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化大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括则想的更深些:“那若是碳气、元气都有用处,惰气岂会无用?你不是测了许多次,那惰气在大气中含量极高,占了八成吗?天地间岂会有如此的多无用之物?”
  甄琼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是惰气实在找不出应用之法啊。加温降温,烧灼融水,全都无用。”
  “倒是不负‘惰’之名。”沈括叹了一声,想了想,又道,“说不定植株靠的,不只是碳气,还有惰气!若是能提纯三气,逐一实验就好了。”
  “这可就难了。”甄琼也是发愁,“想要提纯,怕是要烧炼些东西才能得出。但是元气缺、过的原理还没研究清楚,不知要花上多少时间。”
  “不妨事,此乃大道,自可慢慢炼制。”沈括倒是十分看得开。不论研究什么,都是要时间的,哪能一蹴而就?
  苏颂也点了点头,转过了话题:“我那抽气的机械,倒是有了些眉目。唧筒就能抽吸,若是能制出个密不透风的唧筒,应当能抽出个真空球来。”
  甄琼立刻来了精神:“当真能成?球可也要做的严丝合缝,不可漏气!”
  “这个我晓得。”苏颂答的干脆。他也是三人之中,最擅长机械的,把这事交给他,两人也都放心。
  沈括见两人都有所得,也不再私藏:“最近我也略有所得,这大气怕是还有一种力在。凌霄子,你这里可有平口的玻璃杯?我来演示。”
  “有!”甄琼立刻转过头,对安平叫道,“快去取几个玻璃杯,要平口的……”
  他的叫声才出口,就是一呆,只见韩邈带着两个陌生人,站在不远处。那两人身材都相当高,穿着直裰,还带着迥异他人的高高冠巾,愈发显得身长。前面那个身材匀称,颧骨很高,眼并不算大,但是炯炯有神,略带着些好奇看向这边。不知是天生还是性格使然,那上挑的眉梢,让含笑双眼都带出了些戏谑。后面的那个则胖些,有一张圆脸,神色淡然,微弯的眉梢略有些下压,更显谦和。
  顺着甄琼的目光看去,沈括一下也笑了出来,起身迎上:“子瞻、子由,你二人可算来了。”
  被唤作“子瞻”的那人哈哈一笑:“存中兄相邀,怎敢不来?”
  两人笑着见了礼,沈括就扭头帮客人介绍道:“这位是苏子容兄,任军器监事,有大才。”
  对方闻言一笑:“以掌心雷荡平鬼樊楼,如此大功德,愚弟哪能不知?子容兄果大才也。”
  军器监可是个实权衙门,他却只说鬼樊楼一役。苏颂不由微微挑了挑眉,谦逊道:“此非我功劳,实乃凌霄子之功。”
  众人的目光,一下都落到了场中唯一穿道衣的那青年身上。来客哈哈一笑:“早就听闻雷霆真君大名,今日得见,果真是个神仙人物啊。鄙人苏轼,这厢有礼了。”
  原来这人就是苏子瞻啊。甄琼瞪大了双眼,上上下下瞧了个遍,也没发觉他长得好看啊。倒是米芾在那边激动的扭来扭去,一副想冲过来见礼的模样。
  好在跑神只是一瞬,甄琼总算还记得今天自己算是个主人,不可丢了邈哥的脸,便笑道:“小道甄琼,见过苏官人。”
  见这张笑起来越发显得好看的俊脸,苏轼也笑了:“当年在韩相公府上见景声时,他还是个总角孩童。未曾想经年不见,居然也成家立业了。只是这爱俏的性子,从未改过。”
  这话顽皮,却也有些轻佻。若是换个性子板直的人听了,怕是会动怒。然而甄琼哪管这个,一听这话就高兴了,连连点头:“我家韩大官人就是眼光好!”
  哪有这么厚脸皮自夸的?连苏轼都有一瞬愕然,旋即大笑,扭头对韩邈道:“景声眼光果真不差啊。”
  韩邈虽然多年未见苏氏兄弟了,但是对于苏轼的脾气,还是相当了解的,也笑道:“能寻到良人,亦是小子的福缘。”
  他说的坦荡,目中更蕴了情谊,倒是让苏轼忆起亡妻,止住了取笑的心思。韩邈也是个圆滑的,不再说此事,转而介绍起了在座各位宾客。
  听到米芾的名姓,苏轼眼睛一亮:“莫不是‘米日新’?”
  《日新报》的题头下,可是大剌剌印着米芾的名字呢。哪能料到苏轼也见过他的字,米芾兴奋的脸都红了:“就是景声兄相邀,愚弟才在报上题字,让子瞻兄见笑了。”
  “少年可畏啊。”苏轼才夸一句,又直言道,“君之书率性有余,灵动不足,当取晋人风。”
  米芾眼睛一亮,他向来习颜真卿、褚遂良,最善临帖,可以假乱真,不过向来习唐楷,真没在晋人文书上下过多少工夫。但是苏轼指点,却恰到好处的戳中了他的软肋,若是真改习晋人文书,说不定也能让他的笔墨自成一派。
  然而这一句指点,苏轼又哪里放在心上?在得知李格非的身份后,也是讶道:“未曾想《日新报》主编也在。你那报,杂文当真有趣呢,尤其是梦溪生的小论。”
  只说杂文,不说刊首,倒有些让人难堪。好在李格非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苏轼,是文宗欧阳修都要言“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的奇才,自己的文字是万万比不上的。只羞愧道:“学生文字鄙陋,自是比不得存中兄……”
  “等等,梦溪生是存中兄笔名?”苏轼一下就抓到了重点,愕然看向沈括。
  哪想到在这上面露了马脚,沈括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都是些旁门左道,让子瞻见笑了。”
  苏轼却连连摇头:“存中兄那些小论,样样都可重试,心思奇巧,令人叹服。”
  沈括诗文都不如苏轼,哪当得他这么夸的,连道惭愧。几人转瞬就聊开了,倒是一旁苏辙只含笑看着,待人也是彬彬有礼,丝毫没有兄长的热情外放。
  等众人都见过礼,韩邈这个地主笑着领人入了内院。这里倒也有亭有湖,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一片片的桃花,灿灿若云霞铺陈,让人心中都生出醉意。把几人引到了最适合观景的凉亭中,韩邈命人取山泉御茶,招待宾客。
  苏轼也是个喜茶的,一听就高兴起来:“御用的龙团可是佳品,愚兄倒是沾了贤弟的光。”
  “这是沾了通玄先生的光。”韩邈笑着把功劳推到了甄琼头上。、
  听到这话,苏轼才想起了什么:“对了,方才凌霄子说要玻璃杯,可是准备作画?”
  玻璃杯插花,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如今在座的米芾、李公麟都善绘画,他也是个中里手,主人想借此品评诗文图画,也不奇怪。
  谁料甄琼摇了摇头:“玻璃杯有啥好画的,这是存中兄要演示大气之力呢。”
  大气之力是什么?连苏轼这等博闻广识,遍览群书之人,也不免有些茫然。
  沈括笑着解释道:“天地之间充盈大气,这大气包裹万事万物,自然也要有些表征。我也是近日才察觉此事,想出了几个实验,跟凌霄子交流一二。”
  苏轼继承了其父的“以情为本”之论,平日最重性情,自然也重养气。只是在他心里,“大之气”为世间罕有,为文人必不可少的器量。谁料沈括竟然突发奇言,称大气无所不在,怎能不让人惊奇?
  “这实验,愚弟可能一观?”他忍不住问道。
  此事乃是为了“真空”说做准备,多几个人看,倒也合了沈括的心思。大方点了点头,沈括对甄琼道:“还请凌霄子准备些平口的玻璃杯、玻璃管,还有清水、硬纸,容我一一演示。”


第138章 
  这可是赏花文会; 玻璃杯也就罢了; 哪有准备玻璃管的?然而甄琼还真就带了。不多时; 仆从就取来了一堆玻璃器皿,还有大盆的清水。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苏辙,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这玻璃杯并非寻常用的杯盏; 形状古怪不说,上面还绘有墨纹,标了刻度。更别提那玻璃管了; 简直让人搞不清用途。偏偏沈括随意就提了出来; 凌霄子也能随意取出,应当是常用之物。如此珍品都能随手取用; 韩大郎以阖家之力供养雷霆真君的传闻,恐怕确有其事。只是今日请他们兄弟前来; 到底是为了何事?
  苏辙自然知晓韩邈和韩相公的关系,想来《日新报》也是韩相公在朝中留下的伏笔。他和父兄都曾受惠于韩相公; 是应该走动一二。不过得知沈括就是“梦溪生”,《日新报》的主编、题字的米芾也到场后,他就明白了过来; 多半是韩邈想请兄长在《日新报》上发文。
  然而此事; 他心底隐隐有些顾虑。毕竟之前新法颁行,《日新报》竟然有支持之意。虽说表露的并不明显,但也难免让人介怀。若这真是韩邈的意思,而非韩相公的,为《日新报》撰文可就有些不妥了。
  苏辙暗自思索; 苏轼却压根没想那么多,只聚精会神的看着沈括。只见沈括挽起了袖子,拿起玻璃杯,斟了满满一杯水后,把一片略大些的硬纸盖在了杯口,随后缓缓反转水杯,杯口朝下。有纸片挡着,杯中水自然没有倾覆,谁料下一刻,他把压在纸上的手移开了。
  料想中的“哗啦”声响并没有出现,那盖在杯口的纸片,竟然悬在了半空,也牢牢把水拘在了杯中。
  “咦?”苏轼惊讶的叫了出来,“为何没有洒?”
  不只是他,亭中一片哗然,米芾都好奇的凑了上去,就连方才还暗自思忖的苏辙,也被眼前情景惊得忘了心中所想。众人皆是一个念头,水因何不洒?
  沈括笑了笑,并没停下手上动作,又把杯口朝着上下左右转了一圈。那纸仍旧稳稳的盖在杯口,没有掉落的迹象。
  米芾已经忍不住了:“存中兄是自哪儿学了术法?这纸片可有玄机?”
  难得有些戏谑,沈括对米芾道:“贤弟可以抽一抽那纸片。”
  米芾闻言,立刻伸手去抽那纸,谁料刚掀起一个角,纸片忽的就掉了,水流哗啦,把米芾的衣袖都打湿了一半。
  连纸片都没接住,米芾傻在当场:“我,我这是破了法术吗?”
  见他这副模样,沈括笑了,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这并非是法术,只是空中之气,托住了杯中之水。这便是我跟凌霄子说的力了,大气之中应有一种无形之力。”
  米芾听得更晕了:“大气还有力道?我怎么觉不出呢?”
  他身边不就有大气,怎么从没有感觉到什么力道?
  “并非力道,而是一种无形无状,时时存在的力。只要没了空气,就能显现。”沈括解释道。
  米芾:“……”
  啥玩意,他怎么听不懂呢?
  倒是一旁的苏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你这覆杯的法子,可是要杯中水全满,不得留空隙?原来是这道理,难怪茶壶盖上都要留空,否则水流不畅。”
  果真还是苏颂想的明白,沈括欣然点头:“内外都有空气,才能免除此力。若是有了差别,立时就要显出不同。”
  米芾已经放弃听两人说什么了,转头道:“能让我也试试吗?”
  沈括自无不可,米芾袖子反正都湿了,也就胡乱挽了挽,拿起杯子纸片,就操作起来。不多时,哗啦哗啦的水声响成了一片,就没一次能成的。
  苏轼瞪大眼睛看了会儿,突然道:“换我试试!”
  若是别人,米芾怕是还不愿放手。但是苏子瞻要试,他哪有不肯的?立刻把玻璃杯递了过去。
  苏轼倒是不似米芾那般莽撞,仔细在杯中注满了水,取过纸片后又轻轻压了一压,这才小心翼翼的倒转了杯子,缓缓移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