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时只觉得臂沉脚麻,气阻难行好似毛虫蠕爬,屋外鸡鸣人言声声入耳,但他毕竟受良师教导内家功夫三年有余,加之端木蓉所言在情在理,想那沟渠之水欲入江河,不过仅需初时推动之力而已,一旦力至而后,顺其自然,奔泄入海,一个多时辰以后,意消气自行,荆天明只觉身上心中皆是说不出的畅快,就连盖聂心想今日怎么天明竟尔晏起贪睡,跑来偷偷开他房门看个究竟,荆天明都浑然不知。
待到功成已是晌午时分,荆天明看着窗外,一阵心慌:“奇怪?怎么今天时间过得这么快?看这天色恐怕学堂都已经下课了。”
正自懊恼打算要去向盖聂自首道歉,没想到一开门,盖聂早已站在门外侯着,两手背在身后,神色慈祥欣慰。
“好孩子。”
荆天明尚未开口,盖聂便朝他微笑赞道,“你本天资过人,更难得习武勤奋不辍,方才我见你修习内功颇有忘我之意,一吐一纳尽皆畅匀绵长,天明,你进益之快远超过为师所料呀。”
要知道若是外家功夫别师他投,授业本师一见之下哪能不知?但这内家功夫,只在体内运转,盖聂只道荆天明勤于修习终有所成,又哪知此时荆天明的功夫乃是汇集了自己与端木蓉所授两门之长。
荆天明见平时向来严格的盖聂忽尔对自己大为嘉奖,不禁又是高兴又是感动,开口喊了句:“师父。”
却不知再怎么说下去。盖聂伸出右手摸摸他头,缓步走入房间内,拿出一个包袱,放在荆天明面前,神色忽然凝重起来,盖聂解开包袱,露出一柄剑,盖聂缓缓说道:“天明,该是你能拿剑的时候了。”
荆天明一听,激动地说:“多谢师父。”
盖聂取剑在手,左右度端详说道:“这把青霜剑,是为师少时所用,乃是以精铁铸成,今日便传了你吧。”
战国末年,兵刃多以青铜所铸,仅有少数兵刃以铁铸成,这青霜剑可说是一把宝剑了。说罢,盖聂将剑交给了侍立一旁的荆天明。
荆天明接过,只见这剑未出鞘,已隐隐透出青气,爱不释手,大喜喊道:“我有剑了,师父!你终于要教我百步飞剑!”
盖聂微笑摇了摇头,又从包袱中掏出一物,拆摊开来,是一张陈旧柔软,色泽皆以褪黄,但质料仍见光滑细致的丝帛,旧黄丝帛上密密写了字,画满图案。
盖聂展开手中丝帛,感叹道:“这已经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终于能完成为师的心愿。从明天开始,我教你练惊天十八剑。”
荆天明满脸困惑,反问:“惊天十八剑?什么是惊天十八剑?”
他猜想大概是师父另一套拿手剑术,只是没跟自己提起过。
“这就是惊天十八剑。”
盖聂说着将手中丝帛递了过去,荆天明稚气未退,五官清秀俊逸,看起来很像丽姬,只一双眼睛和固执的眼神脱自于荆轲,霎时间往事历历,仿佛又看见当年荆轲协同丽姬带着这部剑谱来找自己帮忙的情景。
荆天明手握剑谱,颠来倒去地看,自己明明从没瞧过这剑谱,为何师父一副郑重和 惋惜的表情,仿佛这块丝帛与自己之间有着深厚无比额的关系似的。
“当年,你爹将公孙剑法加以改良,融会自身于剑术的种种领悟,创了这套惊天十八剑。他赴义就死之前,将这套剑谱和一封血书皆托付给了你韩申叔叔,请他转交我手。”
说到这里,盖聂又深深叹了口气,显得既欣慰又感伤,“故人已杳,浩气尚在,今日终能完成你爹的遗愿了。”
荆天明两手紧抓着那块旧丝帛,低头瞪大眼睛,脑中嗡嗡想着:“我爹?谁是我爹?什么惊天十八剑?为什么不是百步飞剑?”
他没注意到自己正在发抖,好一会儿才终于喃喃说道:“为什么?为什么不是百步飞剑?”
盖聂见他神色有异,料想是孩子忽然见到父亲遗物以致心绪激动,不能自己,伸手安抚他,和缓说道:“先练惊天十八剑,再学百步飞剑。天明你爹不能没有传人。”
盖聂一方面是为了先完成故人遗愿,再行师徒之义,二来也是因为经过一番参详研究,心知这套惊天十八剑其实远不如百步飞剑,让荆天明由简入艰本是应该,只是这番道理又何必跟孩子言明,然而,荆天明脑子里翻来覆去,却依旧回荡着同样几句话:“我爹?我爹是谁?谁是我爹?我爹是谁?”
他两眼瞪着剑谱,仿佛看见那一场又一场纠缠他多年的噩梦,耳边听见盖聂的声音,却似乎极为遥远,盖聂正说道:“这剑谱下面有封血书,是你爹亲手所书,也是你爹将你托付与我的遗言。”
荆天明缓缓将丝帛全部展开,果然露出一块破青布,像是临时从袖子上撕下的,当初以血代墨,字迹已然发黑,粗犷无章法,纠结着两个大字,血淋淋地印入荆天明眼中,正是“孤儿”二字。
这一瞬间,他的头几乎要炸裂而开,天旋地转只想着:“孤儿!孤儿!是谁让我变成一个孤儿?我没有这种父亲,我不要别人可怜我,谁都不许可连我!”
荆天明瞪着那块青布血书,两眼布满红丝,面色惨白,摇摇晃晃走到墙角忽地左手微扬,盖聂见状大吃一惊,怒喝道:“你做什么?”
荆天明手一松,惊天十八剑剑谱就这么飘飘摇摇进了炭炉,旧黄丝帛瞬间在炽烈炭火中化作纷纷灰烬,眼见荆天明又想烧毁荆轲的遗书,盖聂当下不及多想,伸手便往荆天明右手按下,夺过那块沾血青布,放进怀中。
盖聂又是气又是疑惑。炭炉里一股浓烈焦味自透出来,而以前那个总是彬彬有礼,读书习武都非常认真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眼前这个一脸倔强、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错的叛逆少年?
盖聂原本拙于言词,但遇上这种事,他觉得不能不讲清楚,静默一阵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荆天明言道:“这套剑法乃是你外祖父公孙羽一门数代家传下来,公孙羽虽比我年长,我二人却是好友,这套剑法我年轻之时曾经见过。后来,你外祖父在濮阳率军抵抗秦国大军,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可以说是为了天下人而死。你父亲荆轲……”
盖聂说到这儿,荆天明按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忿忿抗辩:“他不是我的父亲。”
盖聂又是一声长叹,仿佛突然间就老了好几岁,他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你在秦宫长大,我也曾听伏念转诉秦王确实对你好,但你仔细想想,那个你从来没见过的人,的的确确是你的亲生之父,就算我会骗你、伏念先生会骗你、韩申叔叔会骗你,你母亲丽姬难道也会骗你?”
“你外祖父为了抗秦,将这剑谱交予你父;你父为了刺秦,再将剑谱转交给我,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天,这剑谱能交到你手。万万没想到呀,这剑谱好不容易到了你手上,却化为一团灰烬。”
怀想故人,盖聂感到宛若刀割:“我不明白你心中为何如此轻贱这剑谱?你读圣贤书这么多年,只盼你想想是万人之上,驭民为奴者,能称作英雄,还是为民请命,甘愿牺牲者,能称作是英雄?”
盖聂说完转身离去,只留下荆天明一人呆站,而那炭炉仍兀自烧个不停。
两日之后,盖聂虽怒气并未全消,却在黎明之时唤醒了荆天明,两人来到院中,盖聂言道:“从今日起,我教你百步飞剑。”
荆天明一惊:“师父,你愿意教我百步飞剑?”
“你是我徒弟,我不教你教谁?”
盖聂答道。当下盖聂将自己恩师闵于天晚年化繁为简、去芜存菁的三式百步飞剑,从第一式“一以贯之”开始教起了荆天明。
这“一以贯之”与其说是剑招,倒不如说是拿剑、用剑的方法,其中总共只有五种基本剑法,刺、洗、挑、点、抹。当初荆天明与阿月偷看项羽习武,也曾见到武师指点项羽这些用法,不过花了两柱香时间,武师便传授项羽与其对应的剑招,但盖聂授此一式,却足足花了半年功夫。
第二式“一了百了”则包含着剑术其余二十一种用法,无论是崩、挂、云、绞、挽、圈……盖聂尽皆悉心指点,要荆天明练到闭着眼睛也能准确为止。荆天明越练越觉得自己所习百步飞剑,根本全都是剑术基本入门功,毫无招式可言。若说百步飞剑第一、二式,确实是基本功,难道剑招均在第三式之中?若是如此,师父为何对于百步飞剑第三式“一无所有”竟无只字词组提及。
荆天明心中狐疑:“记得小时候明明看过师父与人对打,使出百步飞剑的招式精巧繁复,难道师父因为生我气,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教我百步飞剑吗?是了,师父定然是不想教我,又怕我苦苦纠缠,所以才如此骗我。”
荆天明念及无法学到盖聂毕生绝学,颇觉沮丧,顿生后悔之心“我何不向师傅道歉,请他教我真正的百步飞剑?”
但这想头一瞬即过,他心中傲气又生,“算了,师父既不想教我百步飞剑,我也犯不着问他求他。”
盖聂教导越是认真,荆天明便越觉得眼前这人假请假义。心里虽这么想,但在盖聂锐利的目光下倒也不敢偷懒,无论动作多么简单、如何细微,他都力求完美。另一方面,荆天明既然认定了是盖聂为着生气,故意整他,要他求饶,他索性把心一横,心想我偏偏就要做得非常好,秉着胸中傲气跟盖聂扛上了。
第六章 一显身手
如此匆匆过了两年,荆天明已一十五岁,体强迫健,面目更像丽姬了,俨然一俊美少年。每日清晨,盖聂依旧卖力教导他百步飞剑中“一以贯之”和“一了百了”两式。
这一日,师徒二人有事天甫亮就在院中练剑,盖聂从树上摘下一片鲜绿嫩叶,放在荆天明剑尖之上,要他联系点、压、托、引四种方法。
荆天明点点头,手中青霜剑轻托,绿叶应声飞起,只见那叶片在空中须?向前、忽焉在后,既左即右、翻飞滚动,始终不离青霜剑剑尖半寸,约莫一炷香时间,绿叶皆在空中舞动,却哪里沾上了半点尘土。他正自得意,盖聂突然吩咐:“换弓步向前!”
荆天明听到师父说话,脚下自然而然改跨弓步,但如此一来,自己身形前移,小小嫩叶本在剑尖,这时骤然往自己左肩飘落,剑前叶后,荆天明不经思索便向左挽起一个剑花,就这么一带,绿叶又回到剑尖控制之下。
盖聂在一旁观看,虽说是要荆天明练习点、压、托、引四法,但自己突然出言阻挠,荆天明却懂得情急权变,不一味死用,足见这弟子已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教之法,心中颇感欣慰。
荆天明更感自豪,直至盖聂喊停,那绿叶方才缓缓飘落上剑尖。盖聂自青霜剑上取下那小小叶片对天观看,荆天明本以为盖聂会称赞自己,又或者觉得自己已然练熟可以学习第三式“一无所有”了,孰料盖聂仅将叶片放在他手中,说道:“你看,背后叶脉仍有三处被剑割断,下次练习可要更加仔细些。”
荆天明怒火攻心,又不赶出言反驳,只好眼里瞧着盖聂,却在心中套用阿月的乡俗俚语,暗骂道:“你这个老匹夫!”
正待再练,忽听得门外传来阵阵哭啼之声。似有多名女子同时或泣或嚎,好不惨切。盖聂与荆天明皆是一愣,盖聂为人仁厚,本想立即出门询问因由,手一搭上门扉,想到:“我蜗窝居淮阴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