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艺术家(七七)-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好莱坞,就连名字都可能成为一个敏感话题,为了取一个合适的艺名,避开那些可能制造误会的敏感,艺人们往往是绞尽脑汁,更不要说外貌、衣装打扮这些问题了,还有不少艺人会经常去基督教堂做礼拜或者捐款给基督教慈善团体,摆明了就是迎合美国民众的基督徒心理特质。那么对于同性恋这个敏感话题,就更加是谨慎再谨慎了。

埃文·贝尔曾经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样一个趣闻,是来自一位研究好莱坞历史学者的杂谈。

一位叫朱尔斯·加尔芬克尔的演员去好莱坞求职的时候,把他的名字改为朱尔斯·加菲尔德以便拓宽演艺之路,当时接见他的杰克·华纳——就是大名鼎鼎的华纳兄弟公司的创始人,杰克·华纳告诉他,加菲尔德听起来不像美国人的名字。但是朱尔斯告诉他,这是一个美国总统的名字,此时华纳的态度变得非常宽厚起来。但最后朱尔斯还是没在好莱坞找到工作,为什么呢?杰克·华纳的助手后来讲,“我们不想要他,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买票看我们电影的观众中,很多人讨厌犹太人,而朱尔斯这几个字无疑就泄漏了种族身份。”当然,最后那个朱尔斯改名为约翰·加菲尔德,这是后话。

虽然现在犹太出身的演员已经无需改名了,但是对同性恋者而言,这样的局面并未改变多少。好莱坞的同性恋演员,不论他们是男是女,仍然不得不对自己的性取向保持沉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好莱坞创造了自己荒诞的规矩,它明确了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好莱坞认为,观众不会接受一个男演员在银幕上和女的亲嘴,而回到家后却是个同志。”所以好莱坞必需迎合观众的心理,这不是性取向上的歧视,也与人道主义无关,它只是美元上的考虑。

十年前,好莱坞在同性恋问题上有了些松动。一个公开自己同性恋取向的演员可以在电影里跑跑龙套,充当配角;一些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们也不再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时期,谁敢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甚至是件光荣的事,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在大家都不敢公开的时候,你豁出去了,于是你就会赢得目光。这段时期,好莱坞也习惯了那些获奖者在感言中感谢他的“同志”,像在1988年的喜剧电影“发胶”赢得了托尼奖的时候,出品过“修女也疯狂”的作曲家马克·沙依曼和他的编剧同志斯科特·魏特曼嘴巴胡子亲作一团,迎来了舆论一片“善意”的笑声。

但是,在好莱坞很多制片大佬的心中,仍然有一块顽固的领地,这块领地认为美国公众是不开化的,他们不会接受同性恋演员上演同性恋电影,特别是那些爱情片中的主角更是如此。

一些二三流的演员可以在性取向上放肆张扬,但是一旦他开始走红,他就必须承认这条游戏规则,如果他们脑袋还不进水的话。著名的作家阿米斯特德·莫平曾经说过,“在同性恋演员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如果你到达了出名的程度,你就必需在性取向问题上闭嘴。”

整个好莱坞对待同性恋上的潜规则,也就注定了,同性恋题材电影始终无法进入主流。

第821章 三大问题

同性恋是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很久以来它一直承载与个人层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逐渐侵入社会公共视野,从而与传统展开了激烈碰撞。在北欧的各个国家中,它是以平和宽容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但是在美国,它和堕胎、种族问题一样,并列为美国最头疼的三大问题。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把政治、宗教、法律牵扯在一起,从而刺痛美国的每个神经末梢。

同样,这三大问题拍摄成为电影时,也总是会刺痛好莱坞“脆弱的玻璃心”。堕胎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绝对禁忌,没有任何一位制片人愿意触碰;种族问题倒是好莱坞最为喜闻乐见的题材,但总体方向却是有着不可动摇的潜规则,绝对不能是种族歧视!至于同性恋,非主流一词就直接将这个题材的作品打入了冷宫。

对于制片厂商来说,三大问题拍摄成为电影之后,首先意味着票房的艰难,其次意味着媒体的刁难,最后意味着学院派的无视。奥斯卡和金球奖从来都不待见同性恋,目前同性恋题材电影在奥斯卡上最大的胜利,就是1993年的“费城故事”,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罹患艾滋病同性恋律师,成功为汤姆·汉克斯赢下了奥斯卡影帝小金人,除此之外,诸多的同性恋影片即使再叫好再叫座,都依旧无法进入学院派的法眼。

那么,对于演员来说,三大问题也势必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巨大挑战。扮演同性恋角色在好莱坞也绝对是一份危险的工作,按照圈内人的说法,它简直是一个“职业毒药”。对于一个年轻的演员来讲,如果他以后想在爱情片和英雄等类型片中发展,那他绝对不能去扮演一个同性恋角色。

虽然说,好莱坞有两条铁律:同性恋演员要么沉默,要么靠边;就算有同性恋电影开拍了,也必须由异性恋来拍摄,但是在这两条铁律之前还有一个绝对真理:不要出演同性恋角色,否则这就意味着前途一片黯淡。

当然,对于违反这条规则的演员命运如何,记者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查理·艾伦、米切尔·安德逊、罗伯特·甘特、兰迪·哈里森、彼得·佩奇……他们演技高超,都曾经是备受瞩目的新星,但是这些名字都已经没有任何代表意义了,因为他们都已经被主流电影放逐,只能在独立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去寻求发展了,甚至在这些领域里他们也过得十分艰辛。

那么这一次,杰克·吉伦哈尔要出演同性恋电影了,好莱坞一片哗然,这绝对是他演员生涯的重大转折;而随后,埃文·贝尔也确定要出演同性恋电影了,整个美国一片震惊!

众所周知,埃文·贝尔一直就是一名游走在商业和独立之间的演员,虽然他拍摄了“加勒比海盗”、“机械公敌”这样的商业大片,但更多时候,他是出演“死亡幻觉”、“改编剧本”这样让人跌破眼镜的个性演员。而且不久之前,埃文·贝尔还在导演的位置上,拍摄了“神秘肌肤”这样个性洋溢的电影,不过“神秘肌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只是涉及到了同性恋元素罢了,更多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成长上。所以,即使是个性如埃文·贝尔,他出演同性恋电影也无法让主流接受这个结果。

克里斯·范朋克就在“电影评论”上表示,“这是埃文·贝尔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这必将对他那些十几岁的女影迷们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让学院派对他产生厌恶排斥,还有主流媒体的远离,当所有周遭一切开始疏远他时,也就是他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时刻。”

克里斯·范朋克的观点也代表了主流媒体的态度,大家普遍认为就算是像埃文·贝尔这样个性洋溢的演员,就算埃文·贝尔曾经挑战过杰克·斯派洛船长这样出格的角色,但同性恋依旧是一个禁忌领域,没有任何一名演员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摆脱主流媒体的偏见。

就连埃文·贝尔的支持者克里斯·范朋克都如此认为,那么其他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就越发严峻起来。

“首映”杂志的艾略特·卡特就显得有些幸灾乐祸,“埃文·贝尔还以为自己的个性特色不够鲜明,他迫不及待地挑战一个让他身败名裂的同性恋角色,希望再次创作杰克·斯派洛船长式的辉煌,但好莱坞会告诉他:你还不够资格!”

同样,“世界新闻报”的评论也没有笔下留情,“埃文似乎已经被接连的好成绩冲昏了头脑,他自以为可以挑战长久以来的潜规则,但事实上,他只是透露了自己由个性张扬演变成为自大自傲的‘进化’而已。”

对于埃文·贝尔这一次出格的挑战,有二十一家媒体对这条新闻进行了报道,而二十一家媒体中有十九家媒体都不好看埃文·贝尔的选择,不仅是不好看,这些评论之中的质疑、冷嘲热讽、咒骂、批判声不绝于耳,几乎是一片倒的负面声音,包括“电影评论”杂志的克里斯·范朋克也不得不加入了“倒贝尔派”的行列。

在这二十一家媒体中,有两家媒体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刺耳。

第一家是尼尔·达西所在的“纽约时报”,他虽然十分意外埃文·贝尔的选择,也不看好同性恋电影的前景,但是他的措辞就相对温和了许多,“埃文从来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观点,否则就不会有‘改编剧本’的惊艳,也不会有‘加勒比海盗’的杰出了。埃文对于剧本的选择,有他心中的一个标准,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固然出格,但我反而开始好奇,为什么埃文会选择这部电影!”

第二家则是埃文·贝尔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娱乐周刊”的威廉·伍德,他的言论其实和尼尔·达西差不多,“同性恋题材电影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但是埃文从来都没有掩饰他对Cult电影的喜爱,不要忘记了‘死亡幻觉’当中埃文带给我们的惊艳,在埃文的身上我们总是可以发现精彩。谁又能预料到‘恋恋笔记本’这样一个简单普通的爱情故事,会带给我们如此纯净的感动。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关注过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埃文又将呈现出一部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反思的作品,谁又能够知道呢?”

除去这两家稍显中立一点的观点之外,其他一片的负面声音,让埃文·贝尔再次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争议焦点。没有人看好埃文·贝尔的这次选择,克里斯·范朋克那关于“埃文·贝尔在这部电影之后就将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言论,居然也得到了不少支持。因为,这在好莱坞绝对不是不可能的,听起来恐怖,但是在真实而残酷的好莱坞,这是绝对可能的。

“愚蠢的决定”,这成为了八月初的关键词汇。

对此,被超过二十名记者包围的埃文·贝尔,他倒是笑容满面,一点都不介意媒体的“担忧”,“如果没有人愿意走进电影院里观看电影,那我肩膀上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不是吗?如果大家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之后,我是绝对欢迎的,至于赞扬还是批评,那就要看电影的质量了。”

看着满面春风的埃文·贝尔,记者倒也不知道该说写什么。大家说电影没有人关注,埃文·贝尔说“那正好”;电影有很多人关注,那更是一件好事。所以,无奈之下,媒体只好将克里斯·范朋克的理论说了出来,埃文·贝尔甚至直接哈哈大笑起来,“感谢克里斯的关心,对于我演员生涯的长短我倒不是太过在意,我更加关心的是,这部电影究竟是否值得。”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就转身突破了记者的包围圈。

记者们在当场都没有太过深思,可是回去之后就发现,最后一句话的“值得”,实在很是深奥。埃文·贝尔挑战一部好莱坞边缘题材的同性恋电影,这几乎是在以他的演员生涯在做赌注,那么如果要“值得”,这部电影又应该获得怎么样的结果才算是“等价交换”呢?记者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

其实媒体一直都说“埃文个性十足”,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埃文·贝尔的个性是什么。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面对克里斯·范朋克“他将被迫结束演员生涯”的预言,埃文·贝尔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