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状和公子腾匆忙赶到赵国质子平都侯府。平都侯先是坚决否认,但很快在他的秘室里就搜出了一系列证据,其中几封密信与轰动咸阳的几件大事有直接关联。平都侯抵赖不掉,说出了内应的名字,谏议大夫姚贾。
秦王政勃然大怒,他知道掉进了陷阱,但姚贾拿不出反证,除非秦王政相信他的清白。
楚系当即联名弹劾,把姚贾的祖宗三代都翻了出来,从姚贾的过去来推断,他的确可能是赵国的内奸。楚系更是把袒腑在宜安战败的责任归结为内奸的泄密。
老秦人不甘落后,紧随楚系之后,推波助澜。从范睢到吕不韦,历数关东人的过失,再次要求秦王政驱逐关东客卿,把关东人全部赶出朝堂。
老太后也出面了,严厉责斥秦王政识人不明,用人不察,结果在河北战场上连遭败绩,给大秦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老太后要求秦王政,即刻起用本土老将,重振军威,再战河北。
秦王政雷厉风行,当天就下令,王剪为上将军,出任秦军统率;庸比。公、羌瘪心为将军,出任北部军正副统率;王贲为将军,出任南部军副统率,与杨端和共领南部大军。狂腑、司马锋为将军,出任蓝田大营正副统率。公孙豹、白览为将军,出任北疆军正副统率;以毛子睿为稗将,出任陇西军副统率。镇戍陇西大河一线;以司马断为稗将,出任扩建后的北地边军统率,镇戍乌水大草原。
一夜之冉,老秦人全面复出,再度控制了军队,但是,秦王政没有让老秦人进入朝堂。
姚贾矢口否认,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赵国的内奸,并要求与平都侯当面对质。
廷尉卿李斯禀奏秦王,秦王政同意对质。但就在这天下午,平都侯自杀身亡。秦王政怒不可遏,命令左承相院状会同廷尉府联合审讯此案。
魄状提出。韩非也是一个重要人犯,应该与姚贾一案同步审讯。这明显就是一个反制。试图逼迫公子宝鼎不要再借助此事联合楚系共同打击关东人。
公子宝鼎当即书告院状,警告他不要激怒自己。韩非是我的师傅,你在动我的师傅之前,最好考虑一下后果。
右承相熊启则暗示李斯,严刑拷打姚贾。务必尽快结案,以免夜长梦多,再生事端。
李斯当然知道时间的紧迫性,马上就要过年了,老秦人也全面复出了,这个案子假若拖下去,老秦人必将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而公子宝鼎现在给困在紫府,但新年一到,老太后肯定要把他放出来。到了那个时候,老秦人和关东人之间的矛盾可能要来个大爆发,楚系难免遭受池鱼之灾。更重要的是,楚系可不想陪着公子宝鼎一起疯狂,与秦王政结下更深的仇怨。
廷尉府果断发力。姚贾熬不过酷刑,一心求死,招认了事。
熊启再度暗示李斯,叫他马上让姚贾结束生命,不要连累更多的关东人。姚贾自然心知肚明,当天晚上就在大牢里自杀了。
秦王政非常愤怒,因为他知道公子宝鼎接下来要干什么,公子宝鼎在咸阳的那声震天呐喊正在京师各地传开,如果咸阳宫屈服于老秦人的威逼,那他这个大王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寡人要赶走他。”秦王政对国尉尉缭厉声说道。
“如大王所愿。”尉缭平静地说道,“封君后,他就应该去封地了。”

第187章 封邑南阳
二舟少丰乌重和赵国巨贾卓文赤罪释放,两家妥到牵连”犹午也同日出狱。
公子宝鼎亲自把乌重和卓文接到蔡园以作安抚。当日在晋阳,在河北战场,乌重始终追随在宝鼎之后浴血奋战,这种生死之情宝鼎牢牢记在心里,所以无视咸阳紧张的局势,公然在幕园为其设宴庆贺。
乌重自然知道此次能逃脱灾难,乌氏有惊无险地度过危机,都是公子宝鼎在背后出力相救,但两家的关系亲如手足,感谢的话没有必要多说,日后两家还将继续并肩作战,乌氏和未来和公子宝鼎的命运始终捆绑在一起,难分彼此。
老卓文对公子宝鼎自是感激涕零。两人在乌氏和咸阳都曾见过面,宝鼎对老卓文的远见卓识非常敬佩。老卓文现在就能看到未来统,一中土的必是秦国,并断然决策到秦国来发展,足见这个老商贾才智高绝,可惜的是,他大概没有想到大秦统一后将“重农抑商”大秦将大肆掳掠他们的财富,并把所有的关东巨贾迁徙到关中和巴蜀,短短时间内就把中土延续了数百年的商贸回易之路彻底断绝了。
筵席结束后,公子宝鼎把乌重和卓文请到天香苑,由唐仰和司马昌把出塞的经过和现在咸阳的局势简要述说了一遍。
老卓文非常感慨,当初他决定到秦国发展的时候,的确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乌氏是义渠人,是北虏商贾,是个新生的暴发户,虽然因为战争的需要它得到了咸阳的重视,历代秦王也都给予乌氏很高的待遇,但乌氏毕竟在秦国没有根基,只要一阵狂风暴雨就能将乌氏连根拔除。卓氏以乌氏为中介进入秦国,其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
乌氏保一直在寻求靠山,然而,但他把痴儿宝鼎介绍给老卓文的时候,卓文忍不住暗自腹谤,蛮夷就是蛮夷,竟然会异想天开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老卓文羞愧不已,乌氏保这个义渠人果然眼光独到,而公子宝鼎的崛起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其后他就果断到了咸阳,试图利用乌氏的关系攀上公子宝鼎这棵大树,但人有旦夕祸福,突然间他就身陷牢狱,暗无天日。
祸福相依,在狱中熬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因祸得福了,公子宝鼎不但把自己接出了大牢,同车抵达幕园,设宴压惊。还在东湖白楼煮茶品茗,正式接纳了自己。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是幕园的座上客,是公子宝鼎的亲信。这不禁让他想起了昔日自己与平原君、与公子恒交往的过程。同样的事在不同的王国发生,变化最大的是卓氏赖以遮风挡雨的大树由赵国的平原君父子变成了秦国公子,而这位秦国公子非常年轻,这足以保证卓氏的投入有丰厚的回报,保证卓氏未来几十年的生存。
卓氏的决策终于成功了。
“在代北的时候,承蒙卓氏的照顾,我成功完成了使命。”宝鼎恭敬地给卓文续上茶水,“这次承蒙老家主然诺仗义,自始至终没有透漏代北的内幕,帮助我和乌氏安然度过了危机宝鼎笑道,“我无以为报,深感不安。这次卓氏损失惨重,我想补偿卓氏的损失。老家主如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武烈侯太客气了老卓文急忙摇手,网想婉拒,却见乌重对他使了个眼色,当即心领神会,知道这不是公子宝鼎的客气话,而是公子宝鼎刻意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老卓文不假思索地问道,“我曾听说,武烈侯预言,大秦十二年内可以统一中土,不知
“十年,只剩下十年时间了宝鼎笑道,“这话的确是我说的。”
“那么,赵国呢?”卓文又问道,“赵国还剩下几年的国运?。“三年。”宝鼎说道,“大秦虽然两战两败,但秦赵两国的国力悬殊太大,我大秦承担得起这个损失,而赵国却承担不起,邯郸已经发笈可危。不过,这两年大秦要暂缓攻赵,一则我大军两战两败后需要休整,粮秣武器需要筹集;二则大漠的匈奴人正在威胁我西北两疆,大秦需要稳固长城一线,不宜两线作战;其三。大秦要兵进中原,拿下韩魏两国,彻底铲除关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威胁
“两年后,我大秦军队将再度伐赵,赵国必亡宝鼎说到这里,两眼望着卓文,问道,“你是不是认为我危言耸听,赵国依旧可以支撑下去?”
卓文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在他看来,当年赵国在惨遭长平大败后,集全国之力坚守邯郸两年之久,最终还是在合纵联军的帮助下击败了秦军。这次也是一样,因为赵国一旦败亡,关东诸国尤其是齐燕两国,基本上无险可守,而楚国面对强大的西秦更是难以匹敌,最终还是要合纵联军共同披秦。秦人三年后便灭赵,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那我告诉你一件事宝鼎笑道,“假如邯郸的公卿大臣出卖赵国,邯郸还能守住吗?”
卓文骇然色变。公子宝鼎现在是紫府主人,主掌黑冰台,他说出来的话当然不会是信口开河。秦军如果有赵国的公卿大臣做内应,那邯郸当然守不住,看样子公子宝鼎说赵国只有三年的国运的确有根据。
卓文六十多岁了,发须灰白,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难掩黯然之色。
虽然这只是公子有鼎的预言,但公子二磊二竟是秦国的宗室贵胄。而且叉是天赋异禀的传奇人物懵竹的人说出来的话谁能当作耳边风,一笑置之?
“卓氏以贩马起家,以冶铁致富。卓文说道,“赵国巨贾北有卓氏,南有郭氏,自平原君逝去后,郭氏异军突起,卓氏随即失去了铁矿铜山,一蹶不振。假如形势的发展如武烈侯所预测,那我想恳请武烈侯,将来让卓氏重操祖业,再冶铁铜。”
宝鼎微笑点头,目光转向了乌重。秦国的铁矿铜山包括盐池都控制在楚系手里,乌氏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那么只有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把希望放在未来。乌氏和卓氏的合作显然是着眼于未来。
“三年的时间太长,我无法给你肯定的承诺。”宝鼎笑道,“我只着眼于现在,眼前就有一个大好的机会,不知老家主可有兴趣?”
卓文疑惑地望着宝鼎。唐仰、司马昌和乌重也是目露不解之色。
“我刚才说过,未来两年,大秦除了稳固长城一线外,还要拿下中原的韩魏两国。”宝鼎说道,“这就是我说的机会。”
卓文等人恍然大悟。拿下韩魏两国,大秦的疆域随即大大东扩,但在兼并新土地的时候,形势必定混乱,而这其中蕴含了无数的商机,其中的财富更是不可估量。
卓文当即拜谢。
“新年前后,琴氏、乌氏、卓氏和墨家要坐在一起,重新拟定合作之策。”宝鼎正色说道,“明年我不会待在咸阳,我肯定要乘着这个难得的机遇走出去,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所以你们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要在十年内中土统一的基础上拟定合作之策,以便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肆掳掠六国财富。”
卓文等人暗自震骇。宝鼎用得是“掳掠”两个字,掳掠是什么意思?就是抢劫,就是做强盗,就是做无本万利的生意。
“公子要率军攻打韩魏两国?”乌重激动地问道。
“的以为大王会让我统率军队?”宝鼎反问道。
乌重呆了片刻,摇摇头。老秦人全面复出,军队基本上都控制在老秦人手上,这时候秦王政肯定要压制宝鼎。统率军队?建功立业?做梦去吧。
“新年过后公子就要封君。”唐仰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肯定要让公子回封地,不知公子如何走出去?。
宝鼎笑着摇摇手,“我是不想走出去,但大王会逼着我走出去。我这一去,虎啸山林,大王再想把我困在咸阳,那就绝无可能了
韩非步履蹒跚,缓缓走出了南浦大牢。眼前的一幕让他骇然止步,接着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南浦威严的府门外,人山人海,车马如龙。
公子宝鼎站在最前面,墨家矩子、琴唐、乌重,蔡园一系的人全部来了。
右承相熊启、脑车庶长公子豹、廷尉卿李斯、内史公子腾、典客卿王绾”朝中部分公卿大臣、还有几位博士,数百学府士子也赶来迎接韩非出狱。
宝鼎冲上去,一把抱住了韩非,“师傅,一定要相信我。”
韩非用力点头,“我以为我会死在这里。”
宝鼎哈哈大笑,“师傅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