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挥洒自如的与金教授等人争辩着。蔡教授和田兵不好说的话,他说起来没什么顾忌。
  归根结底,他就是一名研究员,除了在经费上有点畏惧感以外,他还真不用伺候谁。至于外校的领导就更无所谓了,勾引小牛显然是更重要的事。
  田兵教授的内疚感,随着杨锐的争辩,也渐渐的消散了大半。
  有些问题,第一次说的时候会觉得羞涩,但说的多了,羞涩自然会散去。
  人体的生物机能就是如此,在双方说开了之后,田兵教授的选择也就会更加理性。
  其他人也是如此,对跳槽的羞涩感渐去,对槽里的草料质量和数量的关心,就见见增长了。
  “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最近都是开放日,欢迎大家来参观、指导。”杨锐在出版介绍会结束前,一个劲的宣传离子通道实验室。
  华锐实验室目前做PCR的相关扩展研究就做不完了,杨锐短时间内也不准备扩展它,因为PCR将会带来的庞大利益足以消化很长一段时间,但离子通道实验室不一样,它是北大的实验室,理论上除了研究以外,不用负担其他的工作,以至于能够迅速的扩展。
  而在杨锐的计划里,无论是基因学还是克隆学的准备,都需要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大量储备。
  在场的学者并没有人响应杨锐的话,大家只是将之记在心里。
  ……
  
771。第771章 新书排名
  
  出版介绍日的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苏帆赶了个大早,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一向喜欢早起工作,早起的好处也是极多,但苏帆在乎的并不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什么的,他在乎的是实验室里的仪器,都能尽着自己先用。
  这可是相当重要的条件,也是苏帆自北燕农学院毕业以后,反超许多名校生,站在科研前沿的主要原因。
  除了些微的天赋和日常的努力,苏帆的秘诀就是这么简单一点,永远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
  事实上,在实验室里工作,这是非常非常有利的一个秘诀。
  除非成了杨锐这样的实验室负责人,或者许正平这样的实验室大拿,否则,普通的研究员总是要与人分享实验仪器和器皿,比如相对便宜的培养基、枪头什么的,数量是多的很,也不值几个钱,像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能堆好几个柜子,谁想用拿就行了,普通的一二流实验室里稍微紧张些,但想用总是有的,问题在于,使用之前你总得灭菌吧,灭菌也不能头天灭,否则又沾上杂菌了,只能是用之前的时候做灭菌,这就让灭菌锅之类的仪器有了繁忙期,若是来的晚了,等到九点十点,大家都在灭菌了,等待的时间就长了,有时候浪费两三个小时的都有。
  除了灭菌锅,超净工作台之类的东西,也是生物系学生到了实验室以后首先要用的东西,它们同样也有交通拥堵期,谁到的早了谁先用,谁先用就先节省时间。
  苏帆甚至有凌晨五点钟到实验室抢仪器的经历。
  若是有需要的话,凌晨四点他也愿意干,这样到了下午,别人还在浪费时间排队的时候,他就可以将时间抽出来干些别的事了。
  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苏帆依旧维持了他的好习惯。
  不过,相比以前北燕农学院的实验室,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好了太多太多,仪器设备的数量更多,而抢实验室的研究员更少,苏帆也用不着天不亮就起床了。
  尽管如此,苏帆到达实验室的时间,也往往在六点半以前。
  之所以是这个时间,在于学校食堂六点开门,他更愿意填饱了肚子再来。
  今天也是如此,苏帆将肚子塞的饱饱的,再骑着自行车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往常一样,大门虽然开了,但他所在的实验室,并没有其他人来的更早。
  “不错,今天也是第一个来。”苏帆很得意的看看手表,在实验室门的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到实验室的时间。
  “你好。”身后的黑暗中,突然传来沙哑的声音。
  苏帆吓的几乎跳了起来。
  “别害怕,我是来参观实验室的。”沙哑的声音一点安抚作用都没有。
  苏帆神情不属的道:“参观什么实验室?”
  “离子通道实验室,你们的主任杨锐说的,离子通道实验室最近是开放实验室,欢迎参观。我和保安说了,他把我放进来的,外面有点冷。”黑暗中的男人走了出来,穿了一件厚外套,一个劲的搓手。
  “还真是个人呀。”苏帆冷静下来道。
  “看你说的。我是刘军,军人的军,我北理工的。我说,你们实验室就没有暖气啥的?冻死人了。”
  “早上六点就过来,你能不冷嘛。”苏帆摇摇头,道:“窗户边有暖气,这阵不太热,过会学生上课的时间,温度就烧的高了。”
  “好好好。”刘军立即去了床边,捂着暖气坐下来,边搓手边道:“我也不想这么早来啊,这不是怕人看到了说闲话,兄弟,你也别到处传啊。”
  “传什么?”
  “对头,就是这个意思。得,你坐实验吧,我就看看。”
  苏帆无奈摇摇头,再看看时间,也懒得再去管他,干脆的转过来,开启了工作模式。要是再耽搁一会,科研汪们全都进来了,他今天早上就算是白来了。
  刘军就在后面看,也不吭声什么的,就是瞪着眼睛看。
  苏帆被他看的有些心虚,但还是坚持着将实验准备完成了,这些都是很事务性的工作,熟能生巧,基本不用动什么脑筋。
  当然,要是不做这些事,也就没有要动脑筋的机会了。
  “你觉得怎么样?”苏帆用了很长时间完成准备工作,才抽出空来问刘军。
  刘军笑笑,说:“还不错,你是北大毕业的?”
  苏帆的脸一下子涨红了,道:“我是北燕农学院毕业的,我当初也有考北大的,因为发烧了,发挥失常,最后才考了北燕。”
  “没事没事,我当初也是想考北大的,最后还不是去了北理工。”刘军笑嘻嘻的说了一句,又道:“我去别的地方看看。”
  刘军没有给苏帆再说话的机会,推门就向其他实验室走去。
  事实上,刘军也没有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呆太久,在大多数人到实验室报道以前,刘军就离开了。
  而在这一天里,有多人到实验室里参观。
  第二天来的人更多。
  接着是更多的第三天,以及同样不少人的第四天。
  整整一周,都有人赶早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下午的时候,人就会少很多。
  这与正常参观时间的人流不同,但杨锐知道原因是什么,外校的老师可不想人知道,自己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了,即使真的只是参观,大家也宁愿别人不知道,又或者,哪怕别人知道了,他们也要装作别人不知道的样子。
  然而,杨锐看中的几个人,并没有决定留下来。
  杨锐也只能做点加深联系的事儿,等待事情发生转机。
  转机出现的很快。
  并且也是林登带来的:一本《芝加哥读书报》。
  《芝加哥读书报》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是关于出版物的介绍,同时,就像是纽约时报会有一个畅销书的排行榜一样,芝加哥读书报也会有一个畅销的学术期刊的排行榜。
  在林登带过来的新一期《芝加哥读书报》上,杨锐的《基因组学》赫然排名第22位。
  “杨锐先生,恭喜了,22名对一本新书,还是一位首次发书的学者来说,可是个不错的名次,我计划带着这份报纸,向中国的各大高校销售您的书,哪怕一个学校只买几十本,也很不错了,不是吗?”林登乐呵呵的,幻想着自己打开中国市场的日子。
  杨锐同样高兴,只是不忍的泼冷水道:“中国恐怕更需要中文教材,而不是英文教材。”
  “少量的英文教材应当还是需要的吧,我们的书在印度就卖的不错,中国的情况与印度应当差不多。”林登一边说,一边为自己加深幻想。
  ……
  
772。第772章 活力
  
  杨锐被林登给说笑了,道:“中国的情况和印度大不一样,印度的模式,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贫富差距,穷人家的孩子自然是买不起书,但富人家的孩子能买得起。中国不一样,中国能买得起130美元的书的家庭太少了,更重要的是,中国能看得懂原版书的学生更少,我们将英语当做第二外语来授课,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林登对中国的了解少的可怜,就像是普通中国人对巴西的了解一样。
  但林登仍然抱有幻想,道:“即使看得懂原版书的学生少,老师数量总不少吧,中国人口众多,做生物研究的学者数量也足够卖掉几百本书了。”
  林登笑笑,又说:“几百本书,我就满足了,我们只是想要开拓中国市场,还没有准备占领中国市场。”
  杨锐耸耸肩,道:“130美元的书,老师也是买不起的,学校多半都不会买。”
  “为什么?你是中国人,中国的学校难道不想要了解你做的工作?一名中国人的著作,在芝加哥读书报上排名22,这应该意味着些什么吧。”林登用了hing的说法,还有点为杨锐打气的味道。
  杨锐随口说:“因为贵啊。中国的学校和研究机构肯定会感兴趣没错,但我想他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看到想看的资料。”
  “比如说?”林登突然有了不好的联想。
  杨锐尴尬的笑笑,并不做解释,又道:“当然,你如果愿意向北京的各大高校,宣传我的书的话,我还是很感谢的。”
  “当然,我们当然要宣传,前些天的图书推介会,就是为了宣传嘛。”林登疑窦重重的道:“我会将我们最新的成果传递到北京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杨锐微微点头,想想道:“这样吧,我介绍个朋友给你,你不太了解中国,如果有需要的地方,你可以找他帮忙。”
  “那太好了。”林登对此是再满意不过了。
  杨锐介绍给林登的,自然是史贵的图书出版公司了。
  史贵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挂靠中丝公司,一口气起了多个名字,这是为了贩卖书号方便贩卖书号也是许多中国出版社唯一赚钱的途径了。
  史贵旗下最大的锐文图书出版公司活的稍微滋润些,尤其是他们销售的锐学密卷,带来了大部分的利润。
  也是借着锐学密卷的良好销售,让史贵加入了北京城里的读书出版圈子。
  比起学术圈子来说,出版圈子自然是要复杂一些,不过,再复杂的出版圈子终究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追求文学的,所以,比起艰苦度日的出版社员工和同年龄的中层干部们来说,自己是老板的史贵要加入圈子会简单的多。
  这层关系,在陪林登跑出版社、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时候,也都给用上了。
  半天的时间,史贵就与林登将北大清华给跑完了,而且确定追加了8本原版《基因组学》的销售,算是相当不错。
  林登看起来也有些振奋,道:“虽然半天只卖出去八本书少了点,但我们继续努力,跑完北!京城的话,应该也能卖出几百本的销量了。”
  几百本的销量对林登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意义。美国的书卖的少而贵,出版社仍然有钱赚,是因为一部分少而贵的书会变成现金奶牛,每年都卖几百本,如此堆积起来,一年的销量虽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