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立国传-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华表正对着三台,让这个比稍东北地大神庙广场要宽广平坦一倍地广场显得没有那么空旷。
在三台广场的南边是一座三十六米高的石碑,基座是方圆二十米地花岗石台,而石碑也是四面耸立,碑顶呈金字形。整个石碑是用九块花岗石堆砌而成,由于这九块石头被精心打磨,所以看上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到衔接的缝隙。石碑上应该刻着字,但是却被用布和草遮得严严实实。
三台广场南边还是一大片空地,在规划蓝图上是准备修十二条里坊的,只是现在还来不及修建而已。
再南边就是已经修建好了的集市和商市,现在已经开始万商云集,逐渐成为天下最大的市集和商贸区,也将是天下最有钱的地方。
不过这南区实在是太大了,在曾华的蓝图里它将是一个集教育、行政、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区,现在只是建设了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空地留在那里,等待建设。这里除了官署、集市、学堂之外,空隙里将是民居、商楼、里坊等建筑,将其充实填满。不过按照蓝图规划,这南区要想完全建设好起码要十年以上,而且要是把北区老城区包括在里面,围绕拱卫整个大长安的城墙预计有上百里,这个数字已经让许多人快吓晕了。
由于南区除了学堂和集市就是一片工地,所以现在百姓们的居住和活动区还是集中在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区域里。
走在北区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热闹开张的商铺,看着满目喜气洋洋的百姓,曾华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不过曾华心里也清楚,这繁华的表面下隐藏着的危机。曾华希望穿越过来的自己能带给华夏繁华,但不是一时的繁华。
汉、唐长安,宋汴梁,明京师,都是繁华一时,但却最后在马蹄声中陷入一片火海。华夏不缺创造辉煌的能力,但是却似乎缺乏保持这种辉煌的能力,也许这种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盛世吧。
曾华觉得自己很庆幸,这近十年自己似乎都是顺风顺水,利用自己“预知”能力在历史的走势中处处占据了最大的利益。西征益州蜀中抢了首功,顺利地当上别人看不上眼地梁州刺史;当上梁州刺史后出人意料地攻陷收服了别人更看不上眼的南秦州和西羌。悄悄地拥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实力。正是有了这股实力自己才能在中原动荡的时候一举占据了空虚的关中,抢在苻家前面入主长安。正是有了雍、梁、秦、益四州之后自己才开始有了征战天下的本钱,成为左右天下的“大军阀”。
不过做为“先知先觉”者,曾华知道自己的根基还很薄弱,一点点动荡,例如战败,灾
可能让自己前功尽弃。自己地数十万军队和数百万权宜手段暂时聚集在一起,顺势之下一切都好说。要是中间出一点岔子就谁也说不好了。所以自己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地机制来。尽量收拢民心,提高凝聚力。
曾华一边想着,一边和王猛、车胤等人非常惬意地走在人群中,他们都穿着非常普通地衣服,看上去就像是长安学堂放假的学生和教授,而邓遐、张率领的数百宿卫也是一身便装,有近有远。散在方圆数百米内,而在附近的军营里则照例聚集了上千的宿卫军和护卫军,随时待命应变。
看着这热闹繁华的场面,曾华突然想起一茬来,以前看演义小说,主角一微服私巡就会遇到不平事,然后是主持正义,为民做主。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遇到这种狗血的桥段。或者是英雄救美这个非常老套地俗段子。
不过把这条大街走了一大半也没有遇到出来喊冤或者欺男霸女的事情。反倒是巡街的巡捕对四下东张西望的曾华等人好生关注了一下,最后判定不是“小偷团伙”才离他们远去。
这时突然听到旁边有百姓奔走转告道:“西三区提刑裁判所有案子开审了!”
曾华一听不由有点郁闷了,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怎么还有人去打官司呢?因为现在临近年关,提检司早就将刑事案件提交裁判所处理完毕了,如果现在还有案子肯定是百姓自己上告的民事案件。
曾华转过头来对王猛等人使了个眼色,然后一起跟着向裁判所走去。
长安设有一个大理裁判司,隶属于京兆大理司,下设了一十九个裁判所,分在城中各区,直接进行第一道案件审理。
来到裁判所,这里是一个大院子,属于开放式。除了一些特殊的案件,大部分案件都允许百姓旁观,只是你要遵守裁判所的规矩。
只见数百的百姓已经将一个亭子式地建筑物三面围住,而亭子地正中间坐着一个裁判官和两个副裁判官,前面还有两个文书坐在那里持笔记录。对面下首有三个人分坐在两边,应该是被告和原告,有十几名巡捕站在中间和周围维持秩序。
案件很简单,就是一件婆婆虐待媳妇案。尖刻的婆婆处处看媳妇不顺眼,于是时不时找借口和机会毒打媳妇,而做儿子的却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干脆不闻不问。
这日,在准备过年地时候,婆婆借口媳妇年货没有准备好,抓起木棒就是一顿毒打,还将遍体鳞伤的媳妇赶了出去。这时的媳妇实在忍不住了,就到裁判所把恶婆婆告了。
案件非常明朗,数个邻居出面作证,证实媳妇的话确实是真,也讲述了婆婆的平时恶习。但是上庭的婆婆不但不认错,而且当场对着媳妇恶言相加。而站在那里的儿子对自己老婆把家丑张扬出来感到气愤不已,于是很明显地站在了自己母亲的一边。
事实讲述清楚了,证人也上来作了证,媳妇也被带到亭后的裁判所屋里由女医士验了伤,出了结具,但是最后的裁判结果却出乎人意料。
裁判官以百事孝为先为借口,只是将婆婆当庭“轻轻地”训斥告诫一番,然后宣布结案。
看到这个结果,不但百姓们议论纷纷,就是曾华等人也是忿忿不平。
回到府中,众人还在议论。虽然大家觉得的确是孝为重,但是却不能以此为借口施虐,大家都觉得裁判官太避重就轻了,尤其是以王猛等人为首,觉得这个裁判官做得太过分了,有悖北府的律法。
听到大家几乎是一致的意见,张不由地叫了起来:“大将军,你下一道命令,我立即去裁判所把这个鸟裁判官暴打一顿,然后改了他的结案裁判!”
曾华不由瞪了一眼张,让这个意气高涨的宿卫军都统领立即闭上了嘴巴。
“应远,你去请大理司正刘努,左都察院事江逌,右都察院事毛安之三位大人过来。”曾华最后言道。
“大将军,这是为什么?”连邓遐也不明白曾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点小事曾华下了命令不就全解决了吗,还用得着找三位大人过来吗?
这个时候王猛出来开口解释道:“应远,你难道不知道什么叫以法为重吗?大理司的裁判官现在就是代表律法在进行审事裁判,如果大人觉得有一点不对就要求裁判官更改结案裁判,那裁判官还有什么威信,他代表的律法还有什么威信?”
“都察院不但有监察弹劾官员的职责,也有监护肃正律法的职责。都察院一旦发现裁判官结案裁判不公可以要求重审,如果裁判所裁判官坚持原判,都察院就可以要求长安大理裁判司接案重审。这不是刑事案件,如果是刑事案件除了都察院,提检司如果觉得裁判不公也会向大理裁判司提起抗诉。”王猛慢慢解释道,“大将军苦心制定出这些制度来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以体制律法治国而不是以人治国。”
看来王猛没有少被曾华洗脑,居然说出这么一套一套的东西来。
“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呢?大将军英明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吗?”张还在那里低声嘀咕道。
“你知道什么?天下能有几个大将军?你能保证后来者都有大将军这么英明吗?”王猛怒斥道。
看到王猛发威了,勇冠三军的张顿时不敢出声了,连忙缩着头退到后面去了。
听了王猛的话,曾华不由笑了,扬声对王猛说道:“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个象景略先生的呢?”
很快,曾华将事情向被请来的刘努等三人讲述了一遍,三人听完后也觉得这结案裁判欠妥,立即表示会知会长安大理裁判司和京兆都察巡视道去过问,要求重新再审和随堂监察。
处理完这件插曲后,永和十年在一片祥和欢庆中终于到了,而一个让天下人震惊的盛典在众人的期盼中即将拉开序幕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六章 勇气与荣誉(一)
 更新时间:2009…1…7 0:14:49 本章字数:4664
长安西三十里外有一座青翠绿郁的山头,不是很高,这一马平川的地方算得上一枝独立,风景秀丽。
这个地方已经被军士共金会买了下来,委托给大将军府直接管理。从旁边的关陇大道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阙门屹立在山脚下,深灰色的花岗岩配上白玉石,再加上飞檐挑梁,显得肃穆安详。
走过阙门就是用水磨青石铺设的正道,两边的草地上种满了松柏,就像是两排肃立在那里的哨兵,在呼呼的晨风中微微摇摆着,生怕打扰了这里肃静的气氛。
曾华的脚步也放得极轻,一步一步地走在正道上,他的身也和正道一起时不时地隐现在树荫和黎明的幽暗之下。走过一段不长的正道,就看到一个不到十级的台阶,通向一块空地。两名宿卫军军士腰挎横刀,手持长矛分立在台阶入口两边,他们身上黑色的步军甲衬托着周围的环境显得无比的凝重。他们头戴着北府步军标准的灰黑色圆盘倒顶头盔,头盔的两根绳子从他们的耳边穿过,系在下巴下,将头盔牢牢地拴在了他们的头上,正中间的矛尖盔顶下缠着一根白色布条,不长的布带在风中缓缓地飘动着。
看到曾华等人走来,这两位军士丝毫没有动静,目光依然望向远方。
拾步走上台阶,一块全由水磨大理石铺设的平台骤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这块空地就如同是一整块大理石做成的一样,像一面黑色地镜子静静地躺在那里。走在这平坦而光洁的石面上。所有的人都不敢用力,只敢轻轻地屏住呼吸,小心地收拾着脚步。
平台的正中间是一块石墙,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石墙。上面凸现的雕像清晰可见,一名身穿北府步军甲的军士无力地跪在地上,右手倒握着的横刀插在地上,隐在一边地左手只看到拄在右手腕上地手掌。
这名军士地圆盘倒顶头盔丢落在一边,现出散乱的发髻。而包头发的布巾一边还挂在发髻上。另一边垂落在肩膀上。他身上的黑甲也很是残缺。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几个破口痕迹,露出里面的布祅。而最显眼的却是他前身上的五支箭矢,分别插在他地肩上、腹部和胸口上,上过战场的人从露在外面的箭身长短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箭矢插得有多深,这位军士已经是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了。
军士努力地拄着手里的横刀,尽力地向远处看去。而在这位军士的前面已经倒下了一名北府军士。这名倒下的北府军士是伏在地上,右手紧握着横刀。刀刃向前远远地伸着,保持着爬行移动姿势的身躯留下了一条长长地血迹。虽然看不清这位最前面军士地脸,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目标也是前方,已经超出石墙浮雕的前方远处。
但是这两位军士身后有无数地战友正挥舞着钢刀,手持着长矛,策动着坐骑,举动着旗帜,正向这两位军士渴望的远处冲去。
很明显。在右边石墙只有跪着和伏下的两名军士。而左边的石墙却刻满了数十名正在冲锋的军士,背景还有隐隐约约出现的成千上万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