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总不能说我以后的论文只会更好,遂道:“我是觉得机会难得,正好钾通道的论文做出了成果。另外,分子机理的部分,我是寄出去了,应该能发表出来。”
  “寄给哪个期刊社了?”唐集中关心的问。
  杨锐突然有些腼腆,道:“要是能发表再说吧,不能发表的话,徒惹人笑。”
  “那就不是寄给JMC了?”
  “我想试试别的期刊。”如果是钾通道的全套论文,发表起来相对简单,现在只是分子分析的部分,就有些几率性了。当然,CNS这种期刊都是有几率性的,就是几率大小的区别,毕竟是针对全体自然科学的杂志,竞争对手不止是生物学。
  傅老师赞道:“不愧是年轻人,有冲劲有闯劲。”
  “要能发表了才算是有闯劲,否则就是妄自尊大了。”杨锐继续谦虚路线,把身后的学长们看的嫉火中烧,谁不想谦虚啊……
  唐集中等人倒觉得正常,也不逼问,很快将话题继续了下去。
  一餐饭吃到了下午,傅老师开始准备报告会,众人才摸着肚皮出了餐厅。
  杨锐拿了他要演讲的论文,自己坐到小报告厅里看,算是增加一份人气。
  正看的进入状态,一人“咚”的坐在了旁边。
  “咦,海处长?”杨锐眯着眼睛看了一下,认出了国医外贸的海处长。
  “杨锐同学,好久不见啊。”海处长像是特务接头似的,戴着鸭舌帽,头低低的。
  “不是去年才见过吗?”杨锐转瞬笑了起来,道:“还没感谢国医外贸的邀请呢,多谢海处长把我这么一个机会。”
  “你也给了国医外贸机会,你昨天的表现是真抢眼,光明日报都给报道了。这个邀请函给你,是应该的。”
  “还是要多谢。您也看光明日报?”
  “看你说的,我们坐办公室的,每天不就是喝茶看报纸,光明日报怎么能不看。”海处长开着玩笑。
  “哎,光是办个国际会议就够累了,您哪里有喝茶看报纸的时间。”
  “忙也是忙,生物医学方面的新闻,我们还是要学习的。”海处长咳嗽一声,道:“杨锐同学和捷利康的合作,可是把我们都给惊呆了,西捷工厂的产率上升了一倍都不止,你知道吗?”
  “听说了。”杨锐也猜测,这是国医外贸给自己邀请函的主因。
  “太厉害了。”海处长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我们本来计划着,这次会议结束,就和杨锐同学合作,也开两家辅酶Q10的工厂的……”
  “我时间紧张,恐怕没有时间。”杨锐连忙打断他的话,和捷利康合作,双方是平等关系,即使华锐弱势一些,也亏不了多少,和国医外贸合作就难讲了。
  海处长打了个哈哈,道:“我知道,我知道,看了新一期的《光明日报》,我们这边就有了一个新想法。”
  “哦?”
  “你愿不愿意在我们国医外贸的实验室里,挂个名?”
  “挂名?”
  “我们国医外贸在北京有一个实验室,广州也有一个,你随便选一个地方,挂一个名字,就有实验经费拿,你要是愿意用我们的实验室,我们给你安排,你不愿意用,也不影响你平时的研究。当然了,你隔一段时间要以国医外贸的实验室的名义做一两个项目,写一两篇论文。项目和论文产生了经济效益的话,我们给你发奖金,不产生经济效益也没关系。”海处长提出了一个宽松无比的条件。
  不是每次实验都会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实验九成九的是纯亏的,应用型实验赚钱的也不多。换言之,国医外贸是默认允许杨锐用自己的钱,做不赚钱的基础实验的,纯纯的拿钱买名声。
  这种模式,后世其实很常见。比如全国各个高校,到处都有院士实验室,长江学者的实验室,实际上,院士和长江学者多忙啊,一个个身兼数职,哪里有时间管理万里之外的普通高校的实验室,无外乎是挂名而已。
  杨锐要是仅仅研究辅酶Q10,自然没有挂名的资格,现在经过了一场国际会议的镀金,再加上媒体的报道,却是一飞冲天,周身绕着名望光环,国医外贸也从杀猪吃肉的心态,变成了养鸡下蛋的思维。
  毕竟,现在正经能做出一流水平的论文的学者,数量依旧稀少,而且全都集中在清华北大之类的顶级高校,以及中科院这样的顶级研究机构里面,单就生物医药而言,杨锐已经属于浮出水面,有些知名度的选手了。
  有水平,能赚钱,又有名气,这样的杨锐,自然不好逼迫,相反,还有拉拢的价值。
  海处长本人是不怎么懂科研的,但他了解行业,直接给了杨锐专家级的待遇。
  杨锐没有经验,道:“我已经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挂名了。”
  “挂我们的名,挂唐教授的名,都没有关系,互相之间也不影响,发论文的时候,你想写我们国医外贸,你就把工作单位写成国医外贸,你想写唐教授的实验室,你就写唐教授的实验室。不过,你通过国医外贸的实验室申请的项目,就必须写我们国医外贸的名字。”海处长停了一下,伸手比划道:“我保证,每年最少10万块的研究经费。”
  一年10万块的研究经费,在普通重点大学,也是妥妥的教授待遇了。
  这笔钱或许还赶不上杨锐自己的收入,却是让杨锐有了专家的赶脚。
  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实验,与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实验,其爽度差别,就像是别人请吃大餐,和自己花钱吃大餐的差别一样巨大。
  “研究经费,我随便用?”杨锐也被雷锋般的条件所吸引了。
  “随便你怎么用,见单就报销。”海处长肯定了自家的雷锋行为,80年代的研究经费管理松懈,只要申请下来就直接给钱,到时候用发票冲抵即可,发票是餐费汽油费都没人管。
  “只是挂名?”
  “只是挂名。”
  “我得给唐教授说一声。”
  “他肯定劝你同意。”海处长一点都不担心,他给出来的等于是科研界的职业合同,对研究员的好处多多。
  ……
  
432。第432章 一会成名(4)
  
  会议的主题演讲乏善可陈,法国院士的殷切嘱托,落在杨锐耳朵里,多少有些欧洲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现在是欧洲最快乐的时代,福利社会的建设堪称完美,极低的失业率伴随着极高的劳动报酬,战后出生的一代人,以苏联为假想敌和比较对象,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美妙的现实,给了欧洲人只要努力,无论什么都可以做到的暗示人类都登上月球了,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中国人却无法代入他们的幻想。
  80年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努力而坚持,做出的世界级成就却少之又少。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漫长而需要积累的行业,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到天花板的世界,一蹴而就的故事偶尔会有,却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比如说,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杨锐。
  他走出香山饭店的大堂,就被十几名记者给围了起来。
  专业的记者,专业的摄像师,还有扛着录像带摄影机的摄影师。
  真正的大阵仗!
  1984年的中国大陆可没有狗仔队之类的生物,更没有自由媒体,或者待价而沽的独立记者。
  这里的每一杆话筒,每一只照相机,每一台摄像机,都代表着一支国家媒体。
  他们很有素质的将杨锐围在中间,然后将话筒拼命的往杨锐嘴里塞,同时就听如潮的问题涌过来:
  “杨锐,作为北大一年级学生,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是什么感觉?”
  “杨锐,听说你的论文得到了多方赞誉,能给读者们具体说明一下吗?”
  “杨锐,谈谈你做科研的初衷和过程吧。”
  一群群的学者顺着台阶两边流走,好奇又羡慕的扫过被大队记者围住的杨锐。
  如果说,在这次国际会议之前,大家还可以猜度杨锐的水平高低,听过了杨锐的报告,见识过杨锐在问答环节的机敏和严谨以后,就没有人想挑战这样的杨锐了。
  所有人都是笑笑就穿了过去,没人想着去蹭一点点镜头。
  在残酷的科学世界里,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从来都是锋锐的刺刀,除非自己折断,否则只会勇往直前。即使是同样锋利的刺刀,也不一定能阻止对方的冲击,何况是这些中老年学者。
  王永和唐集中出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连成一片的闪光灯。
  不像是前日的年轻记者,今天到场的记者,都属于不用吝啬于胶卷的级别。
  王永感性的叹道:“年轻真是好啊。我第一次去莫斯科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都快要40岁了,想想真是浪费了不少时间,杨锐才20岁左右吧,再过20年,不知道他能走到哪里。”
  “就杨锐的发展来说,不会仅仅是我们这样的。”唐集中不像是王永那样性格和煦,但对杨锐却分外看好,也是两人接触的多了,让他更加的了解杨锐。
  “现在的条件也更好了,你看,还有国外的媒体来拍照,好家伙,真是一鸣惊人了。”王永教授情不自禁地提高了声音。
  杨锐面前,除了十几家中国媒体,渐渐聚集了五六家的国外媒体。
  不过,他们和中国媒体的着眼点是不同的。
  20岁的年纪在国际会议的主会议厅演讲根本算不得新闻,也只有刚刚开放的中国,才将主会议厅演讲当做一回事。在欧美国家,十五六岁的年纪读出PHD的天才都屡见不鲜。
  但是,专业的学术记者,却能够分辨出杨锐的理论的价值。
  就算不是很懂,这些学术记者也习惯了打电话咨询。
  一问之后,却是让他们有捡到宝的感觉。
  首先是杨锐的研究方法具有强大的可行性,虽然还没有证明,但已经可以预料到能够运用在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镁离子通道……任何离子通道的研究当中。
  就科学研究来说,这种研究是最高级的,所谓的指导型研究,能够给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决定性的方向,可以说是研究中的研究。
  影响因子神马的,不就是从参考文献中获得的吗。
  如果是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做出这样的强大论文,科学界或许不会有什么变化,媒体记者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来炒作了。
  然而,杨锐的年纪加上这篇强悍论文,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杨锐,你会如何评价自己?”这是英国记者闯过围堵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同样用英语问话的还有美国记者:“杨锐,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去美国读书?”
  这两个问题问出来,中国记者都不说话了。
  一半是因为听不懂,一半是出于谦让的心态。
  外国同行千里迢迢而来,自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
  杨锐见状,也就先用英语回答老外的问题:“我认为,自己还处于积累和学习的阶段,论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不是目的。”
  言不由衷的用中国人喜欢的调调回答了英国记者的问题以后,杨锐又转向美国人道:“我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因此也就谈不上方向了。出国留学的话,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我至少要到大三阶段,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你不考虑提前毕业吗?以你目前的成绩,是很有机会就读哈佛的。”美国记者突然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