泰迪·贝尔见的人着实有点太多了。
直到交易拍板完成之后,这次抢在前头的是“娱乐周刊”,他们率先得到了泰迪·贝尔的确认,十一工作室完成了对新市场影业公司、路边风景影业、海螺影业的收购,正式组建十一发行部门。这也就意味着,十一工作室的内部发展终于得到了完善,也正式具备了“搅局资格”。
“娱乐周刊”的最终结语就是,“十一工作室跻身二线电影公司前列,新玩家搅局好莱坞。”
其实早在去年做年终统计的时候,十一工作室四部电影作品累积票房四亿八千万美元,就已经引起了无数人的侧目。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最鼎盛时期八大电影公司的璀璨让全世界聚焦,不过经过这些年的整合、重组、收购,目前在好莱坞位列顶级电影公司的名额已经从“八大”变成了“六大”,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索尼哥伦比亚、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电影公司,大部分不是被收购就是破产了,而类似于福克斯探照灯、焦点影业这样的厂牌都是大公司的附属,而新线、狮门、顶峰、米拉麦克斯这样的独立电影公司虽然一直活跃在电影大屏幕上,但很难撼动六大电影公司的地位。唯一有希望进入大电影公司行列的梦工厂,也在去年宣告了破产,目前看来,环球最有希望成为梦工厂的收购者。
在这种情况下,十一工作室在2004年收获四亿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成为除了六大电影公司之外北美票房仅次于狮门影业的电影公司,刹那之间就成为了二线电影公司的领先者,超越了前两年因为“魔戒”系列而风光无限的新线、因为独立影片而闻名于世的米拉麦克斯这些著名厂牌,在二线独立电影公司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正如之前埃文·贝尔等人所说的,缺少发行部门的十一工作室,是很难在好莱坞继续前进的。
细数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有它的全产业链王国撑腰,其他五大均依附于一家大集团公司,其好处不仅在于能获得大量资金和市场便利参与竞争,而且最重要的是,遭遇票房失利时不至于倒闭关停。单枪匹马的联艺和米高梅就曾在关键时刻因无资金救市而遇到困境,前者被“猎鹿人”导演迈克尔·西米诺的一部灾难巨制“天堂之门”击垮,后者在衰弱时遭遇大制作“风语者”的致命一击。包括现在的梦工厂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大制片厂多年来形成的庞大发行系统也让独立小公司望而生畏,其垄断地位一时无法撼动,而电影最挣钱的环节正是发行,还有电影周边产品。大制片厂已经行程了支系庞大的产业链,独立公司是很难于他们比肩的。埃文·贝尔很清楚这一点,皮克斯的收购计划中,十一工作室最弱的环节也就是发行,他们没有这个产业链。
在此之前,媒体一直把十一工作室称为“第二梦工厂”,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十一工作室和梦工厂都是以制片起家,对于发行部门都十分生疏,不同于狮门影业、顶峰娱乐这些以发行起家的公司,他们用丰富的发行经验,还有大量合作独立制片商,也拥有十分庞大的作品资源库。目前,六大势力范围之外,实力最强的二流发行商就是狮门影业。
埃文·贝尔知道的是,梦工厂的收购最终是被派拉蒙得手,环球影业最后时刻失手,之后2008年,梦工厂又重新以独立制片厂的身份复活,新的梦工厂把发行权签署给了环球影业,但后来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和朗·梅耶产生了矛盾,转而与迪士尼合作,最终又签约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在这个过程之中,原因很简单,百分之一的票房分成。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就是为了争取降低百分之一的票房分成,从而与好友朗·梅耶闹翻,转头迪士尼,接着又因为发行权的问题,转投了二十世纪福克斯。
由此可见,没有发行部门,即使去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