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杨锐归根结底,是一名学者。
  如果有媒体的鼓吹,学者是很爽的,所谓的学术明星,不仅能赚钱,而且能获得大量的关注和资助,像是霍金同志,和他同级别的学者,有几个人的实验室水平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如果杨锐能够得到全国媒体的吹捧,那他要做个什么研究,获得一些国家项目基金之类的,也要简单的多。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学者,是没机会得到大众媒体的吹捧的,甚至不会得到大众媒体的丝毫关注,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学者本身的地位。
  至于大众媒体的抹黑,对于学者的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的。
  就像是后世搞转基因的学者,被骂的难道少吗?但骂归骂,该吃的转基因食品,普通人照样得吃,该投入的资金,纳税人的钱照样得给,而大众媒体说什么,也不会影响到学者们的业内声望。
  归根结底,在判断是非的知识体系里,学术和学者是高于大众媒体的。
  唯一比较难熬的,就是媒体说话不会好听。
  杨锐看向李冲道:“你们支持谁?”
  “我们?我们没倾向。”李冲呵呵笑两声。
  杨锐撇撇嘴,不相信的道:“是人家没来找你们吧。”
  李冲笑笑,转头道:“这种事,我们也不是没见过,有些人,就喜欢玩拉一派打一派的套路。”
  杨锐皱眉:“拉一派打一派?”
  “我们给你做了专访,现在算是你这一派的了,你看着吧,这起子媒体,十有八九要把我们拉出来一起骂。”
  杨锐挑挑眉。
  “你别不相信,除非我们现在就调转枪头攻击我,否则,他们肯定要驳倒我们啊。”李冲理所当然的说过,看向杨锐。
  杨锐这下子总算反应过来了,有些明白的试探道:“咱们得互相支持。”
  “其实我是支持你的。”李冲道:“要是小事,我都不来找你,不过,我们主编比较犹豫,所以,我特地来给你提个醒,你得想想办法。”
  要说起来,李冲也确实是不愿意调转枪头。从他的角度来说,有杨锐这样一个新闻点,不是比攻击他好?
  “你们支持我,我肯定要支持你们。我怎么支持你们?”杨锐有些明白,又有些不太明白,他是开实验室的,又不是做快销的,总不能在电视台打广告吧。
  李冲有些不好意思,道:“要是我自己一个人,我就直接下命令了,可惜,我不是下命令的人。”
  “我明白我明白,咱们一起搞定你们主编。”杨锐很诚恳的回答。
  虽然他不怕被媒体骂,但是,如果能把挨骂变成互斗,那肯定是更好的。
  李冲见杨锐理解,松了一口气,轻笑道:“我们主编最近比较愁两件事。”
  “你说。”
  “这不是天热嘛,我们台里准备买一批消暑的商品给大家发下去,像是西瓜啊,哈密瓜啊,桃子啊之类的水果,如果再能有点凉席什么的最好了。再一个,我们台里想着给大家弄个福利,集体出去旅游一趟,就是找车找油什么的比较麻烦。”李冲掰着指头说过,道:“两样里,你只要完成一样,我们主编肯定是要支持你的。”
  
937。第937章 当得起
  
  杨锐总算是体会到了提一条鱼,就能搞定一名主任医师的快乐了。
  唯一的问题在于,他需要搞定的“医师”的数量有点多。
  不过,相比毫无还手之力的被骂,杨锐宁愿多买几车西瓜。
  送西瓜的工作,被杨锐交给了自己锐学组的几位同学,王国华、曹宝明、黄仁等人都属于脸皮够厚,拉的下面子的人,稍微跑上几天,就熟悉了这项工作。
  一车车的西瓜运进来,一篇篇的文字送出来,京城当地的媒体,很快掀起了波澜。
  “治病的良药,还是要命的毒药!”这是京城电视台的节目讨论。
  “学者的良心。”这是支持杨锐的《公众医学》。
  “为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委员会喝彩!”这是卫生部下属的报纸,在收到西瓜以后的反馈。
  但是,更多的媒体,收的却不是杨家的西瓜。
  “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官僚作风何时休。”
  “外企来华,无奈退场。”
  “国外的好药进不来,国内的委员威权重。”
  “官本位,折射国内企业的困境。”
  被京西制药总厂和三木公司搞定的媒体们,凑热闹不闲事大的,努力生发着自己的想象力,顺便将收了杨锐西瓜的媒体,骂的狗血淋头。
  收了杨家西瓜的媒体也不甘示弱,尽管人单势薄,但总有二三十家,今天发一篇文章,明天来一个导论,也是有模有样的。
  就像李冲说的那样,媒体界吵个架什么的,实在是稀松平常。
  如今的媒体最流行的就是大讨论,比如经典的全民大讨论:人生路为何越走越窄。引起了多少媒体参与呢?简单的说,是全部。全中国的媒体,都参与到了里面去,从强悍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到乡镇一级的黑板报,整整将这个话题玩了年许,而当年刊登《潘晓的来信》的《青年杂志》,当期卖了325万份。这个数字给21世纪的纸媒看,除了双膝跪地,也不能有更多的反应了。
  媒体实在是喜欢各种各样的讨论,讨论好啊,不光减少采访的工作量,而且,还容易吸引读者。
  空对空的吹大气对记者编辑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而吸引读者的工作就更重要了,想想看,如果读者对一项讨论有兴趣,他可能不去看后续吗?
  各种大讨论,简直是最适合纸媒的天然的连载方式,事实上,现在就没有哪本纸媒是不刊载某种讨论的。
  如果不这样做,你的销量很快就会降下去。
  尽管大家都是吃公家饭的,销量降低不至于影响到收入。
  但换个角度来看,80年代吃公家饭的人,也不在乎收入,因为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无非是年资和职务的不同,有几十块钱的差距罢了。
  然而,大家还是会在乎一些事的,比如事业。
  做媒体的,总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
  而且,销量越高的媒体,在各自所属的单位里,也更显的重要,不能加薪,总要升职吧,否则人生还有什么奔头。
  在西瓜和销量的双重促进下,各大媒体,在律博定的讨论中越走越远。
  民众的兴趣,也不经意的受到了媒体的影响。
  媒体本身就具有导向的作用,更何况,此事原本就是挺有关注点的。
  80年代的科学故事里面,最常见的段子,就是某某中国老教授,某某中国工程师,某某中国技工,某某中国农民,用他新奇的智慧和与生俱来的知识,勇敢而巧妙的战胜了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公司、名人、政客、学者、富商、美女……
  杨锐的故事稍微有点不够全面,毕竟,是否战胜了外国公司还是不能确定的事,但直播……有时候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致。
  信件,像是弹幕一样,不断的涌入各家媒体的收发室。
  而信件的数量,向来是纸媒评判读者兴趣的重要考量。
  《京华早报》编辑室。
  自告奋勇去取读者来信的王博,首先将指明自己收的信件挑了出来,旋即迫不及待的炫耀道:“说律博定的那篇稿子,今天有100多封信。”
  对他们这样一家仅在京城和少部分华北城市发行的小报来说,过百封的读者来信,是很少见的。
  同坐在一间办公室里的总编也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问道:“都是说那个药的?说什么?”
  “主要是问怎么回事啊,还有评论的,也有骂外国人的,也有骂中国专家的,还有骂我的。”王博越说越开心,说到骂自己的时候,都笑出声了。
  总编也笑了,问:“骂你什么?”
  “骂我胡说八道啊,侮辱人啊,胡编乱造啊,还有还有,说我跪舔美国人,这个词用的真好,总编,这封信我留下了?”王博眯着眼,一副被骂出了高潮的模样。
  “留下就留下。”总编不在意的道:“接下来准备写什么?这个话题还有没有发掘的地方。”
  “有,多着呢。”王博连忙回答。啥话题不能发掘啊,有一百多篇读者来信的话题,它就是晒硬了,咱也能用唾沫给它润软了。
  总编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要是王博回答一个没有,他立马就要安排一个有的人去发掘了。
  “老吴,给小王留个二版。”总编想了想,给旁边说了一句。
  “四分之一版?”老吴抬头问了一句,其他编辑也抬头看了过来。小报就是这样,所有涉及到文字的人,基本都在一个房间里呆着,反而是行政财务之类的部门,随便安排在其他地方。
  总编刚想答应,转头问王博道:“小王,你准备写多少字?”
  王博一个激灵,这是个好机会啊,他连忙道:“我计划采访一下杨锐,就是说律博定是毒药的这个中国的委员,我估计着,写2000多字的样子吧。说不定还能弄成连续报道呢。”
  小报不分记者编辑的,谁都能搞采访。
  2000多字的报道,放在报纸上,就是半个版面的容量。
  在大家都抢版面,而报纸限于成本不敢肆意扩大的时候,半个版面是高级待遇了。
  总编犹豫了一下,道:“给你预留半个版面,你写了稿子,来给我看。”
  “得,我现在就去。”王博抓起自己的公文包就跑出去了。
  出了报社,王博降低了速度,突然有些茫然,这个杨锐……到哪里去找呢?
  他仔细回忆自己搜集过的杨锐的资料,心想:这家伙现在都成了讨论的焦点了,估计学校里是呆不住了,不知道在哪里藏着呢吧。
  这么想着,王博干脆也不瞎跑了,找了个公用电话亭,先打了几个电话,询问了起来。
  几块钱的电话费以后,王博总算是拿到了一个似真似假的消息。
  他也来不及心疼电话费,骑上自己的摩托车,突突突的就往门外廊坊二条而去。
  一个小时后,王博擦着满头大汗,闯进了一间绿色大门的店铺。
  “杨锐?你就是杨锐啊。”王博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电风扇跟前的杨锐,比报纸上的照片,还要好看些。
  “我是杨锐。您是哪位?”杨锐面带笑容,眼睛盯着桌面。
  王博顺势看过去,就见桌子上一排的碟子,全是……肚子。
  “哎呀,忘了招呼了,来来来,一起坐下吃点。”杨锐以为王博是饿了,客气道:“爆肚冯重出江湖,我今天是特意过来的,左边的是牛肚,右边的是羊肚,各样三种,油爆、盐爆和汤爆,刚做好……”
  “不是,您就在这里吃爆肚?”王博完全的不明白状况。
  杨锐也不明白了:“来爆肚冯,不吃爆肚吃什么?”
  “不是,我意思就是……外面有人骂您,您知道吧。”
  “知道。”
  “您还吃得下饭?”王博见过太多挨骂的人了,有些小官儿被报纸点名骂了,都有来掀桌子威胁的,一口气点六盘子爆肚的,他是第一次见。
  杨锐见的记者就多了,招招手,笑道:“边吃边聊,好不好?”
  “好……边吃边聊。”王博乖乖的坐了下来,再抬起头来去看杨锐,他已经是一脸佩服的神色了,别的不说,就这份稳重,还真当得起“学者”两个字。
  ……
  
938。第938章 两边不靠
  
  “爆肚的精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