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公孙弘看来简直比三代之治还理想,他有时候也不禁在心中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若天下交给这年轻人治理,那么会不会出现超越三代之治的盛旷?
虽然很快他就否定了,在儒家的思想中,三代之治意味着永恒的盛世,是不可能有人超越的。但毕竟他曾冒出过这样的想法,以后也会继续出现,堡垒通常是从内部攻克的。
李云定了定神,对历史上的公孙弘他说实话,了解很少,但能做到丞相,这就意味着此人是极为难得的人才,而他又是学《春秋公羊传》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他手上多了一张攻击董仲舒甚至打跨他学说的王牌。
他稳定下自己的情绪,装作淡若清风的道:“老先生,请去那边在这张纸上将简介写好,您的生平,经历还有理想,以及希望教授什么样的课程。”说完,李云从杨谋那边取来一张白纸,一支毛笔递给公孙弘。
公孙弘却是惊讶的看着这张白纸,嘴巴张的大大的,这张纸他凭手感就可以肯定属于质量很好的纸张,按照估计至少也要几十钱一张吧,而这李云却将之用做日常用纸。
他的手颤抖起来,他本就是节俭的人,看了不免心疼因此问道:“李大人,这张纸如此昂贵,您怎可如此浪费?”
李云笑着道:“公孙先生,不瞒您说,这种纸的廉价制造方法,鄙人已经弄出,现在纸的价格已经变的很廉侩了!“李云满怀骄傲的告诉他,“将来大汉的竹简将全部为这种纸所取代,而我们临邛官学的学子和老师每人都可领到一套由这种纸装订的书籍,也就是说,今后即使是贫民也有念的起书的时候,知识将被完整的传递下去,而大汉也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一个不亚于春秋时期,诸子纵横的时代!”
公孙弘颤抖着双手,做为学者,不管是那一派的,教书育人,传授更多的弟子,始终是他们的梦想,虽然方法不同,主张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
而李云如此一说,毫无疑问的立刻就引来了其他人的兴奋表情。
作为学者这些人当然知道,廉价,生产简单,传播容易的书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而他们居然有幸作为第一批使用者,传播者,那么毫无疑问,青史留名并非再是难事。
因此人人兴奋异常,除了几名来应聘的商人满不在乎之外其余人哪个不是双眼放光,斗志昂扬。
李云见了只得摇摇头,因为他知道现在一场激烈的角逐再也避免不了了,为了争取留名青史的机会,这些儒,法,道的学者将会拼个你死我活。
董仲舒推开窗户,远远的看着临邛县衙那边的举动,双眼闪着不知名的精光,也不知他到底在思考些什么。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董仲舒轻轻的吟唱着这句孔子的话,白花花的胡子随着风轻轻的飘荡着。
第一第十四节 一举两得
李云随手的翻了翻几张试卷,上面洋洋洒洒的动辄上万字,看的他头都大了。一万字就一万字呗,干嘛还尽是通假字?这分明就是在欺负他,李云恶狠狠的想。
提起通假字,李云就想到了一笑话,随口道:“本官从不写错字!”
旁边的杨谋差点笑的把卷子都给喷飞了。从不写错字?对,每次都是他这个冤大头帮忙修改,润色,否则堂堂县令的告示贴出去,第二天大帮的乡绅就会拿着告示上门询问这其中的意思到是什么了?
李云瞪了他一眼,继续道:“我只写通假字!”
杨谋无语,大汉的文人不管什么派别,确实都有这个写通假字的嗜好。
李云拿着卷子又看了看,满卷的篆体,他确实不想看,这些复杂的字体,他也不是很会写,想到文字,李云灵机一动,问杨谋道:“谋,你觉得假如大汉统一使用隶书如何?”
杨谋听了,摇摇头道:“老师,隶书是囚犯和奴隶才用的,贵族与文人是不屑于使用的,推广起来难免被人诟病!”
李云摇头道:“谋,你这就想错了,秦以篆书为正式文字,之所以迅速流通是因为篆书比以往的文字更加简单,易写,文字是用来传播知识的,不是用来显示身份的!”
李云扬起手中的卷子,继续道:“这样的篆书,你拿给一个平民他看的懂吗?这样复杂的文字很难写地书写方式,我敢打赌,一个小孩若要做到完全识字。七年已经可以被称为神童了!”
李云看着杨谋又道:“知道为什么奴隶和囚犯喜欢使用隶书吗?”
杨谋摇摇头,李云道:“这不是因为他们自甘下贱,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自甘堕落,而是因为隶书比篆书简单,更加容易被人认识,文字是用承载知识的,不应该由知识来承载文字!”
杨谋认真的想了想。也确实,想他杨家也算的上高门大户,他父亲更是有名的学者。他也天资算的上聪慧,可他在父亲的教导下,识文断字也用了四年之久,到十岁那年才可说可以独立地看书。
而由此可以推断那些一般人家的孩子想要清楚的认识每一个文字,该花费的心思要有多少了。而隶书虽然现在还属于低层民众所用的文字,可是它确实简单易写。写隶书也远比写篆体容易,倘若真用隶书来取代小篆,那确实可以加快小孩的识字步伐,间接的刺激大汉文化的昌盛。
杨谋想到这里心脏忽然剧烈的跳动,当年李斯力主以小篆取代大篆,结果他凭借此功,广受赞誉,若非他晚年犯下太多严重的错误,否则现在的史书就会为他大书特书。
而现在倘若他和李云为首提倡使用隶书,那么一旦成功,青史之上他杨谋岂不可排在那些古贤之后,享受到万代子孙的赞誉。这个老师,还真是不简单啊。看似随口的一句话,却掀起了新的文字革命。杨谋敬重的看了李云一眼,眼神中尽是崇拜的光芒。
李云受不了杨谋那近乎火热的目光,挥挥手道:“别这样看我,我也是不会写小篆,就想写写简单点的东西!”
杨谋掩盖中眼中的崇拜之色,转移话题道:“老师,此次录取的标准是什么?”
李云想了想,道:“你就看着办吧,这些事情你比我在行,总之你觉得可以的,就把他名字写下来,好了,我先去睡觉,你辛苦点!”
杨谋点点头,继续跪坐下来批阅试卷。
李云步出那有些闷的房子,漫步在县衙的院子中,这几日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和做梦一样,先是纸张顺利制出,接下来雕版印刷技术印证完毕,已开始雕刻《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只需要不到半个月就可以雕刻完成进入实质印刷阶段,尽管雕版技术不如活字印刷,可是在现在条件下,雕版是最佳选择,因为活字印刷的最佳材料铅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用泥活字印刷的话,质量难以保障。只能待铅找到后或者提炼出后再进行铅活字印刷了。
而水泥的烧制也出乎寻常的顺利,已经初步烧制出原始的水泥,只需要再进行几次实验摸索到最佳的配方,那么水泥就将大规模地烧制。
临邛那帮字钻进钱眼中的商人亲眼见到水泥瞬间凝固的神奇以及它坚硬的特性,早就已经准备只待李云将这个技术放出来,他们就将蜂拥而上,在这块肥到不能再肥的蛋糕上咬下一口,尽管李云已经告诉他们想取得水泥的制作权利和销售许可,那么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但是这些商人那里还顾及什么代价不代价,水泥这种简单而又经济的东西,在他们的眼中那就是金钱,就是数都数不完的金钱。
虽然他们知道水泥的迅速普及不可避免,但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和日常或者军事有关,那么首先销售它的人毕竟获得暴利!
而另一方面玻璃的研究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几名临邛的工匠在李云的提醒下,已经在实验中制作出了苏打,苏打李云还是知道的,这种化学名称为碳酸纳的白色粉末,在工业中始终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苏打由于是发面用的,所以李云知道它的制造流程。
而苏打有一个很响亮的工业名字:纯碱!
现代工业的基础必备原料,说起纯碱,这东西的用处实在太大了,玻璃,肥皂等李云最想造出的东西,都必须有这种原料的存在。
不过它的大规模人工制造依然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原因就在于制作纯碱的两大必须石灰与盐,石灰石好说,满山都是。
惟独这个盐,假如用它来制作纯碱的话,那么消耗实在太大,目前大汉的盐本来就少而贵,若再拿一部分来制作纯碱的话,那么无疑消耗是巨大的。
因为李云并不晓得现代纯碱普遍采用的索尔维法或者更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因此他不得不用极为消耗盐料的原始方法制碱,这其中可浪费的盐料,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了。
不过幸好李云以前喜欢旅游,因此他知道在蜀郡附近的不少湖泊都是提取天然碱液的好地方,他更知道在河南吴城,正静静的躺着一座蕴涵量巨大的碱矿,记得曾有在那里工作的同学开玩笑的告诉他,那里的碱矿碳酸钠含量世界第一,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四十几,简直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稍微加工下就可以用了。
不过李云知道即使他找了那个碱矿,他也需要劝服大汉的决策层,进行大规模的提炼,所以他现在必须先奢侈的用食盐和石灰石合成出纯碱,再用这个纯碱制造出玻璃、镜子甚至可令贵族疯狂的肥皂,最好是香肥皂,李云记得肥皂的技术好象很简单,假如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至多一个月后,他就可以将制作出来的镜子和香皂当礼物送往长安,相信天子和内阁的大臣会对这个感兴趣的。
李云很清楚他现在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事实上自他从草原归来就明白他要做什么了。
他已决心改变大汉文官历来对技术满不在乎的状况,他要结束商人长期处于被打压地位的尴尬局面,为这个民族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培养起将来进行工业革命的土壤为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土壤。
中国历史曾有好几次差点就再次抢先步入了资本主义,一次发生在宋代,开明的政治,良好的社会氛围,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为宋朝商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可惜儒家当权者的轻视和外族的入侵彻底的打碎了这个梦想,另外一次便是明朝,明朝中期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成型,可惜同样的满清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资本主义最后的希望破灭,黑暗开始笼罩,直到英国人的大炮轰开国门,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觉醒。
资本主义最后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这虽然有外族入侵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儒家当权者严重鄙视工匠,仇视商人。
欧洲虽然也有过黑暗的中世纪,但是至少欧洲的商人还有喘息的地方。
而李云到了这个时代,他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历史的轨迹,毫无疑问,培养起重视工匠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商人地位,是他需要为之奋斗的。
虽然这条路注定坎柯,但他已决定坚定的走下去,为民族保留下一次继续独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权利和机会。
而另外,李云想,假如有可能的话,他会坚定不移的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保密计划,在李云看来,假如欧洲人没有得到从中国传过去的四大发明,那么他们恐怕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这两条政策是李云的终极目标,在李云看来只要实现这两个条件,那么大汉等于是即为自己找到进一步崛起的道路,更是堵塞了欧洲人唯一翻身的机会,一举两得!
第一第十五节 思考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临邛官学终于赶在九月秋收之前开学了。
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