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儿交情,贾娇娇在忽然听说老太太没了的时候,六神无主之下,找顾问行求助,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儿吧?而作为贾娇娇乃至于贾赦一家子,目前最能靠得住的自家长辈,嗯,至少也是之一,贾娇娇在求助的时候不小心口没遮拦多说了两句,也不算稀奇的,对吧?
于是,康熙很快就知道了,他那娇娇女为啥会痛经?为啥会经期不准到,第一次怀孕都不知道自己怀孕、第一次流产都只当是痛经?
因为贾史氏这个好嫡母,趁着老太太精神不济病体不只的时候,很是周到地给庶女“进补”了!
这一件事就抵得上一百件了,哪怕这会子老太太为啥那么轻易就摔着了、身边的奴才莫非都是死的、贾史氏到底有没有做什么手脚等等,康熙别说查清,他根本没忘这方面想过,但贾娇娇拿自身说法,也足够康熙对“太太曾几回叹息,没能将幼子生在前头,让赦儿白得许多好处”,“这一回说是伤心过度失了心神,但什么话不好说,偏说这些话,做女儿的不敢说太太故意,也实在很怕她清醒过来后,顺水推舟废了赦儿”等等说法,都深信不疑了。
更何况,那什么“太太对老太太虽然恭敬,但往日也不过是每旬请一回安罢了,却原来是孝顺在心,竟悲痛至此”等等,康熙原也是清楚的,他那可怜的老嬷嬷跟前日日尽孝的,一贯只有贾赦那一小家,就是娇娇女,早年也没有日日请安的(当然,那肯定是给嫡母打压狠了的缘故),其他的,也就是贾代善,能维持在京期间,日日上朝前,先去老太太院门口磕个头罢了,什么史氏贾政都是浮云,老太太体谅他们,他们就顺势都拿大了!
——如今,那样不孝女人养出来的不孝子,还想凭着嬷嬷的丧事,去谋算嬷嬷生前最宠爱的孙子?
——做梦!
☆、第62章 怜惜
不得不说,贾娇娇的运气确实不错。
嗯,或者那几天尽情围观康熙心理活动字幕也是一个因素,总之,贾娇娇这一封信寄出去的结果,那真不是普通的好。
康熙是个很懂得克制自己的皇帝。
下到荣国府的圣旨只是追封老太太的。
老太太身为当今乳母,又是服侍过皇帝的诸嬷嬷中,最得皇帝信重的一个,身上原就有个佑圣夫人的诰命在——
这其实才是老太太早些年就能理直气壮地在外头以国公夫人身份行走的缘故,荣国府这个所谓的国公府此前一直很尴尬,鳌拜那时候许了爵位、甚至连府邸也给了,却没能要下一个正经封爵定等的圣旨就出了事。
后来贾代善因还算忠心,康熙也看老太太面子,赐了三等公袍服冠带,虽不算名正言顺,好歹能在外头行走,唯有贾史氏,说起来也难怪她郁闷,这位国公夫人乃是一直到前两年贾家抬旗、康熙正式下旨后,才算真的有资格将个三等公夫人的穿戴上了身。
咳咳,不小心将话题扯得略远,只说眼下,老太太原有个位比公夫人的诰命在身,此番又有太子携诸位兄弟前往宁寿宫呈情,言道:“顾氏服侍汗阿玛虽不过本分,但汗阿玛幼时能安然避痘,也多亏得她尽心尽力,且难得这许多年从未倚仗旧日情分叫汗阿玛为难……
就是对孙儿,当年孙儿出花的时候,除了乌库妈妈和汗玛嬷您,也就亏了顾氏,才不至于让汗阿玛独自操劳。
如今她骤然故去,汗阿玛未免伤心,然汗阿玛贵为天子,除选一二谥号,轻易不可言妇人事。
如今只能来请汗玛嬷,酌情格外慈恩加封一二,也是宽慰汗阿玛的意思。”
宁寿宫太后素来低调,孝庄在的时候她听孝庄的,孝庄没了之后,她就顺着康熙,安分做个橡皮图章,最多会稍微照顾同样从蒙古嫁过来的女人,但也极有分寸,第一准则就是绝对不和康熙的意思相悖。
当然,她也知道加恩顾氏,再怎么都不至于和皇帝心意相悖的,只是到底还能如何加恩?老太后从来都只是康熙露了要封某某什么位分,她直接点头赞同,然后再在懿旨上盖章——都不用她亲自动手——就行了的。
老太后吭哧了一下:“要不将我的徽号分她一个字?太子帮着挑挑,哪个字好就给哪个……嗯,再加个贝勒夫人的爵位?”
她倒是真好心,孝庄一直到死都没将当年她对孝康章皇后做的某些事情告诉她,老太后进宫几十年了,不只不会说满汉语,连心,都好像一直是那个蒙古草原上直率憨厚的小姑娘,虽然她已经学会了在宫中不能大说大笑,但显然,没学会的更多。
这么个好心的提议,不只太子殿下给噎了一下,就是在她身边养大的、进学之后才开始学习满汉语言的五阿哥胤祺,都囧了个囧:“那个,汗玛嬷,顾嬷嬷虽格外不同些,也不能分享您的徽号啊!尊卑有别……”
连汗阿玛的生母,他们的亲玛嬷,徽号上都没有一字与这位嫡玛嬷相同呢,顾氏再好,总归只是个奶嬷嬷,原本更只是包衣,如今好点儿,也就是汉军旗而已。
再说了,“这徽号给人当谥号,也忒不吉利了,汗玛嬷固然百邪不侵,也体谅体谅我们这些做孙儿的心吧!”
太子第一次发现这五弟如此可爱,连连点头:“正是如此。孙儿等孝敬汗阿玛,也愿意给顾氏些体面,但哪儿有让顾氏攀比您的道理?您才是皇家最贵重的老人家,汗阿玛嫡嫡亲的额捏,孙儿们嫡嫡嫡嫡亲的玛嬷啊!”
哄了老太太好些话,太子考虑的还有:
“汗玛嬷素来疼爱汗阿玛,对顾氏也很舍得赏赐。只是这贝勒夫人……顾氏追封了贝勒夫人,莫非要给她丈夫追封贝勒吗?”
贾源当年的立场可不怎么样,也就是顾嬷嬷委实忠心,不然贾史氏想当那十几年不尴不尬没上岗执照的所谓国公夫人都不容易呢!
老太后很多事情都不晓得,但贾源这事,因着鳌拜那会子的动静委实不小,老太后多少也知道一些,因此一听说要给那家伙追封就皱眉:“皇帝可不喜欢。”
太子点头,又安慰她:“汗玛嬷别急,我们慢慢想。”
老太后叹了口气:“那老贾真是的,你说他都折腾些什么啊?将自己折腾得忒短命不说,连累得顾氏如今连个贝勒夫人也不好追封了。”
连着抱怨了几句,忽然一拍手:
“没事,贝勒夫人不能封,和硕公主总行了吧?和硕公主可不一定非得有个和硕额驸的。”
她自觉想到个好主意,颇为期待地看着太子,太子嘴角微不可查一抽,皇长子低头轻咳一声,算是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幸灾乐祸:让你提议找汗玛嬷降旨,汗阿玛没讨好着,先让老太太闹头疼了吧?
太子不意外这个庶长兄幸灾乐祸,胤禔就没愿他好的时候!不过之前还挺给力的胤祺居然也傻乎乎地觉得是个好主意神马的,太子就不由有些头疼了:“哪儿来的汉军旗的和硕公主啊……”
最终还是四阿哥胤禛站了出来:
“汗阿玛之前给的公夫人也算是臣下尊荣之至了,再说顾嬷嬷已经没了,又没得命妇诰命可传儿孙的,不如命赐她超出公夫人的丧仪,命内务府帮着筹办,以示哀荣。”
老太后正没主意呢,看胤禛这主意一出,其他孙儿都没有反对,那自然是连声赞“好”,只不过:“要给什么位分?还是和硕公主?”
太子忙笑:“那也太过了。不如,嗯,和硕格格吧,到底是咱们颁金格格的曾外祖母。”
胤禛听了前头半句本要劝谏“也还是太过了”,待得听说后半句,想到那个虽未蒙面,但传说极白胖可爱的小妹妹,才跟着点头:“如此虽逾矩了些,却也情有可原,太子哥哥想的周到。”
——太子想的,还有更周到的。
反正汗阿玛汗玛嬷都不喜欢贾源,顾嬷嬷听说和丈夫感情也淡得很,太子索性又央老太后:“汗阿玛的嬷嬷虽然不少,顾氏格外不同些,不如汗玛嬷给她个恩典,许她葬在汗阿玛日后万年清安之地附近?左右这事儿也是有先例的,”
老太后与先皇的感情极淡,再怎么女儿心,面对一个总琢磨着如何废掉自己的丈夫,也委实亲热不起来。是以连带着对先皇的嬷嬷,也都不怎么喜欢,虽然那个能葬到皇陵附近的嬷嬷,确实也不算太讨厌,但……
“顾氏如何是前头那些人能比的?我看干脆葬到里头去,反正皇帝早先也说了,他就是万年之后,身边也会给顾问行留个位置的——我听说顾问行和顾氏关系不错?正好让他们俩日后也还是一道儿服侍主子。”
太子对这个倒不反对:“汗玛嬷做主就好,汗阿玛肯定愿意的。”
于是如此这般,待得第二天,贾家就接到追谥老太太为“贞敬佑圣夫人”的圣旨一份,内务府依照太后“丧仪同和硕格格例”的人马若干,还有特许顾氏贞敬佑圣夫人随葬皇陵的懿旨一份。
如此厚待,几乎可算是荣宠无双了。
贾代善感激得只恨不得为皇帝太后肝脑涂地,在听说了是太子带着诸阿哥去宁寿宫讨来的,对老太太身前一再叮嘱的“忠于主子爷,忠于小主子”十字真言,越发只差没纹到身上去。
贾史氏原也觉得与有荣焉,可惜,很快的,就知道什么叫真。苦逼了。
贞敬佑圣夫人丧事第三天,在贾史氏第一百一十一次“状似无意”地对着来祭拜婆母的贵妇们抱怨长子一家各种不孝时,一句“老太太因着瑚哥儿没了,如今老大两口子倒好,连让他来给老太太守一夜都不舍得,直接送到老大媳妇娘家避着去了”才说完,下一句还没蹦出来的时候,太后懿旨到了!
这一回是皇帝讨的懿旨,十分体贴:
“……史氏侍婆母至孝,又素性柔弱,竟因悲痛过度紊乱心神。哀家闻说多有胡话乱行,一则不忍贞敬佑圣夫人葬仪凌乱,二则不忍其爱重子孙因胡言损伤名声,特怜惜史氏,许其在家庙抄经,如此为婆母尽孝足矣,丧仪并日后家事,尽委交贞敬佑圣夫人嫡长孙媳照看……”
太后这懿旨着实有意识,贾史氏身边围着的诰命顿时散去大半,仅剩的小猫三两只也惟有赞叹“太后慈和”、“太后真会怜惜人”、“夫人好福气”……
贾史氏:慈和个鬼!怜惜个屁!!这福气你要给你呀!!!忒么滴剥夺了老娘的管家权、把老娘打发去抄经,还说得忒好听!果然不愧是和老虔婆一辈人的,真。终极老虔婆有木有!
贾史氏觉得自己简直不能更苦逼。
但事实上,更苦逼的,后头还应有尽有呢!
☆、第63章 自在
贾娇娇最近的生活倒是很自在。
老太太没了,但她的生活质量没有丝毫改变——哦,不,还是变了的,变得更好了,哪怕是在孝期里头,贾娇娇也不乏不违礼数却又美味营养的东西吃、衣裳也是素净又舒适的。
年节的时候,理所当然又没回宫,宜妃倒是回去了,虽然她自己还说要请旨继续陪贾娇娇,贾娇娇却没肯:“胤禌还不定怎么样呢,你能放心?就是胤祺胤禟年纪大了点,也还不到会照顾自己的时候。还有胤誐,温僖贵妃忽然就说病重,那小子还不知道怎么着急忙慌呢?我和温僖贵妃虽然不熟,也知道你们很是好了一场,如今她忽然说是病重——
当然,她这几年也是一直病,也都一直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