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虽然年幼,却无惧众人,大声向那些无耻之徒喝骂。
“如果大隋还不会覆灭,那么这些话不该出自你们这些大臣之口,如果,上天注定大隋覆灭,那么,又需要什么禅让呢?”
杨虽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王世充的狼子野心,然而,面对掌握了大权的王世充,他无法可施,最后,被段达命令士卒将他和自己的母亲囚禁在了含凉殿,让旁人用杨地名义,写诏书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随后,他假模假式地拒绝了三次,方才显得极其勉强地接受了。
随后,他派遣军队进入皇宫,整顿清扫,让巫师和道士在皇宫内做法,驱散邪气,在四月七日那一天,他乘坐着皇帝的法驾仪仗入宫,登基为帝,国号郑,改年号为开明。
在登基为帝前,王世充让人去见杨,告诉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海还没有平定,帝王需要年富力强的人才能担当,所以,我这才勉为其难登基为帝,实在是众人所迫
得已,。发誓,若是天下平定,一定会将皇你!
这样的话,恐怕连猪也不相信。
当初,王世充发动兵变,诛杀元文都,段楚等人时,也曾经向杨发誓,一定尽心保卫大隋,绝不背叛,一年的时间不到,他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这一次立下的誓言,谁还会相信?
人能够无耻到什么样的地步,王世充做出了最好地诠释。
王世充登基为帝,建国为郑后,天下各地那些隋王朝残余的郡县,以及许多变民军首领,前后相继,争先恐后地向关中李唐投降,占据江都的留守将军陈棱也派人向长安递出了降表,至此,李唐的版图扩大到了四面八方,虽然,它们被众多豪强势力分割得有些七零八落,李唐地中央政府并不能真正在这些地方行使行政权,不过,李渊还是向那些大一点的势力集团派出了安抚使。
连王世充都登基为帝,那么,高畅若是继续为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除非他没有争霸天下的念头,那么还可以如杜伏威那样自任总管,或是继续当他的王爷,若是高畅要想和群雄一起逐鹿天下,就必须名正言顺,和对方处在同一个高度才行。
登基为帝,虽然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却势在必行!

就算高畅没有这个意思,他手下的那些文武百官也会劝进,这表明大臣们已经决定和高畅绑在一起了,进则生,退则死!
何况,高畅若是登基为帝,他们也会水涨船高,官位,爵位,赏赐什么的都会应有尽有。
在冀县城外建造的这座天坛就是为高畅的登基大典做准备的,在下个月的一个黄道吉日,高畅将率领文武百官在此祭祀苍天,登基为帝。
国号为华夏,高畅将为神皇帝,意思很明显,只有他的那个皇位才是至高无上的,其余的那些皇帝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和他不在一个级别上。
温彦博之所以负责协助孔德绍来监工这天坛的建筑,这天坛对大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夏国的这些官员来说,必须把这事情当作政治性的任务来抓,稍有差池,必定万劫不复。
温彦博知道,高畅对自己还不会完全放心,毕竟,他的两个兄弟在李唐那里担任着高官,若高畅对他能放得下心,把他当作心腹使用,他就不会凭借一己之力爬到这个位置上来了。
之所以被安排到这里来负责监工,无非是把自己从重要的位置上调开,不然他参与机密,这个,温彦博非常了解,他也表现得非常恭顺,无论高畅叫他做什么,他都没有异议,总是非常漂亮,干净地将交付给他的事情办成。
接触夏国政务的时间越长,温彦博对这政权就越发反感,他非常清楚,若是让高畅夺得天下,按照他那套旁门左道治理天下,世家大族和王共治天下的最佳治世之道当荡然无存,以后家族的繁衍将难以为继,若是让那些贱民都掌握了知识,登上了朝堂,那时,也就国将不国了!
果然是乱世天下,必出妖孽!
为了天下大义,为了捍卫圣人学说,他必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务必要铲除高畅这个国之妖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这一次,高畅之所以登基为帝,温彦博在背后也很做了一番功夫,虽然,是乘势而为,却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为现在自己正在效力的夏国政权作想。
现在,淮安王李神通正率领大军在猛攻宇文化及驻守的聊城,李唐方面通过细作传来消息,让温彦博把高畅的最新动向及时传递到济北郡,如有可能,能够拖延高畅南下的步伐更好,本来,温彦博还在担心无法完成任务,后来,王世充篡位为帝的消息传来,这给了他一个极好的拖延高畅南下步伐的机会。
高畅若是在冀州(也就是信都郡)登基为帝,那么,大军南下的步伐自然就会往后拖,这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温彦博不费吹灰之力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当然会尽力推进这件事情。
也的确如他所想,高畅决定在冀州举行登基大典,大典后方才挥师南下。
有了这么多充裕的时间,淮安王此时恐怕已经攻下聊城了吧?瞧着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温彦博忍不住如此想,下颌的胡须随风轻摇,他面带微笑。
第四集 第五十五章 神出鬼没的高畅
 更新时间:2008…9…4 15:08:38 本章字数:3601
城西北十里唐军大营中的淮安王李神通的心情和温彦并不一样,他也没有像温彦博所想的那样攻下聊城,反而,至今仍然面对厚实的聊城城墙徒唤无奈。
他感到很烦恼。
铜镜拿到了身前,面对镜中模糊的人影,李神通发出了一声长叹,放下铜镜,他将耳边飘拂的一缕发丝抓到了手上,从中找出了一根银亮的头发,咬了咬嘴唇,将它扯了下来。
华发早生啊!
都是被聊城城内的那帮乱臣贼子所闹的,若是攻入城去,一定将那些家伙统统杀光,断不可饶。
其实,李神通怪不得别人,之所以唐军围攻聊城数十日,一直无法攻下聊城,其直接原因和他绝对脱离不了干系,在战略和战术上,由于某些私人的原因,他放下了很多错误。
对李渊来说,真正能让他放下心来的,还是他自己的宗族,就像并州(也就是太原郡)由齐王李元吉驻守,就算知道李元吉不胜任,他依然一意孤行;南下经略巴蜀的则是他的侄子李孝恭;东进招抚元宝藏,李世绩的则是李神通和李道宗;驻守苇泽关防御高畅的是他的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统率着主力唐军,自建天策府的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在李唐的政权中,凡是统率大兵团作战的必是李姓皇族出身,其麾下的骁将悍将,谋臣幕僚,除了像李世民这样极少数地统帅对出身寒门的依然重用外。基本上都来自其他的贵族门阀,尤以关西人为多。
这其中,对血统和身份尤其看重的正是淮安王李神通,在他的军中,能得到他信任的几乎全都是出身关陇门阀地子弟,关东人不在他的信任范畴中。关东的寒门子弟则几乎是无视了!
当初,清河赵君德身先士卒爬上了聊城的城头,然而,只因其出身寒门,又是关东子弟,再加上是新近投降李唐的旧隋官员,为了不然第一个进入聊城的巨大荣誉被其所夺,李神通很无耻地鸣金收兵了。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李神通对关西人,对血统身份的迷信,已经到了非常可笑的一种地步了,只是,他自己却浑然无知,依旧执迷不悟。
然而,李神通所寄望地关西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却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他留下。
接替赵君德攻城的大唐禁军在聊城城下被突然打开城门出击的宇文成都率领数百精骑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要说攻上聊城城头,前军甚至因此而崩溃。若不是唐军人多势众,出城的宇文军兵力单薄,这一次突袭,就会把李神通打得后退三十里,往日的心血也将一朝散尽。
原本聊城缺粮,所以。宇文化及才向李神通乞降,然而,李神通拒绝了他。
唐军采取的是围三缺一的战法,对三个城门不停地发起了攻击,故意对东门网开一面,然而,在距离东门数十里的一个山谷里,李神通将攻城所用不上的骑兵全部安排在了这里。若是宇文化及支撑不住,从东门突围逃跑,这只事先安排好地骑兵也就能起到作用了!
这个安排不管怎样说,也算不得错漏。宇文化及有几次在唐军险些破城的时候,准备率领大军从东城突围而出,只是被宇文成都劝止了而已,在宇文成都看来,唐军这样安排必定有所蹊跷。
宇文化及没有率军突围,他的兄弟宇文士及却率领驻扎在聊城东面的军队押送粮草,躲过了唐军的斥候侦骑,进入了聊城,解了城中军民的缺粮之苦。
有了粮草地支撑,宇文化及的腰杆又挺了起来,不再派人向李神通乞降,城内宇文军的士气也变得高涨起来,在守城作战的时候,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每一次攻城,面对这些作战勇猛的士卒,唐军都会在城下丢下数百具尸体,然后,灰溜溜地撤军了事,再也没有像赵君德那样攻上城楼的壮举了!
连日来,几乎没有一件事情顺利,李神通的心情又怎不会烦闷不堪呢?
李渊乃是一个美男子,儿女也都是俊男美女,故而,对大臣们的仪容要求也很高,如果你姿容不美,纵然是才高八斗,也断不能得到李渊地重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像李神通这样的宗族贵冑,自然对自己的姿容也非常注意了,李神通一向为自己和李渊的相貌有所相似而感到自豪,虽然他地年龄也不小了,却仍然有着一头黑亮的头发,这一点,尤其让他感到骄傲,可是,现在这种骄傲已经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没有了,如同掉落在地上的精美瓷器,摔了个粉身碎骨。
华发早生啊!
按照李神通往日的性子,
该暴跳如雷,幸好,在一天前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愤怒,故而,面对早生的华发,他也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已。
由于一直没有能攻下聊城,对北方的高畅,李神通忌惮万分,生怕高畅突然率军南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故而,他在聊城北面安排有一只军队,兵力达到了万余人,那只部队由他的心腹爱将皇族子弟李隼率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警惕北方高畅的突然进攻,若不是将这一万精锐没有参加攻城战,聊城也许早就被李神通所攻下了。
收到了细作从北方传来的密信,李神通知道高畅最近要在冀州(也就是信都郡)进行登基大典,短期内不可能率领大军南下,这让他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就在接到密信后不久,他往北方的李隼营派出了传令兵,让他率领大军迅速南下,前去攻打聊城东门,在原来的那个军营里,只留下三千士卒即可。
有了这七千生力军加入,然后,同时向聊城的四个城门发起攻击,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必定会捉襟见肘,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如此,聊城当旦夕可下吧?
就在李神通为自己早生的华发对镜长叹时,李隼率领七千唐军精锐正从聊城北方往南疾行,聊城的北面是一些丘陵和谷地,平原只是一小块,就在城外方圆数里,一条小河从城外绕着聊城流过。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聊城,唐军用的是行军队列,不过,李隼仍然在行军队伍的前后左右,派遣了一些斥候侦骑,虽然,他在原来的军营中留有三千人监视北方的动向,在他看来,夏军不可能会出现在这里,向本方发起袭击,然而,小心一些总不会有什么错的!
对于李神通的命令,李隼其实是有些抵触的,在他看来,应该在一开始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