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途,李元吉一行也曾遇见定杨军的阻击,每每这时,李元吉并没有指挥部队抵抗反击,而是采取了断尾求生的战术,分出一部分唐军去抵挡,自己则闷着脑袋往长安逃跑,当他逃回长安时,一万唐军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其他的不是战死,就是逃散,或是投降了!
就在李元吉逃跑的第二天,刘武周率领定杨军进抵太原,当地大豪薛深事先早就和刘武周有所联系,他趁城中人心不稳,军心散漫之际,率领家族子弟和游侠儿打开了太原的城门,迎接刘武周军进城,临时担任守将的宇文仓皇出逃,直奔长安,至此,李唐立国的根基,有着精锐部队数万,存粮足以支持十年的太原陷落。
太原陷落,长安的李渊甚为惊恐和愤怒,他召集臣下议事,面色铁青,愤怒地咆哮。
“元吉年幼(本年十九岁),不懂政务时事,朕特意让窦诞和宇文辅助于他,太原乃开创盛世基业的圣地,一天的时间,就被攻破,当时负责守城的是宇文,我要杀了他,灭他的三族!”
群臣凛然,不敢回话应答。
这时,礼部尚书,时任太子詹事的老臣李纲站了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
“齐王年少轻狂,喜爱玩乐,性情骄傲,窦诞并无一句规劝的话,反而处处为他掩饰,与之同流合污,激起了士子,豪族和当地百姓的愤怒,太原之失,罪过当在窦诞身上,又怎么能怪罪宇文呢?宇文曾经多次规劝齐王,这些一一记录在案,只是齐王并不接受,他是一个忠臣,又岂能杀他呢?”
李渊无语了。
丢弃太原是重罪,李元吉是他的儿子,窦诞是他的女婿,自然不能按照军法来处置,只能把这个罪责推到和他关系不是很亲密的宇文身上了,然而,面对李纲的辩解,李渊也不能不管不顾,任意行事。
他叹了叹气,对李纲说道。
“元吉一个人不学好,又岂是其他人可以阻止的,多亏爱卿提醒,朕这才没有滥杀无辜啊!”
于是,他借坡下驴,连窦诞也顺便因此而免除了罪责。
当时,卫尉少卿刘政会也在太原,定杨军进城之后,他被刘武周俘获了,他假意投降,混迹在定杨军中,将定杨军的情报通过李唐的情报人员秘密送到了长安,李渊和臣下连日集会,商议应对之策。
刘武周迁都太原,宋金刚攻打晋州,数日即下,唐将刘弘基被俘获,后刘弘基杀了守卫,逃回了李唐,宋金刚进逼绛州,攻克了龙门,这时,李渊有了放弃河东的打算了。
在朝议的时候,大臣们认为定杨军兵锋如此之盛,乃是因为他的背后有突厥支持,只要能搞定突厥人,使其不再支持刘武周,大局并不是无法挽回。
当时,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达曼身在长安,当初,杨广征讨西域时,他随杨广一道到了中原,后来,江都政变,他随宇文化及北上,于途中脱离,投奔了李渊,李渊待他甚厚,一直礼待有加。
东突厥和西突厥有仇,处罗可汗派使节前来长安,要求李渊斩杀阿史那达曼,为了讨取处罗可汗的欢心,使东突厥不再支持刘武周,李渊让阿史那达曼到皇宫欢宴,命人将他灌醉,然后交给了东突厥的使节,任由他们将其格杀。
就在长安面对定杨军的攻势无计可施之际,韦泽关守将李秀宁部陷入了危机之中。
第四集 第八十五章 济阴攻防战
 更新时间:2008…9…15 22:01:58 本章字数:3595
个人的有自己的人生,命运各不相同,而所谓命运,而已!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是而已!
现在,孟海公就处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该何去何从,将决定他的生命,他的权位,他的家财是否能保全和延续下去的关键,选择稍有差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沉入谷底。
济阴城下的攻防战已经进行半月有余了,夏军的攻势虽然凌厉,孟海公暂且还抵挡得住,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希望越发渺茫了吧?
最初,定陶被夏军袭破后,刘兰成和徐世绩合兵一处,兵临城下,孟海公的那时的心情还没有现在这般沮丧,虽然,定陶城的陷落对他来说,相当于当头一棒,只不过,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渡过眼下这个难关。
首先,根据斥候们传回来的线报,眼前的这只夏军人数并不多,两军合并在一起,也不过七八千人,其中,还包括定陶城投降刘兰成的降兵,和对方相比,孟海公军的兵力占据着优势,就算不算上冤句城内的兵力,只是济阴一城,孟海公就掌握着一万多精兵,况且,由于前段时间的坚壁清野,济阴城内的粮食足可以支撑城内军民一年左右的消耗,济阴城方圆百多里的人口尽数被孟海公裹挟入城,夏军也找不到人力来帮助军队攻城,按照兵书所述,攻城战,攻城的兵力当在守城兵力五倍以上,方才有一定地胜算。关于这一点,夏军的兵力远远不够,不仅无法五倍于孟海公军,反倒还比不上孟海公军。
所以,一开始孟海公并没有将徐世绩和刘兰成放在眼里,他只是担心高畅的主力部队会突破郑军的黄河防线,直奔济阴郡而来,也担心对方会从鲁郡杀出。攻占东平。进抵济阴。
他派出使者分批次地往洛阳方向快马急报。希望盟友王世充能够看在兔死狐悲的份上,派遣大军前来救援自己,若是高畅和王世充没有大规模开战的决心,郑军一到,多半就会撤离。
可惜,孟海公不知道的是,王世充已经和高畅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两人结盟共同对付关中李唐,现在,王世充的心思全放在了西线,准备亲自率领大军向陕州,潼关进发,乘李唐和定杨军在河东打得不可开交无法分身之际,将李唐地势力逐出关东,为下一步进军关中打下基础。
王世充自然也知道。这所谓地互不侵犯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高畅若是击败孟海公,占据济阴郡,待其缓过手。自然要向洛阳发起攻击,因此,如果有可能地话,他也希望济阴郡继续掌握在孟海公手中,不会纳入夏国版图,只是,要他为济阴郡并不属于自己的地盘和高畅撕破脸,火并起来,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和郑国的整体战略相冲突。
因此,他只是派出使者前往黄河以北,仍然驻军黎阳的高畅,向高畅传达了自己的意思,说是他对夏军目前在济阴郡方向的行动感到遗憾,甚至,对两国签订地盟约能否顺利执行也感到了担忧,很明显,济阴郡虽然不属于郑国地盘,却也是黄河以南的版图,与郑国领土相邻,因此,王世充不希望夏国方面扩大战事,也希望高畅能约束臣下,将正在济阴郡的部队调回来。
对于王世充的请求,高畅是如此回应的。
此次济阴郡方面的战事,乃是手下将领的自发行为,徐世绩乃新近投降的将领,为人甚为桀骜,所以,当初才会擅自渡过黄河,征讨孟海公,由于其行踪飘忽,大本营无法寻找到他地帅旗所在,因此,无法制止他地行动,只是,夏国将牢守和郑国签订的合约,不会继续扩大战事,刺激郑国方面的忍耐力。
为了向王世充方面表达自己地诚意,高畅在郑国使者的注目下,王驾离开了黎阳,北返平原,清河等地,然后,高畅开始了巡视自己领地路程,他率领一干亲卫轻车简从,在新占领的版图领地开始了视察,行踪不定,采用的是突击检查。
既然高畅摆出了退让的姿态,王世充也就不以为甚了,他只是命令段达坚守白马一带的黄河防线,严防夏军渡河,然后,让孟海公的使者回去告诉孟海公,让他死守济阴城,夏军的主力近期不会南下,所以,郑军也不会主动靠近济阴,以免刺激高畅的神经,现在,一切靠孟海公自己了,孟海公若能击败济阴城下的这股夏军,自然在短时间内会高枕无忧。
得知自己只需要面对眼前的这股夏军,孟海公松了一口气,这时,他认为自己兵力占优,对方又是劳师远征,士卒多是河北之人,水土不服,地理不熟,自己根本就没有失败的道理,所以,他现在不仅是要守住济阴城,
该更进一步,争取将这数千夏军击溃或是全歼在济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出城和夏军野战。
也许有些冒险了?只是,打仗又怎么可能不冒险呢?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取将风险降低在最小,孟海公秘密将冤句城内的五千军队调到了济阴来,他们一路隐藏踪迹,绕了一段远路,来到了济水岸边,埋伏在一个非常隐蔽的河谷中,距离夏军的营寨不过五六里。
当这只军队达到预定地点埋伏下来之后,孟海公率领济阴城内的守军出城,来到了夏军营寨前,向徐世绩挑战,在他看来,自己主动出城挑战,徐世绩肯定会抱着喜悦的心情来迎战,毕竟,对付远离城墙保护的敌人,总比对付缩在城墙背后依托城墙保护的敌人要轻松一些。
果然,徐世绩中了孟海公之计,率领大军列阵出击,与孟海公军在济水南面的河岸上摆下了阵势,斥候们在两军之前飞奔厮杀,互相寻找彼此的破绽。
这一仗,最开始只是两人在比拼耐心而已!
徐世绩是想寻找到孟海公军阵型的破绽获是薄弱处,然后指挥轻骑突进,将其撕裂开来,孟海公呢?则是在等候伏兵的消息,当伏兵向夏军的营寨发起进攻,就将点火为号,大营若是被袭,夏军必定慌乱不堪,士气低落,那时阵型就会出现松动,孟海公就会指挥全军进袭,将徐世绩赶下济水。
无疑,孟海公的设想是美好的,计划在最初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
午时前一刻,埋伏在河谷的孟海公军突然出现在了夏军扎在济水岸边的营寨前,驱逐小部分夏军斥候之后,孟海公军突入了夏军营寨,将后营的木栅栏拆除,点燃了夏军的营帐,火光冲天而起,青烟袅袅升起。
见到夏军后方起火,孟海公欣喜若狂,他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可惜,他猜对了事情的开头,却没有猜对事情的结局。
后面的营寨起火,夏军的阵型却不曾丝毫的散乱,依然稳如磐石,就像后面正在熊熊燃烧的不是本方的大营一样,他们不仅没有向后撤退,反而在帅旗的指挥下,列阵往前突击,坚定而不可阻挡地迎了上来,顿时,喊杀声冲天,血腥味弥漫在了济水南岸,太阳似乎不忍目睹眼前的惨况,躲进了云层之中,天阴了下来。
孟海公的军队的确是精兵,个个都是精壮,那些老弱都被留在了济阴城内,根据其他部队和夏军之间交锋的战例,孟海公知道,驱逐老弱到前面去消耗夏军的力气,再用精锐击之,这一招根本行不通,要想击败夏军,就必须和对方死拼,用精锐对精锐,悍卒对悍卒。
孟海公的士卒,个个身经百战,单论个人的战斗力,不会比夏军差多少,只是,说到团体作战,阵型配合,他们就相差得不是一分两分了!
孟海公的军队中,有自己的老部下,主要由济阴当地人组成,也有不少来自瓦岗的残余,这些人的组成就复杂了,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为了活下去这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了孟海公身边,孟海公只是以个人的魅力和江湖义气在领导他们,说到指挥作战,确切地说,孟海公并不是什么名将。
所以,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夏军获得了胜利。
在面对面的较量中,夏军很轻易就撕开了孟海公军的防线,很快将其分割包围起来,孟海公军各部只能各自为战,兵力比夏军要多,然而,在局部战场上,却总是处在下风,很快就在对方的猛攻之下,崩溃了。
与此同时,进攻夏军大营的孟海公军也遇见了麻烦,徐世绩扎的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