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宦官不自觉地缩了缩肩膀,讷讷道:“太、太上皇言道,镇国公主心高气傲,不完成原先对他的承诺,是决计不会回到洛阳去的。所以、所以要把情况说得严重一些……”
太平渐渐地放下心来,语气也缓和了一些:“说下去。”
宦官苦着脸说道:“太上皇爱女之心是真真切切的,也是真真切切地想要见公主一面。如今漠北大局已定,还请公主尽快回转到洛阳一趟。太上皇他、他有重要的事情,想要同公主说。”
他话音未落,外头又传来一阵尖锐的唿哨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约莫两刻钟之后,一匹骏马飞驰入帐中,另一位宦官急急闯进帐子里来,对太平说道:“太上皇急诏,请公主即刻交割军务,赶回洛阳,不得有误。事出紧急,还望公主莫要拖延。”
“急诏——”
外头第三次传来了急促且凌乱的马蹄声,还有小黄门特有的尖利嗓音:“天后急诏,请公主即刻返回长安,不得有误!阻挠公主南归长安者,斩!”
☆、第111章 瀚海阑干〔三〕
连续接到三封催促她南归的诏书,而且还祭出了“太上皇弥留”这样的大杀器,饶是太平心思沉稳小心,也禁不住有些惴惴。她谨慎地询问那几位传旨的黄门,父亲是否已经病重,长安与洛阳是否发生过什么变故和冲突,那几位小黄门支支吾吾地语焉不详,似乎是相当恐惧。
后来太平动了真怒,斥道:“你们不敢说长安城的变故,竟然连阿耶的情境也不敢说么?!”她前些年在大明宫中布下了好些耳目,一旦那里出了什么变数,三两月内就会传到她的耳朵里。但是这一年半以来,长安城却一直都安安静静的,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小黄门哭丧着脸说道:“太上皇圣体……那个康泰,但是朝堂中对圣人的不满和怨愤越来越多了。太上皇曾想将圣人接到洛阳去住,却被天后拦了下来。一来而去的也就——”
太平高高悬起的心瞬间就安宁下来。阿耶身体康泰就好。她知道阿耶的寿数本该在年前就会耗尽,如今阿耶身康体泰,实在是比任何消息都能让她安心。
瑶草的功效,比她想象中的要强上许多。
小黄门在太平凌厉的眼神下缩了缩脖子,不自觉地往薛绍的方向挪动几步,哭丧着脸说道:“原本这些都是天大的机密——太上皇养足伤势之后,便像从前那样,开始接手朝政。太后在长安城、太上皇在洛阳,倒也很是相得益彰。但是圣人他——”
他偷偷瞄了太平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朝中、朝中有流言说,圣人积弱,有不如无。”
太平眼里忽然有了一瞬的冰凉,轻声说道:“说下去。”
那位小黄门大约是胆子大了些,又慢慢地挪了两步,诺诺地说道:“如今朝中依然是二圣临朝,圣人说出口的话简直就是——皇后曾经想利用父族韦氏,扶助圣人站稳脚跟,但是——圣人无数次在私下里抱怨,说是自己身边的人全都是人中龙凤,唯有他是个废物。”
他说完这番话,又偷偷瞄了太平一眼,见太平眼中并无愤怒之色,才暗暗地松了口气。
圣人的抱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己的祖父骁勇善战、父亲驭人有术、母亲雄才大略、妹妹手握重兵、妻子权欲甚重……还有一个被送往剑南道的前车之鉴废太子李贤,他每天简直就是在夹缝当中艰难地生存,尤其是在他自己并不算出彩的情况下,简直就是煎熬。
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他抱怨得多了,有些人难免就会烦了。
这些精妙且细微的地方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放在大明宫,放在都有人在旁边写起居住、每天都有记录言行举止的地方,自然就显得有些……嗯,有些不合时宜。
太平挥退了那三位传旨的小黄门,将三封诏书逐一摊开在案几上,将诏书里的内容细细地对比了一遍。最早那封诏书自然是从洛阳发出来的,那时突厥人刚刚上了降表,太平撕掉求和的诏令,太上皇便从洛阳发来一封诏书,劝她莫要胡来;第二封是从长安城里发出来的,那时剑南道的战事已经结束,左右威卫逐渐向北境合围,突厥溃败的大局已定,武后想让她回到长安去,镇住长安城里的一些流言蜚语——也镇住那些议和的声音。最后一封诏书,则是洛阳城发出来的八百里加急,太上皇让她立刻赶到洛阳去,马上,立刻,不得有片刻的耽搁。
但是具体是为了何事,诏书中却是语焉不详,看不出半点端倪来。
结合上辈子的经验,太平猜想大约是朝堂上又出幺蛾子了。毕竟她的阿娘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皇帝、皇后、韦氏、武氏,肯定已经在长安城中织了一张很大的网,就等路过的官员们入局了。
她略略思忖片刻,便将那几封圣旨全都收了起来,望着身边的薛绍笑:“这三封圣旨一来,恐怕我便逍遥不了多少日子了,你要与我一同回长安么?”
薛绍上前扶住她的肩膀,温和地说道:“若是你有意,我便与你一同回去。”
她按住袖中硬邦邦的圣旨,心中叹息道,我真希望你一直留在漠北才好。但是这番话,她是决计不能说出口来的。因为一旦说了,薛绍定会察觉出端倪,然后又是一场……
罢了。
“我不拘着你。”她轻声说道,“但是这一回,我需得要尽快回到长安城里去,而且时间颇为仓促,怕是等不及清扫战场和料理后续事宜了……”
薛绍俯身吻了吻她的唇,温声说道:“无妨,一切有我。”
他知道太平需要这场胜利,也知道这里有许多事情等待处理。
既然她无暇顾及这里,那就由他来处置罢。等到太平回长安时,底气也能足一些。薛绍翻来覆去地想着瀚海都护府和突厥人的相关事宜,又想到太平先前遗留下来的一些祸端,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他会留在这里,直到太平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为止。
太平怔怔地望着薛绍,眼中有了片刻的挣扎,然后低低地说了一声好。
——果然要用这种方法,才能顺利地骗他留在漠北。
——薛绍他大概永远都想不到,在她的上一世,在这个时间点上,长安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虽然现在有许多事情都和前世不一样了,但是皇帝的孱弱、太后的强势、长安城被搅乱的浑水、时不时插手朝政的韦后和那些朝臣们……
——在这种时候,硝烟未褪的漠北和安西,反倒是最最安全的所在。
她轻轻唤了一声薛绍,抱住他结实的腰身,埋首在他的肩窝里不说话。薛绍以为她是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感到难过,便拥住她的肩膀,用低沉且温和的声音安抚着她。约莫半盏茶的时间过后,外间忽然又传来了凄厉的唿哨声,接着是一封接一封的八百里加急。
第四封急诏:镇国太平公主领兵败突厥,废突厥王都,诛突厥王族,功劳甚大,加食邑三千。
第五封急诏:镇国太平公主麾下右威卫平吐蕃叛乱,公主有功,加食邑二千。
第六封急诏:镇国太平公主平漠北、定西南,军功赫赫,封漠北王,位同诸皇子之列。
前两道的追加封邑太平已经麻木了,毕竟前些年她一直都在加封邑的圣旨当中度过。但是这最后一道圣旨,加封漠北王……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以女子之身封王者,唯她一人耳。
这是连平阳昭公主都做不到的事情,连她上辈子……都达不到的巅峰。
太平握着最后那一封诏书,十指微微地有些泛白。她知道这是阿耶在逼她,就像当初让她到北境抗击突厥、让她以女子之身执掌右威卫印信一样,将她彻彻底底地推到前头,承受住最大的风浪。
挨过去了,便是浴火重生的凤凰。
挨不过去,便是史书里永远的失败者,被碾碎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果然……已经到了这一日……”
☆、第112章 长安暮
在顺利回到长安城之前,太平需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
比如那位沉沉睡去的钦陵将军,势必要一同带回到长安城去,以免夜长梦多;比如无意中俘虏的一些突厥贵戚,需要带回到长安城里去让圣人过一过眼;至于为何她选择了长安而非洛阳……
原因有二。
一是长安城比洛阳城的路程短了将近一半,二是因为她新晋万户亲王,需得去长安城里转上一转,镇住某些不安分的朝臣,然后才能安安稳稳地到洛阳去给父亲问安。
她的这些考量,全部都被写在了一封奏折上,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阳。在太平回长安的前一天,洛阳城的信使跑死了十二匹骏马,将新鲜出炉的太上皇手书送到了她的手上。手书的第一页只有一个淡淡的透着些许虚浮的大字:准。
她翻开手书的第二页,看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朕不日即将启程返回长安。
是年夏,太平公主车驾南归,前往长安。
驸马薛绍留守瀚海都护府,无人得知其中内情。
太平随着浩浩荡荡的仪仗走到半路,忽然想起一件极重要的事情来。这回长安和洛阳连降六道圣旨加封于她,而且还是史无前例的亲王尊号,却没有给其他的将士们——无论是薛绍、薛讷、崔宣道、杜宾客,还是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友军——任何封赏。这些将士们浴血奋战了整整一年多,军功赫赫,依照常理,至少应当连跳两级才是,但是眼下,他们却没有接到任何的封赏。
这件事情太过诡谲,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太平抬手唤过一位宦官,低声询问为何只有她一个人得到了封赏。宦官挠挠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详情,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天后和诸位宰相早已经拟好了圣旨,只是迟迟按着不肯发下来。
圣旨已经拟好,却迟迟按着不发?
太平心中咯噔一声,那种诡异的担忧愈发地浓烈起来。她想到武后的野心勃勃,想到武后面面俱到的深沉心思,想到宦官传递给她听的、有关皇帝日日夜夜的抱怨……
她想到那个史无前例的莫北王封号,想到北上瀚海时父亲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想到李显即位之前武后的谆谆叮嘱,想到手中那枚愈发显得滚烫的右威卫印信……
这是一个天子对赌的赌局,一枚迟迟未曾落下的棋子!
一刹那的电光火石如同雪水兜头浇下,令太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脊背上蹿起一阵寒意。她挥退那位宦官,将那枚冰凉且滚烫的右威卫印信捏在手中,指尖一点一点变得苍白。
如果她不曾料错的话,长安城已经再一次变得暗流汹涌,只等她这块巨石狠狠地砸下去,便会再次掀起一场难以停歇的惊涛骇浪。
所以就算是野心勃勃、面面俱到的天后阿娘,未来的则天皇帝,也必须要谨慎地行事。
太平抬指按了按太阳穴,低声唤道:“来人——海棠过来。”
一位身穿碧绿色衣裙的少女走上前来,等车辇停稳之后,便姿势娴熟地爬了上来,轻声问道:“公主可有要事吩咐?”她这些天被太平派遣到封邑去打理田庄产业,直到前些日子才被召回长安。但是还没等她坐稳,又被太平一封书信给传到了瀚海都护府。
太平斟酌片刻,仔细地吩咐道:“你带一些人留在这里,守好出入长安城的要道。一旦有金吾卫或是千牛卫前往瀚海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