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险些令数千人死亡的医疗事故,还不能以最大的力度来惩处的话,那最大力度的惩处,又是给谁用的呢?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就是以个人情感来说,杨锐也是心存一口怨气。他和京西制药总厂的关系,是不可能恢复融洽了,平复都不可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委曲求全?
此时,又有何全可求。
“王司长,大家都发言了,是不是该进入下一轮了。”杨锐打断了秦翰池创造的哀愁气氛。
王司长愣了一下,连忙道:“对,没错,那个……我们大家都说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我统和起来,会向部里报告,当然,我最后也会出具一个意见。”
估计只有杨锐一个人不是很清楚会议的流程,王司长也等于是向他一个人解释。
杨锐点点头,道:“那我先说?”
“好。”王司长眉毛跳了跳,处分是最敏感的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不愿意做出头鸟的,不过,杨锐愿意出头,他更高兴,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杨锐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稿,再看了一眼秦翰池,无视他的眼神,道:“对于京西制药总厂的处置,我的建议关停并转。”
所有人的眼皮子都跳了起来。
关停并转是四个词生造出来的时代词。“关”是关闭,“停”是停产,“并”是并购重组,“转”是专心改造,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令人挠头的大问题。
杨锐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声道:“就并购和专心方面,我认为京西制药总厂缺乏潜力,因此,我认为,停产并关闭,是最适合京西制药总厂的。”
关停三五千人的工厂?
若是算上退休工人,京西制药总厂有过万名工人,这怎么关停?
真以为工人是泥塑的,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吗?
所有人都用“疯了”的眼神看着杨锐。
秦翰池更是重新挺起了腰板,一副“视死如归”、“同归于尽”的表情。
……
973。第973章 食品药品管理局
“京西制药总厂摘牌,土地收归国有,现有的车间设备拆走,分配给系统内的其他工厂。工人和干部分成两部分,首先解决工人的问题,建议将一部分工人分配到其他工厂工作,不能分配的,可以派往其他需要京城支援的省份和地方。现在的地方国企,还很缺乏有技术的工人,对于成熟的劳动力应当是乐于接受的。干部建议停职学习,并且要继续做好工人的工作,只有工人的工作全部安排了,才轮到安排干部的工作,同样是以支援边区为主要方向……”
王司长读着杨锐的建议,脑海中还响着秦翰池的咆哮。
杨锐的建议除了开除工人以外,已经是对一家工厂的最大程度的肢解了,甚至连工人都不允许以集体的形式转换工作,而是重新学习,并打散了送出去。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比开除了还烦人。至少在工作自由选择的时代,被开除的工人不用担心找不到其他工作,而对现在的工人来说,派他们去哪里就得去哪里,根本没有选择,如此一来,免不了要有异地婚姻,家庭巨变的可能。
陈部长听的亦是眉毛紧皱,他伸手按了按,道:“退休工人呢?京西制药总厂摘牌了,京西制药总厂的退休工人怎么办?”
“用设备和土地换,想要的厂子报价接人,分散到各个厂子里去。”王司长小心翼翼的道。
陈部长摇头:“这不是胡来吗?不是自己厂的人,怎么愿意好好的养起来。”
王司长回想杨锐当日的态度,微微摇头,道:“杨锐可能也不在乎对方会不会好好的把他们养起来。”
陈部长一愣,紧接着反应了过来,沉吟道:“杨锐和京西制药总厂有仇?”
“私仇谈不上,大概,就是看不过眼吧。”
“有点太过了。”
“我说也是,不过,人家是专家,提出的意见,我就得重视。”王司长说到这里是有些不爽快的。杨锐现在正是声望正隆的时候,和杨锐唱对台戏,就不得不考虑其中的政治风险。
眼前的陈部长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王司长不知道,但他知道,国内起码有几万户愤怒的家庭,在喊着将京西制药总厂碎尸万段呢。
律博定是没在中国销售,但那些知道有这个药的家庭,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可是没从京西制药总厂里弄药出来,在秦翰池等人有意放纵的情况下,起码有几万人吃了律博定。
而律博定不光是吃了以后有问题,停药同样有问题,有些心脏疾病严重的病人,没有挺过去也是有的,只是国内的媒体没有报道罢了。
国内也没有合适的司法渠道给这些家庭申诉,最多也就是信访部门的接待量增加,不过,愤怒是在积攒的,他们同样在观察京西制药总厂的结局,保不齐还会跳出来闹成什么样。
所以,王司长听了杨锐的建议,直接就来汇报了,自己做决定什么的,根本不要。
陈部长同样不想做决定,思忖良久,道:“我再考虑考虑。”
他们这么一考虑,就是好几天的时间。
官僚系统的工作效率向来缓慢,这也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
再者,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愤怒过去,情况也会向部委干部们的设想有所倾斜比起杨锐来,他们其实更不在乎工人,任何一个部委下属的工厂,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工人的调岗和变动,从来都不会有高层官员关系一二的。
不过,杨锐的建议操作起来实在复杂,别的且不说,光是数千名工人的档案调整,就能让机关干部们忙翻天。
工资、定级、厂区重组之类的事务,更是部委的大老爷们不愿意参与的。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眼瞅着要过国庆节了,都没有人再就京西制药总厂的处分决定置喙,就是媒体,也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些惫懒下来。
9月20日。
《人民日报》像是往常那样,出现在报亭及各单位的铁架子,木架子,吱吱作响的床架子上。
在普通人看来,这期《人民日报》并没有什么特别,就像是每日播放的新闻联播一样,有不同,又相同。
陈部长也是习惯性的拿起报纸,扫了一遍标题,他的时间紧张,不可能逐字逐句的去阅读,通常也就是看看标题,最多让秘书阅读了再转告自己。
他的这一任秘书已经做了四年了,非常熟悉他的风格,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总共四版的《人民日报》,陈部长只用了半分钟的时间就扫了一遍。
他随手将之放下,然后轻轻的拿起自己的茶杯,吹了一口气,将茶叶吹开一些,烫烫的喝了一大口。
噗。
口中的水还没咽下去,陈部长就猛然的将之喷了出来。
如此戏剧化的状况,原本是不应该发生在年过五旬的陈部长身上的,但他现在已经顾不得仪表了,而是拿起报纸来,拼命的抖落水珠,然后一字一句的阅读末页的文章。
署名“杨锐”的文章,用生动的语调和科普的手法,介绍了美国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20世纪初,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状况也是一团糟。
无良的美国工厂主和无良的中国工厂主一样,他们在牛奶里掺水,用大量的盐和调料掩盖变质的肉,肆意的超量使用化学品和添加剂,将工业制剂用于食品和药品中……
经典的手段在21世纪的中国依然不绝于耳,硫酸丶铜能让发蔫的蔬菜重返青绿,苯丶甲酸钠能让西红柿不再腐烂,三硬脂酸甘油酯能延长猪油的储存时间,硼砂能去除火腿的变质异味……
假冒伪劣的药品问题自然更加严重。
宣传治百病的药物包括了可口可乐,用掺假的化学试剂制作药品更是药厂的经验之谈,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根本打不赢黑心的竞争对手……
没有监管的商业模式,是比烂的商业模式。
一如80年代的中国商业社会。
事实上,美国FDA,也就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所以成立,就是顺应了《洁净食品和药品法》,它提高了食品和药品的价格,毫无疑问,但是,就成效而言,全美的食品和药品的性价比大大的提高了。
美国的食品和药品产业,也就此蓬勃的发展了起来。
当然,许多工厂主并不甘心,依旧采用了比烂的模式,有些游离于监管之外,还幸存了多年,但更多的,却被罚的悔不该当初。
陈部长将这篇文章读了两遍,才将自己的秘书叫进来,道:“去问问看这篇文章。”
秘书知道领导想知道哪些信息,不用多问,就出门去了。
陈部长则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目光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名头上,停留了良久。
……
974。第974章 代课
对于正在激烈改革中的中国政府来说,成立或者取消一个部门,实在是太轻易了。多少部委都是取消了成立了改组了重构了,区区一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在算不得什么。
不过,若是没有杨锐的干涉,国家上层机构并不一定能注意到这种小事。
80年代的中国,说是百废待兴毫不为过,影响后世的大事多的数都数不清,早十年还是晚十年成立一个食药监,实在算不得事情。
然而,身为一名曾经的普通人,身为一名吃货,杨锐对食品药品监督的怨念早深。
不管是地沟油还是苏丹红,不管是毒胶囊还是高价药,都可以用积重难返来形容。
晚10年和早10年成立食药监,结局或许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这是一件很没有成本的事。
中国并不是没有食品和药品管理机构,卫生部下属的药政司就是标准的药品管理机构,卫生部和下属卫生局对食品的管辖权更是包罗万象,仅就药品而言,还有中医药管理局这样的机构,执行着部分的药品管理职能,再加上国医外贸对进口药品的管理,中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机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将这些部门进行合并重组,更多的是一种行政上的工作,只要愿意做,就是能做起来的。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纯净食品和药品也是不可能的,但从杨锐的角度来看,后世的药品管理系统,其实一度是非常不错的,食品管理若是能达到药品管理的高度,再将后者略做提高,普通人的幸福感也是能大大提升的。
最起码,在杨锐能够影响到上层政治的时候,他更愿意做出这样的影响。
《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之后,没几天的功夫,就有更多的讨论食品和药品的舆论出现了。
所谓的吹风,也就是如此了。
杨锐的生活也稍微变的繁忙了一些,除了实验室的工作以外,他不得不隔一天就去趟府右街,以充当顾问。
陈部长三五不时的也会过来,更多的时间则是王司长来充当传声筒和联系人。
尽管在地方上,司局级干部已经是大的了不得的官员了,但在政府中央,王司长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要个谈话的小厅,亦得客客气气的问正科级的工作人员:“能借个地方用一个小时吗?”
工作人员也很客气,却是公事公办的看了记事簿,道:“没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了,40分钟行不行?到了时间就必须出来。”
王司长点头说“好”,又道了谢,在登记表上写了名字,才回头苦笑道:“没办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