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见康雪烛说的如此肯定,心里都是欢喜异常,两位太后低声商议一会,东太后说道:
“康雪烛听旨。晋康雪烛为协办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一切事物便宜行事!”
“臣康雪烛谨领懿旨!”
“中堂,康雪烛回来了!,
“是吗?康雪烛这个时候怎么会回来了?”肃顺端起了茶碗,显得并不在意。
“中堂,康雪烛回来后,直接去了恭亲王那里,随后恭亲王带着康雪烛化装成戈什啥的样子,一直去了太后那里,至于他们在里面说了一些什么,奴才实在没有听到
“恩,知道了。
。肃顺放下茶碗,淡淡说道:“去领个赏。回去好好办事。”
等到那人走了。肃顺环顾边上一众顾命大臣:“列位,这康雪烛一回来,就被老六领着去见了太后,列位以为是为了何事啊?。
载桓笑了一下:“还能有什么事情?东面的那个为人慈和,不会和咱们争什么,可西面的那个就不一样了,大行皇帝在的时候,她就插手朝政,一个妇道人家,成何体统?”
端华也是频频点头:“正是,我也猜想这必然是西面那个弄出来的事情。老六平日里虽然有些轻狂。不过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
这事其实对于肃顺来说也是一样难办,毕竟站在恭亲王身后的是两宫太后,自己再怎么着权势熏天,终究也还只是一个臣子,一旦骤然发难,只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正在那里沉吟的时候,忽然外面来报康雪烛求见中堂。诸人都是心里奇怪,肃顺微微沉吟一会,让下人把康雪烛带了进来。
“康雪烛参见中堂,参见诸个大人!”
再次见到康雪烛的时候,肃顺也没有什么表情:“康雪烛,你怎么回来了?两湖战事如何?你的两万精锐呢?”
“长沙已定。曾国藩自焚身亡,但是百战军北犯,康雪烛心里念着朝廷安危,所以就先回到京城来了康雪烛站在那里不动声色说道。
“混帐”。肃顺猛然拍了一下案几:“康雪烛,反贼北犯,自然有朝廷想方设法击退,可是你的战场在两湖,你未得朝廷命令,擅自回京,这是死罪!来人。给下了康雪烛的顶戴花翎,押到大牢里去!”
侍卫应声而进。如狼似虎抓住了康雪烛,康雪烛却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冷笑连连:“中堂,难道你真的要杀一全忠臣吗?”
“慢着”。端华挥手让那些侍卫先行退下:“康雪烛,你也敢自称忠臣二字?。
康雪烛微微笑了一下:“中堂,大人,康雪烛回京,那是念着京城安危。京师若是有失。便是要了两湖又有何用?康雪烛当为朝廷尽力到最后一复,和反贼决死厮杀到底,此是一忠!
康雪烛到了京师。先行拜访恭亲王,未曾先来中堂大人府上,康雪烛未曾禀报,还望中堂大人恕罪。但新军乃是恭亲王一手建立起来,康雪烛亦归恭亲王节制,康雪烛以为,报效于恭亲王便等同于报效朝廷,此是二忠!
不敢隐瞒诸位大人,恭亲王次后带着下官去见了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说了一些康雪烛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康雪烛心中惊疑,立刻前来中堂大人这里,询问良策,此是三忠!
请问中堂大人。康雪烛有此三忠,中堂大人为何还要杀了下官,难道不怕天下忠贞之士寒心?”
见康雪烛说出了这“三忠”又对自己见了恭亲王和两宫太后的事一点也没隐瞒,肃顺和一众顾命大臣脸上都和缓了不少,肃顺微笑了下:
“好吧,就算你伶牙俐齿,你擅自回京的罪名就算了,西才,这太后召见了你,都对你说了一些什么话啊?”
本也没有打算从康雪烛嘴里探听到多少真情,谁想到康雪烛却忽然缓缓说道:
“太后和恭亲王让我诛杀逆贼!”
“哦?朝廷里还有谁是逆贼啊?”
“顾命八大臣!”
这话一出,几个人都一齐站了起来,端华更是怒不可遏,指着康雪烛大骂:
“康雪烛,你这个胆大妄为的畜生!”
“大人,这话不是康雪烛说的”康雪烛忽然不惧,淡然说道:“康雪烛只是重复一下自己听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一章政变
更新时间:2010…7…3 16:51:04 本章字数:7990
八五八年八具初二,北京。 这一天似乎预示着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昨天傍晚的时候,西城墙那的一颗活了有几百年的老树忽然轰然倒塌,好在没有伤到什么人?
大家伙都在那悄悄地说,这老树几百年了都好好的,怎么早不倒晚不倒的。偏偏就在这斤,时候到了?不定在那说着什么呢,尤其是在百战军北伐的时候。
还是在傍晚,十几天不知道从哪出现的野狗。居然全都窜到了街上,“汪汪”的叫着,吓得行人谁都不敢上前。闹腾了好半天,一条野狗忽然倒地而亡删
完了。完了,这大清的江山不定会出什么大事呢,居然一天之内出了那么多怪异的事情出来
自从百战军开始北伐以来,京城里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好消息。不是今天清军吃了一今天大的败仗,就是又丢了几座城池。
尽管满清朝廷竭尽所能封锁着消息,可天知道这些消息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往往是前线才刚刚发生了战斗,转眼之间京师之中就已经知道了。
现在那些北京的人见面问话,可都不是“您吃了吗您吉祥”而是都在那神秘的说着:“知道吗?前个朝廷又吃败仗了,啧啧,不得了啊。好几斤,大将都使了”
“您说哪能不知道呢?知道了!哎,这仗打的成什么样子,再这么下去的话,只怕用不了几天百战军就会打到京师来了”
这些北京普通百姓的对话,每天都一字不漏的传到了马敏中的耳朵里,马敏中对于这的兴趣,似乎远远要比其它任何事情的兴趣更加强烈。
“指挥,康雪烛回来了。”
“哦。是吗?”马敏中回到个置上坐了下来,轻声说道:“好快,居然悄无声息的就回到了京师,怎么样,都去了哪些地方?”
“康雪烛一回来之后,先去了恭亲王那里,然后就进了宫一趟,随后又去了肃顺那里。”
“真是忙碌,现在京师情况如何?”
“平静的很,不过职下想也许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
“是啊。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马敏中微微笑着,请安道员坐了下来:“康雪烛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这一来只怕京师就不会安生一天了”
“指挥。我们在肃顺身边的人传来消息,说是肃顺和几个顾命大臣悄悄商议。要用钩戈故事处死西太后,不过目前还是顾忌一些事情,有些为难而已。指挥,我们应该怎么办?”
钩戈故事是汉武帝杀妃留太子的故事。钩戈夫人是武帝的爱妃,因居住钩戈宫被称作钩戈夫人;因此又传言她美丽异常,降生时手握一枚小玉钩,才把她住的宫殿叫钩戈宫的。武帝宠爱钩戈,晚年欲把她生的爱子弗陵立为太子,又怕主少母壮,母后干预朝政,因此借故杀死,了钩戈夫人。留她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徐彻。
“什么也不去做,等!”马敏中请了茶,自己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耐心的等。京师越乱,对咱们就越是有利,闹吧,闹到天翻地覆,闹到腥风血雨。这样也可以让咱们即将到来的大军减少一些攻城的阻碍!”
八月初二,凌晨。
官员们有条不紊的从各自的府上出来,坐上轿子,就和往常一样。慢吞吞的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过去。
副将卡撒木率领着两千士兵,已经在这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可整个晚上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发生,一直到了黎明时分,一切也还都是静悄悄的。
卡撒木有些纳闷,中堂大人信誓旦旦地说,康雪烛和他的五百精兵一定会经过这里,可现在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是一静也都没有?
打了一个哈欠,在这伏击了整整一个晚上可真的有些累了
“中堂大人,到上朝时间了?”
肃顺整了一下衣衫,走了出去。
所有的恩怨,都会在这一天有斤,了结了
轿子刚刚走了没有毒少远,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之声。
“大胆。谁敢在这个地方骑马!”肃顺勃然大怒,从轿子里伸出头来:“抓。给我把这胆大包天的人抓起来!”
几个戈什哈去了没有多久就转了回来:“中堂。抓不了,是洋人,就是前几天进入北京的那行,叫什么乔尼的英国人。”
“混帐。混帐!”肃顺面色铁青,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洋夷也实在太猖狂了些。这里是天子脚下,岂容洋夷撒野?来人,今天我要好好地教刮一下这些洋夷!”
骑在马上过来的的确是英国军官乔尼中校,跟在他身后的总有百来洋夷士兵的样子,肃顺铁青着脸走了过去,略拱拱手说道:
“乔尼中校,难道你不知道这里不可以骑马吗?”
“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骑马呢?”乔尼好像显得十分不解,耸了一下肩膀:“对不起,我是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什么冒犯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界删生公大臣、六部十卿存养心殿前行 然后,奕进至殿内,站于御案左侧,以议政王身份接递奏疏,呈予御览,由皇帝和太后共同阅看。恭亲王参与议政,为两宫皇太后提供决策处理意见。
从这天开始。清政府的最高统治大权,便以这种极为特殊的形式出现,即太后垂帘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主政形式出现。
这是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发动政变,推翻八王赞褒制而产生的新体制。
此前,十月初五日,内阁公布取消肃顺等所定的“棋祥”年号,以“同治”年号代。定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同治”是指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大清天下之意,而非太后与亲王共同治理天下也。
“棋祥”是赞襄八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年号。当时已铸币、印历,为新君登位祝贺。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另铸“同治通宝”
皇帝、太后、亲王,都要治理天下,问题就复杂起来。好在当时同治帝年龄尚小。只是个摆设。那“垂帘”与“议政”又是怎样的关
?
在皇帝登极大典上,内阁明发上谕,公布了统治中枢的主要大事处理程序。第一步。地方大员及军营的折报均先呈两宫太后披览;第二步,交议政王、军机大臣“诈议”后提出意见;第三步,再把议后的文件交太后裁定;第四步,按太后的裁定意见再由军机处拟旨;第五步。再呈请两宫皇太后审正后正式颁发。
其实所谓两宫太后,仍主要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直是个陪衬和摆设。上述程序已经够复杂了,一份文件递来递去,如果出现分歧,出现争论,争来争去可就麻烦了。肃顺集团是太后和恭王联合推翻的,自然得他们联合实行权力统治和权力分割。
在分割当时的权力时,奕是想多一些得到权力的。但是,他也如同肃顺那样小看了慈禧太后。在推翻肃顺集团之后,她已取得了更大实际的统治和斗争经验,她知道手中无权就要任人宰割?在当初她与肃顺集团拼杀过,最后胜利的是她。但是,没有奕的支持和参加,她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她要给恭亲王更多的权力。
但她更知道。如果以为恭亲王会永久那么拥护她,也是天天真了。以后,会有矛盾产生的,说不上会有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产生。
所以,在新的政权出现时,她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最高统治权,要弄明白“垂帘”和“议政”的关系。她对内阁所发上谕中那个程序,她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一起讨论,一定要讨论出垂帘听政的具体章程来。大家都参加讨论,正好也是让朝中大臣们。都知晓垂帘太后手里有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