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华社的同学?这么说,新华社的也知道了?”
  “我让他不要说的。”孙璇小声道。
  副台长笑笑,让记者守口如瓶,简直是开玩笑。
  “你应该直接来找我的。”副台长有些遗憾的道:“你那个同学,现在说不定也在汇报工作呢。”
  孙璇心道,我要是不证实了来找你,出了问题岂不是死定了。
  这话她当然不敢说,只能小声道:“新华社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我就是找他证实。”
  “新华社的新闻多了,哪一条有价值,哪一条没价值,他们没时间判断。”甘副台长不屑的撇撇嘴,转瞬又道:“得防着他们货卖几家,恩,你把录像带放出来给我看看。”
  甘副台长说着,低头开始阅读笔记本里没看完的翻译。
  一会儿,电视里响起了英语。
  甘台长有时候抬头,有时候低头,不时的比对一番。
  孙璇赫然问道:“甘台长,您英语这么好?”
  “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搞新闻的,不学英语行吗?”甘台长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声,注意力依旧在电视上。
  孙璇听的发愣,不明所以的只知道点头了。
  办公室里,只有电视机里的英语声,以及录像机吱吱嘎嘎的声音。
  甘台长突然起身,吓了孙璇一跳。
  “把刚才那段重新放一下。”甘台长的命令有些生硬,但孙璇还是立即跑过去调整录像机了。
  “每1000名服用律博定的患者中,就有56人可能在一年内死亡?百分之五点六的死亡率?这不是胡闹吗?”甘台长重听了一遍里面的数字,再对照笔记,已是忍不住怒容。
  孙璇噤若寒蝉。
  “小孙。”甘台长点名。
  孙璇下意识的立正喊“到”。
  甘台长用手点了点笔记,道:“你之前说,咱们搞的时事辩论里,反方学者,只有杨锐一个人,是吗?”
  “是。”孙璇啄木鸟似的点头。
  “我记得之前看报,说GMP委员会的委员阻止律博定上市,也就是杨锐,是不是?”
  “是。”
  “如果没有这件事,我是说,如果杨锐没有叫停京西制药总厂的生产,会怎么样?”
  “京西制药总厂的月产量是240万颗,他们生产3个月以后上市……大概会多几万人服用。”孙璇小声道:“听说律博定在美国供不应求,所以才会在中国设厂。”
  甘台长缓缓点头,道:“就是说,如果杨锐不阻止,服这个毒药的人,就要多几万人?”
  “可能还不止。”孙璇声音更小了,说:“律博定的问题,就是因为记者采访了杨锐,并且捅到了美国,才被美国媒体注意到的……所以,肯定不止几万人。”
  “国内呢?”
  孙璇斟酌着语言,道:“京西制药总厂已经开始违规生产了,现在库存大约有3万多盒,100多万颗药,另外,听说他们正在推动律博定进医保名单。”
  甘台长嘴角抽搐了两下,心道:这真是把自己往屠宰场里送啊。
  “把关注点放在杨锐身上,尽量收集多一点的信息,抢在其他媒体知道以前……你等等,我再给你找两个人。”甘台长说着拿起了电话。
  ……
  
961。第961章 新闻大战
  
  新华社里,吉良方收集的资料越多,就越是心惊胆战。
  百分之五点六的死亡率,而服药人数已经是过百万的规模了,长期服药的也有几十万,总死亡人数还不知道有多少因为有些服药的危重病人的确是因为自身心脏病而死,虽然他们现在不死,之后也要因为服药而死。
  更令吉良方吃惊的是海外分社刚刚转回来的一条信息:
  “经证实,因为无法预测的原因,服用律博定后再停药,同样有心脏骤停的风险……”
  生死两难!
  吉良方心头涌出来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如果京西制药总厂在中国开始销售这种药,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的心脏病人可是一点都不少的,大部分也都是长期服药的,像是降血压之类的,全国更是有几千万人在服用。
  只要京西制药总厂的公关做的好,能够将律博定放进医保名单里,再说服医院和医生开药,不过就是弄两次北戴河研讨会的事。
  到时候,40万张处方单大约只是小意思,100万人也丁点不稀奇,旁的不说,现在离休干部有多少人?他们的医药费可是全报销的,有新药好药断然没有不用的道理,就这么点规模,只会是供不应求,不可能生产出来的药卖不出去。
  想到此处,吉良方浑身抖了抖,竟是如书上说的,不寒而栗了。
  “孙璇拿到了一个大新闻啊。”吉良方突然又有些羡慕,做记者的,一生的希望不就是搞个大新闻吗?
  而此等规模的药害事件,又刚刚在国内媒体讨论的如火如荼,已经铁定是个大新闻了。
  不过,吉良方倒是不准备抢孙璇的头条了,他在新华社里工作,节操是需要顾忌一些的,再者说,他本人并不在直接的业务部门工作,抢头条的步骤也太繁琐了。
  当然,这也是在向领导汇报以后的结果。
  新华社不是靠观众吃饭的,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报纸和电视台这样的媒体机构,所谓BtoB是也。至于领导们,他们更不是靠抢头条升迁的,政治声望反而更重要。
  因此,吉良方的工作就变成了尽可能快和多的搜集资料,以备领导垂询。
  多出来的一天或者两天时间,此时也显的弥足珍贵了。
  包括美国分社的几名同事,也是一个电话以后,就忙的脚不点地。
  不怪他们没有提前准备,新华社的美国分社虽然是他们海外最大的分社,但其实也就是几个人而已,除了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以外,他们每日将各大媒体的新闻搜集起来就很费功夫了,根本顾不上遴选。
  而且,目前的国内新闻界,对国外新闻的需求,要么就是庄重的政治性新闻吸纳,要么就是求新求奇的娱乐性新闻,对于药害事件这样的社会性新闻,并不关注。
  事实上,就算是关注,他们可能也更在乎哪里龙卷风了,哪里洪水了,哪里地震了,又或者坠机翻船这样的消息。
  美国太大,每天都有全美关注的突发性新闻出现,比如金门大桥堵车或者坏掉了,一定有无数美国人想知道怎么样了,而中国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身在美国的新华社职员也不知道国内正在讨论律博定,为了节省电话费,他们打电话回家的时间都少,更多的是写信。同样,他们也不知道律博定的英文原名,所以,他们只是例行其事的搜集了一些tambocor的新闻,然后跟着诸如美国总统说了什么,美国副总统说了什么,美国国务卿说了什么,美国国会议长说了什么,美国参议员说了什么,美国州长说了什么,美国大富翁说了什么,美国前总统说了什么,美国的中国人民老朋友说了什么,美国明星爱老虎油中国的什么……这样的消息一股脑的用国际邮包送回国内。
  国内的新闻遴选机制就更是随机了,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每日的信息也实在是太多了。全球200多个政治体,只说政府首脑,平均5年就要换一任,等于一年有40多天有外国政府换届,更别说英美法俄这样的国家,你得多给人家几天的版面,讨论一下资本主义的政治游戏,剩下不到三百天的时间,全部报道日本换届还不够。
  归根结底,所有人关心的都是身边的事,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关心的也就是与中国相关的事。
  律博定现在与中国密切相关了,领导们的命令也就下来了。
  吉良方和几名同事紧张的搜集资料。
  通讯社自己虽然不抢头条,但先通知谁后通知谁又是一回事了,而且,资料详略多少也可以变化,是份很有内涵的工作。
  京城电视台。
  孙璇和她的同事们也在紧张的做准备。
  一个办公室摆开十几张桌子,每张前面都有人。
  所有人都忙的昏天黑地,甚至没有人注意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半月升起,或许是注意到了,也没人在乎了。
  晚上10点钟,甘台长走进办公室来,拍拍手,笑道:“各位,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甘台长来了。”
  “都这么晚了。”
  众人纷纷打招呼。
  甘台长有些遗憾,现场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喊为人民服务的,电视台的员工素质,和军队里真是有差距。
  “你们做你们的,不要管我。孙璇,你过来。”甘台长亲切的叫着名字,让同办公室的同事羡慕的不行。这是在台领导前面挂号了啊。
  孙璇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甜甜的叫:“甘台长。”
  “小孙,今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后,咱们就上这个新闻,然后就是60分钟的专题报道,这么长时间的素材,你有把握整理出来吗?”甘台长煞有介事的问。
  孙璇道:“有把握,您放心吧。”
  “有干劲,到时候可不能掉链子。”甘台长颇为严肃,道:“咱们是电视台,所有播出的内容,都要有影像,不能拿一个药盒子放上去拍拍就完事了。”
  “怎么会。”孙璇笑了一下,道:“我们已经在您的指示下,派出了三组记者,一组去采访杨锐,一组去采访京西制药总厂,一组去采访三木公司。另外,杨锐在咱们京城电视台留有大量的影像资料,您可能还记得,咱们之前给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是为了诺贝尔奖提名拍摄的,有上百个小时,足够剪出两集节目了。”
  “不能都用纪录片里的材料。”甘台长只是这么一说,笑容却是不减。
  光是这份东西,估计就能让他在接下来的新闻大战中获胜。
  
962。第962章 再采访
  
  采访杨锐的队伍,照例是在爆肚冯找到杨锐的。
  如今有关律博定的讨论正热,天天都有人来采访杨锐这也是他刻意追求的,不过,这样的事情多了,也很干扰实验室的工作,更不适合在学校里进行,杨锐就借此在京城大大小小的食店里流连忘返。
  这些小吃,在杨锐看来,现在不吃,日后都是绝响了。
  不用等二十年,三十年,就等十年,许多小吃都是要变味的。
  就比如爆肚,做的最好的爆肚冯,到了80年代,第三代传人都已经要60岁了,从10多岁做爆肚做到60岁,中间4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做爆肚40年,也不知道见过多少牛羊的胃,别的不说,肯定是比胃肠科的医生要有经验。
  这样的经历,保证了大厨做的爆肚,一定是正好弹在了刚熟将熟的线上。
  爆肚吃的不就是将熟未熟的味道吗?
  不同的牛羊肚,甚至牛羊肚不同的位置,熟的时间都不同,全靠师傅的手艺把握,等于吃的就是大厨的经验。
  做了40年爆肚的手艺传人,带来的滋味自然是无与伦比的。
  但对手艺传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想必是无比的辛苦的。
  85年,国内才有个体户没多久,重新开业出山,为自家赚钱的爆肚冯,哪怕是六十岁高龄,也得努力干活,凌晨起来挑选合适的牛羊肚子,清晨和家人一起收拾和准备,白天盯着大锅举大勺,流大汗出大力,都是少不了的。
  如果是没赚到钱,为生活所迫,那干多久都是没办法。
  但在杨锐看来,前门外廊坊的生意实在是好,用不了几年,爆肚冯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