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英雄志-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见都督,却不愿到这些旁系将军如此欺都督。”
陈预听这番话时,正端起杯盏饮茶,手猛的一抖,茶水泼到宽大的袍袖上,怔了片晌,才回过神来,说道:“季道说得极是,正当一鼓作气攻下彭城才是。我的军令有不周之处,北略府有权拒领,我累道席奔波了。”
席道宁将信将疑,余光瞟了一眼稍失望的陈预,问道:“江宁大军异棠集结,却不得不防啊。”
陈预说道:“徐汝愚的母族乃是幽冀蔡家,徐汝愚北上范阳便是劝范阳蔡氏到江宁避祸,从津门出发的船队没有战舰护卫,徐汝愚在江北集结重兵,乃是要威慑我宛陵,他不会在解决樊、祝两家之前与我宛陵擅起战端。”
席道宁不无担忧的说道:“越地良将樊文龙出任青凤卫统领,不可不防啊。”
陈预笑道:“昭禹初带回这样的消息,我也吃了一惊,不过我细阅过越郡今年来的线报,其实樊文龙乃是叛离樊族,徐汝愚超擢樊文龙,樊彻心里会更加忌恨,绝不媾和的可能。若是暗中媾和,以我所知的徐汝愚,定会将其当作一招妙手留待日后,怎么这么随便就让寇子蟾泄露给昭禹知道?”
席道宁起身告退,陈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坏,似乎隐忍了许久,望着窗外的浮云,暗道:张季道在北略府的帅位上时间呆得是有点长了。
张仲道自从宛陵改革军制起,就独统一军,日后只是不断的加重他的兵权,将没有将他与他手下兵马分开的时候,后来将北略事务悉数委于他,算上他出任仪兴府都尉的时间,至今已有五年。
这些年来,宛陵与白石、清河、青州的战事不断,征战之事,也惟有赖于这些军略将勇的旁系将领身上,陈族的大将唯有陈敬宗、陈维可堪大用。陈子方虽有实才,也正当壮年,可以依为臂膀,却不愿出仕,与大兄陈昂隐居后山草。方肃本带着璇玑、子仲南、葛静三个师妹师弟,出外游历,却传言他在北地与徐汝愚走在一起,从三月来,其家人便从宛陵失踪,想来又是江宁居中捣鬼。
想到这里,陈预嘴角禁不住抽搐了几下。任用旁系将领,又没有江宁那套行之有效的制约之法,时间久了,便难以驾驭,更不要说如使臂指了。然而宗族之内人才凋零,无可用之将,也让陈预无可奈何。
陈预暗自思量:此番风波过去,正是好好动一动这些旁系将领的时候了。不过这样的风波却让陈预生出胆颤心惊之感。陈预自谓对徐汝愚知悉甚详,当年顺利从雍扬割下龙游这块肉,便是利用徐汝愚性子上的弱点,然而徐汝愚自从北上范阳以来,江宁的诸般动作让陈预生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让陈预极为不适,隐隐觉出不妙,却猜不透关节在何处。
第五章 围堰填海
   延陵邑襟江滨海,向东越过十数里洋面,有数处沙洲,其中以东布洲、壶豆洲成陆最早,地也最广。东布洲,东西六十里,南北四十里,位于青埔东南、延陵西北,隔海相望不过六里水域。壶豆洲,东西八十里,南北五十里,位于延陵东侧偏南,隔海相望二十里水域。普济匪事闹得凶的时候,这两处沙洲上人迹渐绝,荒芜了数十年。东海之战结束之后,普济势力渐弱,无力侵袭此处,后来徐汝愚在雍扬推行置县策,在青埔与延陵之间的近海处,置海陵县,辖东布洲;又在壶豆洲上置静海县,辖壶豆洲,迁民到两处沙洲上垦荒、煮盐。
这几年来,在海陵西侧海域之中的东布洲新置了三水县。徐汝愚两年前在此时,沙洲与海陵的陆地之间尚有六七里的海面,此时海面已变成里许宽的清流,清流的两岸是二三里宽的滩涂,其间青苇茂盛,时有白鹤从青苇间钻出,冲天飞去。
沙洲与海陵的陆地各横支出一道巨大的拦潮堰,拦潮堰没有合龙,当中巨大的缺口吞吐着汹涌的海潮,由于拦潮堰的存在,涌进沙洲与陆地间的海水要少许多,澎湃汹涌了几里路,就让两侧的滩涂给约束成碧流。这样的拦潮堰往南还有几道,只待到秋季,海水退到最低,将最里的两道围堰合龙,用风力水车将海水车出,就是填得数以百万计的良田,也能将东布洲真正的与陆地连接在一起。
现在只要避开汛期,利用两边的围堰,东布洲与陆地相距也不过两里许,远远比不上静海与临江之间江水宽。
静海水营的基港就在静海境内,静海府的治所却在延陵城内。然而出入江水的商船在前往雍扬之前,大多会在静海停靠一夜后再去雍扬,静海置县不过两年,却有超过延陵县的势头。置海与延陵之间的海域宽达二十余里,虽然说海域枯潮期会露出大部的地面,然而围堰填海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调动数以十万的人力才行。
钟籍头戴青纱帽,身穿褐色宽衫,站在荒废掉的海堤上,眺望冲天而去的白鹤,几缕悠悠白云横在眼前,心里想着静海围堰之事。辖境之内荒芜待垦的良田无数,江宁那边对于填海之事并无太大的兴趣,何况动用这么多的人,所耗财力也让人乍舌,如今正是制霸天下的时机,多余出来的财力也不投到这上面来。
狄义达在旁边说道:“青凤大人来静海,雍扬大小官员都恨不得能分身过来巴结,你却避到这边。”
钟籍看到狄义达一眼,说道:“围堰没有合龙,大潮就涌来了,我如何放心得下?再说大人却非我巴结就巴结得来的。”
狄义达笑而不答,他本是静海屯田的小吏,得钟籍赏识,收在身边,任为支度录事。
将帅官佐请录事、书记,以为幕僚,相当于门客,能参与政事,却非正式官员。狄义达为钟籍慕府支度录事,协助钟籍管理静海府支度钱粮之事,但是静海府另有实授的支度椽吏。
钟籍见他敛起的笑眼似藏着别的意思,问道:“义达心中所想何事?”
狄义达说道:“我在想子籍所想之事。”
“哦?”
“我在想青凤大人会不会突然有了兴致到这边来瞧一瞧。”
钟籍笑了笑,点头说道:“即便不围堰造堤,这处的海域过上个百多年,也会渐渐变成陆地,倒是我们显得心急了一些,何况大人未必关心这样的小事情。”
狄义达说道:“越郡与东海并称天下粮仓,但是近年来战事不断,仓中无积粟,青凤大**概正为这样的事头疼。”
钟籍见他突然说及此事,心里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的说道:“配田免田税三年,这三年的粮草空额除了军屯所得之外,便是吃仓中积粟,军事行动频繁,军屯所得有限,仓中积粟渐空,果真让人头疼啊。”
狄义达说道:“割据江宁,粮草自然无缺,若是要争霸天下,却要未雨绸缪,不过却不是我这等小人物关心的。”
钟籍正色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达虽然出于田亩,然而胸中自有丘壑。我在此观潮,然而我焉会避而不见大人?范阳诸家南归江宁,大人既然迎到静海,自然不会在意多走两百里路到这里来迎。到时我会将他引见给大人,这仓中积粟之事,义达却要考虑详细了。”
狄义达别过头去,待脸上的羞愧之色掩去,方转过头来,说道:“我心中所思皆非熟虑,藏拙不及,哪敢拿出来献丑?”
钟籍却不为意,说道:“梅大人随大人一同前来,到时我将你引见给他。”
狄义达说道:“义达以为除江宁之外,可择两三处富庶且通达之地建仓,有别于府治的官仓,当直接隶属于长史府管辖。”
府治所的官仓归政事堂支度曹管辖,只有驻军所在城池设置的备粮仓归长史府管辖,如果所建之仓直属于长史府,将纯粹用于军事。
狄义达继续说道:“有水道通行天下,远千里而不觉难,选择富庶之地,仓廪易实,以军屯为根本,不害民生,武陵山以前,为江宁之纵深所在,可在东阳建仓,急调可从海路走,百万石粮草,旬月可至江宁;清江富庶田地不多,然而屯丁分布最广,可在溧水建仓,急调可从清江水道走,五日之内可至江宁;静海土地膏沃,屯丁也多,可在海陵北建仓,日后所需,海陵仓可入江水、也可入淮水,也能从海路调往各地。此三地仓,不仅积米粟,也要积刃器,仓城可另设匠户营,匠户营所出,也尽入仓中,以备他时之需。”
钟籍沉吟片晌,说道:“大人当志不止江宁,东阳仓以备急时,溧水仓以备南平,海陵仓以备北征,大人若不来海陵,我当上表,由你去江宁直呈青凤府。”
狄义达想到自己抱负终有能够施展的机会,掩不住一脸兴奋,推山拜倒,说道:“义达多谢府君栽培之恩。”
钟籍说道:“江宁素来重视民间贤才,为大人选能吏,乃是各地官佐的职责,适逢江宁选司习填各府吏事,义达支度钱粮之才,少有人能及,我有心将你留在身边,却不敢害大人之事。”
正说话间,一名小吏费力爬上废堤,隔着远便喊:“青凤将军一行人日前乘海船北上,将在三水迎接范阳诸人,请府君前往三水相会。”走到近处,将延陵城发出的信函,递到钟籍面前。
钟籍拆开一看,对狄义达说道:“大人专留出一日,要在三水会静海贤才,你与我渡海过去吧。”
狄义达望着眼前的清流,暗道:这还能唤之为海?想到就要面见东南的霸主,既兴备又有担忧,一时惶惶不安起来。
东海会战之时,钟籍以延陵帮会首的身份参与雍扬城的防守,徐汝愚出任雍扬都尉,钟籍出任延陵统制,隶属其麾下。那时只觉得他才华横溢,世人所莫及也;悲天悯人,承大儒徐行之遗风。两年前,徐汝愚从清江直下雍扬,重掌雍扬军政,行置县策,钟籍卸军权,改领静海府,那时徐汝愚身上有着凌厉让人屈服的气质。这时再见,徐汝愚已是名副其实的东南霸主,凌厉咄咄逼人的锋芒已然敛去,望之如雄山大壑,沉静而雄峙。
钟籍领着静海从民间备选的数十名,说道:“大人求贤若渴,奈何静海都是新辟之民,只怕让大人失望了。”
梅铁蕊望着挤挤挨挨站得满堂的人,吓了一跳,雍扬乃是大府,许亭易从民间察举贤才不过二十人,倒是钟籍在静海这荒僻的地方,二年时间倒能挑出五六十人来,将这三水县狭小的官衙挤得满满当当。
徐汝愚扬眉站起,说道:“官衙狭小,不如将坐席一通撤掉,子籍,还烦你一一代为介绍。”
众人见徐汝愚要与众人一道站在堂上,都推说不敢,临末,梅铁蕊、许伯英等人将坐席撤掉,与静海众人一齐站在堂上,地方才显得宽敞些。
钟籍指着狄义达说道:“狄义达,祖籍广陵,现任静海支度录事,擅钱粮支度,三水围堰填海,不用静海府仓出粟,其谋算之功,尚有长平仓表待进,问诗书却不及乡野村老。”
徐汝愚见狄义达年近三旬,微须红面,棕色长袍上溅有几点泥印,问道:“填海之事,我略有听说,却不知其详情,望狄先生不吝赐教。”
狄义达初入堂中之时,心湖如遭风袭,波澜汹涌,这时迎上徐汝愚清亮的眸子,倒不觉有多么惊慌,排开众人,站到诸公面前,说道:“三水、静海未成陆之前,延陵、青埔两地低陷,海潮涌来,常浸灌百里,筑拦潮堰,百里之地无虞海潮侵袭,又得万倾良田。三水、置海渐成陆,大潮都让沙洲挡住,青埔、延陵处的拦潮堤渐废,下民因拦潮堤得田所想,上表钟大人,在三水与海陵之间围堰,将堰中海水排尽,使三水与海陵陆接,又能得万顷良田,以造得之田酬工,故不需府仓出粟。此时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