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的威胁更可怕,邱晔顿时不吭声了。
  “等卫生部的钱下来,就请杨锐吃饭,去******!”丁成国见说服了关门弟子,直接帮他做了决定。
  邱晔眉毛一簇:“******?真的假的?”
  “杨锐是年轻人,******好吃又有面子,为什么不去?别的酒楼,他说不定就借故不去了。”丁成国声音稳的很。
  ******是荣毅仁去年创办的酒楼,号称北京粤菜第一家,地处故宫、景山和北海的中心点,皇家建筑尽收眼底,各色食材自广州空运而来,选派诸多名家大厨,人均消费四五十元,如果是吃席的话,一桌十人,省着点也要五六百元,非得邱晔从卫生部拿到经费以后,他才请得起。
  不过,这么花钱,邱晔也是肉疼的要命,不由看向杨锐和许正平消失的房间,暗道:算你们命好,有北大给的实验室和钱,今天我给你们赔礼道歉,有朝一日,你们全得给我还回来,到时候,你们可别指望赔礼道歉就行了。
  这么想着,邱晔的心气也顺了。
  ……
  
569。第569章 落我手里了
  
  杨锐默默的阅读着邱晔的论文。土壤微生物是微生物学和土壤学的一个分支,而且分的挺开,杨锐读书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后来就很少接触了。
  不过,同在一个系统下,相关的论文,杨锐读过的少,顺手翻过的却不少,尤其是体系内的专著,几乎都存在他的脑海中。
  杨锐没能从邱晔的论文中看出什么来,心中一动,干脆放弃了文章本身,转头盯上了参考文献,并在脑海中用上了搜索功能,翻阅起来。
  一会儿,许正平合上了论文,道:“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
  “没问题?实验数据什么的,都合适吗?”杨锐从不敢高看国内研究员的素质,一本中文期刊拿到手,你首先应该知道,里面有一半是胡写的,剩下的一半里的一半是关系户的论文,再剩余的四分之一才有学术上的争议价值,当然,它们多数是不堪深究的,但想到评职称发奖金都需要论文,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需要论文,论文似乎只是无可奈何的抗议。
  许正平是看惯了论文的,轻笑一声,道:“你让我目测的话,实验数据找不出问题来。要不要发回实验室,给他做个重复实验?”
  “算了,他这个实验花了好几万呢,咱们不做这种败家事。”杨锐撇撇嘴。
  “邱晔这个人,性格是不太好,但性格不好的人,写出的论文,往往是好的,你说我这个判断,对不对?”许正平劝说杨锐收手,道:“找不出来问题,咱们这就回去吧,这房间空荡荡的,怪凉的。”
  “这是凉快,外面还大太阳呢。”杨锐将许正平拖住,道:“再看看。”
  “我看两遍了,你还不甘心呀。”许正平笑着摇头。
  “我还真不是不甘心。”杨锐同样露出笑容,稍微放低一点声音,道:“我拿到文章的时候就想呢,这邱晔要是个天纵奇才,或者写出一篇响当当的论文,咱们出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放过他就放过他了,我自然想办法,找人和解。现在嘛……我倒是突然有点想要讨论的心思。”
  “讨论?”
  “学术讨论。”杨锐点头,展开文章,道:“我是有点疑问,你说,文如其人,以邱晔的性格,他能写出这四平八稳的论文吗?”
  即使是英文论文,也能看出一个作者的惯用语法和词语,至于中文论文,语感方面的东西就更强烈了。
  论文虽然是很程式化的东西,但它既然包含着作者的观点,那它终究就是一种变化了的文章。
  许正平听着杨锐疑问,再低头看论文,脸上的笑就收了:“他老师给改文章了吧,这是丁成国的风格。”
  “你说他老师给写了文章还差不多,整篇论文的味道都是暮气沉沉的。”杨锐想起后世有同学碰到负责任的导师,那论文几乎是从头到尾,被导师给改了一遍,等于是人家导师写的,学生再在上面修修补补。这种情况在毕业论文中常见,但对三十几岁的邱晔来说,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这事儿最多就是不好听,算不得什么大错。许正平也只是不太高兴的丢下论文,道:“老丁这个人,骨子里还是太急躁,拔苗助长,没什么好处,但也就是这样了。”
  杨锐道:“如果是丁成国写的论文,那这论文,还真不能说是百毒不侵。”
  许正平不理解,道:“丁成国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他改过的论文,再要让咱们俩找出问题来,那才有意思呢。他这个论文,要说有多少开创性,谈不上,但就这么四平八稳的放着,你也说不出差来。”
  “四平八稳是摆着不动,动起来,他就不行了。”
  “动起来?”
  “就说他这个开创****,你说谈不上,我看是不够格。”杨锐沉吟道:“你都不是做土壤微生物的,都你都能看出没有多少开创性,他这个论文,我看新意有限。”
  “你怎么证明新意?”
  “他借用的国外研究资料,超过了参考文献的范围。”
  “参考文献?你怎么知道?”许正平自然会觉得奇怪,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想证明抄袭或者过度引用是很困难的,虽然参考文献注明了期刊或专著的名字、时间、作者等资料,但要找到它们,起码得去国家级的图书馆,只有同一个领域同一个方向的专家,才能了解那么多的相关资料,首先凭借记忆建立一个认识。
  贫穷落后的国内研究所,瞅着此类漏洞往上冲的,数不胜数,以至于日后有了搜索引擎,令无数大拿金身受损。
  杨锐未答许正平的话,只道:“我出去打几个电话。”
  出了门,杨锐顺便看了正在假寐的丁成国一眼,心想,丁成国今年都六十多了,他估计对国外的科研发展了解有限,邱晔或许了解的多一点,但只看他论文写的这么平,十有八九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论文。
  80年代的中国,倒是支持科研工作者填补国内空白,不过,填补国内空白的应该是技术性的工作,不应该是理论性的工作。
  人家国外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理论了,你自己建立一个新的中国理论有什么意思,如果是苏联那样的规格与世界环境,自家人圈在后院里玩也就罢了,就80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自建理论,除了说点套话以外,与用某人的身高代替“米”的概念的意义差不多要用也能用,就是白花了钱。
  如卫生部这样的部委,他们的经费拨发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如果你自己做了一种抗癌药物,那肯定是第一等的待遇等着你,但如果你看了老外的论文,然后自己搞一套似通不通的抗癌理论,这钱可就不好骗了,最起码,你也得加点传统中医学,才好拿走次一级的经费吧。
  杨锐搜索着脑海中的论文,一点不觉得邱晔能赶超国内一流水平。
  为了写出这么一篇四平八稳,不被人找出毛病的论文,他们借用的国外资料许多都是已有的理论。
  杨锐不一定能找到他们引用的参考文献,但杨锐翻阅专著,也能知道一门理论的建立时间。
  邱晔的论文,明显是拖着老外研究的尾巴来做的。
  如果没有杨锐,正常人大概难以证明此点,至少在84年的当下,是不好证明的,得翻许多资料。
  惨就惨在邱晔好死不死的遇上了杨锐,还不知收敛。
  三十多岁的年纪,能来到这样的场合,拿到卫生部的特别邀请函,的确很不容易,丁成国操坏了心,邱晔也付出了努力,期间走了捷径,似乎也情有可原。
  然而,在杨锐眼里,却没什么可原谅的理由。
  就像他对许正平说的那样,如果邱晔确实是百毒不侵,他也不会刻意的炮制诬陷邱晔。
  可惜,邱晔并非是百毒不侵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如此张扬的一名研究员,当他的目标与个人实力出现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少不了要“打破常规”,有的人会选择正确方法,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错误的方法。
  科研之路漫漫长,越往前走,路边的尸骨就越多学霸。
  杨锐没有看出邱晔的特殊性,也就毫不犹豫的誊抄了几千字的文章,顺手翻译成中文,让人送给来自德林农场的“老友”张江同志,又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
  至于张江将之拿给谁看,杨锐就不用管了,反正,他已经找出了老外写就的原文,就算卫生部决定发钱给邱晔,过后也要收回来的。
  虽然邱晔可能不会受到学校或教育部方面的直接处罚大家都做的事,你如果不做,还因此减少了论文发表量,学校反而会不高兴吧但不管邱晔的直管上级怎么做,他违反卫生部的政策,自然就拿不到卫生部的经费了,特别邀请函原本是必然会有几万元经费的,面试的成绩好的话,还可能多达两位数,邱晔为此也是花了好几万做重复实验,结果损失了卫生部的经费,估计也会伤的要命。
  杨锐私下里想,在学校给一个处分,以及损失五万元经费之间,邱晔估计会选择前者。
  对研究员来说,只要学术成绩好,行政处分也就开除之类的有点威胁了。
  毕竟,学校可以给处分,也可以取消处分,还可以增添奖励。
  但要学校跟着你的指挥棒走,你就得拿出足够吸引人的学术成绩来,而学术成绩,向来都是用经费堆出来的。
  “邱晔最好不是已经把手里的经费都用完了……如果都用完了就没办法了,下半年做点理论研究,看点成功学也是不错的。”杨锐这么想着,偷笑了两声,才回到院子里。
  邱晔不知什么时候站了出来,脸上似乎恢复了笑容。
  杨锐于是对邱晔露出轻轻的微笑。
  邱晔赶紧回了一个笑容,互相之间,仿佛有种一笑泯恩仇的味道。
  笑过,邱晔暗道:你小子别落在我手里,到时候……
  杨锐亦是暗自一笑,心道:可惜你小子落在了我手里……
  ……
  
570。第570章 面试(二更)
  
  “杨锐,到你了。”下午上班时间,才有工作人员拿着名单出来点人,点到杨锐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
  年纪大的资格老的,首先进行面试,有没有特别邀请函,此时倒是看不出来。
  也有一些老资格的家伙始终坐在外面,就像是丁成国一样,他们都是陪着子弟过来的。
  当然,今天能过来的子弟,除去杨锐以外,最年轻的就是三十好几的邱晔了,倒数第三位的年纪即使没有四十岁,也是三十七八岁以上。
  这倒也是正常,就是20年以后,国外留学生纷纷回国,能在三十几岁申请到十万元以上经费的人也不多。
  80年代就更少这样的情况了,如苏先凯那样是研究员最正常的状态,苦熬三五年,再用几千一万元的经费做几年实验,如果做出了成绩,才有资格拿到几万乃至十几万元的经费。
  而对研究员来说,自从拿到经费开始,就进入了淘汰赛的赛程。
  在用真金白银做实验以前,研究员想怎么闹都可以,而一旦用上了真金白银,你做失败了实验,就别渴望同情了,一定会被捶到谷底,运气好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像是理查德教授,都做到世界顶级学院的教授了,只差一步到终身教授,只差两步到讲座教授,可他科研竞赛失败,依然要从十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重新做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