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卖铺老板笑了:“又藏小金库了?”
  “什么小金库,今天看他们拆车间,心里不舒服。”叼着烟的擦开火柴,边点边道:“老周你前些天也看到了,这车间旧是旧了些,我们可是弄的干干净净的,里面的野草都是刨开几层的地面,连根刨干净的。地上的砖也全换了,6米多高的墙,架着梯子重新刷过,结果呢,说拆又拆了,这不是瞎折腾是什么?有钱也不能这么整啊。”
  “觉得不好,不如重建一个,干嘛一定要把这个弄坏。”第一个买烟的叹了口气,狠狠的吸了一口。
  杨锐听到这里,呆不住了,轻轻的咳嗽一声,道:“重修这个车间,一方面是因为重修的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捷制药公司得到的就是这块地,它不能建到别的地方去。”
  几名工人转过脸来,都有些发愣。
  “你是西堡中学搞技术的学生?段华的外甥?”站在前面的工人指了指杨锐的脸,道:“就听说长的周正的不得了,还真是。”
  杨锐苦笑,道:“新做的车间,首先是做成封闭的,其次是装些空调,让里面的温度湿度都恒定,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质量才好。”
  “那也不用刨成这样啊,可惜了的。”
  “不破不立。改造以后的效益更高。如果现在不做的话,正式投产以后再停产改造,损失就大了。”杨锐颇有些细心的解释。工人都是一体的,给他们几个人解释,也就等于给很多人解释了。
  当然,传言总是会有变化,杨锐并不能控制它们。
  一台硕大的空调,就在众人面前,被吊到了顶端。
  接着是另外两台柜机,分别设在车间的两端,组成单向流。
  空调机整体洁白,体积庞大,看着就有机械的力量感。
  正说话的工人看着倒吸一口凉气,问:“这东西得多少钱啊?”
  “全套超过10万美元了。”
  “多少?”
  “100万人民币吧。”杨锐对现在的机械产品的价格亦是腹诽不已。
  “有100万,不如买个冷库卖猪肉,两年就赚回来了。”说话的是小卖铺的老刘,他把位置顶替给儿子了,自己借着一楼开了个小卖铺。
  杨锐愣了一下,却道:“冷库这么贵?”
  “我刚进厂的时候,62年,比现在还贵。我们当年是省里勒紧裤腰带给建了一个,结果半年的出口,就赚回来了,那时候,咱们厂里每天能杀两三百头猪,厂子中间最多的时候圈7000头,带劲啊。”老刘感慨着。
  杨锐无法理解这种情感,微微点头,继续观察着工程。
  楼顶还要搭设冷却塔和设备,洁净区域使用厚复合彩钢壁板,顶部则是厚岩棉夹心顶板,其中半数以上的产品要从国外进口,20万美元堪堪花光。
  整个工程要做大半个月的时间,而在开始阶段,不停的有人来看,也不停的有人问问题。
  杨锐尽可能的回答,以减轻来自各方的压力,但没有两天的时间,来自西堡肉联厂的问题就歪楼了。
  “杨锐,你今年要考大学了吧?考哪里?”
  “杨锐啊,你高中都快毕业了,还没找对象啊。”
  “杨锐,你们学校的鸿睿班,是不是真能考得上大学?老李的儿子能考上吗?”
  除了少数人为亲戚朋友的孩子考虑,更多的人是抱着一颗纯纯的八卦之心。
  对一个工厂来说,哪怕是有一家人的孩子考上大学,也是值得大书特书,进而改变命运的事。
  工人们看到了杨锐最近一些天的表现,自然会联想到加入锐学组的工厂学生。虽然不相信他们就能如此简单的考上大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将之作为话题。
  杨锐回答的同时,暗自感慨,改变命运的高考并不是绝对公平,在大城市,在有更好的老师的地方,录取率就会提高,而在越偏僻的地方,读大学就变的越稀罕。
  在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大学生的价值被无限扩展了,他们也因此得到了后世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机遇。
  但在参加考试以前,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机会。
  在各种纷纷扰扰中,新厂房的重建赶在截止日前完成了。
  杨锐也从西堡中学重新赶回西堡肉联厂,在厂商的帮助下,装配各种仪器。
  为了配合新技术的生产,各种仪器的组装也就变的与正常不同了。
  虽然负责的是杨锐,但好奇的却不止捷利康一家。就连提供仪器的多家公司,也特意派人长居,等待设备安装彻底完成,以考察设备的广泛性。
  国内的研究机构自不甘落后,生物研究所从省里要到了名额且不去说,就连煤科院这样的单位也申请观摩,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
  看着通知里的名字,杨锐也只能安慰自己:“我管不了这么多,就做自己的事好了。”
  “最好是提前测试一下,一次成功,知道吗?”段华特意嘱咐,道:“到时候,那么多单位的人,还有同行,都来看你试机,要是出了错,再来一次,那就尴尬了。”
  杨锐很无语的道:“既然是试机,肯定要有成功有失败的,怎么就能保证一次成功?”
  “所以才让你提前试一下,万无一失呀。你不会以为,试机就真的是试机了,就是表演,别演砸了。”段华觉得理所当然。
  
122。第122章 选人
  
  西堡中学。
  鸿睿班。
  曹宝明做题做的脖子撑不住脑袋,用左手托着下巴,歪歪扭扭的坐着,手里的笔却在不停的移动。裸露在外的粗壮肌肉上,积着一滴又一滴的汗,也没时间擦一下。
  “当当。”
  摆在窗台上的座钟整点报时。
  几名小组长立刻站出来收试卷,同时将讲台上的新试卷拿起来,再分发下去。
  试卷是要源源不断的做下去的,想上厕所或者休息的学生,必须加快答题的速度,抢出时间来去。
  一名老师进来,将试卷给抱起,同时通知道:“10点钟讲英语卷。”
  每做两份试卷,就是老师们的讲题时间。按照杨锐的要求,通常会有两名老师同时批阅试卷,这样,只需要一个小时,前一份试卷就能批阅出来,顺便排定名词。
  对于一小时前做的试卷,学生们亦是记忆犹新,此时讲题,效果自是最好的。
  只是这样一来,学习的压力倍增,尤其是连续不断的排名,放在后世,不定被媒体和记者怎么呵骂。
  好在锐学组的学生并不在乎。
  需要素质教育的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西堡中学和它附近的学生需要的是改变家族命运,挣脱贫穷的禁锢的契机。为了成为富一代和官一代,区区做题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这种雄心壮志,学生们也只敢在心里想一想,绝不敢宣之于口,以免被笑眯眯的杨锐施以更重的负担。
  自从杨锐说服校长,外聘了教师以后,鸿睿班的负担就在不断的加重了。他们要完成杨锐布置的试卷,每天的数个小时的连续考试,从来没有间断的。各科老师也不会放弃布置作业的权力,从而令题海的范围不断增加。
  唯一的利好,是随着题海的扩展,学生们遇到相似或相同题目的时候越来越多。杨锐也允许他们只列公式而不做解答。
  省去庞大计算量的情况下,每天上百道题才能勉强做下来。然而,一旦遇到专门的计算训练的时候,鸿睿班的学生又得叫苦连天。
  鸿睿班日趋正规化的结果,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从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压缩到每天睡6个小时,从2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缩减到半个小时……
  锐学组内除了杨锐以外,没有一名学生是适合科学研究的,换言之,锐学组内的学生,没有一个是适合80年代应试教育的天才少年。
  那种成天睡大觉,然后能考满分的超常少年,从未出现在锐学组中,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
  将高考会出的题,全部做过,并能顺利解答,是题海战术的目的,其实也就是普通学生唯一能够掌握的应试技巧了。
  聪明一点的孩子能举一反三,进而减少题海的数量,或者增加题海战术的进度。
  不聪明的孩子死磕题海,照样能够在高考得到一个高分。
  至于最终得到的是高分低能还是高分高能的学生,应试教育不在乎,杨锐也管不着,他是补习老师,不是教育专家。
  再者,培养能力的机会多的是,高考红利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少。参加83年的高考,若是能考入名牌大学,就算不能留在中央部委,进入各省的机关或高校的机会也是非常大的,对这个年代的农村学生,任何一名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都是鲤鱼跳龙门了。但若是再复读两三年,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在杨锐不停的洗脑催促和题海战术下,锐学组的成员是痛并痛苦着。
  第二轮试卷,曹宝明做的飞快,也就抢出了10分钟时间,飞奔去了厕所。
  “真想放假啊。”蹲在水磨砖的坑上,曹宝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舒爽的像是吃了冰激淋似的。
  “鸿睿班不放假?”隔着石膏墙,隔壁的坑里有人问了一句。
  曹宝明“哈”了一声,道:“有的人放假啊。当周排名前20就有假,还可以申请去实验室和工厂,再后面的,就只能做题再做题了,人都做傻掉了。”
  “这么说,你排不进前20了?”
  “你不知道那群人,做题做疯了。”曹宝明最喜欢的还是卧推,让他觉得自己有力量,用了用力,他也不管石膏墙后的是谁,自顾自的下抱怨道:“我前几周,偶尔还能进前20,这几周根本不行了。看看下午排名怎么样。”
  “你们鸿睿班的放假了做什么?”其他班的学生对鸿睿班都很好奇,尤其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他们很难申请进入鸿睿班,或者说,现在的鸿睿班慢慢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也不再随便招人了,外面的学生就更难进入了。
  曹宝明挠挠头,道:“以前多半是睡觉,或者锻炼什么,有些疯子放假了一样做题,做自己爱做的。我这周要是进了前20,准备申请去工厂看看。”
  “工厂?工厂有什么好看的?”
  “西堡肉联厂要建一个中英港合资的生物制药工厂,特先进的那种,是杨锐主持设计的,我准备去看看,最先进的制药工厂是什么样的。”曹宝明说着舔舔舌头,然后听到“噗”的一声,旋即闻到一股恶臭。
  前方传来淡淡的声音:“抱歉,中午豆子吃多了。”
  曹宝明捂着鼻子,迅速做好善后工作,撤出厕所。
  教室里,外聘来的英语老师于清惠已经开始讲题了,看到曹宝明,就用手指示意他坐到位置上,并没多说什么。
  于清惠是杨锐从县二中请来的,她有8年教学经验,正经师范毕业,英语水平又很不错,在南湖地区算是数得着的优秀教师。不过,优秀教师不一定是受重视的教师,她虽然没怎么受到冲击,可也不受领导赏识,否则也不至于从地区沦落到了县二中。
  当然,要是很受赏识的话,于清惠也不会为了每月几十块的外快,隔日奔波于西堡镇和溪县之间。
  倒是来到了西堡中学以后,于清惠很赞赏鸿睿班的学习氛围,她知道学生们没有规定的课间休息时间,所以总是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讲些非重点内容,这样,像是曹宝明这样争分夺秒的学生,也不至于在听课的时候掉队。
  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