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秦的富庶和繁华,让莫乎尔仿佛看到了天堂。
九原军和朱雀军强大的战力更是早在莫乎尔没有到咸阳之前就已经在九原城外见识过了。青龙军、白虎军、玄武军虽然都只看到了不过千余人。
但是以小及大,千余人就如此,那么四大各有十万人的军团齐聚试问这天下还有何人能挡?这还不要说还有皇帝用来作为御林军存在的二十万虎贲军。
能够成为御林军,自然不可能会比九原军以及四大军团差,只会比这四大军团更强才对。
所有的阴谋阳谋以及对话的资本都是建立在自己有点资本的基础上的。但是当双方实力的差距已经大到让人生出绝望的时候,那么一切的阴谋阳谋都会再可能起上任何作用,臣服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
这种法则对崇尚强者的草原民族更为适用。
听到莫乎尔的话,包括大长老等一干东胡一族的长老们尽皆都是怔怔的看着莫乎尔。就如同他们到今天才第一次见到莫乎尔一般。
因为,这些长老们因为年龄的问题,在莫乎尔咸阳之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跟随。此刻听到莫乎尔的话,自然震撼莫名。
能让极有谋略和主见的莫乎尔心甘情愿的搭上数十万东胡族人的姓命,只为换来皇帝的一个知晓。这代价已经不是大,而是疯狂了。
“大长老的孙子以及各位长老都有后辈在去往咸阳皇家学院学习的族人之列吧?”莫乎尔笑笑,似乎不想再继续先前的话题,转而问起了其他。
“是的!”
一众长老齐齐应道。
胡亥给东胡一族进入皇家学院的名额是五百人。如此稀少的名额在这个时候自然还轮不到那些普通的东胡族人家中的子弟,有资格去的尽皆都是东胡一族的贵族子弟。
这其中就有莫乎尔的两个儿子。
“等他们回来,大长老就会知道为什么莫乎尔会如此了!”
莫乎尔说完这句话,就闭口不再言语,静静的看着远处草原上已经濒临溃败边缘的东胡骑兵。
在他身后,东胡营地中一直回荡的苍茫号角声,此刻终于变得急促和高亢。
在大地的震颤中,如雷的马蹄轰鸣声铺天盖地的传来。显然,东胡营地中所有能够上马的男人已经都召集完毕。
很快近三四万人的东胡男人组成的骑兵大队呐喊着在莫乎尔的带领下朝着正在垩战的战场上狂奔而去。
原本已经濒临溃败边缘的东胡骑兵听到身后的马蹄轰鸣声,无不士气大涨,止住颓势,开始疯狂的朝着匈奴骑兵反扑而去。
而原本只是因为看到胜利在望而强撑着一口气冲杀的匈奴骑兵看到东胡人竟然还有援兵前来,士气正在如积雪般消散。
莫乎尔等人还没有到,仅剩的数万东胡骑兵已经止住了溃败之势,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在疯狂反扑,而匈奴骑兵则是被逼得步步后退。
“呜呜呜!”
急促的号角声从匈奴冒顿大营处传来。
收到讯号的匈奴骑兵纷纷策马退后,摆脱对阵的东胡骑兵后,飞快的朝着匈奴大营的方向奔去。
显然战场上形势的变化已经被处身在战场之后的冒顿得知,所以在看到东胡有援兵上来之后,冒顿马上就吹响了撤兵的号角。
匈奴骑兵后撤,包括莫乎尔在内的所有东胡部族的长老们心中都情不自禁的长舒一口气。
虽然莫乎尔已经做好了将这三十万东胡部族尽皆同匈奴人拼光的准备,但是他也知道那也仅仅只是那样说而已。因为这十余万的东胡男人拼光了,也就意味着这三十余万的东胡部族已经全军覆没了。
毕竟,茫茫大草原上,没有男人的保护,仅剩妇孺的东胡族人,只能是匈奴一族眼中待宰的羔羊罢了。
太阳逐渐西移,将余晖洒落整个草原。
浓郁至极的血腥气息在充斥着草原上原本清新的空气,成堆的人体和马尸将方圆十余里的草原完全覆盖,汩汩的血水汇聚在一起成小溪,潺潺流淌。
随着天色渐暗,此起彼伏的狼嚎声开始在广袤的草原上响起。
那是顺着血腥味一路追寻而来的大批狼群兴奋的嚎叫。
大片的火把燃起,双方默契的同时派人进入刚刚激战的战场内,清理属于本族的勇士遗骸,然后堆积起来火化。
如果任凭这些尸体露天放置的话,那么怕是要将方圆数百里的狼群都要吸引过来了。有了这些尸体充饥,草原内上的狼群数量怕是又要翻上几倍。
狼,无论是对匈奴人还是东胡人而言,都是一种不太友好的生物。虽然他们崇拜它。铺天盖地的狼群,更是草原游牧民族最大的敌人。
一场大战下来,东胡一族参战的十万青壮折损三万余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不过好在匈奴人也不会太好过。尤其是最后在莫乎尔领着所为的援兵驰援时东胡骑兵最后疯狂反扑那一阵,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几乎将两方的伤亡无限的拉平。
苍凉的胡笛声飘荡在幽暗的夜空中,如泣似诉。那是东胡妇人们在祭典自己家中阵亡的男人们,一堆堆的大火在大草原狼居胥山附近燃起,那是东胡人在火化阵亡的族中勇士。
狼居胥山北方的草原上,匈奴人营地中,同样燃起了冲天的火焰。
这场将要流尽东胡部族最核心族人以及匈奴人鲜血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驰援
发生在狼居胥山平夷郡东胡人同匈奴人之间的厮杀,在两天后就已经摆在了胡亥的铜案之上。这是由龙卫府的细作从狼居胥山传回来的。
当然,即便是龙卫府细作想要在狼居胥山同咸阳联系,也只能是先传信到九原要塞,然后由九原要塞的龙卫府中人再转送咸阳。
随着胡亥下令对龙卫府和黑冰台进行彻查,两府中都有大量不合格的细作被清除出两府序列,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死人。毕竟,保守秘密最好的办法只有死人。
彻查的结果就是,龙卫府原本密布在各郡各县的分部尽皆被裁撤或者转移到黑冰台名下,龙卫府算是彻底的在大秦各地销声匿迹。
至于龙卫府是真的销声匿迹还是从明里转到暗处,恐怕只有龙卫府内部中人和直接掌控龙卫府的皇帝陛下才知晓了。
黑冰台则是在龙卫府的帮助下,一下将触角密布到大秦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郡县之中,实力大增。
龙卫府和黑冰台发生的变化基本上都是按照胡亥的意思在进行。虽然如今嬴一还兼着龙卫府和黑冰台的统领之位,但是胡亥已经在着手挑选黑冰台统领的人选了。
开始命嬴一同时统领龙卫府和黑冰台两府不仅是因为本身龙卫府和黑冰台就是一家,胡亥更多的是考虑整合两府的力量更好的把握当时混乱的大秦全国各地纷纷乱乱的信息。
如今天下已经大定,龙卫府和黑冰台的职能必须明确,统领也不可能将还是由一人来担当了。龙卫府和黑冰台加起来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胡亥心中很清楚。虽然还达不到能够直接让大秦覆灭的程度,但是让大秦全国大乱还是能够很轻易的做到的。
剥离出黑冰台后,龙卫府和黑冰台将互不统属。黑冰台是摆在明面上的,而龙卫府却是隐藏在暗处的。
虽然胡亥已经下令地方公文包括重要的军情信报都不再通过龙卫府或者黑冰台的渠道进行传递,但是对如外地入侵这样的大事,龙卫府自然会优先使用资源向咸阳示警。这也是胡亥的要求。只是这个要求只有龙卫府和黑冰台的各个统领知道罢了。
冒顿肯定会领兵来夺取狼居胥山,胡亥早就知道。胡忠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东胡骑兵损失惨重,但是想来冒顿的匈奴骑兵损失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何况虽然不可能给每一个东胡骑兵都配上马鞍和马镫,但是尚坊却是专门给胡忠运去了足足够二十万匹战马使用的马蹄铁,这其中还有一万具全套的马鞍和马镫。更不要说全部的大秦制式马铠和兵械了。除了没有给东胡人装备新式秦弩和大型连射弩机外,基本上能够给他们装备的都装备了。
当然,这些装备虽然也是大秦制式的装备,但是质量上自然不能同五大军团和已经完成换装的九原军和陇西军相媲美。
之所以会给东胡人装上马蹄铁以及一万具马鞍和马镫,一来是胡亥不想把对东胡人的防备做的太明显,二来在九原之战和王乾领着八万朱雀军偷袭狼居胥山的时候,虽然做了些保密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些东西被冒顿得知。
如果冒顿下大气力砸锅卖铁的给匈奴骑兵都装备上马鞍和马镫,马蹄铁王乾和蒙恬当初都很注意,死去的战马马蹄上的马蹄铁都会被撬下来带走。相对于不易被发现的马蹄铁,突出在马背上的马鞍和马镫就要好仿制的多了。
即便匈奴骑兵只装备马鞍和马镫,东胡骑兵如果没有大秦的支持,怕是也会不堪一击。不过有了马蹄铁、没有马鞍马镫的东胡骑兵,碰上有马鞍马镫却没有马蹄铁的匈奴骑兵,虽然有差距,但是这差距却是已经可以用大秦制式的马铠和兵械来相抵了。
想来胡忠如果不傻,这一路朝着狼居胥山行去,也会命东胡人自己打造马鞍马镫才是。毕竟马鞍和马镫需要的只是木头和皮革,不似马蹄铁需要的是精铁,铁制品对草原民族来说却是比最为稀缺的东西了。
胡亥默默将手中的信报放下,派不派援兵已经根本不用头疼。因为蒙豪的那五万九原军本身就是为了支援胡忠而派出去的,不然不可能在九原要塞只留下不到三万人的守军。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让蒙豪去驰援胡忠。信报中没有提及胡忠已经向九原派出了信使求援,细作不可能忘记这么关键的东西,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胡忠没有求援。
是胡忠认为东胡人能够挡住冒顿呢,还是因为他看出了自己分割东胡族人然后将他派到狼居胥山的原因才这样做的呢?
胡亥沉默半响,眉头一挑!
“冰儿!传信给蒙豪,命他即刻北上驰援胡忠。”
从八月就离开九原要塞开始朝着狼居胥山扫荡的由蒙豪统领的五万九原军,如今距离狼居胥山的距离只有三百余里。这个距离大军只需要最多五天就能够赶到,。
五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匈奴人的血流的差不多了。
希望胡忠能够坚持到那一天。
……从嬴腾亲自开口说出皇帝想要纳苏由为妃的第二天,范见就已经将苏由的八字和婚书送到了苏府,同时取回了当初范府下给苏府的聘书。
与此同时,苏沫也在范见将苏由的聘书取回去一个时辰后,将当初范府送给苏府的聘礼全部打包送还到范府之中。
聘书取回,虽然没有休书,但是苏由已经不再是范府的媳妇了。如果是普通人家,其实这些根本都不需要,只需要范府送来一张休书就够了。大秦许多制度大多都沿袭周制,婚配自然同样如此。
但是,首先苏由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其次苏由再嫁的将会是大秦皇帝。试问,大秦皇帝怎么可能娶一个二婚的女子?更何况这个女子还有了一双儿女?
没有休书,取回聘书,也就意味着苏由从来没有嫁人。虽然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方法,但是除关中外,天下又有多少人知道?更何况苏由进宫为妃,又有几人还敢多嘴?
(未完待续)
四十九章 群臣抵京
一切障碍都已经没有,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在普通百姓中基本上没有任何听闻,但是咸阳地面上的那些世家贵族们哪一个不是耳聪目灵之辈?
在苏府和范府互相送回聘书聘礼之后不久,苏由即将进宫成为皇帝宠妃的事情已经传遍咸阳所有的世家贵族。
幸灾乐祸者有之,同仇敌忾者有之,摇头叹息者有之。但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