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金手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可曾打听过那海商的消息?”赵与莒不动声色地问道:“两贯一斤如此价格……他可有其余条件?”
“大少爷早先吩咐过应该如何应付,老奴与勇儿只需依言行事便可。”赵喜恭敬地回答,丝毫没有因为赵与莒的年纪而露出轻视的神情,事实上,这月余以来,这个家已经渐渐换了主事者,年方七岁的赵与莒不动声色地获取了几乎所有大事的决定权。
“那金国客商只有一个条件,便是我家不得将雪糖在卖给其他商贩。”谈到这个条件时,赵喜有些期艾,一方面,他对于两贯的价钱极满意,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买卖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独家包售未免不合情理,万一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收雪糖呢?
“垄断啊……这金商客商倒是颇有头脑。”赵与莒微一沉吟,然后点头:“便应了他,他是金国人?”
他后一个问纯属明知故问了,因此不等赵喜回答,他又扬眉道:“你且和他说,我家愿将雪糖交与他在金国独家贩卖,但在大宋疆土之内,仍由我家自行贩卖。”
“明日老奴便对他说。”
“还有一事……如今金国连年灾荒,你请他在北方为我买些无父无母的孤儿。”赵与莒看了看母亲:“请娘恕儿擅专,我家既有了产业,单凭管家父子和翠儿姐姐,在人手上便不足用,买些幼童来自小教养,过些年便可派上用场。”
全氏只是不住点头,儿子处理这些事情井井有条,比起她要强得多了。
“大少爷要买人,何不去寻府城的人伢子?”赵喜建议道:“岂不比托金国客商要好得多?”
“我自有主意。”赵与莒对此没有多作解释:“让他给我先买三十人来吧,钱他先垫着,待我家把雪糖给他后再折抵价钱。”
赵喜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倒是翠儿在旁边嘟囔了一句:“家中就这么大的地方,大少爷买那许多人来,该住在哪儿?况且三十人吃喝,我一个人可照顾不过来!”
“翠儿姐说得是,若是人带来了,家中是显小,不过此事我也有思量……娘亲,明日请外公过来,托他出面买上一处庄院,是不是良田都无所谓,只要偏僻些的,越大越好。”
此时宋人风俗,家中有钱便购田置产,无论官商,皆是如此。两浙之地地狭人稠,又多富商,想在交通便利之地购得庄院,不出高价绝无可能。不过赵与莒制雪糖成本极低,他买来普通红糖不过一斤一百六十文,卖出雪粮却是一斤一缗五百文,虽然每斤红糖只能制出十二三两的雪糖(注5),获利也有八倍以上,因此,对于花钱去购田置产,全氏是打心里支持的。虽然有些奇怪为何赵与莒要偏僻处的,但想到家中暴富,免不了引起同宗子弟觎觑,搬到偏僻之处,正好让两个孩儿静心读书,便也同意了。
“三十人个孩童,需得二十个男孩,十个萝莉……女孩。”见母亲同意了,赵与莒又若无其事地补充道。
注5:作者猜的,有误请指出来。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规划(上)
 更新时间:2009…3…4 1:01:27 本章字数:2798
山阴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会稽山之北(注1),它夹于钱塘江与会稽山之间,一边水网稠密,一边山峦连绵。两种不同的地貌完美地交集于此,再配上江南烟雨之色,正是一幅绝佳的泼墨山水。行人徜徉于其中,难免会有人在画里画在人前的感慨。
骑在驴之上的赵与莒便被眼前这景致所陶醉了。
因为有几丝早春细雨的缘故,他穿着蓑衣,头上还戴着顶斗笠,这情形让他想起前人的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那位写下这般名句的烟波钓徒张志和,似乎也是这两浙人呢(注2),难怪写得出如此景致。
“大少爷当心,要过桥了,天雨桥滑。”为他牵驴的赵勇殷勤地说道:“要不大少爷下来我抱着过去?”
赵与莒翻了他一眼,倒不是对这忠仆有什么意见,只是不满他将自己当作小孩看待。但旋即又哑然失笑,如今的自己,可不就是一个小孩子么。
他的神思不禁恍惚,回顾这半年来自己的经历,只觉有若梦幻一般。
前世——或者说后世的自己,发生的一点一滴小事,从幼时起蒙学“阿播吃的”,到研究生时论文被抽中盲审(注3),再到工作岗位时在平庸中消磨了壮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又不想回忆起。因为每一次回忆,都会让他产生“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悲伤,那种浸透在骨子里的孤独感,比什么都让他害怕。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是穿越者,才会发出如此震撼的呐喊?
“叭!”
赵与莒正胡思乱想之间,驴蹄在几根碗口粗细的圆木扎成的桥上趔趄了一下,如果不是赵勇眼疾手快扶了一把,他肯定要掉到桥下小河中去了。
此时已是二月初八,然而天气还有一丝凉意,以他的体质,落入水中即使没有大病,恐怕也要伤风感冒。
“大少爷,小心,小心!”赵勇有些气愤地说道,这位大少爷总是心不在焉,虽然下凡人间的谪仙总是有些与众不同之处,可也不能这般让人提心吊胆啊,若是回去给翠儿知道了,自己免不了又要被臭骂一顿,而给老爹晓得了,更是少不了一顿好打。
赵勇的唠叨,赵与莒充耳不闻,他的思绪又飘到自己书房中的那些写满了字迹的纸上了。
在发觉自己加入穿越者的大军之后,他没有慌乱多久——另一个时空中的他,原本就是一个冷静而有条理的人,因此很快他就开始规划起来。
对于自己如今的身份,他并不陌生,因为这位赵与莒是有宋一朝最后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于民间的天子,谥号为理宗。如果历史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产生蝴蝶效应,那么过十三年,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将被迎立为皇帝,在他统治的前十年,权臣史弥远将把持朝政,中间二十年,他振作过一段时间,并与蒙古人联合灭了金国,最后十年,则由奸相贾似道操纵国政。在他死后十二年,蒙古人灭宋,他的尸体被一个叫杨琏真伽的西藏喇嘛刨出来,倒挂在树上以滤出保护尸体的水银,颅骨更是被制成骷髅碗。
想起自己知道“未来”,赵与莒便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他个人的命运与这中国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虽然明朝一度恢复,但终究还是没有延续煌煌华夏,被一群毫无廉耻礼义文明的化外蛮人所窃取。巍巍中华,竟然万马齐喑,再无奋勇之士,再无智慧哲人,竟然沦落至要去欧洲人那里学习救国之道。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注4)
念及这首词来,赵与莒就觉得胸中烈血激荡,有如巨浪拍岸一般,让他脑中轰鸣不止。
欲救中华,没有这激荡澎湃的热血不成,只有这激荡澎湃的热血也不成,强烈的情感会化作无与伦比的动力,但这动力又需要理智来引导。赵与莒不想因为鲁莽与冲动,成为后世人点评中的“爱国贼”,他个人落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骂名事小,误了抗击蛮虏延续华夏事大。
因此,他书房中的那叠白纸中最上面的一张,首先便冷静地分析了他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优势自然是所有穿越者之共同点,对未来历史走向的把握,当今之世,再无人及得上他,除非还有第二穿越者存在。(注5)
优势之二是他的记忆——虽然他穿越至一个瘦弱的孩子身上,但有一点却是值得庆贺的,那就是他对于穿越前所见所闻都记忆甚详——甚至详细到在小学上学路上偶然瞥见的轿车牌号00544都记得清清楚楚。(注6)这个优势让他可以一字不差地默出自己曾经精读过的课本,特别是那些基础科目,也让他能够回忆起在读研究生时用来打发时间的《剑桥科学史丛书》,以及自己在军事论坛上饶有兴趣地研读过的各种兵器知识。他能够制造出白糖来,便是得益于这种记忆,他曾经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看过这种比较古老的制糖方法(注7),并且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活性碳过滤法。当然,这种记忆力强悍也有后遗症,那就是时不时的头疼,而原先赵与莒是没有这个毛病的。
优势之三则是他的起点,赵宋宗室,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天子。虽然现在他还只是一介平民,但比起那些穿成土匪的、锦衣卫的、恶少的,甚至比起那位穿越成学者的石越,在“前途”上要光明得多。
注1: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是常识。
注2:张志和是唐时金华人。
注3:家中贤妻论文被抽中盲审,那几日焦头烂额让区区心有余悸,幸好过了,且成绩不错。
注4:南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1194年去世,距此故事发生之时只有17年。全词如下:“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5:本书是单穿,不会有别的穿越者存在。
注6:资深龙空众对这个车牌号应该不会陌生,陌生的推荐去书店买一本由龙空代理海洋出版社发行的《都市妖奇谭》,支持压路机女王,支持龙空。当然,如果能顺便买一下《聚灵》和《彼岸之梦想》支持一下区区在下小可我,也是举双手欢迎的。
注7:关于中国发明制白糖的相关资料,可见《十六世纪中至十七世纪初我国蔗糖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周正庆,收录于《中国农史》2005/1)一文,网上可搜。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规划(下) 
 更新时间:2009…3…4 1:01:27 本章字数:2551
与之相应,他也有几大劣势。第一是年幼,许多事情无法自决,这一点经过他假借吕祖点化而有所弥补;第二是时间紧迫,如今是西元一二一一年,虽然距离宋亡还有六十四年,但距离他成为皇帝却只有十三年。
如果这十三年中他不做好准备,等成了皇帝之后,恐怕会更难,那个时候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千万臣子的注意,稍有逾越,恐怕就会骂声一片。赵与莒并不认为,凭借天子一人的意愿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当初神宗皇帝信重王安石,采取种种措施变法图强,可得到的结果却是悲剧,这便是一个实例。
更何况,还有一个蒙古在北方虎视眈眈,不会给他太多的准备时间。
蒙古骑兵,对于已经彻底失去了马场的宋国来说,那是野外无法对抗的梦魇。冷兵器时代最为灵活也最能吃苦的兵种,便是这些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蛮族,他们几乎可以不考虑战争中最为复杂的后勤问题,他们也不用考虑什么民心舆论之类的东西。冷兵器时代,赵与莒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削弱蒙古骑兵的战术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金手指,利用自己超越这一时代的知识,将宋国带入热兵器时代。
但热兵器需要庞大的生产力在背后支持,姑且不说制造近现代火枪火炮所需要的炼钢技术与及其余产业,单单是培养一批具备指挥热兵器作战理念与技巧的军官,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那种以为赚上无数白银,就可以打造并支持一支火器军队的想法,未免太儿戏了。
这两大劣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