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主食啊。”杨锐点了点盘子里的五花肉,看它们有点卷曲了,立刻捡出来,一块放到自己碗里,一块放到姚悦碗里,放下公筷,将碗里的肉在调料里痛快的一卷,大口嚼了起来。
  姚悦唾液拼命的分泌,还是忍住了,说:“不行,你一个人吃吧。”
  “别客气了,我准备了两盘呢,本来准备中午吃一顿,晚上吃一顿的。找点材料不容易,就是一顿太麻烦了。”
  “那也不好。”
  “客气什么,你负责烤肉好了,我顺便还能写点东西。”杨锐不由分说,将公筷塞给了姚悦,又给她说了注意的几个要点,就拿起笔来,一边琢磨语言,一边等着投食了。
  姚悦学着杨锐的样子,将两块五花肉夹到锅里,几秒钟后,立刻有浓郁的脂香飘散出来。
  杨锐抽动两下鼻子,赞道:“我就知道散养的猪肉烤五花肉好吃。可惜没有辣白菜,也买不到好牛肉,咱们国内肉牛太少了,耕牛没法烤,肉老的很。”
  姚悦完全听不到杨锐在说什么,除了办酒席,她还没见过有人把肉当饭吃呢。
  就是办酒席,也没有哪家能让人吃肉吃到饱,现在的人,都是能独立完成三斤肘子任务的牛人。
  等姚悦又烤了一轮,杨锐再次劝说,姚悦终于给自己的碗里加上了调料,将一块寸许的五花肉放入其中,轻轻的拌了拌,塞入口中。
  焦黄的脂肪用两百多种化合物,瞬间收买了她的味蕾。
  ……
  
149。第149章 寒假作业
  
  姚悦矜持的吃了几块烤肉就不肯再吃,在食物短缺的年月,普通人都不会敞开肚皮吃别人的东西。
  杨锐却不在乎,笑道:“你放心吃吧,就当是英国人请客好了。”
  姚悦不解,问:“为什么是英国人请客?”
  “因为用了我的技术,英国人给了我一笔款子,西堡肉联厂也因此经常要我的技术支持,所以,猪肉不用票,管够的,等于是英国人请的客。”杨锐说着80年代式的大话。
  姚悦听的两眼冒星星,问:“卖技术能卖这么多?”
  “当然,技术是最有价值的。尤其是现在的生物行业,资本和人力,都是没法和技术相提并论的。”杨锐对此极其自信。生物行业是未来数十年最需要技术的行业,胜过网络。因为它对资本的依赖不需要全部来自资本家,对人力的需求更少。
  姚悦的眼神更亮了,再被杨锐一劝,再没那么多顾忌,开开心心的吃起了五花肉,还特意问道:“为什么要叫韩式五花肉?”
  “大概是从韩国传过来的吧。”杨锐摸摸脑袋,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姚悦略显疑惑,转瞬道:“就是南朝鲜了?”
  “对,是南朝鲜。”
  “南朝鲜人是这样吃肉的?”姚悦对此的疑惑甚至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在国内人想来,外国固然是富裕的很,但做中国小弟的北朝鲜和南朝鲜,自然应该是精穷精穷的。
  其实也没什么错。韩国崛起正是80年代开始的,杨锐想了想,笑道:“估计南朝鲜人也是把这个当美餐。”
  “确实是挺好吃的。”姚悦说话间,还伸红色小舌舔了舔嘴唇。
  杨锐看的呆了一下,才暗自叹了口气:没有网络没有电脑,连录像带都没有的年月,不好熬啊。
  满满的两盘肉吃完,姚悦主动帮忙收拾东西杨锐乐得轻松,继续坐在炉子边上改他的论文,一会儿更是吩咐道:“洗两个土豆吧,放到烤箱里,正好下午吃。”
  姚悦立刻乖巧的去洗土豆了。
  “给我续杯茶。”杨锐用的更是顺手,他在锐学组内本来就是半个老师的待遇,早就习惯伸手了。
  姚悦亦是甘之若饴,一篇论文的发表,带给她的冲击力远远没有结束,给杨锐服务,反而让她觉得有所回报。
  更何况,杨锐工作的时候,帅气逼人,姚悦不自觉的就被支使了起来。
  杨锐自己,很快也进入了写作状态。
  他做实验做的极快,有脑海中的资源参考,撰写论文更不算什么。唯一麻烦的是要将一些参考资料改过来,并且增添新的参考资料。
  论文不是学术文章,需要前人的研究支持,否则,要说明一个论点全得自己证明,工作量是无穷无尽的。
  杨锐提前了几年将高纯度茄尼醇的提取给弄了出来,现在没有发表的论文,就全部得从参考资料中去掉,并重新填充新的论文做参考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少不得还要将没人研究,而又必不可少的前置实验给做了。
  不用说,这些前置实验,又得写成论文。
  在实际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可用的情况下,杨锐自然是忙的飞起。
  事实上,像他这种研究方式,本来都应该是团队行为的。就像是中国60年代搞人工胰岛素一样,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碰到一个研究点,就派专人研究,最终得到人工胰岛素的时候,中国光是世界级的论文就发表了20多篇。
  从大的方面来说,原子弹的研发也是一种思路,在确定了最终目标的前提下,中间过程全部由海量的团队来填充。
  杨锐的团队不好用,就全得自己来填了。好在他以前看过够多的文献,对辅酶Q10的一系列研究进展都有深入了解,方能勉强坚持下来。
  不过,在杨锐看来慢的不行的进度,落在姚悦眼中简直如神迹一般。她在实验室帮忙,见过好几位老师写论文,其过程之缓慢,简直像是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的。
  杨锐写文章就不一样了,除了少数时候要想一想,大部分时间写起来都是大段大段的,如同在抄书似的。
  姚悦看的发呆,也不知道是在看杨锐写论文,还是在看杨锐。
  到了两颗土豆烤好,姚悦手忙脚乱的从烤箱里将他们取出来,刚放到碟子上,就听杨锐又道:“写字台上有信封,给我拿一个过来。”
  “给你。”姚悦动作麻利的如同久经训练的助理。
  杨锐将厚厚的一叠信纸扫了遍,叠好塞进了信封,接着在上面用英文和中文写邮寄地址。
  “你写完了?”姚悦恨不得把信封里的东西拿出来再看一遍。
  杨锐揉着脖子:“这篇是完成了,没完成的还多呢。”
  “你要写几篇论文?”
  “很难说,我也不想写这么多篇的,写着写着就写多了。”杨锐叹口气,将信封封好,道:“放到写字台有锁的抽屉里,要是在上面挂着呢。”
  姚悦依言走到写字台前,拉开一看,一模一样的信封还有两个。
  “你已经写好了两篇论文?”
  “这周剩下的,等弄完了就寄出去。”杨锐累的哼哼,又道:“你有时间就开始看文献吧,清单都列在纸上了。”
  “在哪里看?”
  “我订了些,图书馆有些,煤科院也有点,再就是河东大学,再找不到的话,就去北*京了。”能订购外国期刊的单位很少,一个省就那么几个,要找全所有的期刊是不可能的,大致的找一些就得跑断腿。
  杨锐决定将这份工作交给姚悦。
  第二天,姚悦就开始在鸿睿班的教室翻阅杨锐买来的期刊。
  她和复读班的学生年龄差不多,读了两年大学以后,气质却有相当的增涨,加上脸蛋漂亮,衣着得体,顿时吸引了无数学生的眼球。
  即使是女生,也会不时的好奇看看教室后的姚悦。
  “今天的卷子,全部发下去吧。”杨锐的到来,立刻让所有学生都没了看热闹的心情。
  他们自己就是热闹。
  说明了试卷上的一些印刷问题,杨锐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一阵苦笑,掏出文具,开始拼命。
  鸿睿班每天的题量都是极大的,一天不完成,第二天想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锐拿出实验记录,继续写他的论文。
  将智力工作变成体力工作,也算是杨锐的独创了。
  那些需要大量处理的数字和图表,是最麻烦的地方,也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而本该最需要智力的分析和结论,却变成了最简单的部分。
  无论是文字性的表述还是公式数字,作为结果,基本都是能照抄的,过程就不同了。
  这让杨锐有种做寒假作业的感觉。
  要是能直接抄答案就好了。
  杨锐不止一次这样想。
  
150。第150章 审稿人
  
  姚悦将杨锐搜集来的外国期刊都看了个大致,又对比杨锐列的清单,将涉及到相关技术的文章摘出来,仔细对比以后,写成条陈,注明在纸上。
  这样杨锐再核对参考文献的时候,就能减少工作量,只看被挑选出来的部分。
  期刊是从捷利康的香港公司寄来的。他们还负责转送来自总公司的信件,除此以外,不定期有来自美国的技术札记(TN),可以用于检索最新的技术工艺,免得专利和技术撞车。
  姚悦学习的很努力,但也有看不懂又啃不动的文章,这时候,她就会标注出来给杨锐。
  杨锐的英语水平其实也一般,但他看的外国文献实在不少,读研的头一年多时间,他在实验室的工作就是姚悦目前的工作。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一天能读十几二十篇小论文,训练的相当充足。
  两个人合力,一个星期就将积累的参考文献填的差不多了。实在找不到记忆中的参考文献的,杨锐就摘出来尝试走别的路子,或者以猜测的语气行文,若是还不合适,才自己撰写。
  实际上,植物提取法和半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10的技术,也就是未来两三年的技术,该有的参考文献都差不多有了,需要杨锐补充的,也就是寥寥几篇罢了。
  姚悦做的很开心,因为杨锐已经在两篇论文上,给了她第二作者的署名。
  她却不知道,自己已然在杨锐的剥削下,将一个以辅酶Q10的生产工艺为核心的大网,缓缓张开。
  周六。
  田世昌使劲的蹬着自行车,抢在天黑下来,带着两个脑袋大的包裹来到西堡中学。
  他是来参加本周的锐学组聚会的。
  校园内安静的像是鬼片里造气氛的时间段,只有几个教室的灯还亮着,其中一间是鸿睿班的教室,另有几间是给高二和回炉班的学生们用的。
  鸿睿班的教室里满满的是人,还有老师坐在教室里,随时等人来问问题。其他几个班虽然也有老师随堂,留下的学生却不多。
  几个月前,锐学组刚刚赚来钱给学校交电费的时候,每个班的学生都恨不得整夜整夜的呆在教室里,似乎灯光下的每分钟都是赚到的。
  然而,少年的热情来的快也去的快,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今天少来一个小时,明天休息一晚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
  到现在,还能维持一半左右的人数,已经说明渴望大学的学生们的自制力很强了。
  鸿睿班自然不会全凭自制力,他们有老师的监督,还有互相之间的督促,而在课表排列时,晚上自习时间也从来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田世昌见时间还早,将自行车停好,就去小食堂里帮忙。
  杨锐每周都会召开锐学组的集会,通常是茶座沙龙的形式,一群人坐着聊聊天,讨论一些最近的课程,并决定接下来的福利待遇。偶尔,当锐学组有较多结余的时候,杨锐也会组织一场冷餐会将钱花掉,同时提升锐学组的品质和凝聚力。
  如今能够提供的食物并不多,背靠西堡肉联厂,冷餐会所能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