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吉尔现在想的就是周恩来,他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文化竟能孕育出周恩来这样伟大的人物?
对中国,丘吉尔依旧极其仇视,但面对周恩来,在内心深处,他却不得不低头,因为他不是真的野蛮人。
丘吉尔正闭目沉思的时候,门开了,助手希德曼走了进来。
丘吉尔听见了,他睁开眼睛,问道:“时间到了。”
希德曼点了点头,道:“是的,先生。”
太胖,丘吉尔有些艰难地从沙发上站起身来,道:“那走吧。”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韩立洪在韩园设宴款待英国访问团。
对韩立洪这位土匪出身的黑神军大当家,世人,尤其是外国政要,那都是极其好奇的,但要见韩立洪一面却极为不易。
韩立洪很低调,名义上又是白人儿一个,没有担任任何公职,不见谁都是正常的,谁也挑不出什么来。
见到韩立洪,访问团的成员都很吃惊,他们知道韩立洪年轻,但这也太年轻了。
对韩立洪最感兴趣的是丘吉尔,而韩立洪也同样,他对丘吉尔也是极感兴趣。
韩立洪万众瞩目,毕竟不能多谈,临分别时,丘吉尔看着远处的周恩来,叹道:“韩先生,周先生不应该从政,政治太肮脏了,周先生应该是位圣哲。”
对丘吉尔,韩立洪没有多少好感,但对他的这句话,却深表认同。
'  '
三三二章 眼珠子全都瓦绿瓦绿的
三三二章眼珠子全都瓦绿瓦绿的
看过电文,韩立洪笑了。
罗斯福之后的美国只有小手段,再无大境界。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基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所有这些奠定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基石都是罗斯福时代创立的。
几十年之后,苏联崩溃,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实际上,只是罗斯福奠定的这些基石的巨大惯性而已。
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那并不是美国人如何优秀,因为实质上那不是美国的胜利,只是苏联的失败而已。
罗斯福之后的美国,蠢人一茬接着一茬,这不,美国刚刚失去了罗斯福,就开始荒腔走板了。
昨天,在联合国,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的一项计划,主要内容是设立原子能发展总署,作为国际原子能监督机构,管制原子能的发展和利用,甚至包括原料生产,任何利用裂变材料来发展原子弹的违反管制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该机构可以派遣代表到各国“观察”,以确保有效的管制;该机构不受大国一致原则的约束,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无否决权;在机构确立有效管制后,停止核武器生产,并销毁一切现存核武器。
这一计划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伟光正,只是有一点瑕疵,而就是这一点瑕疵,把这一“百分之九十九的伟光正”变成了臭狗屎。
这点瑕疵是该计划要求先建立有效的管制,然后处置现存核武器,所以,并不能确保销毁现存核武器,而这势必有利于美国保持核垄断的地位。
美国人这是明目张胆把其他人当傻子,但其他人不是傻子,所以,傻子恰恰是美国人自己。
美国政府怎么会出台这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政策?这有什么意义?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美国精英的智商迅速退化。
退化好啊
――――
印度,新德里。
大会议室里,印度副王兼总督蒙巴顿坐在长桌的首位,两旁,右边是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高层,左边是以真纳为首穆斯林联盟的高层,余下的还有一些土邦首领。
今天,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一日,是英国政府公布印巴分治方案的日子。
路易斯?蒙巴顿是前盟军东南亚战区的最高统帅,他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被英国内阁任命为最后一任印度副王兼总督。
蒙巴顿的使命就是解决英属印度独立的问题。
到任之后,蒙巴顿的脑袋那叫一个大,英属印度的独立问题除了涉及代表印度教的国大党和代表穆斯林的穆斯林联盟,还有五百五十多个半独立的土邦。
这本就是一团乱麻,再加上中国人,蒙巴顿每天都得晕个七回八回的。
好在,中国人的问题解决了,但中国人的问题解决之后,麻烦又来了,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在国大党党代会上明确宣布,各土邦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单独或者集体加入印度联邦,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忙吧,尼赫鲁发表强硬声明之后,蒙巴顿就忙开了,忙着劝说这些土邦听尼赫鲁的,加入印度联邦,不要选择独立。
蒙巴顿的劝说还是很有成效的,最后,除了六个土邦加入巴基斯坦之外,只有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两个土邦希图保持独立地位,其他的都同意加入印度联邦。
没人知道,或许就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英国人在南亚大陆埋下了一根钉子,这根钉子将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鲜血淋漓。
这根钉子就是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但实际上,海德拉巴只是掩护,真正的钉子是克什米尔。
按照分治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克什米尔地区百分之七十七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
这显然是个圈套,但因为种种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接受了这个方案。
这一刻,蒙巴顿的心情复杂之极,因为他即将要说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了大英帝国的衰败,而且是无可救药的衰败。
蒙巴顿方案公布: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
白宫里,一片轻松和愉快。
今天,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计划。
对美国的国家利益,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的计划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重大意义,通过是必然的,但是,杜鲁门不是罗斯福,虽然同样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掌握的权力和罗斯福是不能比的。
任何提案进入参众两院,实际上,说好听的是利益博弈,难听的就是分赃,杜鲁门和罗斯福的权力差异最大的体现就是对参众两院的影响力上。
分赃,不仅仅在民主党、共和党两党之间,两党内部也有分赃的问题,所以,非常麻烦,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的时候,那就更麻烦。
马歇尔计划涉及的利益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所以,博弈,那是激烈到了极点。
在政治上,马歇尔计划会极大地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而在经济上,更是势在必行。
现在,美国经济的强盛过头了,
强盛自然是好事儿,但太强了就可能会变成坏事儿,对美国这样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如此。
大战之后,全世界一片萧条,美国生产的东西没人买,而这对美国人,尤其是对那些大大小小的资本家而言,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何况,问题比这还要严重的多。
因为战争,美国的产能不仅严重过剩,积压的战争物资更是堆积如山。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个不好,大萧条、经济危机可能也就不远了。
所以,通过是必然的,但问题是时间。
时间,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重意义是人道上的。
持续的轰炸使欧洲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战争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极大损失,欧洲,尤其是西欧,面临了普遍的饥饿。而且,四六年和四七年,欧洲西北部经历了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更加恶化。
还有,战争期间,受破坏最大的是交通运输设施,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进行运输的商船也常常被击沉,而这就使得某些地区即便有余粮也不能及时运到需要的地区。
这是马歇尔的援助计划在人道上的时间意义。
单纯人道上的意义当然没多大的意义,但要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那人道的意义就极其重大了。
第二重意义是政治上的。
在政治上,马歇尔计划有双重意义。
美国当然不是菩萨,援助计划是有极其明确的政治目的的,如果在平时,各国政府是不会轻易就范的,但在目前的情势下,如果美国提出援助计划,那即便某些国家的政府非常不愿意,但面多民众的压力,也不得不就范。
老百姓知道什么?老百姓不会知道美国要控制他们的国家,老百姓只会把美国当作救星,而这自然会反过来作用到其国家政府身上,有利于美国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
还有,西欧控制在美国手里,东欧控制在苏联手里,以前,东欧是西欧的粮仓,实施马歇尔计划之后,因为制订了苛刻的条件,绝对会把东欧和苏联排除在援助计划之外,这样一来,要是西欧在美国的援助下,日子越过越好,就势必会影响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所以,苏联就会切断东欧和西欧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粮食供应,而这就必然会进一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最后,更为严重的还有**。
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
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
凡此种种,都使得美国援助西欧成为了一种必然。所以,援助计划必须尽快实施,而且越快越好。
――――
陵园官邸忙碌极了。
这一刻,不仅陵园官邸忙碌极了,江南大地不知有多少的财阀巨头都往南京汇聚。
蒋介石尤其兴奋。
昨天,国务卿马歇尔在哈弗大学,站在哈佛园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以及盟国的复兴作好了准备。
马歇尔在演讲中没提到中国,但提到了友好人士,而这个“友好人士”就有蒋介石。
超过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天呢
会议室里,党国大老和财阀巨头们济济一堂,兴奋地商议着。
蒋介石没在会议室,他这会儿和宋美龄在书房里。
忽然,书房的门开了,宋子文走了进来。
“子文,怎么样了?”见宋子文进来,蒋介石问道。
“委座,皮罗姆那儿还是没消息。”宋子文愤愤地道。
“娘希匹”蒋介石低声骂了一句。
在中国,最有权力的美国人不是美国驻中国大使考麦斯,而是美国政府派驻南京的商贸特使皮罗姆。
皮罗姆的职衔不高,但权力极大,他不隶属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而是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对国务卿本人负责。
皮罗姆的权力主要是经济上的,他手里掌管着所有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投资和援助的资金和项目。
皮罗姆不喜欢蒋介石,蒋介石更不喜欢皮罗姆。
皮罗姆是罗斯福时代的人,因为这个位置特殊,不宜轻易换人,而且皮罗姆干的又不错,可算是卓有成效,所以,杜鲁门上台后没有撤换皮罗姆。
罗斯福生前,对中国极为重视,让皮罗姆担任这个商贸特使是他亲自选定的。
罗斯福照例目光如炬,皮罗姆胜任这个职位,但这样一来,皮罗姆也就得罪了很多人,包括蒋介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