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最让人郁闷的是,这次成功完成刻录的也就是三张阵图组合而成的里面,最简单的一张而已,在段磊他们尝试后面的难度稍微高一点的那些阵图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碰了壁,根本就刻录不上去,现在所有人才想起了工艺的重要性。好在,风羲…Ⅲ系列已经有了一个排头兵了,更何况风羲…Ⅱ已经独领风骚了,海华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工艺水平,不用着急。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提高了工艺水平的好处一下子就出来了,成功率之低一直居高不下的风羲…Ⅱ在用上了这最新的晶板之后,成功率呼呼的往上升,短时间内其月产量就从区区一千台左右提高到了两万台。
这个意外至极的结果让所有人都狂喜不已,毕竟伴随着风羲…Ⅱ独领风骚的性能的是低得可怜的产量,虽然低产量的风羲…Ⅱ直接导致了最新款的王安电脑已经成为各国使用者争相追逐的目标,也就导致一直走的是物美价廉的海华产品在王安电脑这里破了例,垄断了高端市场,而王安电脑这一品牌也逐渐的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可是,这些都不是李刚想要的,因为早在几年前,海华正在逐渐的实施网络办公的计划。现在最新款的电脑出来了,李刚想要给zf部门更新换代,可是生产速度却一直跟不上去。如果,真要满足了李刚的要求,就甭想有一台电脑能够出口了,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给zf部门的电脑更新其实也不着急在一时,李刚也就只有放弃了先前的打算,忍了下来。现在好了,不说风羲…Ⅱ的产量已经提高了,完全能够解燃眉之急了。何况,这最新研发出来的风羲…Ⅲ李刚也没有打算让它这么早就投入市场,至少也得在英特尔的奔腾面世之前才投入市场吧,更何况,盘古还列出了几种海华还没有掌握的两个阵法糅合二成的阵图,完善了风羲…Ⅱ系列。所以,现在所有用风羲…Ⅲ制造成的王安电脑就供应给海华zf部门,做换代之用。
至于这些电脑会不会有少数流失到外面去,李刚虽然自我觉得现在海华的那些个官员们应该算是最清廉的时刻,毕竟华人主政的国家历来如此。就算现在的这些所谓的这样主义,那样主义盛行,仍然不可能杜绝这类问题。可是就算如此,他也不敢打包票说他为zf部门购买的这些电脑能够全部都用在应该用到的地方,没有一台能够外流。不过,有那么几台流出去也不错,至少可以让外面的人知晓现在海华又有一款新的电脑了。更何况,现在离英特尔的奔腾出世还有一两年的功夫,有这一两年的功夫,海华时不时的流出一两台由风羲…Ⅲ制造的王安电脑,试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广告吗?
1989年和1990年两年的风波逐渐的淡去,除了各国的学者们仍然绞尽脑汁的去研究这次的历史事件当中蕴含着的偶然以及必然的原因。而华夏则经历过89的风波之后,经过十多年辛苦耕耘之后,终于开始收获改革成功的果实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快要有一年没有见到过踪迹的海华投资商又开始在华夏全国飞来飞去,寻找新的商机。就和一年前他们突兀之间消失的那样,又似乎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华夏各地。
对这些,虽然华夏某些实权人物明面上什么也没有说,甚至对上一年因为海华商人集体消失,导致某些已经洽谈好的合作不得不停工而抱怨不已。可是,这一年在海华商人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些人纷纷换了另外一副嘴脸,在丁玲她们没有任何动作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指示就已经传达了下去,生怕自己那一系的人马因为当初的一些牢骚做出了某些不合时宜的举动,惹来祸害。
这些人物的警告其实来得倒是恰是时机,因为89年随着海华商人的悄无声息,一向紧随着海华行动捞足了华商们基本上都是不管不顾的撤离了华夏。如果,不是他们看到海华的商人们只是人员撤走,还没有撤资,这些人也才跟着没有撤资的话,华夏的89年可就不那么好过了。
即便如此,华夏89年的经济依然出现了剧烈的震荡,增长率第一次跌破了5%,籍此也犹如当头一棒,给某些人敲响了警钟,正视海华和华夏之间的关系。毕竟,以前虽然有不少人在他们的耳根前提起海华和华夏的关系如何如何,可是要让不懂经济的他们闹明白其中的道道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了。而这一次,海华才动了一动就把海华对华夏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展露无遗,也难怪那些个实权人物忍不住发发牢骚了。
而且,所有人都猜想不到的是,这海华商人以及大部分华商的撤走还带来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因为这些华商的离去,虽然并没有撤资,可是正处于改革当中的华夏,说是处处都有商机也不为过,华商撤走了,留在华夏的人手以及地位都不是很充足足,很多投资也就只有让别人去争抢了。
以前,有什么大的项目也好,工程也罢,基本上都有华盟的商人参与。对这些人来说,联合起来不行贿也没有人奈何得了他们,一样能够凭借公正的手段达到目的。再加上每一个省份,甚至如深圳这类的特区都有大三角集团的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除了担负起大三角集团在该处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得为华夏zf辨别那些投资商是否真如其所说,小有资产,而不是来华夏打秋风的。这十几年的功夫,被这些办事处拆穿的人不下四位数了。而对那些在原籍借钱或是贷款来充门面,籍此破产者更是比比皆是。
而华盟的商人,因为华夏官员受贿以及种种原因徇私受到了损失之后,全都按照当初的建议通报给了这些办事处,而并没有由着某些官员的心愿,乖乖的送上心意。在华盟的商人登陆华夏之初,籍此被拉下马的官员比比皆是。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大有来头的人物,不过在华盟集体撤资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屈服。
当然,那也是因为华夏改革之初,来华投资者不是太多的缘故。如果放到现在,华盟再以撤资作为威胁的话,也不一定能够讨到好了。毕竟,现在来华投资的人说是过江之鲫也不为过,要动用这一招作为威胁也就说明了那人来头太大了。好在,经过华盟几次大动作表明了决心之后,不管来头多大,遇到海外华商的时候再也没有谁还想着歪心思了。毕竟,真要把事情闹大了,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这种很明显的意气之争,也只有李刚会不管不顾,时不时的来那么一下子。
这也就导致89年海华华商避祸似的撤离之时,不少官员弹冠相庆。毕竟,华盟这些人走了,他们的油水才能够丰厚起来。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李刚前世所熟悉的那个华夏官场又回来了。而且,由于以前有华盟的限制,根本没有捞到油水,现在有了机会当然狠狠地捞上一把。
对这些变化,华夏高层全都给看在眼里。所以说,对华商们的撤离当然有些不满了,再加上那些停下的工程,偶尔发泄几句也不足为怪。在海外华商重新归来的时候,他们也清楚下面那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会处处设置障碍为难这些华商。他们可不希望,真出现不可收拾的情况时,高层下重手清理的时候,会波及到自身的利益。
不过,这些人多心了,华盟长久以来的强势的好处在这一刻得到了良好的诠释。虽然,也有人提议设置障碍,最好是能够让这些华商永远不能踏入华夏半步。很可惜,提议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真要出力的时候一个个的全都躲了起来,生怕自己给牵连进去。而紧随着来自上面的指示,更是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借口。于是,华商就在某些人诧异的眼神当中,重新活跃在华夏各地。
历史的拐点 第三十三章
更新时间:2009…5…13 21:04:39 本章字数:3229
对华夏的情势,李刚虽然谈不上洞若观火,可是还是算得上非常了解。虽然,他曾经寄厚望与华盟的联合能够遏制华夏某些官员的变质,能够让华夏百姓能够比他前世的时候过得更好。
89年以前,李刚以为自己做得相当不错,贪污受贿缺少了海外投资商的参与,不论是从质或是量来说赶前世都相差太远了。而且,没有这些事情的干扰,各种工程的质量也随之上升。对这,李刚相当满意的同时,还有一份骄傲隐藏在心底。因为,这种情况如果能够维持下去的话,他就是华人历史上首个有效的遏制贪污问题的人。
很可惜,李刚的这份暗爽到89年就结束了。对海外华商来说,在华夏行商十几年,每年都得和官府的人打交道,虽然他们用不着行贿就能够达到目的。可是,几番交到打下来,怎么不可能有那么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知心朋友?李刚正是想到这一点,才让海华的商人在89年的时候撤离华夏的,以免因为某些朋友的事情陷入政治漩涡就不划算了。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随着海华的商人撤离的时候,其他海外华商也跟着撤离了而已。撤离就撤离吧,李刚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清楚,这股风波也就那么一年半载的,等风波过去之后,华商回去还不是一切照旧?毕竟,这十几年的工夫可不是白花的。
很可惜,不到一年的时间,华夏发生的事情就让李刚郁闷了起来。如果不是在计算机上面,海华又有突破的话,以李刚的心情,这一年半载的休想有个好心情。华夏的形势,说是给了‘洋洋自得’的李刚一个当头棒喝也不为过。
现在李刚也明白了,这些年如果不是华夏高层有政策压制,把很多东西都和政绩挂钩,如果不是改革之初,华夏确实需要他们的投资的话。不说多的,光是受他们所累,没有充足的油水入账的那些个官员的怨气就足以让他们动弹不得了。也许当初,李刚提出这个方法的时候,像段希文他们那些老狐狸应该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办法只能奏效一时不能奏效一世吧。
而他们当初能够同意李刚的这个方法,也许就是他们实在是看穿了各种局势,以华夏当时的形势,只要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是特别离谱,也只有接受的份儿了。更何况,他们的要求也不是那么离谱,真要贯彻下去的话,对华夏更是大大有利,当然是全力支持了。
而现在,因为这些华商的大力扶持,华夏短短十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不比前世二十年差了,华夏已经凭借着她的各种优势成为了世界各国投资商的最佳去处。在这个时候,海外华商的重要性虽然仍然很大,可是已没有改革之初那样不可或缺了。不过,这个时候就算有人想要动手脚,也得掂量掂量了。因为,华盟的很多人都和华夏高层有着密切的来往。况且,不说别的,光是丁玲的那个公关部里面的各家小姐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了。也就是说到最后,李刚的办法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最后还是凭借着和华夏高层的亲密关系才能够把双方的关系维持下去。
想到这些的李刚只觉得索然无味,再加上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华夏的官场也就变样了,让他再次生出了一种怀疑的感觉,那就是这样的华夏还值得自己这样全心付出吗?虽然,李刚并不是很懂经济,可也还是知道自从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华夏之后,海华的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了。以至于,经过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虽然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可是和小RB以及老美的差距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