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战场上的直接参战国,对欧盟成员国进行军事威胁,等于对欧盟进行军事威胁,也就等于与欧盟为敌。在一个敌人都嫌多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肯定不希望惹上第二个敌人,特别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远在万里之外,而美国就在大西洋对岸,俄罗斯则在身边。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爱沙尼亚、拉托维亚与立陶宛先后妥协,放宽了对过境物资的限制,只是为了给出个说法,将物资过境费提高了好几倍,而且要求用硬通货支付,而不是拿纸币忽悠。对此,共和国也非常无奈。
事实上,从波罗的海3国在这个时期的举动来看,有理由相信,欧盟肯定与美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即在以保卫双方共同利益为最高目的的大前提下,尽量维持和平友好的双边关系。并且在国际关系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尽量给予对方便利。
作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欧盟保
不管怎存说,美国增兵俄罗斯已成定局。
根据美国当局的相关资料,在7月份,美国陆军总共向俄罗斯增派了包括8个主力师在内的口个师,另外还运送了重量超过 四万吨的各类作战装备,以及大约;四万吨的弹药物资。到此,在俄罗斯的美军已经达到出个师,其中出个师拥有完备的战斗力,作战兵力超过的万。如果包括派驻俄罗斯的美国空军第概空队、以及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加强部队。俄罗斯战场上的美军总兵力超过巧万。
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这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战斗部队。
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俄罗斯陆军剩余的主力部队连力万都不到,而共和国陆军投入大陆战场的总兵力才 力万,其中主力部队仅有约万。可以说,单就战斗力而言,俄罗斯战场上的美军已经超过俄军,成为共和国陆军的主要对手。如果考虑到美军还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力量,那么美军的威胁更加不容小觑。
回过头来看,也就不难明白,裴承毅为什么希望美军把重点转向俄罗斯了。
设想一下,如果将这些美军投放到中东战场上,会是个什么结果?要知道,在全力增援俄罗斯的情况下,美军在中东地区也有大约力万地面部队。也就是说,在不向俄罗斯增兵的情况下。只需要向中东地区增派力万地面部队,也就是在6月底的时候,美军就能在中东发动一场足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略进攻。虽然在第二轮进攻战役结束的时候,共和国已经控制了高加索通道,能够将大陆战场上的部队派往中东战场,但是在6月底,共和国陆军的主力仍然集中在大陆战场上,难以迅速完成战略转移,也就难以在中东战场上顶住美军的进攻。即便能够动用战略与战术空运力量,向中东战区增派数个战斗单位,稳住阵角,也必然进行战略收缩,从而使中东战局变得对共和国非常不利。考虑到欧盟在物资过境问题上的暧昧态度,裴承毅肯定得担心中东战局对中欧关系的影响。要知道,欧盟在没有能力前出争夺全球霸权的情况平 必然退而求其次,维护在环欧洲地区的霸权地位,也就会高度关注中东地区的局势。不管怎么说。美国不希望欧盟投靠共和国,共和国也同样不希望欧盟成为美国的帮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将美军锁定在大陆战场上,即让美军放弃中东、北上救援俄罗斯,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共和国的利益。
当然,如果就此认为杜奇威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俄罗斯,那就大错特错了。
前面提到,处理物资过境问题的时候,欧盟很有可能与美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受此影响,即便俄罗斯战败,欧盟出兵东欧,抢在共和国之前控制白俄罗斯、摩尔瓦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西”旧辽,也不会因此与美国开此一来,杜奇威就应谤渊四,欧亚大陆上的主战场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说愕准确一点,俄罗斯的结局不会让欧盟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做出选择。可是中东局势的发展与变化却足以让欧盟挑边站队。换句话说。只要共和国消除了西北方向上的威胁,即打败了俄罗斯,就会出兵中东,控制“世界的十字路口。”只要发展到这一步,不管欧盟有没有出兵控制东欧地区,也得搭上共和国战车,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对美作战。要不然的话,欧盟就将成为美国的挡箭牌、共和国的拦路虎口不管共和国高层是觉得有必要树立第三个,强大的敌人。在以击败美国为根本目标的情况下,共和国军队肯定会让欧盟做出选择。
由此可见,对美国来说,俄罗斯的最大意义是消耗共和国军队的战
。
虽然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结果是在不出兵的情况下,让俄罗斯拖出数以百万计的共和国军队,从而让美国军队能够在其他方向上发起反击,最终击败共和国,但是在出兵俄罗斯之后,美国当局没有理由改变既定战略,即在俄罗斯战场上消耗共和国军队,为其他方向上的战略反击与战略进攻创造机会。
如果将美国出兵俄罗斯的时间、以及增兵俄罗斯的行动与太平洋战场上的塞班岛登陆作战与马里亚纳海战联系起来考虑,就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美国一直没有偏离既定的战略方向,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
标。
这就是,在中东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杜奇威将阿尔梅尔派往莫斯科,却将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力万主力部队留了下来从增援俄罗斯的角度出发,将部署在土耳其的力万大军派往乌克兰的难度,肯定要比将国内的部队送到波罗的海与北大西洋上的港口容易得多,即便向土耳其增兵,也更加容易,足以证明美国总统仍然决定在中东地区有所作为。
事实上,这也正是前面提到的,杜奇威看到的机会。
设想一下,如果疯狂增兵俄罗斯的引策奏效,即让共和国当局断定美军将在俄罗斯发动规模浩大的战略反击事实上也确实发动了战略反击,并且把俄罗斯当成主战场。那么共和国当局肯定会将主力部队留在大陆战场上。以袁晨皓的性格,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肯定会与对对攻战,即利用美军发起进攻时防线上的漏洞,积极主动的进行反击,并且将反击发展成战略进攻。到这一步,也就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发动进攻的时候,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左右为难。对美军来说,只需要做到一点。即赶在共和国军队完成调整前取得胜利,就能在中东战场上取胜,至少能够多坚持好几年。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一步,共和国军队的处境肯定会非常艰难。
让人有点想不通的是,在7月底之前,裴承毅并没向中东战区增派部队,也没有让袁晨皓重点提防南面,而是做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将大陆战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由袁晨皓继续担任战区司令、并且兼任南部方面司令,而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苏劲辉上将出任北部方面司令。
随着大陆战场的战线迅速拉长。增设一层指挥机构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战区司令部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比如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中,袁晨皓就没有让北方战线与中部战线上的部队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第七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只到战役结束。都在战场外面打酱油,这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不是欠考虑,就是别有用意。
显然,裴承毅肯定是别有用意。
客观的讲,在战区司令部下设方面司令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强了大陆战场的容纳能力,而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裴承毅打算向大陆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增兵的直接目的肯定不是增加战略预备队的数量,毕竟在进攻方向有限的情况下。增派的部队再多,也很难将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只能使更多的部队在战场外打酱油。也就是说,裴承毅希望通过设置两个方面司令部。从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或者在两个方向上轮番发起进攻,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
如此一来,任行人都会相信,裴承毅准备在大陆战场上大干一番。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要知道,以裴承毅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杜奇威压根没有打算在大陆战场上与共和国军队拼个你死我活。在敌人明摆着要在其他方向上动手脚的情况下,裴承毅却在向大陆战场增兵,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围魏救赵,是在积极争取主动权。
问题是,俄罗斯是主要打击对象吗?前面已经提到了,真正决定欧亚大陆局面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攻城拔寨,把俄罗斯打得一败涂地,也很难弥补在中东战场受到损失。甚至可以说,即便美军只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胜利,也足以弥补在俄罗斯的损失。由此可见,增兵俄罗斯不是争取主动权,而是在回避问题。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绝对不是回避问题的人。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如果不是裴承毅的才能摆在那里,而且袁晨皓并没反对这一战略调整,恐怕很多将领都会认为元首犯了错误,甚至会因此导致共和国的决策层出现严重分歧。
反过来看,裴承毅的这一反常举动。也让杜奇威大惑不解。
要知道,杜弃威绝对不会低估裴承毅的能力,也就没有理由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做战略”殆凶时候。杜奇威肯定会留上一应付随时可能出现况。
根据战后获取的一些资料,在增兵俄罗斯之前,也就是6月初,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争动员,其中美国陆军的动员兵力高达团万。虽然比计发 的少了匆万主要是陆战队拥有更高的优先权,但是算上战前保有的兵力,以及属于预备役的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的总兵力也已超过劲万。如果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陆军还不如伊朗陆军同期伊朗陆军的总兵力超过了劲万,可是按照战斗力计算,美国陆军仅次于共和国陆军,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美国周边没有陆上强国,甚至没有敌对国,也就没有必要在本土保留一支强大的正规军美国陆军扩充的时候,国民警卫队也在动员;而且按照美国法律,正规军无权在国内行动,只有具有民兵性质的国民警卫队才能在本土执行维护治安在内的各项任务。也就是说,美国陆军的如万军队全部可以用在境外战场上。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国派驻境外的地面部队只有;力万,除掉陆战队,美国陆军的驻外部队实际上连四万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还有大约四万可以动用的作战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已经完成了基本练,具有基本战斗力。
哪怕这百万大军的经验非常有限,因为拥有夫量先进武器,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实事求是的讲,杜奇威确实留了一手。而且对战局的预测非常悲观。不然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战略预备队。考虑到美国的强大海运力量早在田年,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属于美国企业所有的船只都得在国内、或者指定的盟国注册,并且与联邦政府签署相关的征召合同。到战争爆发前,美国已经是仅次于共和国的,全球第二大商船拥有国。战时可以动员的运输船只多达烈口艘。更重要的是,美国还在田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份旨在帮助造船业复兴的法案,即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兴建造船厂,并且为所有在美国本土建造的船只提供高额财政补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