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面战争开打后不久,印度陆军就不得不从被毁的装备上拆下还能使用的轴承,才能确保其他的主战装备能够正常使用。因为轴承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印度在三月份的军事生产能力至少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当然,这只是轰炸印度军事工业设备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中国空军还轰炸了印度的坦克工厂、电子设备工厂、火炮工厂、化工厂、钢铁厂、电力设备制造厂等等军事工厂,以及为军事服务的工业设备,并且在进入第三极端之后,开始重点轰炸印度的国家基础设备,比如地区配电中心、铁路枢纽中心、重要的桥梁隧道等等。
虽然印度的国土面积比日本大得多,但是在大规模战略轰炸面前依然十分脆弱。
第九十九章妥协
按照计划,陆军应该在三月一日动进攻,可是受空中打击不理想影响,直到三月五日也没能确定进攻时间。
当时,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与巴基斯坦陆军联合作战。
能够说,只需说到联合作战,就是个问题。
别说地面部队,在海洋战场上,中巴两国的舰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巴基斯坦海军主张重点打击印度沿海城市与港口,中国海军则认为应该以战略封锁为主,没有必要扩大打击范畴。
在地面战场上,这个问题愈加突出。
二月二十七日,戚凯威就到了**堡,在这里建立了中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并且亲身担任总司令。
问题是,在制订进攻方案的时候,戚凯威与巴军总参谋长有很大的分歧。
戚凯威的目的很简单:攻占新德里,扶持亲华政权,然后武装一支印度军队,让其与前政府军打内战。说得间接一些,就是以攻占印度都的方式,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减少战争丧失与伤亡。
可是,巴军总参谋长则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
按照巴军总参谋长的意见,巴基斯坦陆军将先攻占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完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然后在南面的吉尔吉拉特邦地区用兵,攻占与印度存在争议的卡奇地区,最后才是进军新德里。
明显,巴军总参谋长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
更重要的,如果按照这套方案打的话,战争肯定会持续半年以上。别的不说,在巴军攻占了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把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南部地区,并且完成后勤保障方面的调整工作。即便进攻行动十分顺利,也要在地面战争打响五个月之后,才有机会进军新德里。
用一个月时间攻占新德里,明显有点仓促。
为此,双方争论了好几天。
三月一日,一支由四十艘级货轮组成的船队到达卡拉奇,送来了第十三集团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以及近千万吨作战物资。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之内,还将有两个没有换装的集团军到达。
也就是说,戚凯威打算在西线战场上投入三个集团军。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足够强大的作战力量。
要知道,三个集团军的总兵力接近二十万,而巴基斯坦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六十万,印度陆军在战前的总兵力也就一百多万。如果算上中国陆军的装备与素质优势,三个集团军足以打垮印度陆军。
说得简单一些,戚凯威已经准备抛下巴基斯坦陆军,单独在西线动进攻。
问题是,在政治上,这根本办不到,因为不管是牧浩洋、还是黄瀚林,都不会让他抛下巴基斯坦陆军。
直到三月五日,在牧浩洋出面的情况下,戚凯威才与巴军总参谋长达成协议。
按照这份得到双方承认的协议,中国陆军主要在北部地区作战,巴基斯坦陆军主要在南部地区作战,只在北部地区保留四个师的兵力,并且负责中国陆军的所有后方补给运输,即动用巴基斯坦国内铁路网,把送到卡拉奇的物资运往北部地区,再由中国陆军的后勤部队送往前线。
进攻开始后,中国陆军在向新德里推进的时候,将顺带攻占新德里北部地区,切断印度陆军与克什米尔地区的联系,围歼克什米尔附近的印度军队,然后由巴基斯坦陆军的四个师扫荡克什米尔地区。
南方战场上,巴基斯坦陆军将同步进攻卡奇地区,牵制该方向上的印度军队。
这样一来,如果印度陆军死守新德里,巴基斯坦陆军在南方的进攻将变得轻而易举,根本不会遇到多少麻烦。如果印度陆军放弃了新德里,中国陆军将在占领新德里之后,以最快的度沿新德里到卡奇湾的铁路线推进,攻占沿途的重要城市,并且建立一道把印度西北部地区分割出来的战略防线,协助巴基斯坦陆军攻占卡奇地区,再谋求沿恒河向东推进,攻占恒河平原。
现实上,戚凯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军队不可能放弃新德里。
原因很简单,只需新德里沦陷,印度就算战败了,即便印度政府转移到其他地区,也很难改变最终结局。
当然,这不仅仅有军事与政治上的因素,还与印度的国内环境有关。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中国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还是印度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能够说,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与中国有经济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全球自然灾害期间,只有中国无偿为印度提供了大批抗癌药物,还向印度派遣了医疗援助人员,协助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能够说,在此之前,就算中印关系算不上密切,两国的民间往来也足够屡次。
在投靠美国,与中国对抗的问题上,印度国内的很多民众都持反对意见,并且因而导致在二零三八年之后,印度连续更换了七届政府,平均每届政府的任期不到一年,可是每届政府都奉行亲美政策。
和平时期,印度民众无法影响到受家族控制的印度政局。
可是在战争时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需队攻占了新德里,扶持一个得到民众支持的亲华政府,那么印度政权的合法性就将遭到考验,谁也不能保证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印度民众能否会支持前政府。如果民众集体倒戈的话,那么印度要打的就不是抵抗中国入侵的战争,而是一场大规模内战。
现实上,这也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战略取向。
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明确提到,要想长期占领像印度这种国土面积达到三百万平方公里、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占领行动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承受巨大的军事与经济丧失。别的不说,如果占领印度全境,至少需要部署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而中国陆军与陆战队的总兵力也就只有八十万,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在海外部署一年的花费就高达数万亿元。真要变成这个样子,中国不但不可能获得战争红利,还会被这场战争拖垮。
明显,这也是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
为此,就得避免占领印度,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攻占新德里之后,扶持亲华政权,组建新印度国防军,然后让印度人打印度人。虽然这么做,会大大降低战争红利,而且长期内战会使中国很难利用印度市场,但是中国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将大大降低,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美全面战争有很大的协助。
现实上,在这场战争之后,印度的战略地位也将大大降低。
说得间接一些,就算不占领印度全境,在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之后,印度都很难在几年之内恢复元气,因而印度不再具有影响中美平衡的战略价值,而将变成南亚地区最贫穷、也是最无足轻重的国家之一。
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印度没有多少战略价值。
至于十年之后,恐怕中国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利用印度,而是如何修复与美国进行全面战争之后的创伤,或者是如何完全打垮美国。
综合这些因素,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尽可能的缩小大规模地面战争的范畴。
也就是说,迅攻占新德里是中国陆军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而任何违背这一目标的作战行动都没有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不得不向巴基斯坦做出妥协。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牧浩洋已经向巴基斯坦做出许诺,只需巴军能够攻占卡奇地区,中国就不会在战后强调这个问题,即默认巴基斯坦占领该地区的合法性,并且承认巴基斯坦在整个克什米尔地区享有主权。巴基斯坦要做的,只是协助中国陆军作战,不给中国陆军添麻烦,并且在战后承认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主权,以及在克什米尔东北地区控制的两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合法性。
当然,这种政治买卖,绝对不会公布于众。
原因很简单,这种秘密买卖本身就没有合法性,而且也没有任何国家会承认巴基斯坦占领卡奇地区的合法性。
由此可见,不管是牧浩洋、还是戚凯威,都没对巴军抱太大的希望。
以当时的情况,在战争迸之前,两人就没有想过与巴军协同作战,不然戚凯威也不会把三个集团军派往巴基斯坦。
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戚凯威拿出了全套作战计划。
按照他的安排,地面战争将在三月十日打响,到时候除了第十三集团军之外,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大部分部队也将到达巴基斯坦,而其主要任务就是支援第十三集团军,掩护后勤补给线。
相对而言,第二十七集团军的战斗力与装备水平都不差。
只是跟最先换装“未来地面战平台”的第十三集团军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也就只能干些杂货。
当然,在向新德里推进的时候,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进攻部队。
相反,更应该重视在进入印度境内之后的后勤保障问题,而这将间接决定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能力。
第一百章钢铁洪流
三月十日,地面战斗如期打响。
先动进攻的不是中国陆军的第十三集团军,而是巴基斯坦陆军的第三装甲师,该师是巴基斯坦陆军的王牌部队。
在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之后,第三装甲师越过了印巴边境线,迅攻占了边境城镇穆讷包,然后沿着铁路线向拥有二十万居民的巴尔梅尔推进。按照巴军制订的进攻计划,在攻占了巴尔梅尔,即在印度境内建立了前进基地之后,将继续向东推进,攻占焦特布尔与巴利,切断从斋蒲尔通往卡奇地区的铁路线与公路线,必要的话,还要继续向东攻占乌代布尔,建立一道足够坚固的战略防线,阻止北面的印度军队南下之后,再向南扫荡整个卡奇地区。
当然,一个师肯定办不到。
为此,巴基斯坦陆军还调动了第七装甲师、第八机械化步兵师、第九步兵师等三支王牌部队,并且出动了第十一**装甲旅、第十三**坦克旅、第十六**步兵旅,以及第四十二炮兵旅、第四十四炮兵旅、第四十五炮兵旅与第四十七炮兵旅,总计投入了十一支主力部队,还为每个王牌师增加了一个**炮兵旅,总兵力过二十五万,其中作战部队在十五万以上。
巴基斯坦陆军需要面对的,不过是二十万印度军队。
算上装备上的差距,以及巴基斯坦空军提供的支援,巴军有足够大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巴军在南部地区作战,作战物资全部从卡拉奇运送,后勤补给线的总长度还不到六百公里。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陆军的后勤保障负担相对较小。
能够说,以巴基斯坦陆军的作战能力,攻占卡奇地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然,这肯定有队的功劳。
凌晨四点,在只进行了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之后,中国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在巴基斯坦陆军越过印巴边境线后大约两个小时,从萨特莱杰河越过了印巴边境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