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不知道,碰到什么就帮大家什么把,只要我所知道的,我只是想帮助大家度过难关,”张金亮一边喝粥一边说,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粥,他的确有点不习惯了,家里只有一个熬粥用的沙锅,想蒸馒头是不可能的了,炕个烧饼把,有时间试试,张金亮心里边想,边笑着,他仿佛已经闻到了烧饼的清香,
现在白天张金亮轻松多了,不过他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的活计,对村子的田地进行测高,然后求出最合理的水渠线路,和最佳的水坝高度,以及给以后开设铁厂留出足够的地方,并且还要考虑动力水渠的坡度位置等等,不过想做这些,他得有测量工具,铅垂,三脚架,三角板,水平尺,还有标尺杆,小二现在已经完全是他的助手,边帮他记工,边识字,边学习算术,测量,看的别的小孩眼馋,好几个10多岁的小孩,开始围者张金亮转圈,在经过和村子里协商后,张金亮又找了3个小孩帮忙,一个是木匠老刘家的儿子刘狗蛋,一个是铁匠王三家的小三,因为着几天张金亮改进了采石方法,钢钎的损坏数量可是少了不少,老两口在家已经能忙的开,就把儿子撵过来学东西,另外一个是一个石匠陈铁林的儿子,陈涛,
张金亮为了制作工具可是没有少花心思,三脚架,三角板,标尺杆都好说,狗蛋他家有现成的木料,再他和小三的帮助下狗蛋手工制作了这些东西并都用石头打磨平整,现在这种条件,也只有硬木的综合性能最好,铁加工太难了。张金亮还在空余时间帮助狗蛋作了一个刨子,解决了狗蛋为木材抛光的问题,再此之前抛光可都是狗蛋拿着他那把斧子刮的,慢的不行,稍不小心,就可能弄弯。
铅垂本来想用铁做,可是做了几个,张金亮都不满意,想用木头,狗蛋又忙的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陈涛用石头给他磨了一个,但是在水平尺上把张金亮难为住了,他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来用什么做,没办法,也只好让狗蛋用他家的硬木作了一根1米多长的木条,上面刻槽打磨光滑,上油加水充当水平尺。
张金亮找了几把村里使用的尺子,看了后直摇头,几个尺子长短竟然都不太一样,长度竟然从能错2CM上下,还分前尺,后尺,等等好几种叫法,狗蛋给张金亮解释的时候把张金亮弄的头大,张金亮感觉以后使用这个尺度不是很方便,尤其他很多时候都需要把老尺度换算成为公尺的时候,为了便于自己使用,他把一尺定为大约30CM左右,虽然他没有尺子不过他的狗腿可是有长度的,狗腿各个部位尺寸他还都记得很清楚,他直接用狗腿作为参照就让狗蛋做出了一个硬木标准尺,并再上面详细分画了刻度,把刻度精确到了0。005尺(1。5mm)上,作分划刻度实际上很简单,不过就是用铁做了大中小三个圆规而已。只要确定两点,并用直线连接,他就能把这两点之间的线段,几乎无限制的分划下去。
作好标准尺以后,用麻线作出了一个长度为20丈(200尺,约60米)的量地尺,虽然麻线伸缩量比较大,但是总比没有强。
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准备了6天,不过在着6天里面天公作美,还下了一场小雨,部分缓解了旱情,抽机会张金亮还给长了一尺多高的玉米揽了一下大粪,出苗时候他不在家,那一遍粪他已经耽误了,不过由于他的底肥上的足,到也没有什么问题。
在开始测量的时候又出了问题,由于村子和大坝之间还有部分丛林和山地,无法直接测量村子的高程,再说,那距离也忒远了点,张金亮只能先大致选定了几个路线来进行测量,计算,而后在测量点上竖上木牌标上高度,他选择的高度基点是村外河边的一棵大数,把大树旁边用石头垒筑了一个标准基点,这个标准基点的高度为0,高于这个高度的就是正高度,低于这个高度的就是负高度,连张金亮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他用石块匆匆垒筑的基点,成为以后好多年的大地测量基点,直到海平面高度出现,但是仍旧没有完全代替张氏高程。
确定了高程基点,张金亮还要设定的是水渠的落差,他把落差定为0。1%,根据这个才能大致判断水渠的走向和路线,而前些天村民自己修的水渠,在张金亮测量后,感觉落差太大了,其实按照现有的高度,那水坝的现在水位已经超过了全村所有可耕地的高度,不过要修水渠的话,先的找出最合适的路线,测量路线的长度以后他才能确定大坝的实际高程,不过最令张金亮兴奋的是,他在测量过程中,竟然发现了耐火黏土,虽然只是软质的,但是用做木炭高炉足够了,要真是硬质的耐火黏土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理呢,他以前也只是在家里看到村里面的耐火砖厂使用硬质耐火黏土和软质耐火黏土配合烧制耐火砖,只是认识耐火黏土矿而已,并不知道详细的耐火材料处理过程,用软质耐火黏土烧制耐火砖,问题还是不算太大,张金亮估计应该和烧制普通砖差不多。
当张金亮在晚上大家一块开会时公布测量结果的时候,会场整个沸腾了,毕竟他们干的活,即将见到成果,连续的干旱,和缓慢的工程进度,已经严重打击了村民的信心,虽然人们这些天还继续在工地上工作,不过村民的怨气越来越大,虽然并没有象某些人说的那样退出劳动,可是要是在没有什么希望的话,说不定会出什么事情,而现在,张金亮公布的测量结果给全村带来了希望。村民的积极性再次高涨,连干旱对今年收秋造成的影响,大多数人已经不在考虑,他们正憧憬着明年,后年,甚至更远的将来,人不都是为了希望而活着么?
张金亮考虑的不止这些,他建议大坝继续向上修,尽量满足整个冲积平原的灌溉要求,这样以后村里面的人就可以在开点荒多种点地了,而现在,村民的地主要是在河边,为了保证的就是挑水浇地方便,反正早期村民打的坝基足够厚实了,张金亮实际看的结果是,这个大坝在望上修上个2丈(6米)总高度达到3丈(9米),强度也足够能够支撑,经过这么多天的努力,和改进工作效率,大坝的高度已经达到了一丈,并且新的流水口已经留出,已经开始堵以前的哪个口子了,今年的干旱,到是帮了村民修水坝的忙,水的流量一直不是很大,外加上大坝的升高蓄水,5丈多长的流水口里面的水位,一直没有超过一尺,外加上两边都是石山,大坝就是在往上修个两三丈,坝体的横向宽度增加的也不是太多,并且越望上坝体的纵向宽度越小,工作量也就越小,不过要在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就的考虑地质状况了,这些张金亮也不懂,也不敢那么做。
第二卷新的开始 第八节:画饼
更新时间:2009…1…7 1:47:20 本章字数:3180
在农历7月底,张金亮终于完成了水渠的测量工作,妇女们努力在家挑水浇地,还是缓解了部分旱情,不过有张金亮给大家描绘出美好的前景,村民的工作热情一直都没有丝毫减少,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着,有了这个希望,他们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怕,好多村民都在憧憬着自己拥有30~40亩水浇地的美好前景,毕竟现在他们平均也就是有个20多亩旱地,还只能挑水浇,或者靠天收,就算年景好每亩的年产,不过可怜的4斛上下的产量,每年这些地仅仅顾住温饱,还需要打猎来补充家里面的食物来源和补贴家用,碰到象今年这样的干旱,少不了要死人,不过要是大家都能有干旱也无忧的水浇地,那可是每亩保证能收6斛粮食啊,
听到会议上面人们议论,张金亮悄悄问王二“叔,1斛有多少斤粮食?”张金亮不明白斛的含义,但是这里用的斤他大概还是知道的,他曾用村里的杆秤称过自己的那把狗腿,经过换算他知道,村里用的斤大约合到220克上下,但是斛是什么他彻底是不知道了。
“多少斤?我也不知道,大家都用斛来称量粮食。没有论斤的。”王二向张金亮解释着,
“那一斛有多少粮食?”张金亮紧接着问。
“这个,呵,要不等一会咱们回家再说把,再这里我实在说不清楚”王二被张金亮的问题问的也是满脸通红,也给张金亮解释不清楚斛的含义,只的向后推。
回到家里,张金亮继续问王二斛的意思,王二无奈,只好借者月光,从一大堆东西里面翻出一个平底锥型木盒,“这就是斗,把这个盒子装满粮食,就叫做一斗,10斗就是一斛”
张金亮接过木盒,拿出自己前些天做的尺子进行测量,“刚才村里面的人说的一亩地打4斛粮食,也就是40斗?就是把这个盒子成满40次?”
“恩”王二看者张金亮拿者尺子在斗里量过来量过去,不解的问。‘你这是在干什么?‘
“我在计算他的容积”张金亮基本上已经测量完毕,他找了一个木棍,在地上计算着,很快算出,一斗大约合2。2升,也就是2200立方厘米。
“这样一斗粮食有多少斤?”张金亮问,王二回答不上来,只的找到一根杆秤,“量量不就知道了么。”他从盛粟(小米)的瓦缸里面舀出粟米,放到斗里,而后倒入称盘,称量结果为一斗粟米大约合7斤8两(7斤半,1。65KG)。
又称量小麦的结果为一斗小麦大约合7斤6两(1。623KG)
“那么说,每年每亩地的收成才300斤(66KG)小米或者295斤(65KG)麦?怎么会这么少?”张金亮弄明白了斛的含义,却不明白为什么一亩地为什么这么少的粮食,“咱们这里一亩地是多大的面积?”他又开始问了
“一亩地么,就是240步,”王二被张金亮缠的无奈只好回答。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面积,但是他明白张金亮问的是什么意思
“240步是长度么?宽度多少”
“宽度一步,你问这么详细干吗?”
“我想了解一下咱们这里的粮食生产水平,看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张金亮也被自己这么多问题给问的不好意思了,“不好意思叔,耽搁你休息了。”
“没关系,”王二强打精神应付着,“一步6尺,你去算把,我可是要睡觉了,”
“6尺,”张金亮吃惊的看者王二,他知道村里用的尺长度大约在24CM上下,他不用详细计算也知道,6尺最少的1。4米以上“谁能跨那么大的步啊”
“正常啊,一般人都能,”王二说着跨了两步,“这不是6尺么?”
“可你,你跨的明明是两步”张金亮感觉王二象是耍赖一样。
“胡说,这明明是一步么,这么跨一下是跬,两跬才是一步(举足为跬,倍跬为步)”王二被张金亮弄的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哦原来是这样,”一直接受一跨是一步教育的张金亮这才明白原来步是这样的。
“你在这里算把,我的赶紧睡了,明天还要干活”王二也不在理会还在那里埋头计算的张金亮,扭头回屋睡觉了。
早上吃饭的时候,张金亮再次和王二讨教粮食产量的问题,昨天他大概合计了以下,村里使用的亩大约合500~540平方米上下,换算到667平方米的亩产也只有88KG。这样的年产就算没有化肥,种子不好,每年夏秋两次收成也不应该这么少,并且村民还都说这必须是风调雨顺情况下的收成,这更让他不解了。
王二看了他一眼,“冬天当然可以种小麦,,不过来年必须休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