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有一个目标,然后再好好学习,向着目标奋斗,现在33天了,我想和你们分别谈谈。”
  见不是与自己一个人谈,刘珊放松不少,琢磨了一会儿,说道:“我也不知道现在能考哪里?就想考一个尽量好的学校。”
  这个答案,与她曾经的目标已相去甚远。
  曾几何时,刘珊只是想着能考一个大专,今年如果还不行的话,明年就考大中专了。
  可是现在,刘珊悄然调高了自己的预期,只是她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而已。
  杨锐微微点头,道:“我觉得,你可以以重点本科为目标,河东大学,你喜欢吗?”
  “挺好。”刘珊露出一丝笑容,接着就问:“你会考哪里?”
  “我大概会去北京。”杨锐以前都没有仔细的考虑过这个问题,直到景语兰去了京城以后,他才发现,除非自己考去中科大,否则,北京基本就是唯一选择了。
  相比北京,另外两个直辖市的大学竞争力有限。诚然,复旦、上交大、天大和南开大学都是好学校,但无论是名气、师资还是国家拨款,都让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985项目以后,中央一期就给了清华和北大各18亿元,复旦和上交大只各得12亿元,其中半数还是市级拨款。在1998年,6亿元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对于非盈利机构来说,已经不是努把力就能追上去的。
  类似比例的拨款,自80年代以来,不断的拉大着名校之间的差距,杨锐想要好的科研环境和尽可能充沛的实验条件,选择北京是最划算的。
  刘珊用“猜到”了的表情,却道:“为什么你去北京,我就要去平江?”
  “河东大学比较稳妥,北京的重本比河东大学要高20分以上,不是说你考不上,是为了稳妥。河东大学也是非常不错的,毕业分配也容易分配到平江。”在河东省内,河东大学的最低分就是重本线,而北京的重本大学,即使是最冷门的专业,也会超过河东省的重本线二十分以上,这是因为有服从调剂的存在。
  刘珊扁扁嘴道:“我要去北京。”
  杨锐犹豫了一下,道:“以北京的大学为目标当然也可以。”
  “你是不是在想,反正不是正式报志愿,所以随便忽悠我。”忽悠是刘珊从杨锐这里学来的新词。
  杨锐愣了一下,旋即道:“具体报志愿的时候,肯定要根据你的高考成绩来做出微调,你想去北京,目前的成绩够了,但要读北京的重本,还得再努力。”
  接着,杨锐又问:“如果同时能读河东大学,又能读北京的二本大学,你去哪里?”
  “北京!”刘珊毫不犹豫。
  “因为是首都?”杨锐倒是不觉得奇怪,有很多学生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北京面对外地考生的分数才会不断提高。
  刘珊直直的看着杨锐,道:“你都能去北京,我也要去。”
  “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之,也算是个理由吧。”杨锐干笑了两声,又道:“专业呢?想读什么专业?”
  “计算机。”
  杨锐身子一歪:“你想学计算机?为什么?”
  刘珊有些不好意思了:“不是你说的,未来的计算机应用会越来越多,我们学的数学、物理和化学,都会在计算机上使用……”
  “那是你们问计算机有什么用,我才说的。”
  “你说计算机那么有用,那我学计算机不对吗?”
  “学计算机,其实不是学怎么用计算机,他们培养的是造计算机的,修计算机的,还有编计算机软件的……”杨锐看着刘珊,再道:“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还要几年时间,现在学计算机,唔……收入倒是会不错,虽然女孩子会累一点,但好像也不错。”
  照杨锐的想法,现在的计算机难用的要死,简直是碰都不想碰一下。可要是从结果论的话,83年考计算机系,87年毕业出来,不要太抢手。在中关村里一个初中生都能月入上千元的年代里,正经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拿到万元工资的都不在少数,规规矩矩的打工两三年,就能攒出第一桶金的职业,什么时候都是稀罕的。
  杨锐不反对了,刘珊反而觉得不自在,问:“你觉得什么专业更好?”
  “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杨锐沉思了一下,认真道:“计算机行业是个男性行业,女人要出头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就中国目前的现状,任何一个行业,女人要想做到金字塔尖都不容易,所以这么说来,学计算机是个不错的主意,我是没料到你会选这个。”
  “如果让你选的话,你会选哪个?”
  杨锐想了想,道:“经济系吧。”
  “经济?”刘珊咀嚼了一下这个词,问:“为什么?”
  “因为就理工科而言,经济系录取的人数最多,如果再选择服从调配的话,经济系是最容易读好学校,同时又专业不错的院系。”杨锐顿了一下,问:“服从专业调剂和服从学校调剂两者的区别,你知道吧?”
  “知道。服从专业调剂是允许招生办在考生分数不够的时候,给考生换同校的非报考专业,服从学校调剂,是可以换学校。”
  “如果想考一个好学校,又不是特别在意专业,理工科的学生报经济系是比较中庸的选择。当然,经济系的出路没有计算机系那么明确,但就现在来说,读任何一个专业都不错。”
  “这是你的报考的策略?”刘珊眼神古怪的打量着杨锐。
  杨锐被看的不自在的的说“是”。
  刘珊摇头:“最好的策略,还是考更高分才对吧。”
  杨锐哑然,本能的想要反驳,又放弃了,道:“算了,你如果能考更高分,当然更好。”
  对这么一个要强的女孩子,他觉得还是等高考结束以后,再仔细谈话比较好。
  刘珊少有的辩驳了杨锐,像是得胜的将军似的,昂首挺胸的回到教室,然后勾勾小拇指,叫道:“小黄,去外面听杨锐讲话。”
  黄仁条件反射的放下笔,出了教室门,才喊道:“我什么时候变成小黄了?”
  教室里一阵欢快的狗叫声,狐狸进村了似的。
  ……
  
227。第227章 平衡志愿
  
  听说杨锐要去北京,想去北京的锐学组成员骤增。
  大家都是年轻人,又以锐学组的名义聚在了一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快乐又令人羡慕的生活,以小圈子为基础的对外冲突,也增加了锐学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在这个动辄需要坐火车三四天的时代,成员们显然倾向于聚在一起。
  当然,北京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去这里上学总是不错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北京的各大高校在河东省的录取名额有限,分数较高。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北京大学都在河东省录取学生,其次,即使是在河东省录取学生的北京诸大学,名额也相对有限,大部分学校的录取人数在30人以下,分摊到文理科和各个专业以后,每个专业仅仅一两个人。
  这是报考北京各大学,也是报考外地大学最主要的麻烦风险。
  因为录取人数太少,往届的录取分数线只能作为参考,最终决定能不能录取的,还是其他的报考人。
  如果报考的人太多,录取分数毫无疑问会飙到天际去,相反,如果报考的人极少,乃至于只有一个,那报考人只要超过了一本或二本的限制线,就必然会被录取,此人的分数高低,也就变成了本年度的录取分数,属于爆冷的性质。
  在这一点上,公务员考试比高考报志愿来的更直接也更清晰,而两者的性质却是相同的。公务员考试会提前公布报考的人数,以及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报考所带来的波动。
  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当录取比例低到几十乃至数百比一的时候,解决爆冷的问题容易,解决过热的问题就难了。
  杨锐将实验室交给魏振学和姚悦管理,抽出时间来,一个个的记录鸿睿班学生的志愿。
  60多人混在一起,报考北京的就有40多人,重复报考到同一个学校的,竟而有12人之多。
  尽管已在预料之中,杨锐还是略显挠头。
  校内平衡志愿是学校经常做的事,尤其是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最麻烦也必须做的事,便是平衡志愿。
  平衡志愿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学校的录取名额有限,同一个学校的人报的多了,都会有人必然被刷掉,更别说一个省的若干中学。
  鸿睿班现在报考最多的是北京商学院,共有6人报考。这所大学,既不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不是名牌院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同时选择,一方面是它的分数在二本中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它直属国内贸易部的身份。
  这年月,学生的工作都是依靠学校来分配的,而学校得到的名额与它的身份息息相关。
  北京商学院是国内贸易部下属的唯一一所大学,分配到商业系统中的机会便要多一些,而且,因为是北京的本科大学生,商学院的学生往往能够进入市级以上的商业机构,在这个年代,此类工作的待遇和福利都是相当诱人的。
  另一方面,对北京本地的学生来说,国内贸易部却不是很有吸引力的部委,因为北京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京,而国内贸易部的分配往往是在外地,即使是省会城市,也会觉得吃亏。
  北京商学院自己也了解这种意向,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也有意识的倾向外地学生,使得河东省的录取名额相对其他学校,有数倍的提高。
  当然,数倍的提高,也不过是80多个名额,落在理工科,仅仅是40余个,每个专业仍然只有三四个。
  鸿睿班报考北京商学院的6个人,有两个人报在了同一个专业,另外四人也不能说是安全。
  从这次报名上,杨锐嗅到了危险。
  虽然不是正式的报考志愿,学生们的选择面也相对狭窄,但众人要是一窝蜂的奔向北京,撞车的几率仍然是不小的。
  “要谈话喽。”杨锐合上册子,自言自语的念了一句。
  实验室里正在埋头苦干的姚悦听到了声音,抬头问:“要帮忙吗?”
  “不用,这次是为了学校的事。”
  “什么事?”姚悦秉承着大学生的好奇。
  “总之,不是我愿意做的事。”杨锐出了实验室,在冷风里吹了一会,直抵校长室,找到赵丹年,道:“校长,必须得您出面了。”
  “你又想出新招了?”赵丹年的气色不错,头发都变黑了似的。
  杨锐将报考志愿的事说了,又道:“平衡志愿的工作,我觉得非校长您不可了。”
  赵丹年听的胡子一跳一跳的,等杨锐说完了,不爽的道:“报考志愿,不是高考结束以后的事吗?”
  “学生们是考后报,咱们得考前就帮他们考虑好不是?”杨锐一副老师的做派:“另外,我想把咱们同学选择的志愿,和省里其他学校讨论一下,等高考结束了,这就不方便了。”
  除了校内平衡志愿,校外平衡志愿也是存在的,不过,这也就是仅止80年代的好事了。
  这年月,能够有大量学生考得上大学的中学,屈指可数。就河东省来说,平江市一中,二中和三中,再加几所企业中学,就是所有能有双位数大学生的中学了。
  至于地区,通常只有一中或二中才能列在表里。
  县镇就更少了,除了少数一两个高考强县,普通的县一中,都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